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结构及其优化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6804142 上传时间:2018-06-28 格式:PPT 页数:92 大小:4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等教育结构及其优化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高等教育结构及其优化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高等教育结构及其优化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高等教育结构及其优化_第4页
第4页 / 共92页
高等教育结构及其优化_第5页
第5页 / 共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等教育结构及其优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教育结构及其优化(9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等教育结构及其优化2012年10月29日提纲n国内外关于高等教育结构的研究现状 n高等教育结构的理论概述 n陕西高等教育结构的现状分析 一、国内外关于高等教育结构的研究现状 1.1 国外高等教育结构的研究 国外对高教结构进行较为系统研究主要有:n马丁.特罗(Martin Trow)的“从精英向大众高等教 育转变的问题”n伯顿.克拉克(Burton R clark)的高等教育系统 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n天野郁夫(Shafritz)的高等教育的日本结构。国外对高等教育结构的研究是从高等教育系统内外两 个方面着手的。一、国内外关于高等教育结构的研究现状1.1.1系统外的研究:高等教育发展阶段论 (1

2、)高等教育结构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 应做出不同的结构调整特罗从13个维度,对高等教育精英阶段 和大众阶段的特征进行了全面比较和总结, 指出高等教育结构随着高等教育进入不同的 发展阶段而必须做出相应新的调整。(2)二元二层结构与“制度类型论”:两种教育结构 分别对应教育发展的两个不同阶段n日本学者天野郁夫于1986年出版的著作日本高 等教育结构,是一项在日本和整个国际教育界都 产生了巨大反响的研究。n该研究运用社会学的方法,研究了日本高等教育的 演变过程,分析了战后日本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 ,教育结构、阶级结构和职业结构三者之间的关系 ,提出了在19世纪形成的大学高等学校和专 门学校、官学和私

3、学这一“二元二层结构”高等教育 的等级结构。他的分析是基于社会学的研究方法而 提出的,所谓“二元二层结构”是指日本的帝国大学 和专门学校为其二元组合,前者属于“精英教育”, 培养少部分的较为高级的人才,后者属于大众化教 育,类似于美国的赠地学院。两种教育结构分别对 应教育发展的两个不同阶段。n另外,在发展论的基础上,田野郁夫提出了 “制度类型论”。他认为一国高等教育创办时 形成的“原始结构”至关重要,“原始结构”直 接决定了一国高等教育能否顺利发展以及是 否能由精英阶段进入大众化阶段。n同时,“原始结构”的不同也解释了各国高等 教育规模扩张的不同路径。他认为官学即“ 公办学校”是满足国家所需的

4、高精尖人才, 而发展专门学校则主要是满足更为广大的社 会需求,尤其是在数量上。因此天野郁夫对 于阶级结构与教育发展之间关系的研究主要 得出了以下几点结论: n首先,高学历、高收入和高层次职业的机会 大部分被经过高等教育的人才占有,从这个 意义上来说,大学已经普及化了。n其次,属于阶级结构中层的各个阶层是推动 高等教育数量发展的主要力量。现实中高等 教育数量的扩大发展,并没有彻底使较低阶 级升学机会狭隘和关闭的状况得到有效缓解 。大学与专门学校、公立与私立学校并存的 “二元二层结构”在逐步地实现一种制度化的 发展,而多样化等其他方面的进步也是以此 为基础的。n天野郁夫的分析是建立在特罗的理论基础

5、之 上,在一定程度上发展并丰富了“高等教育 发展阶段论”。1.1.2系统内的研究:提出高等教育结构“多元化”的基 本思想n伯顿.R.克拉克教授,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系统 地研究了英、美、法等十多个国家的高等教育,建 立了高等教育研究的分析范畴,完成了比较高等教 育名著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n克拉克运用组织理论,则把高等教育系统抽象成为 由生产知识的群体构成的学术组织,运用组织理论 作为研究方法,从学术组织内部出发讨论高等教育 的本质特征,分析其运行的机理和规律,对高教结 构提出“多元化”的基本思想。其中部类多元化的含 义是高等院校的学院、学部以及学系、研究所和讲 座等应该达到一个

