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民歌探微之五_浪花灯_拔兵_和_送大哥_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6830582 上传时间:2018-06-28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海民歌探微之五_浪花灯_拔兵_和_送大哥_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青海民歌探微之五_浪花灯_拔兵_和_送大哥_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青海民歌探微之五_浪花灯_拔兵_和_送大哥_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青海民歌探微之五_浪花灯_拔兵_和_送大哥_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青海民歌探微之五_浪花灯_拔兵_和_送大哥_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海民歌探微之五_浪花灯_拔兵_和_送大哥_》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海民歌探微之五_浪花灯_拔兵_和_送大哥_(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泣风情青海民歌探微之五? 浪花灯) ? 拔兵? 币 n? 送大哥) )一 一一 - - .谢承华恤 花哟彩楼打绣球 ,妹子 , 寒窑里成婚 配 ?正月里到了闹新春,我和我 的孕妹子浪花灯花灯 实在好 呀,妹子 , 照红了我的心 ?北门上摆的是花亭灯 ,高文举思念米美英;花亭见诗文,阿哥, 夫妻们才相逢 ?东门上摆一叶卧桥灯,蓝玉莲桥头上等相公;越等越伤心呀,阿哥, 我为你舍了身?万花灯耀 的满天红 ,十字路 口灯探灯;陈姑儿把船赶 ,快赶 , 赶上潘相公 ?西门上摆一对西瓜灯 ,李翠莲舍金替丧了 命;丢 下儿和女 呀,妹子, 痛烂 了刘全的心 ?演唱: 雷有顺记录: 卉海明南门上花灯是三击掌

2、,王 宝创爱的是阵平贵 ,这是青海小调? 浪花灯? ?它是青海?社火 ?台立 花姐? 节 目中演唱的廿多个小调之一 ?此调节奏跳跃 , 欢快活泼 ?内另从违轰哪106河 渔风情容表现了青年男女在正月十五约定上街看花灯, 看灯过程中借灯寓情, 唱出了心中的爱情, 不胜欢喜之至 ?歌词中引用古典戏曲(蓝桥相会) 中魏奎元被突发洪水冲走, 但他诚守信用, 抱柱蓝桥, 蓝玉莲不期来迟, 见衣殉情的故事 ; 出 自 ? 西游i曲 的古典戏曲 倒 全进J 助中李翠莲拾金替与僧人 , 被夫刘全误会 , 悔恨不已,去冥府寻妻的故事; 古典戏曲? 红鬃烈黝中王宝g l l 抛弃荣华富贵, 跟薛平贵去寒窑成亲的故

3、事; 古典戏曲 ? 花亭会? 中高文举皇榜得中, 温相爷强招为婿 , 后有张美英寻夫, 相府为奴, 后吟诗文, 在花亭团聚的故事; 出自明代传奇? 玉斟记中一折 , 尼姑陈妙常为了自己终身的幸福, 秋江追赶潘必正的故事等等 ?这些故事都是广泛流传民间, 被群众所熟悉 ?所乐道 , 其中人物都是为人民群众所称颂的 ?这些故事和人物体现着人民群众的是非观 ? 道德观, 更体现着他们追求幸福生活 的愿望 ?所 以此小调历来 受到 观众欢迎, 传唱不息 ? 浪花灯? 中的 ?浪 ? 字在青海方言中是游玩的意思 , 决非某些方言中的?放荡不羁 ? 的俗语 ?以?浪花灯 ? 送别 ? 放风筝 ? 等等小小

4、情节为主线 ,以传奇故事 ?历史人物的典故为比喻, 歌咏生活 ? 歌唱爱情 ? 抒发种种情绪是民间小调一大长处和特色 ?只要有了这个小情节, 创作者好比手拿一条金丝线, 将生活中捕捉到的特殊感触像粒粒珠宝一样 串连起来 , 变成一条绚丽夺 目的彩链 (作 品) ,这是民间小调给我们文艺创作的一个启示 ?不过这个小情节一定要抓得很典型很美才好 ?经初步考查 ,? 浪花灯? 小调贯穿?浪花灯 ? 这个小情节, 可能来 自全国各地的?观灯 ? 小戏 , 如 : 安徽黄梅小戏? 夫妻观灯? ? 江西花鼓小戏 咐 肖 妹子观娜? 青海越弦小戏( 眉户) 仃 四川观价等等 ?其中唱词的比喻应用, 与这些

