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e McNally大师深入讲解光线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679979 上传时间:2017-08-2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Joe McNally大师深入讲解光线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Joe McNally大师深入讲解光线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Joe McNally大师深入讲解光线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Joe McNally大师深入讲解光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Joe McNally大师深入讲解光线(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Joe McNally 大师深入讲解光线我一直拿光线当作一种语言。我觉得光线拥有人们通常只会赋予给语言(无论手写还是口头表达)的特点和特质。光线有色彩、 色调、范围、感情、变化和音色,它可以让画面锐化或者柔和,可以改变画面的意义。如同语言,当被有效利用的时候,它可以本能地和感性地打动人,让人们获得 信息。我们对于图片的用光可以追溯到我们所热爱的摄影这个词的起源,Photography 这个单词来源于希腊语里面是 Phot-graphos,而这个词在希腊语里面的意思就是“用光线书写” 。用光线书写!作为一名摄影师,知道如何“用光线书写”非常重要。但是,为什么我们会有那么多人却像“文盲” 一样?或

2、者说,有时候像“ 文盲”一样,不懂得如 何用“光线书写” 。我也的确见过很多摄影师对光线有非常好的意识和把握,或者说有一种热爱,当闪光灯放在他们手中的时候,使用起来就如同使用刀叉一样熟 练。有些摄影师为了利用更好的自然光,会等待数小时,直到一天中光线最好的时候来临。我也看到有摄影师会追逐黎明缓慢行驶在街头的汽车后视镜反射的一小束 光线,仔细观察这束光线能否片刻地反射到街角咖啡店正在读报纸的老人布满皱纹的脸上。上述的这些摄影师都是同类,他们对于人工(人造)光线表现得犹豫不 决,狐疑不定,甚至是害怕,就像他们在听到没有对白的电影火种一样,就像他们从来没有见过人工光线一样。我很幸运,在我职业生涯的初

3、期,我就得到通信社资深图片编辑的指导。我受益于我的自尊心和努力,而这些努力的驱动力就是学校采用通讯社图片编辑来给学生进行学习评估。而当年那些通讯社的图片编辑,当他们在街头开始一天的拍摄时,他们总是会把隔夜的雪茄叼在嘴上,然后提提他们那肥大得可以放进 Zeppelin 飞艇(德国制造的一种飞船)的裤子,他们在腰带上绑上一个 500V 的湿式电池,很自然地耷拉在胯上。然后带上 Potato Masher 闪光灯和快速出片(Speed Graphic)相机(光圈挡大概只能调到 f8) ,就开始一天的工作了。我们现在所说的填充式闪光,那个时候他们称其为日光同步。他们把从编辑角度出发的准绳引入来判断和评

4、价图片。在 1978 年纽约杨基队对堪萨斯城皇家队棒球季后赛,我回到当时合众社(UPI)设在杨基体育馆的临时暗房。我拍摄了一张失败后的皇家队球员倒向一面堆满了被遗弃的运动衫的围墙的照片,我当时觉得这张ISO 值 1600,在荧光灯环境下拍摄出来的照片会非常好。但是,当时的新闻图片编辑Larry Desantis,他的眼睛就一直没离开过他的 Agfa 放大镜,扫了一眼我的胶片,他用他那充满布鲁克林味儿的英语嘀咕了一句:“照片不错,孩子!不过记住永远不要在没有闪光灯的情况下拍摄衣帽间。我免费给你这个建议。 ”那条建议在当时对于我来说更像真理,我在这个行业干了这么多年之后知道原来没有所谓的真理和绝对

5、。有的时候,最好的照片可能是由于打破规则,甚至可能是不 好的曝光。但是拉里强调了一点,那就是用光。会一直伴随我们的就是光线。光线对于摄影来说就好比指挥家手中的指挥棒。我们观察它,跟随它,对它做出反应, 渴望通过它表现出事物在本质上、意义上和情感上的每一个细微差别。它引导着我们,我们根据它的节奏拍摄和移动。我无法说清楚是怎样,在那样近乎神显灵的瞬间,我发现了闪光灯的魔力,并开始变得跟它异常亲近。我在各种光线利用和把握上任何程度的精通和熟练都是一个充 满艰辛和反复失败,带有基本的好奇心和本能的求生的过程。在我职业生涯的早期,我就意识到我不具备能满足客户需求的技能,我只会使用莱卡相机利用自然光拍 摄

