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探究性阅读题浅析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6868730 上传时间:2018-06-28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39.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文探究性阅读题浅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现代文探究性阅读题浅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现代文探究性阅读题浅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现代文探究性阅读题浅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现代文探究性阅读题浅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文探究性阅读题浅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文探究性阅读题浅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高考 新题型 新能力新高考 新题型 新能力现代文探究性阅读题浅析现代文探究性阅读题浅析学校:江阴市祝塘中学 学校:江阴市祝塘中学 姓名;潘琪峰 姓名;潘琪峰内容提要:内容提要:20082008 年是江苏新高考的第一年,语文试题也稍有改变,其中年是江苏新高考的第一年,语文试题也稍有改变,其中探究题的出现让老师和考生很难熟知其规律和解题方法,所以笔者就这探究题的出现让老师和考生很难熟知其规律和解题方法,所以笔者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经过一年的研究这种题目应该有“一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经过一年的研究这种题目应该有“确定疑点,探确定疑点,探究难点,思辩主旨”这三大特点。况且其解题方法也无外乎“四

2、看”。究难点,思辩主旨”这三大特点。况且其解题方法也无外乎“四看”。关键词;高考 探究 能力 方法关键词;高考 探究 能力 方法随着江苏 2008 年高考的结束,试题类型终于“千呼万唤始出来”,试卷结构没有象老师想象的那样改变许多,不过最牵动老师和考生的探究题终于露出庐山真面目。2008 年的考试大纲对文学类文本阅读探究性试题作的特别说明,着实让老师们煞费了一番苦心。2008 年考试(江苏卷)说明对文学类文本阅读探究性试题作了明确的说明,要求考生“(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2)探讨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而且能力要求F 级,即“

3、探究:指探讨疑点难点,有所发现和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能力层级。”很明显从说明上我们可以看出探究题型无外乎探究文本本身,文本的人文背景,以及读者对文本的特有的解读而且必须合情合理。从能力要求来看它的要求甚至超过作文,但其核心内涵也无外乎是探究疑点难点,同时要求考生在答题时不能人云亦云,一定要有自己独特的发现,独到的体会,个性化的见解,需要考生真正读进去,有能读出来,从而进入到探究的层面。现在网上很多材料总结说现代文探究性阅读题有四大特点(1)开放性 一般不设定标准答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2)综合性 要求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来

4、分析疑难问题。(3)辐射性 问题可拓展至阅读的文本以外的内容。(4)难度大 从大纲规定的层级(F 级 )以及选考内容具体介绍的考查要求可知其难度比其他题目要高。但是笔者对开放性和辐射性不能苟同。我们先看2008 年江苏高考探究题:小说题为“侯银匠”,但写侯菊的文字多,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理由?回答这道题,必须在读懂文本的基础上,分析小说的主旨,把握人物形象,鉴赏艺术特色作者以较多的笔墨正面写侯菊,正是为了写侯银匠的人生际遇和内心情感。标准答案是这样的: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侯家父女相依为命,侯菊继承了父亲的精细、勤劳等品质, 写侯菊就是表现侯银匠。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女儿出嫁是他

5、生活中的大事,更多描写此时此刻的情景,重点突出,可以避免平铺直叙。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作者截取侯菊出嫁前后的片段,正面描写侯菊,间接烘托出侯银匠的人生况味。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作者实写侯菊,暗写侯银匠,以有形写无形,更有情趣。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更多描写女儿出嫁前后的情景,在人物关系中深刻表现中国传统的人情美、人性美,意味深长所以新高考探究题的答案是确定的,而且是离不开文本的,“开放性”,“辐射性”只能是围绕文本本身展开,所谓的不设定答案都会给考生以错误的答题思维,探究题只是在思辩主旨的力度上稍微深了一点。而目前的教辅资料上有很多被称之为的“探究”的题中却夸大开放性和辐射性,总结起

6、来有如下几种情况:第一种,把一般的简答题当作探究题。即设置的问题基本上可以在文本中得到答案,无须深入分析或联系其他知识来解决。如 07 年广东卷17 题:作者为什么说“我热爱这种浑然天成的泥泞”?请联系全文回答。答案:作者说“我热爱这种浑然天成的泥泞”?是因为泥泞带给“我”童年的美好回忆,给忍辱负重者以光明和力量,给苦难者以和平和勇气,让人记住曾有过的苦难和屈辱。这道题的答案几乎都能从文中找到,这样的题目就不能叫探究题。它只是一个简单题。第二种,把语言表达运用题当作探究题如 2006 年上海春考第 20 题“归而妻子劳问有鱼乎,余示以篮而一相笑也这一情景充满了生活情趣。请展开想象拟写一段对话。

7、”这道题应该属于句子的扩展一类的语言表达运用题。第三种,把小写作题当作探究题。即回答问题时根本用不着文本任何信息,等于出了个小作文题。2006 年上海春考第11 题,朋友,在你的“幸福之篮”里一定也有许多珍宝,请和我们分享(可写一件,也可写一组,80 字左右)这种可以完全可以脱离文本来回答的命题也不应该归于探究题。其实从能力考查上我们不难看出探究题的特点无外乎:确定疑点,探究难点,思辩主旨。比如07 年广东卷18 题最后一段,作者既说“我们也不会刻意制造一种泥泞让它出现在未来的道路上”,又提出“我们是否渴望着在泥泞中跋涉一回呢”,你是如何理解的?答案:因为泥泞是浑然天成大的,不是人为制造的,而