6、较大的数量,这样就为支撑高等 教育科类的课程的多样化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n层次多元化,指学位层次的多样化,克拉克 的分析提出了副学士学位、学士学位、硕士 学位、博士学位和博士后等多个层次并存的 构想。n克拉克对“多元化”结构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巨 大作用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充分的论证。 1.2 国内高等教育结构的研究 n国内对高等教育结构的研究主要基于以下六 个方面的研究: 1.2.1高等教育结构适应社会发展研究 社会对人才需求多样化,教育结构体系的调 整必须遵循教育自身发展的规律认为教育结构体系要和社会发展的整体要求 相适应,要适应受教育者对终身学习的多样 化需求; 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类型的要

7、求是多样化的,教育层次结构与人才类型和 等级层次的划分不是一一对应的,与职业类 型结构也不是直接对应的,教育结构体系的 构建应当有利于培养知识可迁移性较强的人 才。 1.2.2 高等教育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原理研究: 提出层次结构多样化,科类结构综合化n在高等教育结构体系研究中,以系统客体为 中心,将高等教育结构分为科类结构和层次 结构,在理论上研究了高等教育系统结构与 功能的原理,提出了高等教育实践中改革的 原则,认为高等教育层次结构的调整应以多 样化为原则,科学制定各层次发展目标;科 类结构的调整应以综合化为基础,达成与社 会的高度契合。 1.2.3高等教育体系研究:初步建立高等教育 层次和专

8、业结构的概念,提出改革调整的原 则和设想 1.2.4高等教育结构运行机制研究:国外高等 教育结构是多样化的,高等教育结构形成与 发展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n我国第一本系统深入地研究中国高等教育结 构的著作是郝克明、汪永铨等专家于1987 年出版的中国高等教育结构研究一书。 n一是对1949-1986年我国高等教育的层次和 科类结构的发展变化和历史经验进行了研究 和探讨;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出发, 对我国不同专业岗位的专门人才的需要以及 各种专门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要求 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从培养人才、使用 人才两方面进行综合性调查研究,提出了调 整和改革我国高等教育结构的建议。

9、n二是对美国(1900-1980年)、日本(1885- 1980年)、法国(1950-1981年)、苏联(1941- 1981年)四国高等教育的层次和科类结构的 历史演变与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并辅以 1980年世界上37个国家高等教育层次结构 和36个国家高等教育科类结构进行量化研究 ,以探讨高等教育结构的共性问题和发展趋 势。 n提出了结论:n外国高等教育的结构是多样的,许多国家高 等教育结构共同趋势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 反映了高等教育结构向合理化方向发展的某 些规律,高等教育结构形成与发展是多种因 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建立高等教育结构合理 化的自我调节机制是十分重要的。 1.2.5 高等教育

10、结构失衡研究n邓晓春的“21世纪初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战略和布局结 构的研究”,一文分别从教育的层次、形式、布局、 管理体制、科类结构等五个方面描述了新中国成立 以来到1998年中国高等教育结构的变迁过程,提出 了这种结构存在的诸多问题。如科类结构不能满足 市场需求,层次结构中专科和研究生不足,区域结 构与区域经济发展、人口分布及民众需求相适应的 程度不够深。n还从生产力水平导向、地区需求导向、大系统(全 国)优化导向、质量导向、效益导向、学科优化方 向六个方面对结构调整提出了政策建议,是近年来 全面分析中国高等教育结构的佳作。 n有学者分别从流层、流向、流型和流域结构 四个方面分析了我国高等教育

11、的结构失衡问 题:n在流层结构中(相当于程度结构),专科层次 独立性不强,研究生层次较为薄弱;n在流向结构(相当于类别结构),急需科类重 点不突出,专业设置不合理;n从流型结构(相当于体制、形式结构),全日 制普通高校与成人高校定位不准,民办高等 教育先天不足,成人高校发展令人担忧;n从流域结构(相当于布局结构)看,中心城市 与非中心城市高校分布不平衡,东部与西部 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不平衡,发达地区与欠发 达地区高等教育扩张不平衡。n优化高教结构的具体目标:n在流层结构上,大力发展专科教育,稳定发 展本科教育,积极扩大研究生教育,特别是 博士研究生教育;n在流向结构上,着重强调学科市场的适应性

