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和对策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680890 上传时间:2017-08-2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和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新课程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和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新课程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和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新课程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和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新课程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和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程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和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和对策(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凤县教研第 十三 期凤县文教局教研室编 2007 年 11 月 15 日新课程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凤县文教局教研室 李东亮为了全面了解我县在新课程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总体情况,推动新课程课堂改革向纵深发展,推广各校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成功的经验,及时发现和解决语文教学中的问题,我们利用一个多月对全县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施新课程情况进行了调研,通过“深入学校、走进课堂、推门听课、组织评课、开展研讨以及与师生交流、座谈、访问”等形式,就语文课堂教学中新课程、新理念、新课标、新教材的学习与落实、教师教学角色和教学方式的的转变、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形成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课堂教学“效”与

2、“度”的问题、语文作业、作文及课内外小练笔的批改等九个方2面的问题进行了调研。我县语文课堂教学总体情况是良好的,全体语文教师在各自的课堂教学中都在积极探索、实施改革,但我们也不容乐观的看到,各校在课堂教学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问题,也面临许多困惑,这些问题和困惑亟待解决。一、总体情况自从 2003 年 9 月实施新课程改革实验以来,我县初中已完整地实施了一轮新课程实验。第二轮实验已开始实施。通过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调研,我们欣喜的看到: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正在发生着转变,课堂教学方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有了明显变化) ,新的课堂教学理念正在形成,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

3、习方式已具雏形,师生民主和谐互动交流的课堂氛围初步形成。大部分教师开始走下讲台,走入学生中,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能和学生朋友式、伙伴式平等相处。师生关系逐步趋于民主融洽。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注意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大部分教师能够突出学生的“读”“悟” “议” ,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关注学生兴趣已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部分教师注意了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和空间尽可能地还给学生。学生能在教师指导点拨下自主地学习了,而且,教学更加开放了。重视了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服务于课堂3教学。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在实施新课程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还存

4、在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二、存在问题1.初中语文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部分教师教改理念滞后,教师的自觉学习还需加强。通过深入课堂听课,与教师交流,与学生座谈等形式,了解到教师的语文课堂教学能力参差不齐,部分教师对新课标、新课程理念的学习不够,对新教材吃不透,拿不准,钻研不深。还有部分教师没有经过新课程“通识”和“教材”培训,因此,教学方式老化,教学手段陈旧;部分教师对实施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依旧囿于已有的经验和教法,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以知识训练为主的教学观念在部分教师的头脑中仍然根深蒂固,新课改理念尚未有效地融入教师的语文课堂教学中,甚至有些教师把课程

5、改革与中考对立起来,误认为课改会影响教育质量和教学成绩,致使当前语文课堂教学效益不高,质量不优。2、自主、合作、探究活动得到重视,但学法指导滞后,课堂宏观调控缺位。语文课堂上开放了、自由了,学生发言积极了,分组讨论多了,活动机会多了;课堂上学生想问就问,想说就说,想动就动,有些教师简单认为这就是开放了,这4就是“个性张扬”了,不对学生提出正确的要求和规范,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作即时点拨,任其学生信口开河,随意提问,无序发展,这种状态,带来的只是表面上课堂热热闹闹,而最终导致的是教学效率的低下。还有教师片面的认为:合作学习就是分成小组。我们说:合作学习需要分成小组,但分小组并不一定都是合作学习。把

6、学生分成小组是合作学习的一种主要形式,但不是唯一形式,在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一味追求表面形式,取得真正实效少,有教师在课堂上把问题一提出不经学生思考就分组讨论,这种盲目的讨论只是让学生无序的热闹了一阵,不会有真正的结果。怪不得有些教师说:我上课自主了、合作了、也活动了,学生也高兴了,教师也轻松了,但考试的成绩却上不去。其实,这并非真正的自主、合作和探究活动,真正的自主、合作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学法的指导和引导,正确地实施课堂调控,切实做到“活而有序” 、 “活而有效” 、 “活而有益” 。3、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重讲练、轻诵读;重肢解、轻整合;重课内、轻课外;重讲授、