5、?观灯 ? 剧中的观灯片断大同小异, 特别是曲调的主旋律近似黄梅调, 只是节奏和调性上的变异 ?在笔者所见的有限资料中,尚未发现只有?观灯 ? 的传统小调和唱词 ?中国戏曲史说明, 地方戏曲在清代中叶以后才发展起来 , 只有二三个角色的所谓?二小戏 ? 三小戏 ? 都是在民歌和民间歌舞的基础上形成的, 二小戏传至青海已是清代后期了 ?所以我们现在见到的青海小调 做 花幻) 产生的时代最早也只能是清末, 从曲调的黄梅调变异看, 有可能还是一首近代的创作?不知名的民间艺术家们借用黄梅调广泛流行的现实; 有感于河惶各族人民正月十五闹花灯的民俗盛时场景 ;? 观灯? 小戏的传统影响等等, 有感而发 ?

6、现在从曲调变异的青海乡土风味, 节奏的欢快粗放, 适应节奏的长短句运用等多方面, 都体现着爽朗的西北高原人风格 ?这也表明 , 民间艺术除了经受着历史 ?社会的各方面影响之外,自有它本身的发展规律和灵活性 ?恤 勘? 拔兵? 小调在青海解放的前前后后 , 几乎是人人 皆知的一首时政歌谣 ?因10 7? 发汉虱娜河通风 情为解放前拔兵是青海各族人民的天大灾祸, 当时哭声遍野, 民怨沸腾, 胜似杜甫? 兵车行? 中的 ? ?爷娘妻子走相送 ,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拦道顿足哭, 哭声直上干云霄 ?, 悲剧发生无数, 怨语愤言四起 ?民间文艺自然首当其冲, 担负起控诉的喉舌 ?当给群众摊派军鞋军袜时民

7、谣呼喊 ?一双袜子一双鞋, 马步芳去了再不来!?花儿 ? 以一妇女的口吻这样唱: 马步芳修下的乐家湾( 青海兵营集中地) , 拔走 了我心上的少年 ?淌下的眼泪调成面, 给 阿哥烙下的盘缠 ? / 把阿哥送到黄河沿, 眼看着通上了渡船; 河里的浪头翻三翻 , 活扒 了杂妹 的心肝 ?而民间小调 做 二黔以一士兵为第一人称这样唱:正月里到了正月正 ,青海的马步芳又拔兵,有钱的人儿拿钱办,没钱的人儿们上前线 ?五 月里f l J T 五端阳,拔下的新兵发衣装,只发 了衣装没发给鞋 ,家里的鞋袜带上来 ?六月里到 了热难档 ,兰州的河滩里洗衣装 ,没发个胰子没发个钱 ,着气者衣装洗了个烂 ?七 月里

8、到七 月七,解放军上来好阵势,打得个马匪跑 台湾,我们回家才团圆 ?演唱 : 韩 乙得 日记录 : 卉海明二 月里到了龙抬头 ,满庄的 男子都抓走 ,驮不上粪来种不上地今年的庄稼阿么收?三月里到 了三月三,新兵抓到 乐家湾;一天打给着半斤面, 吃不饱肚子实可怜 ?四月里到 了四月八 ,拔下的新兵汽车上拉 ,汽车拉上着一溜风,娘老子 面前一场空 ?无论是民谣 ?花儿 ? 和小调都真实地反映了马步芳家族统治青海的末年, 一再强征兵丁, 给老百姓造成了极大的痛苦和灾难 ?就这首 做 兵? 小调来说, 词句质朴, 没有比喻, 没有用典, 只以兵士个人的遭际和愤怨, 作直白的叙述, 给人欲哭无泪的感受,