8、且泥泞象征着苦难和屈辱,没有必要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设置逆境和挫折。但是泥泞可以使人警醒,给人力量,以促使人们重温历史所以我们在顺境中茫然和麻木时会渴望在泥泞中跋涉一回。分析:从题目上我们就已经看出疑点了,“不会刻意制造泥泞”,却又“渴望在泥泞中跋涉”,发现了这个疑点,组织答案就好办了,在读懂文本后,其实不难发现,作者对泥泞前后不同的态度是有原因的,只要探究作者为什么“不会刻意制造泥泞”又为什么“渴望在泥泞中跋涉”这两个难点就行了,况且在文中都能找到答案,只不过是考生把作者的想法按照题目的要求综合起来。又比如07 年海南、宁夏卷林冲见差拨的探究题:对第三段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子,陪着笑脸

9、告道“这句话,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金圣叹评点道:“虽是播出奇文,然亦实是林冲身份。”依据小说内容,探究“亦实是林冲身份”指的是林冲哪一种身份,表现的是林冲什么样的性格和心理。答案:身份:教头,配军性格和心理;谨慎小心,沉着冷静,隐忍顺从,顾及颜面这两个问题的答案都是从文本本身的探究。只要抓住前后身份的不同这一疑点就不难找出性格和心理的变化这一难点。况且文中这些身份的变化都是用来表现林冲这一人物的性格的。说了这么多,探究题究竟应该怎么操作,到底其中有没有做题的一般规律呢?其实,大家也不要把探究题想得非常深奥,它就是在筛选,整合之后再做一点思辨而已。而且其中是有规律的。只要做到以下“五看”就能比较简

10、单的完成探究题目。一看“题型”,是小说题还是散文题(目前江苏高考只有这两种),比如小说探究题常见的题型有人物形象是否具有现实性(或人物形象是否具有真实性),这个现实性是指在现实生活中没有象小说中那样的人物,把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的特征与现实中的此类人物联系起来就可以了。再比如人物形象是否具有概括性,这一问题就要先从概括作品与现实中的人物性格特征入手,然后在谈这一形象是生活中哪一类人的概括。再比如某一情节的设计是否合理这种题的答法也一样,就是与现实对比,看看这一情节能不能在现实中找到相应的依据,有依据就是合理的,无依据就是不合理的。又比如结尾的方式是否恰当,这种题目是与小说前文的情节有关的,看他是否

11、应该在此处结尾,在此处结尾能否让读者有意犹未尽的感觉,能否将人物的性格表达充分,能否达到结构的完美。还有艺术价值的回答,则应紧扣小说的情节是否有波澜,描写手法用了什么,通过什么事情来表达主题。如果是散文类就要当心探究材料的作用和作者的意图等等。二看“文本”,仔细阅读,找到探究题所对应的答题区域,然后仔细推敲,上下联系,不能放过任何和题目有关的信息。然后提出有探究意味的观点。这里必须注意你的观点不能脱离文本随意地天马行空,一味地陈述自己独特的见解,而应该是紧扣文本,从文本入手,从文本中引述论据,然后结合引述的论据围绕已定的观点作分析论述,阐明自己的观点。所以探究只能是探究文本本身。任何个性化的阅

12、读都不能口脱离文本,你的观点来自文本,论据来自文本,开放性只能是在文本的基础上开放。三看“答题方向”和“关键词”比如06 年重庆卷,说村落第五题 文章中说:“这是当今社会中村落的悲哀,而对于村落以外的人,是什么也谈不上,或幸或悲。“这蕴涵着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态度?你怎样看待村落的命运?答案:作者的情感态度:对当今社会村落的处境同情与遗憾;对“村落以外的人”的态度感到迷惑和无奈。唤起人们对村落命运的关注和思考。村落的命运:根据文本从两种角度谈,或肯定或否定然后根据文本中的论据进行论证。此题的答题方向很明确就是要考生答作者的情感态度以及考生对村落的态度,首先抓住原句中的“这”,明了“这”指代的是“只

13、有在大都市住腻的当儿,我们才会想到村落,而想到的那个村落,除了田园的诗情,对农民的愁情是决然不会有的”,更概括的话是“我们对农民的背叛”。其次要注意原文叙述的角度是“.是村落的悲哀”,而答题的方向是作者的情感态度,也就是作者对村落怎么样.需要我们对筛选的信息进行转换和整合。四看“表达”,探究性的题目,往往在设计问题的时候都有你是怎么看的,你是如何理解的,或者你的感受是什么,因此在回答问题的时候,要首先应题,要用“我对这个问题是这样看的”,或者“我认为”,“我觉得”等句式来表达。其次要注意必须再按序号写出自己的几点感受或理由。探讨探究题是一个新课题,有许多值得探讨的空间。而且探究题刚刚起步也一定有待完善的地方,所以多加研究有利于它发展成熟。笔者也只是一家之言,其中必有疏漏和谬误之处,望大家指正。参考资料:1、2008 年考试(江苏卷)说明2、世纪金榜3、语文课程标准(高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