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水土保持总体规划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6808165 上传时间:2018-06-28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73.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水土保持总体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浙江省水土保持总体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浙江省水土保持总体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浙江省水土保持总体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浙江省水土保持总体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水土保持总体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水土保持总体规划(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水土保持总体规划的通知 浙政发20014 号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 现将浙江省水土保持总体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浙江省人民政府 二 OO 一年二月七日 (此件不另行文,只发各地存档) 浙江省水土保持总体规划 水土保持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工程的根本性措施,是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也 是我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要任务。水土保护规划是水土保持工程的重要基础和依据,根据有关法律 法规的规定编制本规划。 一、水土流失现状 建国以来到 1999 年底,全省共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20689 平方公里,其中修建水平梯田

2、 2499.7 平方公里,营造水土保持林和发展经济林果 14862.6 平方公里,种草 459.4 平方公里,采用其他措施治 理 2867.1 平方公里。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颁布实施以来,我省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明 显进展,据最新普查资料,全省水土流失面积经 10 年产减少了 6000 平方公里。但是,当前全社会水土 保持意识还不强,水土流失状况仍然比较严重,全省还有水土流失面积 18998.3 平方公里,占总土地面 积的 18.7%。 在现有水土流失面积中,轻度侵蚀面积 10033.6 平方公里,占 52.8%;中度侵蚀面积 6769.7 平方公 里,占 35.6%;强度侵蚀面积 1

3、441.7 平方公里,占 7.6%;极强度侵蚀面积 665.6 平方公里,占 3.5%;剧 烈侵蚀面积 87.7 平方公里,占 0.5%。与 10 年前相比,全省水土流失总面积虽有所减少,但减少的主要 是轻度侵蚀,而中度侵蚀从原来的 6446 平方公里增加到 6769.7 平方公里,强度、极强度和剧烈侵蚀则 从原来的 1085 平方公里增加到 2194.9 平方公里,人为活动所造成的水土流失还在增加。 水土流失在省的分布:11 个市中,嘉兴市基本上为平原,水土流失以河岸坍塌为主要表现形式,其 余各市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山地水土流失。水土流失面积超过 400 平方公里的有 17 个县(市、区) ,其

4、中 永嘉、淳安、青田、临安、诸暨等 5 个县(市)超过 500 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占地面积超过 20%的有 33 个县(市、区) ,其中平阳、普陀、苍南、文成、新昌、瑞安、缙云、北仑 8 个县(市、区)超过 30%。 各流域的水土流失面积分别为:太湖流域 872.2 平方公里,钱塘江流域(包括浙赣边界河流)8509.2 平 方公里,甬江流域(包括舟山群岛、象山半岛)1801.6 平方公里,椒江流域(包括三门、温岭、玉环) 154.4 平方公里,瓯江流域(包括庆元、龙泉)4153.5 平方公里,飞云江流域(包括泰顺)1315.5 平方 公里,鳌江流域(包括苍南)806.1 平方公里。 水土流

5、失所造成的危害及后果主要表现在:一是坡耕地土壤肥力逐年下降,土层减薄,土壤质地变 粗。二是丘陵山区荒山荒坡冲沟发育,蚕食地面,开发利用价值不断下降。三是水土流失下泄的泥沙淤 积于水库、河道,缩短水库使用寿命,降低河道行洪能力,加剧洪涝灾害,降低航运能力。总之,水土 流失造成了土地资源的破坏和损失,导致了生态环境恶化,水、旱、风沙等自然灾害加剧,直接影响经 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二、水土保持工作的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 持法实施条例 、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实施条例 、 浙江省实施办法 、

6、浙 江省森林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坚持把水土保持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和山区发展的生命线,按照我省 提前基本实现现代铧战略部署和全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总体要求,加强水土保持法制体系建设,建立 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动员和组织全社会的力量,落实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措施,切实解决水土保持工作面 临的突出矛盾和主要问题,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山区脱贫致富,促进经济和社会的 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二)基本原则。 预防为主。把水土流失预防放在首要位置,强化水土保持监督执法,保护现有的水土保持设施,制 止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将人为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减少到最低程度,并建立水土流失动态监测预报制 度。 综

