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准则下上市公司扭亏盈余管理行为分析

上传人:lizhe****0920 文档编号:46804288 上传时间:2018-06-28 格式:PDF 页数:53 大小:1.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准则下上市公司扭亏盈余管理行为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新准则下上市公司扭亏盈余管理行为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新准则下上市公司扭亏盈余管理行为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新准则下上市公司扭亏盈余管理行为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新准则下上市公司扭亏盈余管理行为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准则下上市公司扭亏盈余管理行为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准则下上市公司扭亏盈余管理行为分析(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文题目:新准则下上市公司扭亏盈余管理行为分析专业:企业管理硕 士 生:杨娜(签名)指导教师:程书强(签名)摘要本文将在新会计准则实施的背景下,从上市公司保牌的目的出发,研究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情况。以 2007 年沪市扭亏 84 家企业为样本,通过对其利润构成的分解以及各利润构成项对利润总额影响程度的分析,发现:新准则实施后,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依然存在, 且上市公司主要是通过营业外利润和投资收益这两个非经常项目实现扭亏的。对这一研究结果,本文进一步从政策上分析其存在的原因,发现是由于新会计准则在债务重组、捐赠处理、金融资产分类标准、长期股权投资账务处理、视同销售的处理、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的

2、计价、借款费用资本化、资产减值准备等方面存在弹性规定。此外,公允价值确认条件不成熟,关联方的存在及不能有效识别等原因也扩大了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因此,针对上述现象,建议从加快成熟的市场机制建设,增强对关联方的识别与披露,拓宽其他融资渠道,进一步细化会计准则,改变和完善对上市公司盈利能力考核方法,以期望有效限制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关 键 词:盈余管理;新准则;非经常项目扭亏研究类型:应用研究型Subject:Analysis of Listed Companies Earnings Management BehaviorUnder the New Accounting Criteria

3、Specialty :Business ManagementName:Yang Na(Signature)Instructor:Shu- qiang Cheng(Signature)ABSTRACTThis paper will study the listed companies situations of earnings management out of thepurposes of keeping their issuing shares qualification under the new accounting criteria. Itwill choose 84 enterpr

4、ises in 2007 Shanghai stock market as the sample, through thecomposition of the profits as well as the analysis on the profits decompositions influence tothe total profits, and we found that: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guidelines, the listedcompanys earnings management behavior still exists

5、, and the listed companies, mainlythrough operating profits and return on investment,the two deficits of the non- recurrentitems,to profit.We analyzed the existence of policy reasons for the results further and found that newaccounting standards existed flexibilities in lots of aspects such as debt

6、restructuring, donationprocessing, classification of financial assets, long- term equity investment accounts processing,deemed as sales of the processing, fixed assets and intangible assets, capitalization ofborrowing costs, asset impairment. In addition, the fair value recognition conditions are no

7、tripe, the related parties remain and can not be effectively identified ,which have alsoexpanded the room for listed companies earnings management.Therefore, for these phenomena, it is recommended to speed up construction of a maturemarket mechanism, enhance the identification and disclosure of rela

8、ted parties, broaden thefinancing channels, further detail the accounting standards, change and perfect the listedcompanies profitability methods to look forward to effectively limiting listed companiesearnings management.Key words:Earnings ManagementNew CriteriaProfit through the non- recurrent ite

9、msThesis:Application Research1 绪论11 绪论1.1 选题背景在我国, “上市”资格是一个宝贵的壳资源。因为如果一个企业可以获得上市的资格,就能够“享受”在资本市场上通过发行股票募集企业发展所需资金的“特权” 。也正因为此,这种壳资源在我国目前的资本市场上,势必为各大企业所必争的。而另一方面,国家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来约束和规范这种“僧多粥少”的资源之战。根据公司法的相关规定,一个企业要想申请上市,必须满足以下条件:股票经国务院批准已向社会公开发行;公司股本总额不少于人民币 5000 万元;开业时间在三年以上及最近三年连续赢利;持有股票面值达人民币 1000 元以上

10、的股东人数不少于 1000 人;向社会公开发行的股份达公司股份的 25%以上,公司股本超过人民币 4 亿元的公开发行比例不少于 15%;公司在最近三年,无重大违法行为,会计报告无虚假记载等。除此之外,证券交易所对已经获得上市资格的企业还有相应的限制:已上市的公司如果连续亏损两年,就会被特别处理(ST) ;若连续亏损三年则将会被暂停上市(PT) ;若连续亏损持续到第四年则将被终止上市, 即失去辛苦的来的珍贵的壳资源。 显然这一结果都是上市企业所不愿意看到的,因此当企业的经营陷入亏损的泥潭时,各上市公司的管理人员都会“未雨绸缪” ,伺机寻找一种隐蔽且稳妥的合法(企业若采取违法的行为,一经查处也将丧