6、黑白照片。但是我想成为能给大多数杂志拍照的摄影师,带着这样的目的,我不得不学会在自然光条件极差的情况下拍摄。 因为光线毕竟只是光线。它不是魔术,是一个很现实存在的东西,我们必须学会怎么利用它、调整它,让它符合我们的需要。在我的研修班里,我总告诉学生光线就像篮球。它从地面被弹起,撞到墙壁,最后还是会回到你的手中。它的道理很基本。了解了光线简单的性质,我通常会在拍照时使用同样简单的技巧来有效地利用它。注意,我在给出这些建议的时候同时要告诫你们所有的规则都意味着被打破。没有 任何单一的、包罗万象的信条可让任何摄影师在任何情形下都适用。所有的拍摄都有特定的情况,需要临时发挥,需要自发的反应。在我职业生

7、涯的此时,我可以肯 定一点,我需要抛弃在摄影/艺术学校所受的课程,忘记那些题为“ 寻找你心中的禅宗”的学院派论文,以及最后到手的一纸硕士文凭(当然当你看到这段文字的时候,可能已经太迟了) 。下面我给出的建议,是当你在拍摄的时候应该谨记的。Step1 开 始拍摄的时候尽量只用一个灯(光源) 。一开始就使用太多的灯会导致太多问题,往往很难应付。使用一个灯,然后观察一下它的效果,或许你会发现一个灯就已经 足够了。根据这个理论,在实际拍摄的时候,你可以先尝试一下只使用环境光,或许你会发现都没有必要将闪光灯从车里拿出来了。Step2通常情况下,暖色总是比冷色要好。在拍摄人物肖像的时候,使用暖色滤镜总是可

8、以非常有效地让画面变得悦目。拍摄对象面对加了暖色滤镜的镜头,就好像坐在曼哈顿 Le Cirque餐厅,被温暖的台灯光束所笼罩,而不是那种冷冷的画面感,就像它们是电影黑道家族中那些最终被“悬挂” 在冷库的临时演员一样冰冷。Step3在考察拍摄地的时候,最开始的几分钟要用来观察环境光来自哪里。来自天花板吗?还是来自房间的窗户或者门? 我 只需要稍微调整环境光使画面看起来是最自然的环境状态,还是我需要重新营造整个氛围,用我携带的灯压过环境光?编辑和杂志希望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我有多长 时间?如果我需要折腾两个小时,我的拍摄对象是否会有耐心等待?或者我干脆用一个灯,然后尽快拍摄?你脑海中应该迅速涌现出无

9、数非常现实的问题,因为你对 拍摄场地最初的考察和评估将决定你在什么角度、用什么方式来拍摄。假设拍摄场地条件非常有限,时间非常紧,拍摄对象能给你的时间也很少,在这样的情形下, 最开始拍摄到的照片或许将是你惟一能拍摄到的内容。因此,初期的实地考察和自我发问就显得尤其重要。Step4当陶醉于拍摄的时候,在内心多做一些思考。如果你使用的是长焦镜头拍摄,想象一下在房间另一端拿广角镜拍 摄会是什么效果。或者想象一下从更高或者更低的角度拍摄会是什么效果。切记很多图片编辑不希望能看到数百张从完全同一个角度和同一个位置拍摄的画面。四处 走动,跳出你正在使用的镜头和光线,换个角度来思考。我在实地拍摄的时候,我脑海

10、中经常会反复出现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不现在尝试再拍一次呢?Step5 永远不要在没有闪光灯的情况下拍摄衣帽间。Step6作为特约摄影师,就是在光线很糟糕的情况下,也要有能力拍出好照片。Step7 光 线最难的地方不是如何打光,而是在于对光线的控制。想要能很好地跟光线“ 对话”,利用光线给画面不同的地方创造不同的阴影、色彩和色调效果,这就需要付出 大量的努力,也需要大量经验的积累。旗帜、刀具、蜂巢式金属烤架、遮光板、滤镜或者餐厅桌布,利用这些东西来辅助主光源,有助于控制和分散使用闪光灯发出 的光线。如果你在拍摄的时候学会协调所有这些因素,然后反复练习,你很快就会做到即使是同样画面的图片也会因为你用