7、合防治。针对不同水土流失的类型、形式及其特点,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实行工程措施、生物 措施和耕作措施相结合,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综合治理,形成多目标、多功能、高效益的综合防治体 系。 治理与开发相结合。坚持预防、治理水土流失与开发、利用沙水土资源相结合,近期利益与长远利 益相结合,争取最大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多方筹资。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不断增加投资,多层次多渠道筹集水土保持资金,积极鼓励 群众投资投劳。 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按照规划所确定的总体目标,明确预防的治理任务,分阶段逐步完成。坚持 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突出重点,集中治理,力争尽快取得成效。 (三)总

8、体目标。 我省水土保持的总体目标分三个阶段确定。 1、近期目标(20012010 年) 建立水土保持监督管理体系和水土保持监测网络;控制人为活动产生新的水土流失;初步建成 200 万公 顷生态公益林;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9600 平方公里,其中改造坡耕地面积 1600 平方公里,现有的 25 度以上陡坡地有计划地逐步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太湖流域适宜的水土流失全部得到治理,使全省水土流 失治理程度基本达到 50%。 现在至 2005 年是实现近期目标的关键时期,具体要求是:初步建立水土保持监督管理体系和水土保 持监测网络;基本控制人为活动产生新的水土流失;建成生态公益林 134 万公顷;新增治理

9、水土流失面 积 5600 平方公里,其中改造坡耕地面积 930 平方公里,现有的 25 度上陡坡耕地逐步予以退耕还林还草; 建设一批水土保持示范工程。 2、中期目标(20112030 年) 。 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9300 平方公里,适宜治理的水土流失全部得到治理,全省生态环境明显改观。 根据 2020 年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要求, 2011 年至 2020 年规划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6600 平方公 里,全面完成坡耕地治理,钱塘江流域的水土流失全部得到治理,瓯江流域上游的水土流失也基本得到 治理,使全省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 85%,全省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 3、远景目标(2031205

10、0 年) 。 巩固、完善、提高水土流失治理成果,全省基本建立起良性生态环境系统,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 协调发展。 三、水土保持区划 根据自然地理状况、社会经济情况、水土流失现状与发展趋势,将全省划分为浙中浙南丘陵山地区、 浙北平原丘陵区、浙东沿海岛屿区 3 个类型区。 2(一)浙中浙南丘陵山地区。 莫干山以西,会稽山、四明山一线以南的全省大部分地区,包括金华市、衢州市、丽水市所属县(市、 区)和长兴县、安吉县、临安市、富阳市、桐庐县、建德市、淳安县、诸暨市、嵊州市、新昌县、天台 县、仙居县、永嘉县、文成县、泰顺县等 38 个县(市、区) ,总土地面积 68415 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 积

11、13988 平方公里,占全水土流失面积的 73.6%,是我省水土流失程度较高且分布范围最广的类型区。 本区土壤类型主要有红壤、紫色土和水稻土等,集中了全省大部分的坡耕地和荒山、荒丘以及大部分的 疏林地。水土流失类型主要是水力侵蚀,其表现形式以坡面面蚀为主,在金衢盆地的四周还分布着一定 数量的沟蚀。在浙西浙南山区由于地面坡度大,存在着一定数量的重力侵蚀,其表现形式主要为滑坡和 崩塌,有的地方还发展为泥石流,危害严重。近年来,随着开发建设项目规模的不断扩大,修路、采矿 和开发区建设等人为活动不断廷民新的水土流失,山区发展过程中不合理利用林木资源也加剧了水土流 失。 本区地水土保持措施,应考虑到将防

