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教育局局长办公会议议题材料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678999 上传时间:2017-08-2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教育局局长办公会议议题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市教育局局长办公会议议题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市教育局局长办公会议议题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市教育局局长办公会议议题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市教育局局长办公会议议题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市教育局局长办公会议议题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教育局局长办公会议议题材料(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开展市教研科研人员定点联系学校和挂职锻炼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根据山东省基础教育教研工作基本规范(试行)鲁教基字(2009)19 号和省教研室关于建立普通中小学教研员联系学校工作制度的通知(鲁教研室2010 54 号)的要求,为更好地实现教研科研工作重心下移,增强教研科研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教研科研人员对教学工作“研究、指 导、引领、服务” 的作用,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经研究决定在全市开展市教研科研人员定点联系学校和挂职锻炼工作。一、指导思想引导和鼓励市教研科研人员(以下简称“教科研人 员” ),本着为学校内涵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服务的宗旨,按照深化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2、的要求,深入教学一线,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指导、引 领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帮助学校提高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发现、培育、提升和推广典型经验,有效促进全市基础教育的优质发展、均衡发展。二、工作目标市教科研人员要充分利用定点联系学校和挂职锻炼的形式,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指导、引领、服务等活动。从课堂教学、教学2常规落实、校本研究等方面着手,以教师为主体,以教研组为依托,以参与者、合作者、研究者的角色,深入学校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使联系学校的整体教育教学水平有所提高。在定点联系学校和挂职锻炼的实践中,发现、培植、总结、提升确有推广价值的教育改革典型与教学创新经验,从而为我市深化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

3、作出应有的专业贡献。三、人员范围及工作形式参加定点联系学校和挂职锻炼的人员范围为市教科院除正院长外的所有教科研人员。年龄在 45 岁以上的教科研人员,采取与定点学校经常性联系的形式开展工作,各定点联系所在学段的 1 所城市学校和 1 所农村学校。联系期一般为两年。教科研人员可采用到校现场办公与平时沟通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工作,且每学期在定点联系学校现场工作时间累计不少于两周。每学期开学初,设 立教科研人员联系学校工作周,集中时间到联系学校工作。年龄在 45 岁以下(含 45 岁)的教科研人员,采取分期分批到学校挂职锻炼的形式开展工作。每期一般为一年时间;同一学年内,至少要有四分之一的符合条件的人员

4、到学校挂职锻炼。挂职锻炼优先安排没有一线教学实践经历的人员。定点联系和挂职锻炼学校的确定,采取先由县区推荐再由市教科院遴选的方式产生。市教科院在确定定点联系和挂职锻炼的学校时,要照顾到学校类型和区域分布。四、工作任务3(一)指导和协助学校加强课程管理,规范教育教学行为,落实好国家课程方案。(二)督促学校执行好教学常规。全面、详细地掌握学校全体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辅导、测评等环节的常规教学工作,了解掌握学科教师的课堂教学与管理、教研与科研、学习与研训情况,以及教师在专业发展方面的需求。(三)指导学校建立健全并落实好教科研工作制度。发挥教科研人员自身优势,指导学校建立健全教研科研工作

5、制度,并通过教研组、 备课组及其他形式的研学合作共同体,切实把教科研制度落实到位,使教科研工作规范化、日常化和高效化。(四)以定点联系和挂职锻炼学校为基地,组织好本学科或本研究领域的教科研活动。每次组织活动,都要预先确定活动主题,制订活动方案。活动结束后,整理相关材料,撰写教科研案例或研究报告,用以辐射、指导面上的学科或研究领域的工作。(五)利用定点联系学校和挂职锻炼的时机,促进教科研范式的改革。教科研人员应从整体角度去思考教科研的改革、创新和发展。与学校教研组一起,变以往的“参与 评价” 式研究,为“策划研究实施评价” 式研究。教研员 把“ 听课评课”的简单听评课模式,拓展为“ 预设上课议课

6、 改进” 的螺旋上升模式,以听评课为抓手,促进一线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六)做好教师的跟进式指导工作。依据学校教师的实际水平,制订教师发展的跟进式指导方案,开展跟进式指导工作。联系期结束时,向市教科院提交跟进式指导的案例或研究成果,为其它学科或学校开展跟进式指导提供参考和借鉴。4(七)增强自身的实践体验。利用联系学校或挂职锻炼的大好时机,增加教科研人员对教学全过程和科研工作的实际感悟,强化自身的实践体验;向一线教师学习教学和科研实践经验,丰富自身作为教科研指导者所必需的实践性知识。(八)协助学校积极探索加快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与发展的新途径。以勇于担当、乐于探索的精神,发现和分析学校在教学、

