韩国朝鲜时期的汉语硏究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6873940 上传时间:2018-06-28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99.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韩国朝鲜时期的汉语硏究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韩国朝鲜时期的汉语硏究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韩国朝鲜时期的汉语硏究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韩国朝鲜时期的汉语硏究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韩国朝鲜时期的汉语硏究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韩国朝鲜时期的汉语硏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韩国朝鲜时期的汉语硏究(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言教学与研究2005年第6期韩国朝鲜时期的汉语硏究张 晓 曼提要 韩国在朝鲜时期(1392 - 1910)与中国的交往十分密切,朝鲜学者对汉语的研究非常深入,在学术方面的成就也极为突出。本文将对这一时期的学术成就进行分析,以利于我们今天的对韩汉语教学。关键词 朝鲜学者;汉语研究;汉语教学中韩两国的交往源远流长,尤其是语言上的交往更加密切。古代韩国对汉语的研究成果比较丰富,涉及的内容也比较广泛。今天中韩两国的交往更加密切,来华留学的韩国学生在留学生总数中是最多的。探讨中韩两国的语言关系,利用古代韩国的汉语研究成果,解决今天韩国人学习汉语的困难,这对于我们今天的对韩汉语教学将会有一定的帮助。一

2、早期的中韩语言交流中韩两国的交往始于汉代甚至更早,在韩国历史上有“ 箕子朝鲜 ” 和“ 汉四郡 ” 的记载。汉字传入韩国的时间比较早。古代韩国没有自己的文字,所以他们借用汉字来标记韩国语,使用汉字的时间比较长。直到朝鲜时期, 1443年创造出了韩国特有的文字训民正音 ,它是一种表音文字,沿用至今。 训民正音 在语音以及造字结构上深受汉字的影响。 训民正音 根据中国古韵五音分类的原则,将辅音分成五音,即:韩国牙音与中国古韵的角音相同,韩国舌音与中国古韵的征音相同,韩国唇音与中国古韵的羽音相同,韩国齿音与中国古韵的商音相同,韩国喉音与中国古韵的宫音相同;汉语音节分为声母、 韵母,训民正音 把韩文也

3、分为初、 中、 终三声。其中,初声相当于汉语音节中的声母,中声相当于汉语音节中的韵头、 韵腹和元音韵尾部分,终声相当于汉语音节中的辅音韵尾。韩文是由辅音和元音以或纵或横的方式组合成的音位文字,所以它的字形像汉字一样具有方块字的特点。现在,在韩国语言中仍然使用汉字。朝鲜学者在创制 训民正音 时,处处与汉语进行比较,如训民正音 首句“ 国之语音,异乎中国,与文字不相流通 ” 。因为一直用汉字记录韩国语,朝鲜学者认为自己的语音不同于中国语音,朝鲜语音与汉字不相协调,所以要创制自己的文字训民正音 。他们创制的辅音和元音也与汉语作比较,如:“ k如 君 字初发声; i如 侵 字中声。 ” 汉语的声调分为

4、平上去入四声, 训民正音 也把声调分为平上去入四声,“ 左加一点则去声,二则上升,无则平声,入16考证韩国历史,自高丽光宗(公元949 - 975年)年间开始用汉文进行科举考试选拔官吏, 并把诗赋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之一, 高丽史73 志卷27 选举1 有记载:“ 光宗九年五月, 双冀献议,始设科举试,以诗赋颂及时务策。 ” 高丽中期文人学士把写汉诗作为高雅的风尚,汉诗开始流行并发达起来,由于作诗讲求合辙押韵,因此韵书在学术上便占有一席之地。韩国古 人十分重视中国的韵书,从高丽时代起,文人雅士乐于翻印中国韵书并广为流传。现在已经很 难确切考证当时被使用的中国韵书究竟有多少,但可推知自高丽中期以后

5、使用的中国韵书不 外 礼部韵略 、 古今韵会举要 、 洪武正韵 等。 朝鲜时期中韩两国建立了友好的外交关系,交往频繁。朝鲜王朝奉行“ 事大主义 ” 政策,为了解决交往中的语言障碍,朝鲜历代君王都非常重视汉语,在国家语言政策上也推行汉语, 朝鲜 太祖实录 卷六说:“ 我国家世事中华,言语文字不可不习,是以殿下肇国之初,特设本 院,置禄官及教官教授生徒,使习中国言语音训文字体式,上以尽事大之诚,下以期易俗之 效。 ” 设立了司译院,全力培养汉语的翻译学者并加强汉语教育。朝鲜中宗也屡次申明学习汉 语的重要性:“ 我国事大为重,吏文汉语,不可不敦劝也,事大交邻,乃大事,吏文汉语,重事也。 ” 所以在这