12、护治理与开发性治理紧密结合,治理开发农村“四荒”资源, 建立水土保持秣建设示范区,探索生态环境和生态农业建设的新模式。主攻方向是:全面实施天然林保 护,切实保护现有植被和水土保持设施;实行封林治理和植被子种草相结合,恢复和提高植被覆盖度。 针对不同侵蚀类型和土壤、地形、水系的特点,实行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开展以小流域为单元 的综合治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大力改造现有坡耕地,以修建水平梯田为主,结合整治排水系统,加 大对 25 度以上的陡坡耕地植树种草的力度。加强对开发建设活动的监督管理,预防人为活动造成新的水 土流失,并及时对开发建设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予以治理。 (二)浙北平原丘陵区。

13、莫干以东,会稽山、四明山、象山港一线以北的杭嘉湖平源和萧绍甬平原及附近地区,包括嘉兴市 所属县(市、区) 、湖州市区、德清县、杭州市区、余杭市、萧山市、绍兴市区、绍兴县、上虞市、宁波 市区、鄞县、余姚市、慈溪市等 28 个县(市、区) ,总土地面积 20412 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 1627 平 方公里。本区交通建设,开发区建设、城镇扩建、旧城改造等方面的基本建设项目多,规模大,一些地 方乱挖乱堆、随意弃渣等违法现象时有发生,致使河道淤积,行洪能力下降。杭嘉湖平原河网纵横交错, 由于河岸大部分为土质,受自然因素和船行波的冲击影响,河岸坍塌现象比较严重,仅嘉兴市每年大约 损失土地 70 公顷。

14、 本区水土保持的主攻方向是:依法预防和治理新的水土流失,严格执行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 申报审批制定和“三同时”制度(建设项目的主体工程与水土保持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 使用) ,加大监督执法力度;从城市规划入手,积极开展城市水土流失防治;对城市周围和主要交通干线 两侧的采矿石活动进行规范、整顿;平原地区禁止取土烧砖;加强平原河网整治及护岸工程、河网防护 林带建设,疏浚河道,提高行洪能力。 (三)浙东沿海岛屿区。 本区位于我省东部沿海,从舟山群岛、象山半岛、温黄平原、乐清湾两岩到温瑞平原及其附近地区, 包括舟山市所属县(区) 、奉化市、象山县、宁海县、台州市区、三门县、临海市、温岭

15、市、玉环县、温 州市区、乐清市、瑞安市、平阳县、苍南县、洞头县等 22 个县(市、 、区) ,总土地面积 20929 平方公里, 水土流失 3383 平方公里。本区经常受台风正面袭击,台汛期降雨强度大,水土流失类型以水力侵蚀为主, 在舟山群岛则为水力侵蚀与风力侵蚀并存。虽然水土流失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比例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但中度侵蚀以上的面积占水土流失面积的比例达 55.7%,大大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同时,资源开发与基本 建设活动所造成的新的水土流失普遍存在。 本区水土保持的主攻方向是:加快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步伐,建立农田防护林体系,风力侵蚀区开展 植物固沙,防止海岸侵蚀;大力改造现有坡耕地,

16、以修建水平梯田米粉,结合整治排水系统,实施植树 种草、提高森林覆盖率,加强对开发建设活动的监督管理,严格执行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申报审3批制度和“三同时”制度,依法预防和及时治理新的水土流失;积极开展城市水土流失防治;平原地区 禁止毁田、毁提取土烧砖。 四、水土流失预防水土保持监督监测 (一)潜在侵蚀危险地区水土流失预防。 水土流失预防的重点在于控制潜在侵蚀危险地区的水土流失强度。一是要防止水土流失轻度区水土 流失加剧。轻度区的水土流失强度虽然不大,但往往容易被忽视。二是要保护植被良好地区的现有林草 植被。加强封山育林,做好天然林保护工作,严禁毁林开荒、烧山开荒和滥代林木。同时,加快水系源 头、库区、交通干线两则的森林资源建设。三是要禁止开垦陡坡地。25 度以上陡坡地是生态环境最脆弱 的地区,另外,直接面向水库蓄水区的确良 20 度以上山坡地发生水土流失可以对水库构成直接危害,以 上区域都属于禁止开垦的陡坡地范围,各县级政府应当划定并公告其具体范围,切实加强管理。开垦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