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药市文献研究

上传人:lizhe****0920 文档编号:46834793 上传时间:2018-06-28 格式:PDF 页数:84 大小:4.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代药市文献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清代药市文献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清代药市文献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清代药市文献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清代药市文献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清代药市文献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代药市文献研究(8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争 i;,、任何他人创作的、邑公开发表或者没有公开发表的作品的内容。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论文作者签名;导师签名:年月日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本人完全了解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论文作者签名:经趟坩l 汐年厂月日,清代药市文献研究目录中文摘要1A b s t r a c t 7文献综述1 11 前言1 51 1 相关概念界定1 51 1 1

2、时间界定1 51 1 2 地域界定。1 51 1 3 “药市”的概念界定1 51 2 研究范围界定1 61 3 研究内容界定1 61 4 文献考察依据及来源。1 62 清以前药市发展情况1 72 1 早期药材交易活动。1 72 1 1 “药”与“市”的起源1 72 1 2 唐以前药材交易活动1 82 - 2 药市形成与发展。2 02 2 1 唐代药市的文献记载2 02 2 2 宋元明时期药市已具规模2 23 清代药市发展的时代背景2 73 1 清以前药市发展分析2 73 2 清代社会及经济状况3 03 3 医药发展概况3 24 清代七大区著名药市3 34 1 东北地区药市3 34 1 1 前清

3、时期药材集散情况3 44 1 2 晚清营口药材集散3 54 2 华北地区药市4 04 2 1 鄞州药市。4 04 2 2 祁州药市。4 34 3 华东地区药市4 64 3 1 济南药市4 64 3 2 毫州药市4 74 3 3 上海中药材集散4 84 4 华中地区药市。4 94 4 1 河南地区药市4 94 4 2 樟树药市5 04 5 西北地区药市5 24 5 1 陕西药材集散地5 24 5 2 甘肃药市5 34 6 西南地区药市。5 44 6 1 成都药材集散。5 4中国中医科学院二o o 七级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4 6 2 重庆药材集散5 64 7 华南地区药市5 74 7 1 广州药市5

4、 84 7 2 罗浮药市5 85 清代药市发展分析6 05 1 药市总体状况。6 05 1 1 规模药市体系日渐完善5 1 2 南北两大药都形成6 15 2 清代药市特点分析6 25 2 1 与庙会关系密切6 25 2 2 受帮会、行会影响。6 35 2 3 有利发展因素:6 46 清代药市发展意义。6 56 1 实现药材流通,满足治病用药需求。6 56 2 药市兴盛繁荣,推动中医药进步6 66 2 1 促进加工炮制技术改进6 2 2 丰富本草学内容6 3 创造经济效益,积累社会财富。6 97 结论。7 I )8 参考文献。7 22。药市则可解释为药材买卖之所。本文研究的药市指中药材、中成药、

5、中药饮片交易和集散的专门市场。1 前言一通过考察清代药市相关文献,以探讨清代药市发展为核心。概要梳理清以前药市发展沿革,分析影响清代药市发展的各种社会因素及中医药学背景,立足中国药学史研究角度,结合古代经济史发展,考察清代各地药市发展状况,总结清代药市发展特点,归纳影响清代药市发展的关键要素,探讨清代药市发展的意义及影响,以期丰富中国药学史研究中有关清代药市的历史研究内容,并为当今药市发展和相关研究提供借鉴。2 清以前药市发展情况药市究竟形成于何时,目前尚无定论。三皇五帝时代,已出现社会分工和商品贸易并形成市场,中药材也已用于医疗。市中米、茶、禽、畜均有交易,药材自然也罗列其中。先秦两汉时期虽