12、;n在流型结构上,大力促进民办高等教育的发 展,努力提高成人高等教育的质量;n在流域结构上,大力发展西部的高等教育, 加快推进边远地区多种形式的高等教育,使 教育资源实现共享。 1.2.6 不同视角的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研究n有学者认为从调整与优化高等教育结构的必 要性入手,剖析目前高等教育结构存在的问 题,提出优化专业设置、课程总体结构,使 布局结构日趋合理等举措;n“高等教育结构调整与毕业生就业”:在大规 模实证调查的基础上,对我国高等教育结构 调整与毕业生就业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并对 未来几年不同学科和学历层次毕业生的就业 状况以及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对策进行了前 瞻性分析。 二、高等教育结构的

13、理论概述 2.1 高等教育结构的相关概念界定 2.1.1 高等教育结构高等教育结构是指高等教育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相 对稳定的联系方式和比例关系。依据不同的角度,高等教育结构有不同的分类。 从高等教育结构的整体出发,可以将其划分为高等教 育的宏观结构与微观结构、静态结构与动态结构。 从高等教育结构的内涵来讲,它包括高等教育的组成 要素及各要素的数量、质量、性质、排列位置、时 间关系、相互联系的方式、比例构成,这些要素影 响甚至决定着高等教育结构的性质、功能和效力 2.1.2 高等教育宏观结构n高等教育的宏观结构是指与经济、社会发展 等外部因素关系密切、事关高等教育总体的 高教结构。n它包括层次结

14、构、科类结构、形式结构、分 布结构等。 (1)高等教育层次结构n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也称高教的水平结构,主要 是指不同程度和要求的高等教育的构成状态,包括 高等专科教育、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三个层次。n研究高等教育层次结构可以反映社会分工的纵深面 ,不同的经济、科技发展水平对专门人才的数量以 及层次比例有着不同的要求,影响甚至决定了高等 教育不同层次人才培养的比例结构。n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包括各个不同地区社会经济 的发展,往往呈现出一种不同层次的状况,一个国 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结构常常也具有一定的层次结 构,因而对人才的需求也是分层次的。n所以,高等教育所培养的各层次和规格的人才要保 持适当

15、的比例,从而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2)高等教育的科类结构n高等教育的科类结构是指高等教育发展中不 同学科领域的构成状态,它反映了社会分工 的横断面。n高等教育科类结构在我国主要由工科、农科 、林科、医药、师范、理科、财经、政法、 体育、艺术、管理、文科、军事13大类组成 。n高等教育的科类结构反映了高等教育本身不 同学科之间关系的横断面,它一方面取决于 社会需求和社会分工的发展程度,另一方面 取决于知识本身的分化程度和专门程度。 (3)高等教育的分布结构n高等教育的分布结构,是指高等教育机构在 地区分布上的构成状态,高校在各地的数量 分布状况,不同形式和不同等级高校的分布 ,不同科类专业的分布

16、,构成高等教育整体 的布局。n研究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不仅仅是一个政策 上的空间安排问题,它还涉及社会经济发展 水平的均衡程度和文化的同质性程度以及教 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问题 (4)高等教育的形式结构n高等教育的形式结构主要指不同办学形式、 学校类型的构成状态。n根据分类标准的不同,高等教育形式结构有 着不同的类别,根据经费来源和管理体制的 不同,可以分为公立和私立二种;n根据学校科类结构的状况,可以分为综合性 大学、单科大学、短期大学、教育学院等;n根据授课时间的长短,可以以分为全日制大 学、电视大学、夜大学、自学考试、函授大 学等 2.2 高等教育结构的理论概述 2.2.1 高等教育结构适应社会发展理论高等教育是社会系统的必要组成部分,而社 会系统则形成了高等教育系统的环境,两者 存在一定的互动联系 ; 社会需要决定着高等教育系统的形态及发展趋 向,高等教育系统的层次结构、科类结构, 形式结构等总是和一定的社会发展阶段存在 紧密的联系 。2.2.2高等教育发展的三阶段理论美国著名教育学家马丁特罗(Martin Trow)提出的 高等教育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