7、轻感悟的现象,使语文课堂教学误入了“教学以传统为中心,课堂以讲授为中心,讲授以知识传递为中心,传递知识又以考试为中心”的歧路,形成了教师独占课堂、以讲为主、以练为主的教学模式。4、多媒体资源及教学辅助5手段的开发和利用不够科学合理。毋庸质疑,多媒体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有了较大的变化,也带来了教学手段的优化,它对新课程下语文课堂教学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也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活跃课堂气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有些教师不是对多媒体课件的认识和定位不清就是对多媒体课件的期望过高、过重或过分。有些教师一节课从开始到结束都在使用课件,把语文课

8、上成了课件演示课,整堂课上充满了声、光、电、影、音、像等效果,教师成了匆忙的电脑操作手,学生成了忠实的电视观众,形成课堂主次不分,本末倒置。5、忽视对语文课堂的正确评价,对学生的评价缺位。课堂教学评价方式单一。有些教师不会评价学生,把握不准时机,语言平泛、缺乏感情、缺少激情、居高临下、缺少亲和力;有些教师评价语言缺少个性,一味表扬,简单泛重,单一无趣;还有些教师评价方法单一,形式单调,缺乏多元互动式的评价。三、对策和建议1、加强对新课程、新课标的学习理解,明确目标任务,更新理念,转变观念,全面提升语文教师的素养。吃透新教材编排体系,熟悉新课程的总体思路,弄通课程功能的转变,积极实现由单纯传授知

9、识的“知识本位”课程向促6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以人为本”课程转变,正确把握新课程的性质,把新课程的“三维目标”真正落实在课堂教学中。2、立足每一节课的教学,实现角色转变,促进师生互动。努力实现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课堂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转变。首先要营造学生乐学、要学的良好氛围,激发学习兴趣。还应构建开放民主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教师要走下教坛,融入学生中间,和学生平等对话,形成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课堂局面。教师要真正把握课堂、引导课堂、纵观课堂、调控课堂。给学生学习的时间和活动的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3、加强语文课堂教学“自主、合作

10、、探究”学习方式研究,引导学生多角度自主、多形式合作、多渠道探究知识,由知识的训练转向语文素养的形成,突出语文教学的以下几大亮点:教师课堂的组织性,学生的主体性,广阔的人文性,方式的多样性,阅读的趣味性,活动的自主性,知识的期待性。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不再是信号灯、指挥棒和传授器,而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交流者和引导者,是新课标和“三维目标”真正贯彻落实者。语文教师应紧紧围绕以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关注学生个性为着眼点,以培养能力为切入点,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4、以“读”为主,突出语7文课堂特点,提高教学效益。语文课堂应“读占鳌头” 。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点,也是培养学生说话写话

11、的基础,课堂上充分的让学生去读,体现了新课标要求,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起点。通过读理解积累语言,通过读培养初步语感。教师在课堂上要及时把握读的时机和时间,读的方法和要领。作为教师要首先提高自身读的水平,真正起到示范作用;其次,充分保证学生读的时间,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再次,教给学生读的技巧和方法,加强对学生读的诱导、引导和指导:“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 。语文课堂要有“朗朗”的读书声, “好读书不求甚解” ,用读占领课堂,用读取代讲,先积累下来,再感悟、再理解,为进一步的写作和运用打下坚实的基础。5、积极优化课堂评价,形成多元互动的评价模式。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激励性评价是必不可少的,要

12、把握好时机,讲究方法,审时把度,中肯评价。对学生的评价既不能缺位,也不能过头;既不能空泛,也不能深奥。要提倡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和互动化,促进师生互评,生生互评。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有效的发挥课堂评价的功能和对学生的激励作用。6、合理有效、充分有度的运用多媒体以及其它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是语文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并非唯一的手段,要充分利用其便利和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8趣,增加课堂教学亮点,营造课堂学习氛围。多媒体既不能代替教师的作用,教师也不能成为隐在计算机背后的电脑操作手。要正确、科学、合理的使用多媒体等教学辅助手段,不断促进语文课堂教学的优化。总之,我们一定要扎实认真的学习新课程、新课标,努力钻研新教材、新教法、新学法,不断探索语文课堂“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使新课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真正得到实施和落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