6、没有关于“药市“ 的明确记载,药材交易活动己然频繁。史记扁鹊苍公列传、荀子法行、列仙传等著作均有记载。1 9 7 2 年甘肃武威旱滩坡出土东汉初抄写医学简牍,记载有丰富医药资料,除内、外、妇、五官等各科疾病,还有药物名称、剂量、炮制、药价等内容。南北朝时期,药材基本由交易获得。医生从“市人处购得药材,通过开方下药,售给病人,形成采集一收购一售出一处方一消费的完整产业链,实现药材的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 治疗价值) 。北齐徐之才药对和梁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序文均有明确记载。最早药市记载见于唐末。唐大中( 年号) 梓州药市,以重阳节为依托,定期举办,夜间进行,至天明而散,详载于宋高承撰事物纪原。尚有关

7、于唐东、西二京以及经济重镇“扬二益”的药市记载。新疆吐鲁番地区出土文献中有唐高昌交合郡大量药材交易记载。宋代不仅民间药市发展繁荣,朝廷为惠及民众,创办官营药局,廉价售药。民间药市以成都药市最为著名,颇受文人关注。鸡肋编、铁围山丛谈、老学庵笔记、游中国中医科学院二O O 七级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宦纪闻等笔记及宋会要多有记载。宋史有宋金元边境榷场药材交易记载。元代延续官办惠民药局,低价售药政策,民间药材贸易亦十分活跃。马可波罗游记有西北肃州大黄贸易集散记载。明代市镇经济兴起,樟树等以药材集散为主的商业市镇初露头角,是为清代药市繁荣之始。明崇祯年间编撰清江县志有明确记载。明杨慎作药市赋记述成都药市盛况

8、。3 清代药市发展的时代背景以1 8 4 0 年鸦片战争为界,将清代分为前清和晚清两个时段。两时段社会发展不同,对药市的影响也有差异。前清以恢复、振兴农业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为主。这一阶段人口激增,商业日渐繁荣,水( 内河) 陆( 驿路) 交通更加便利,人们对中药认识加深,掌握新品种不断增加,以本草纲目拾遗为例,新增药物7 1 6 种。晚清社会形势复杂,经济总体以下滑为主,但仍有某些发展。受西方列强侵入影响,被迫开放市场,新开商埠增加,手工业及商业较前更为发达,人口增长,除传统内河驿路交通外,铁路、海运纷纷登场,商业向近代化发展。随着西学东渐,传统中医药受到西医药影响,但民众医疗健康仍以应用中医药

9、诊疗为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中,诸多因素综合作用下,药市进入发展高峰。4 、清代七大区著名药市为方便理解与研究,本文按现代行政区划,将清疆域大体分为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北、西南七大地区,重点论述各区著名及特色药市。东北地处北疆,发展较关内落后。作为满族女真人发源地,为保护龙兴之地,清廷采取满汉隔绝政策,禁止关内外居民自由流动和通商,因而前清东北地区没有规模较大药市。人参主产东北,产量稀少,价值高昂,其采收和贸易由清廷严格控制,不同于历代。1 8 6 0 年二次鸦片战争以后,辽宁营口开为商埠,依托东北丰富药源以及本地便利交通,药材集散日渐兴盛,以人参、鹿茸等贵重药材的贸易为主,兼有细辛、龙胆草、五味子、栀子等道地药材的销售。当地关东帮每年冬季携大量药材声势浩大赴祁州药市参会,是祁州最大药帮之一。华北地区药市享有盛名,清前期以直隶鄞州药市最为著名。郭州地处任丘县境内,因鄞州大庙香火旺盛为当地带来香客和商机。郭州药市依托庙会发展而成,乾隆帝出巡路过郭州,留下“郭州道中作“ 的诗篇,描绘当地药市繁盛的状况。后因大火及道光帝2清代药市文献研究禁令,郭州药市渐淡出视线。与郭州药市时间交叉、并存一时的祁州药市渐成为当时最大药材集散市场。在清末民国初期贸易甚是旺盛。华东地区著名药市有济南、毫州、上海三地。济南药市兴起于庙市。夏历三月二十八日,济南周边药商、药农及民众前往药王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