6、一时期汉语的研究、 汉文的翻译呈现出空前的盛况,涌现出很多汉语研究方面 的学者和翻译者,他们写出大量的著作。二 朝鲜学者关于汉语研究的著述中国韵书的字音体系,到韩国以后逐渐被韩国语音同化,使得韩国人使用的汉字音与中国本土字音的差距越来越大,所以朝鲜时代在创制训民正音 之后,马上就着手编撰符合韩国 汉字音体系的韩国韵书,首先完成的是刊行于1447年的 东国正韵 。 训民正音 创制之后,为了学习汉语, 1447年朝鲜世宗又命学者翻译明代官修韵书 洪武 正韵 ,直接用 训民正音 标记汉字字音,取名 洪武正韵训译 。他们采用拼音的方式用 训 民正音 这种表音文字来标记汉语语音本身就是一个创举。古代中国

7、一直用汉字给汉字记音,用字母以拼音法来为汉字注音也只是近代的事情。他们分析汉语反切上下字,把它作为学 习汉语的标准音。 “ 就正中国之先生学士,往来至于七八,所与质之者若干人。殊方异域之 使,释老卒伍之微,莫不与之相接,以尽正俗异同之变。凡誊十余稿,辛勤反复竟八载之久。 ” 于1455年完成。由于 洪武正韵 不能代表当时的北方语音,而且 洪武正韵训译 又“ 浩穰难 阅而览者病焉 ”,世宗又命朝鲜汉学者申叔舟在它的基础上作出简本 四声通考 。但由于 四声通考 也存在着“ 有音无释、 承讹传伪、 不合时音 ” 等问题,所以朝鲜学者崔世珍在四声通 考 的基础上“ 证据古韵,抄着音解 ”,于1514

8、- 1517年完成了韵书 四声通解 。 四声通解 是直接用韩字标记中国本土字音的韵书,是韩国人自撰的韵书。 韩国历代通用的韵书,有用汉字著述的中国韵书和用韩字翻译表音的中国韵书,有韩国人 自撰的用韩字标记中国本土字音的韵书,以及用韩字标记韩国汉字音的韩国韵书,还有只用汉 字编撰的韩国韵书。这些韵书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汉字音的韵书(1)中国人所撰的中国韵书:切韵 、 广韵 、 礼部韵略 、 古今韵会举要 、 蒙古韵略 、 洪武正韵 等。(2)用韩字注音的中国韵书: 洪武正韵译训 。(3)韩国人纯用汉字撰写的韩国韵书: 三韵通考 。26(4)韩国人撰写的用 训民正音 标记中国本土字音的

9、韩国韵书: 四声通解 。(二)韩国人撰写的用 训民正音 表示汉字音的韵图: 经世正韵 、 韵解训民正音 、 理薮新编 。(三)以标记韩国汉字音为主的韵书:东国正韵 、 华东正音通释韵考 、 三韵声汇 、 奎章全韵 等。 另外,从十四世纪起,在韩国出现了一系列学习汉语的识字课本,有成书于1346 - 1423年 的 老乞大 、 朴通事 , 1473年的训世评话 , 1517年前几年的翻译老乞大 、 翻译朴通 释 、 老朴集览 (辞书) , 1670年的 老乞大谚解 , 1677年的 朴通事谚解 , 1745年的旧刊老乞大 , 1761年的 老乞大新释 , 1765年的朴通事新释 , 1795年的

10、重刊老乞大 ,大约1761年的 老乞大新释谚解 , 1765年的 朴通事新释谚解 和1795年的 重刊老乞大谚解 。 朝鲜时期汉语方面的学者和翻译家有元闵生、 李子瑛、 契长寿、 金听、 李边、 金何、 李兴德、 金有礼、 申叔舟、 张有诚、 黄中、 金自贞、 李昌臣、 宿瀣、 安彭寿、 崔世珍、 朱良佑、 尹溉等。其中有 些学者的贡献尤为突出,著有专著,有契长寿的 直解小学 、 李边的 训世评话 、 尹子云的 蒙汉用韵 、 金自贞的 译语指南 、 李昌臣的日用汉语翻译 、 申叔舟的四声通考 、 崔世珍的 翻译老乞大 、 翻译朴通事 、 老朴辑览 、 四声通解 、 韵会玉篇 、 小学便蒙 等。