11、光的不一样而不同一个实用的小窍门:如 果你想某个事物看起来有趣,就不要对它全部用光。Step8一面白色墙既可以成为你拍摄时的朋友,也可以成为敌人。如果你想利用反光或者补光,白色墙就非常有用了, 可以创造出开阔和优美的画面。但是如果你想给被拍摄对象具有舞台感的或模糊虚幻感的光线,白色墙就成了致命杀手。所以,我通常会在摄影包中装有一卷黑色植 绒纸,当把它粘在白色的墙壁上,就可以让正常情形下的办公室变成黑洞一样,从而使得光线完全达到你想要的效果。Step9要多尝试。你应该用笔或者大脑记住你尝试过的各种拍摄技巧,和它们的效果如何。多尝试并不是意味着你要一 再重复同一种拍摄技巧,而恰恰相反,是说要尝试多

12、种不同的技巧和方法。但是如果你必须快速拍摄的时候,还是要保证你拍照的过程是冷静的,只有这样你才能确 保拍摄的画面是你想要的。总之,在拍照的时候,闪光灯也好,滤镜也好,柔光罩也好,这些东西都不应该影响你清晰的思维。这些材料(它们也就仅仅是工具而 已)是为你的拍摄服务的,是用来帮助你达到想要的画面效果和传达你想要表达的信息的。Step10 这是前一个步骤的延续,不要对所有的物体采用同一种光线。这样会让画面呆板,没有任何生气。就像在拍摄娱乐人物的时候,拍摄师 Clint Eastwood 和 Pamela Anderson 所要求的光线的角度是不一样的。Step11但是如果你是为名人大腕做特约拍摄,

13、类似 Clint Eastwood 和 Pamela Anderson 这样的人物,我上面那一条的建议你就不需要了。备注:Joe McNally 简介:曾为多家杂志、广告公司和图表设计公司拍摄。他的客户包括美国畅销杂志体育画报(Sports Illustrated)、ESPN 杂志、美国国家地理、生活、时代周刊、财富杂志、纽约时报杂志、商业周刊、滚石杂志,以及一些公司和机构,包括纽约证券交易所、美国 Target 连锁超市(美国第二大零售商)、索尼、通用电气、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 Inc.)和PNC 银行(前身为匹兹堡国家银行,Pittsburgh Notional BAN

14、K)。Joe 还获得过阿尔弗雷德艾森士塔特(Alfred Eisenstaedt)最佳杂志图片奖,同时也获得过美国年度新闻摄影奖(Picture of the Year)、荷赛基金(WPP Foundation),以及纽约美术指导俱乐部(The Art DirectorsClub)、图片行业地区新闻(Photo District News, PDN)、美国摄影杂志、传播艺术设计杂志、应用艺术杂志和图表设计杂志等众多权威杂志和机构的多项荣誉。Joe的讲学经历如下: Eddie Adams 研修班,国家地理当代摄影大师班, 史密斯森研究中心(Smithsonian Institution)摄影大师

15、班,罗彻斯特理工学院,缅因州摄影研究班,美国国防部全球军事摄影培训班,圣达菲摄影研修班,迪斯尼学院。他也多次参与生命中的一天系列项目。Joe 参与的最大规模的项目之一就是零地带的面容大型宝丽莱图片集,该项目被认为是对“911”恐怖袭击事件从艺术角度做出的最主要和最具影响力的回应。美国摄影杂志评价 Joe 为当今最多才多艺的摄影师。同时 Joe 也入选了“百名对摄影最具影响力的人”。1999 年 1 月,柯达公司和图片行业地区新闻(Photo District News, PDN)将 Joe 列入他们的“在线传奇人物”(Legends Online)。2001 年,尼康公司也授予了 Joe 同等的荣誉,尼康公司将 Joe 的名字列入顶级摄影师名录,并特别注明为“镜头背后的传奇人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