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婚姻伦理的当代境遇及其合理导向

上传人:lizhe****0920 文档编号:46807213 上传时间:2018-06-28 格式:PDF 页数:48 大小:1.8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婚姻伦理的当代境遇及其合理导向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我国婚姻伦理的当代境遇及其合理导向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我国婚姻伦理的当代境遇及其合理导向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我国婚姻伦理的当代境遇及其合理导向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我国婚姻伦理的当代境遇及其合理导向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婚姻伦理的当代境遇及其合理导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婚姻伦理的当代境遇及其合理导向(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乙J 、iJA n a l y s i so nt h eC u r r e n tS i t u a t i o no fM a r r i a g eE t h i c si nC h i n aa n dt h eR e a s o n a b l e0 r i e n t a t i o nAT h e s i sS u b m i t t e df o rt h eD e g r e eo fM a s t e rC a n d i d a t e :W a n gY a nS u p e r v i s o r :A s s o c i a t eP r o f e s s o r

2、Y a oC a i g a n gH u b e iU n i v e r s i t yW u h a n ,C h i n a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论文作者签名:芝奸 日期:加,口年歹月日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并向国家有

3、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允许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学位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开学位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作者签名:三妍指导教师签名:、岭、苫吲日期:加,o 卑问日期:玷f 口I I 、面 亏芝婚姻伦理作为上层建筑的一方面,受经济基础的影响,并随着经济状况的变化而慢慢变更。一定时期的婚姻伦理总具有规范、教育、评价和预测价值,形成相对固定与统一的婚姻道德,对婚姻中的善与恶、正当与不正当做出泾渭分明的评价,规范着一定时期的婚姻行为,指导人们的婚姻生活。我国传统的婚姻伦理以夫为妻纲、男

4、尊女卑、从一而终、夫义妇顺为基本内容,这对于维护当时社会的稳定、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和维护宗法等级制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其消极意义也不言而喻对女性的压抑以及人的个体价值的遮蔽。近代婚姻伦理的变革是中国传统婚姻伦理嬗变的开端,从太平天国时期、戊戌变法时期到辛亥革命时期,再到新中国的建立,当代中国的婚姻现状已经发生巨大的变化:择偶渠道多元化、夫妻关系平等化、性观念开放化、结婚离婚自由化,裸婚、不婚、丁克、网婚、剩斗士、经济适用男、亚偷情越来越多的新词汇成为当代婚姻的写照,也暴露出深刻的社会问题。因此,文章在深入分析了当代婚姻伦理现状及其趋势和现实困境的基础上,反思了两种截然对立的婚姻伦理观,尝试在

5、国家、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相统一的基础上,以西方启蒙运动以来理性、人的主体性地位、自由价值为基点,构建当代中国婚姻伦理的内容,并对其实现途径作了理论上的探讨,力图使婚姻成为以人为本、以自由为核心、以实现人的幸福为目的的手段。关键词:传统婚姻伦理;当代嬗变;特征:趋势;困境;导向;构建途径A b s t r a c tM a r r i a g ee t h i c s ,a f f e c t e db ye c o n o m i cb a s e ,e n j o yc o n s t a n tc h a n g e sa st h ee c o n o m i cc o n d i t

6、i o n s T h em a r r i a g ee t h i c so fac e r t a i np e r i o da l w a y sh a v et h ev a l u eo fr e g u l a t i o n ,e d u c a t i o n ,e v a l u a t i o na n dp r e d i c t i o n I th a sf o r m e dr e l a t i v e l ys t a b l ea n d u n i f i e dm a r r i a g em o r a l s a n dd i r e c t e

7、dt h em a r r i a g ea c t i v i t i e so fac e r t a i np e r i o d T h eC h i n e s et r a d i t i o n a lm a r r i a g ee t h i c sh a dt h eb a s i cf e a t u r e s :T oh u s b a n d ,w i f es h o u l do b e ya n ds u b m i tt o :M e nw e r es u p e r i o rt om o m e n t I th a sm a d ep o s i t

8、 i v ee f f e c t so nm a i n t a i n i n gs o c i a ls t a b il i t ya n dc o n s o li d a t i n gt h ed o m i n a t i o no ft h eu p p e rc l a s s H o w e v e r ,i tb r o u g h ts o m en e g a t i v ee f f e c t s W o m e nw e r eo p p r e s s e d ,a n di n d i v i d u a l v a l u e sw e r en e g

9、 l e c t e d T h ec h a n g e so fm o d e r nm a r r i a g ee t h i c sw e r eas t a r to fc h a n g e so fC h i n e s et r a d i t i o n a lm a r r i a g ee t h i c s M o d e r nm a r r i a g ec o n d i t i o n sh a v ee x p e r i e n c e sr e m a r k a b l ec h a n g e ss i n c et a p i n gr e b e

10、 lli o n ,w h i c hs h o u l db e目录一绪论l( 一) 研究的起源及价值11 研究的起源12 研究的价值l( 二) 本课题研究文献综述21 婚姻伦理问题22 家庭伦理道德的取向问题33 性伦理问题44 虚拟婚姻伦理5二、婚姻伦理的基本问题7( 一) 婚姻及婚姻伦理7:1 婚姻及其本质72 婚姻伦理及其特点83 婚姻伦理的价值9( 二) 中国传统婚姻伦理的基本内容及其价值审视l O1 中国传统婚姻伦理的基本内容1 0毛。2 中国传统婚姻伦理的价值审视l l三中国传统婚姻伦理的当代嬗变1 2( 一) 当代中国婚姻伦理现状1 21 多元的择偶渠道及注重个人素质的择偶观

11、1 32 少生优生的生育观及与此相悖的出生人口性别比1 43 平等的夫妻观及挥之不去的家庭暴力与冷暴力1 64 日益开放的性观念及愈演愈烈的婚前性与婚外性1 75 离婚的自由与“自由”的离婚1 8( 二) 当代中国婚姻的新趋势1 81 婚姻伦理观念由一元走向多元1 82 婚姻生活的平等化与情感化趋势加强1 93 婚姻的稳定性下降2 04 进入婚姻的新途径网络2 1( 三) 婚姻伦理现状的成因分析2 31 西方思潮的冲击2 32 市场经济的影响2 43 社会的分化与流动2 4( 四) 当代婚姻面临的现实困境2 51 婚姻道德评价机制的失范2 52 婚姻伦理道德选择的迷惘2 53 婚姻家庭领域里非

12、道德主义的抬头2 54 婚姻家庭道德控制机制的弱化2 6四、当代中国婚姻伦理道德的反恩与合理导向2 7( 一) 当代中国婚姻伦理的反思2 71 两种截然不同的婚姻伦理观2 72 坚持国家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相统一的婚姻伦理观2 7( 二) 当代中国婚姻伦理的合理导向2 81 新型婚姻伦理构建的内容2 92 新型婚姻伦理构建的途径3 1结语:后现代的婚姻伦理展望3 4参考文献3 6附录:在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3 7致谢3 8一绪论一绪论( 一) 研究的起源及价值1 研究的起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全面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大潮中,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风俗等无不遭受着巨大的冲击;进入社会转型期,在激烈的冲击、碰撞与融合中人们的思想也悄然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由此,我国当代的婚姻伦理坠入痛苦嬗变的深渊。顺从、守节等压抑人性的观念被废除,以“三纲五常“ 为价值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