11、失上市资格)行为,来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这样,在会计准则的允许范围内(合法)对会计信息进行“加工” 以操纵利润(不合理)的公司行为就产生了,这就是所谓的 “盈余管理” 。盈余管理在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都是一个存在已久的问题, 但一直也都是一个没有很好解决但又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为上市公司日益普遍且愈演愈烈的盈余管理行为是有悖于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会降低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影响企业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 影响企业投资者的投资信心和证券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进而有可能引发股市震荡或金融危机。因此, 对于影响财务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经营业绩判断的盈余管理行为还是需要不遗余力的想办法予以限制的。但

12、是,又由于盈余管理不同于一般的舞弊造假的违法行为,是在会计准则范围内,合法的外衣下进行的,因此就具有隐蔽性和争议性,也给治理和规范盈余管理带来了难度。正是由于此,国内外学者对于盈余管理的治理思路放到了会计准则的制定上,即致力于制定尽可能完善的会计准则,以缩小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2007 年 1 月 1 日起, 我国也正式开始实施了新会计准则, 新准则在许多方面有意识的限制了企业盈余管理的空间,但是,制度终究是人类意识形态的产物,是不可能无懈西安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可击的,所以,新准则的诞生,并不能彻底解决我国盈余管理是问题,但肯定会对我国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产生影响,使其具有新的特点。

13、而本文就是在新会计准则实施这一大的背景下产生的。1.2 研究意义基于上述背景, 总的说来, 本文选取沪市 (上海证券交易市场, 以下简称沪市) 2007年扭亏的 84 家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这 84 家企业的扭亏途径研究,以证明新准则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存在性, 以及通过进一步对依靠非经常性损益扭亏的上市公司的扭亏途径分析,以探析新准则变动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新特点和新手段,从而期望可以对盈余管理提出有效的治理措施。达到了这一目的,也就实现了本文的研究意义。1.3 国内外研究综述1.3.1 国外研究综述及述评不可否认,对于盈余管理的研究,是最先于国外学者的,其对于一些盈余管理基本问题的研究诸

14、如盈余管理的动因、 盈余管理的研究方法、 判定盈余管理行为存在等方面,其取得的许多成果,而近几年来,国外学者对于盈余管理的研究主要是集中于对于盈余管理手段(或是提出新的途径,或者是用科学的方法将已有的对于盈余管理手段予以量化)、治理以及其相关性分析上,其相关主要文献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如下:Jensen 和 Meckling(1976)指出在企业各种契约关系中,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代理人有可能不完全按照契约行动或者偏离委托人的目标,从而引起对委托人的价值损耗。因此,股东和经理人之间、债权人和经理人之间、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政府与企业之间等等相关利益人都存在着代理问题,由此带来的道德风险便会引发盈

15、余管理行为,他们通过代理理论阐述盈余管理的动因。1Healy(1985)研究了公司经理人员对于公司的分红计划做出的反应, 他将总体应计利润作为被解释变量,同时把如应收项目,折旧,存货等各种应计项目作为解释变量,发现对于盈余在达到不同目标界限时经理人员会采取不同的会计方法来调整盈余水平的行为。2DeAngelo(1986)将报告年度前一年的应计利润总额除以上一年度资产总额来计量非操控性应计利润,那么,操控性应计利润就可以用本年度应计利润总额与上一年度应计利润总额的差额来计量。3Katherine Schipper(1989)将盈余管理定义为旨在有目的的干预对外财务报告过程,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的“

16、披露管理” 。这一定义是基于信息观来看待会计数据的,并指明了盈余管理的目的就是获取某些私人利益。但是,这一定义将盈余管理和会计造假等1 绪论3同起来,使得研究中难以做出明确区分。3Jones(1991)对有关“进口豁免调查期间”的盈余管理行为的研究,表明了企业在特殊的制度背景下,同样会采取相应的会计政策来使自身利益最大化。4Burgstahler 和 Dichev(1997)通过采用检验报告盈余分布在特定水平下是否平滑来判断盈余管理行为是否存在。 文章认为同一公司相邻两年之间盈余差额应当服从于均值为 0 的正态分布, 通过直方图可以看到在0点附近即盈余差额正负交界点明显存在缺口,表明公司中存在将盈余降低调整为盈余微增的现象。5DegeogePatel 和 Zeckhauser(1999)同样通过直方图的形式检测了三种动机(维持最近的业绩、达到分析师的预期、保持盈利)下的盈余管理行为,在图中可以看到,代表三种动机的三项变量(EPS、FERR 实际与预期的差额、EPS)的分布都表现出了在阈值处于其他区域分布的显著不同,从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