9、 深深的愤恨就蕴含在所述事实中 ?这首小调以旧瓶新酒的手法, 套用了一个古老的小调 搞 大人领兵十二月? 的 曲调 ?此调在解放后的搜集本中又叫 搞大人领兵? 调, 又有人根据内容取名 心 眸放军上来才团哪调, 等等 ? 镐 大人领兵? 的小调广泛流传在甘 ?青 ? 宁各地,依传承都是以十二个月起兴的, 但是各地河 渔风 情的内容变化大同而小异, 曲调变化非常不同, 我们记录到的是循化撒拉族歌手韩乙得日的演唱 ?当时, 断定这是以十二个月起兴 的, 应 当唱到十二月 , 演唱者说 :?以后就是新社会了, 新社会有新社会的事, 再唱什么呢? ? 说得很对 , 青海解放是公历 19 4 9 年 9

10、 月 5 日, 这年是农历闰七月,做 黔的主题已完成, 再不可以续貂了, 唱到七月的一句 ?我们回家才团圆 ? 就把整个旧时代划了一个句号 ?从此, 我们也可见民间文艺的写实精神和历史参考价值 ?所以 俄 兵? 这个小调不依民间十二个月起兴的惯例, 只唱到七月为止, 是个特例 ?也有编到十二个月的, 往往脱题了 ?追踪探源说到 搞 大人领兵? 小调,它的产生 自 有来历 ?据甘肃学者高启安先生的考证, 高大人是清代乾隆年间一位官至西宁镇总兵的将领 , 名叫高天喜 ,回族 , 西宁人 , 乾隆二十一年至二十三年( l 7 5 6 年 一 1758 年), 奉命平定新疆阿睦撤纳与大小和卓的叛乱,

11、为维护祖国统一,在今甘 ? 青各地征兵去新疆作战, 属于历史上的爱国将领之一 ? 搞 大人领兵十二月? 小调就产生在这个时代的士兵中 ?原歌中士兵叙述征人的艰辛 ?苦怨 ? 乡愁等等唱词, 都是士兵的正常情绪, 我们要尊重历史的结论 , 不能 因为士兵有怨愤 , 就改变高天喜这次征战的正义性质 ?而产生在 194 9 年的 钊 发兵? 只是套用了这种民歌的传统形式, 来控诉现实, 其历史背景与性质不同 ?从此我们也可以窥见有些民歌随历史时代流变的过程 ?这首青海的 做 : 黔小调是青海各族人民对马步芳残酷拔兵 , 苦害百姓的一声怒吼, 也成为罪恶统治的历史铁证 ?至今传唱不息, 也显示出民歌的

12、特殊作用和历史的特殊价值 ?恤 大哪悲欢离合, 世之常情 ?送别曲是因人们的分离而吟唱离愁别恋 , 从? 诗经? ?叙 乐嘟? 唐淤 ? 元曲? 等等至今,是一个民俗的传统, 伟大的诗人和芸芸众生, 无一人不唱得令人动容 ?因为送别说的是知己亲朋, 发自内心, 语出肺腑, 是人间最为真挚的情感 ?其中民间小调 徙大二盼即是其中之一 ?徙 大哥? 流传在我省东部农业区各地及甘肃临夏 ?积石山 ?宁夏等地, 是西部地区民间流传最广的一首民歌 ?从现在记录到的许多本子可看出, 唱词一般有五段, 并且大致相同?我们发现, 其中有几段唱词与青海曲艺平弦小点类 中的曲牌?东调 ? 的曲调一致 , 如:?我