7、研究、管理方面的潜力,为学校科学发展、特色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九)及时向市教科院反馈定点联系和挂职锻炼学校的教学实践、教研科研等方面动态,总结、提升和推广定点联系学校成功的教育教学改革经验。(十)挂职锻炼的教研员除完成以上工作任务外,还要在学校兼任每周不少于 5 课时的本学科课堂教学任务;科研人员要根据学校实际,确定研讨专题。五、保障措施(一)工作要求1、对教科研人员的要求(1)每位教科研人员要帮助定点联系或挂职的学校,形成完善的教科研工作运行机制;通过深入教学过程,剖析研究一个学科或领域的教学、教研科研工作状况,提高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水平,切实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2)教科研人员要在定点联系

8、或挂职的学校,选择 2 至 4 名年轻教师进行重点培养,从师德修养、教学水平、科研能力等多方面进行专业深度指导,加快他们的成长速度,并为他们建立成长档案,专业解读其专业成长的轨迹与经验,为我市他教师的专5业发展提供行动样例。(3)每位教科研人员要指导定点联系或挂职的学校从实际出发,开展好解决教学实际、实践问题的小课题研究。通过小课题研究,培养教师的研究能力,提升学校的研究水平。(4)教研员每学年到定点联系学校听课、评课不少于 30 节,并形成教学问题诊断与改进报告。科研员每学期都要对确定的研究课题的进展情况进行总结,联系期结束,要形成有价值的课题研究报告。(5)竭诚为定点联系或挂职的学校及教师

9、在教学、研究、信息获取、 对外联系等方面提供服务。(6)每位教科研人员要注重教改典型和教科研工作经验的总结、提升与推介,每年要有 1 篇以上的有关学科或领域的文章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2、对学校的要求(1)学校要加强对定点联系或挂职锻炼教科研人员的管理,同时尽可能为他们的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保障。(2)定点联系和挂职锻炼学校的教师要积极完成教科研人员布置的学习、调研、实验等方面的任务。(二)过程管理1、预案管理。教科研人员到定点联系学校要提前制订好工作预案;每次定点联系工作结束后要进行认真总结,并提前谋划下次的工作计划。2、流程管理。教科研人员和定点联系学校要形成完善的定点联系学校工作记录(见附件

10、 1),教科院对教科研人员的“定点6联系学校或挂职锻炼工作预案”和“ 定点联 系学校或挂职锻炼工作记录”进 行即时性评 价。(三)考核管理1、定点联系学校教科研人员考核由市教科院负责,由学校对每期在校表现情况进行评议,累计平均成绩,按 10%计入个人年度考核。2、挂职锻炼教科研人员考核由所在学校负责,实行双重管理,以挂职锻炼学校考核为主,市教科院参与,其中:学校考核占 80%,市教科院考核占 20%。考核主要内容:挂职学校当年与上年比较,教学、教研、科研工作进步情况;学校及教师,教学、教研、科研工作的成绩和所产生的影响;挂职锻炼其间个人德、能、勤、绩、廉、研、学等方面的表 现 情况。市教育局定

11、期对教科研人员定点联系或挂职工作进行专项总结。 对做出突出贡献的教科研人员和相关学校进行表彰奖励;对不认真履行工作职责、造成消极影响的人员,进行通报批评。附件:1、市教科研人员定点联系学校工作记录表表2、市教科研人员定点联系学校工作学期评价表3、市教科研人员挂职工作学期评价表二一二年九月 日7附件 1:市教科研人员定点联系学校工作记录表姓名: 学段:定点联系学校时间 年 月 日活动任务(讲座或上课、听课题目等)教科院科室意见 室主任(签字):年 月 日主要活动情况记录(学校填写)活动效果(学校填写)实际参加活动人数: 活动主持人(签字):年 月 日8附件 2:市教科研人员定点联系学校工作学期评

12、价表(20 20 学年度 期)学校(盖章): 填表人: 时间:20 年 月 日姓 名 本学期定点联系天 数听课节数 其中听本学科节数上示范课节数 指导教师执教县区级以上公开课 和比赛等活动次数及突出表现参与定点联系学校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校本科研、作专题讲座等情况日 期 主要内容 参加人员及人数学校对定点联系人员的评价和建议(从德能勤绩方面说明)对定点联系人员的民主测评情况参加评价教师数 优秀(人数) 良好(人数) 及格( 人数) 不及格(人数)9附件 3:市教科研人员挂职工作学期评价表(20 20 学年度 期)学校(盖章): 填表人: 时间:20 年 月 日姓 名 本学期在挂职校天数 任职情况本学期上课总节数 听课节数 其中听本学科节数指导教师执教县区级以上公开课和比赛等活动次数及突出表现参与挂职学校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校本科研、作专题讲座等情况日期 主要内容 参加人员及人数学校对挂职人员的评价和建议(从德能勤绩方面说明)参加评价教师数 优秀(人数) 良好(人数) 及格( 人数) 不及格(人数)对挂职人员的民主测评情况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技术指导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