11、其中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崔世珍、 申叔舟等人,他们的学术成就对于今天的汉语研究具有极其珍贵的 价值。三 朝鲜学者关于汉语研究的内容朝鲜时期国家重视汉语,重视和中国的交往,所以在汉语研究方面有丰硕的成果。特别值 得一提的是十五至十六世纪朝鲜学者崔世珍、 申叔舟等人对汉语研究的贡献。 崔世珍的 四声通解 是一部不同寻常的韵书。它对十六世纪初期的汉语语音作了翔实 的纪录,书中有“ 正音 ” 、 “ 俗音 ” 、 “ 今俗音 ” 的纪录,它勾勒出近代汉语语音演变的脉络,对于我们研究近代汉语是一份宝贵的资料。在这部韵书中,可以看到中国历史上不同时期的韵书 如 广韵 、 集韵 、 蒙古韵略 、 古今韵会举要

12、 、 中原音韵 、 洪武正韵 等;也可以看到 韩国韵书,如 洪武正韵译训 、 四声通考 等。 四声通解 “ 正音 ” 是洪武正韵 和洪武正 韵译训 的音韵系统,“ 俗音 ” 是申叔舟于1454年在编撰四声通考 时记录下来的北京语音, “ 今俗音 ” 是崔世珍于1517年写作 四声通解 时记录下来的北京语音。从 洪武正韵 到 四声通解 一百四十多年间,关于汉语语音的演变在 四声通解 中都有翔实的记录。 我们可以了解入声韵尾的情况。刊行于1375年的 洪武正韵 完整地保留了入声韵尾pt k。十五到十六世纪,这些入声韵尾呈现出合并、 消失的趋势。这主要体现在申叔舟1454 年编写的 四声通考 中,他

13、把入声韵尾标写为喉塞尾。1517年崔世珍的四声通解 刊行 时,他认为入声韵尾 l k p (韩国语入声韵尾为 l k p )。在汉语俗音、 韵会 、 蒙韵 中已 经不用,今俗音“ 谷 ” 与“ 骨 ” 、 “ 质 ” 与“ 职 ” 音同,已经没有韵尾 l、 k的区别。他据此删掉入声韵尾,使之变成了开尾韵。讨论入声时,一般从韵尾和调类两个方面来考虑,尽管四声通 解 的入声韵尾已经消失,但是入声调类还保留着,没有并入平上去三声之中。这类似于现代 长沙话,入声韵尾消失了,但入声调仍然自成一类。这说明入声韵正处于由促声向舒声转化的 阶段,而且这一转化已经完成了韵尾的合并、 消失的过程,但是入声调类的转

14、化还没有完成,处 于中间阶段。可见,入声的转化过程首先是韵尾的合并消失,然后才是调类的转化。3646可存本音,故上字两点。若下字为虚,或两字皆语助,则下字呼为去声。 ” 我们从中可以看出, 这是上上连读变调的问题。文中说,如果相连的两个字都是上声,那么前一个字呼为阳平,后 一个字仍为上声。如果上上相连,后一字是虚词,或者两个字都是虚词,那么后一个字呼为去声。相连的两个字都是上声,前一个字呼为阳平,后一个字仍为上声。可以这样表示“ 上声+ 上声 平声浊音之势(阳平) +上声;上声(实词或虚词) +上声(虚词) 上声+去声 ” 。这种 变调,现代北京话仍然如此,这是声调的异化,第一个上声被第二个上

15、声异化为阳平。 翻译 老乞大朴通事 是崔世珍1515年完成的,那时他就明确提出了“ 上上连读变调 ” 这一声调变化 原理,可见其敏锐的观察力。四 利用朝鲜学者的学术成果更好地进行对韩汉语教学古代韩国对汉语有着深刻的认识和深入的研究,他们的著述之丰富,涉及内容之广泛,观 点之精确在世界各国对汉语的研究中都是少见的。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成果指导我们的对 韩汉语教学,在教学方法上探索出简便易学的路子。外国人学习汉语的难点首先是汉语的声调,特别是“ 上上连读变调 ” 。古代韩国语是有声 调的语言,现代声调已经消失,只保留了音节时值的长短,一般来说,仄声音节时值比较长,平 声音节时值比较短。利用这一特点首先可以区分出阴阳平和上去声。然后再根据汉语的声调 调值去练习。 “ 上上连读变调 ” 是声调异化的结果,第一个上声被第二个上声异化为阳平。产 生异化作用的原因是发音人在发音时为了避免老是重复发同一个音带来的不便而临时改变另一个语素。学生重点要学习的是异化以后的上声调值是什么,这需要反复的练习。汉语和韩国语在词汇上有着密切的关系。现代韩国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