13、送情人清水河, 观见一对戏水鹅; 公鹅在前面嘎嘎叫, 母鹅在后面叫哥哥 ? ? 它也和青海曲艺越弦中 ?钉缸调 ? 曲牌中的几段说词相仿 , 如:?我送情人石头坡 , 石头坡里石头多; 情人将我拉一把, 拐了妹妹的朵朵脚 ? ? 等等 ?说明它与这些曲艺 ? 古代小曲小调没有相互借鉴或融合的关系 ?但是, 它的曲调与这些传统曲艺小调根本不同, 其主旋律的民歌风格特别突出, 使人感到清新纯真, 浓厚的泥土气息 , 优美上口?其唱词的起兴不以词害意, 不以词害韵 , 显得 自然而质朴 , 唱词如 :(冶进元10 9? 斌沁连熟协唱述, 卉海明记录)( 一) 我送我的大哥大门外,大门外面种白莱,青莱

14、萝 卜 各样的莱,这 么好的人材哪里来!?菜 ? 字的重复在仅有的四句唱词中理应免用 ?但歌者毫无忌讳 , 只从感情出发,以 ?菜 ? 起兴, 并以 ?菜 ? 的谐音 ,引出 ?这么好的人材哪里来 ? 一句, 表达对情哥哥的深爱 ?当然 , 这个 ?好人材 ?不光是外表, 还包括内心 ?(二) 我送我的大哥黄羊坡 , 黄羊坡上黄羊多,一只黄羊两只角, 哪里的妹妹送哥 哥 ?黄羊 ? 黄羊坡名词的出现, 无意显示出当地 自 然景观, 也可推测到此歌至少产生在本地自然生态尚好的近代 ?用 ?一只黄羊两只角 ? 来 比喻成对成双, 永不分离 , 其 中?角 ? 字 ,应读 罗 (个) 或( 哥) 音

15、, 隐示如天生两 ?角 ?( 个), 不该分离, 却要分离 ?(三) 我送我的大哥沙柳坡,沙柳坡上沙柳 多;手把着沙柳哭一场,沙柳的叶叶往下落 ?沙柳又是本地景观的树种 , 叶极细碎 ?手把沙柳痛哭, 草木为之动情 , 不胜伤悲, 叶落如雨, 其情景何况人乎? 描写得也很浪漫 ?(四) 我送我 的大哥石头坡 ,石 头坡上石头多,石 头拐 了妹妹的脚 ,心里的寒苦给谁说?因为别离的优思 , 未曾注意到脚下 ,被石头拐了脚, 脚痛不提, 这一分离 , 我再找谁去诉说伤痛呢? 唱出了伤别之深 ?(五) 我送我的大哥清水河,清水河边一对鹅;公鹅展翅飞过 了河 ,母鹅后面叫咯咯 ?送到河边, 以河边鹅为

16、比喻 ?情人的远离, 如鹅飞过河去, 一只在河这边?咯咯 ? 鸣叫, 如同我一样 呼喊着?哥哥 ?哥哥 ?, 其情意绵绵不绝 ?这首小调被 ?西北民歌之父 ? 王洛宾采集 , 改编为一首只有三段词 的男声三重唱, 成为一首风趣抒 清, 无奈别离 ?乐观对待现实且别有风韵的艺术歌曲 ?词如下 :我送我的大哥十里坡 ,十里坡前黄羊多;一只黄羊两只角, 哎哟, 我的大哥黄羊 多 ?我送我的大哥马莲坡 ,马莲坡上丹丹花儿多;丹丹花儿红似火, 哎哟 ,马莲坡上丹丹花儿 多 ?我送我的大哥清水河,清水河边一对鹅,前面公鹅过河 ,后边那个母鹅叫哥哥 ?另外 , 还有一首?送别 ? 民歌 , 是王洛宾在 1 9 3 7 年从六盘山下马车店一位叫?五朵梅 ? 的老板娘 口中记录到 的, 取名? 眼泪的花儿把心淹下了? ?王老听后惊110叹:?最美的音乐在自己的国土上 ? ? 从此改变了要去法国留学的初衷 ?这首歌他只记录到两段唱词, 我们曾在我省民间艺人冶进元处记录到五段唱词, 不妨录在这里, 供大家参考, 以便和民间送别一类题材的民歌作横向对比?王老记录的歌曲副词为 ?哎哎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