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微出血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及意义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678914 上传时间:2017-08-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脑微出血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及意义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脑微出血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及意义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脑微出血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及意义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脑微出血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及意义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脑微出血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及意义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脑微出血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及意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脑微出血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及意义(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脑微出血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及意义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4-07-21 发表评论 分享随着磁共振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许多学者开始关注和研究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CMB) 现象,CMB 正在成为脑小血管病的重要表现及诊断标志,可能引起急性神经功能障碍,并可能成为脑卒中发生或复发、抗栓治疗后出血转化、血管性认知障碍和痴呆的预测因素。CMB 的诊断标准CMB 的发现,得益于磁共振新技术的应用。目前,广泛采用的有梯度回波 T2 加权成像及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两者对出血或血液中的脱氧成分极为敏感,极大地提高了 CMB的检出率。目前,较为公认的 CMB 诊断标

2、准为:(1)T2 *WI 上低密度信号缺失灶。(2) 圆形或卵圆形。(3)边界清晰。(4)体积小(25 mm 或 210 mm)。(5) 病灶至少有 1/2 被脑实质环绕。(6)常规 T1、T2 序列较难显示。 (7)临床病史可除外脑外伤所致弥漫性轴索损伤。(8)除外其他具有相似影像学表现的情况(如钙化、海绵状血管瘤、小血管流空影等) 。CMB 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研究显示,CMB 周围存在脑组织损害,除了直接引起周围组织的结构损害,CMB 还可能干扰邻近神经元的功能或影响皮质电活动,为其所致临床表现提供了可能的解释。绝大多数报道认为,CMB 缺乏急性临床表现,但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并尝试

3、用 CMB 解释某些急性发作性或持续性症状。 Watanabe 和 Kobashi 报道了 1 例因中脑CMB 形成导致核上性眼肌麻痹的患者,认为即使单个 CMB 在脑功能区急性形成也可能引起相应的临床表现。Roeh 等报道 6 例出现发作性神经功能障碍的脑淀粉样血管病患者,其中 4 例对抗癫痫药物反应良好,2 例在抗血小板治疗后好转。Simonsen 和 Nielsen 发现 1 例高血压患者的 CMB 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样表现之间的联系。 Charidimou 等对 172 例脑淀粉样血管病患者的研究显示,约 14的患者出现短暂性局灶神经功能障碍,表现为刻板性阳性 (先兆偏头痛样) 或阴性

4、(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样)症状反复发作,具有高风险向症状性脑叶出血转化的特点,但经研究未发现上述发作性症状与 CMB 存在相关性。对于具有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表现的老年患者,行 CMB 检测可能有助于鉴别诊断,但由于缺乏确凿的证据,故通常对此种患者的合理治疗方法( 抗栓、抗癫痫或降压等) ,有待进一步研究。 CMB 在健康老年人群中,随年龄增长发生率逐渐增加。Poels 等对健康老年人群的随访发现,CMB 的发生率由基线水平的 24.4增加至随访结束(平均 3 年) 时的 28.0,基线 CMB 的存在预示着新发 CMB 的出现。Goos 等 73 对记忆障碍患者的随访观察(平均 2 年) 也得出了

5、同样的结论。相对于急性神经功能缺损,CMB 与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主要在于其累积效应及预示小血管病的进展。CMB 随时间推移其数目不断累积,与其后的神经功能障碍、不良临床结局密切相关。CMB 的临床意义CMB 与脑卒中的发生和复发CMB 在复发性脑卒中患者中,较初次脑卒中患者更为常见,提示其可能反映了脑血管病的进展。作为脑小血管病出血倾向的生物学标志,CMB 是原发性脑出血(ICH)的危险因素。Greenberg 等对脑淀粉样血管病患者进行的前瞻性观察发现,基线 CMB 或出血灶的数目,是脑叶 ICH 风险增加的预测因素。多项针对亚洲人群的前瞻性研究中,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脑梗死患者的 CMB

6、与脑卒中风险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这些研究的结论相似:伴有 CMB(尤其是多发 CMB)的腔隙性脑梗死或其他类型脑梗死患者,脑卒中复发的风险增加,再发脑卒中事件主要是 ICH。但也有学者发现,CMB 患者的复发性血管事件主要是脑梗死而非 ICH。上述研究结果的差异,可能与人种有关。Bokura 等对 2102 例健康老年人追踪随访发现,即使在健康老年群体中,CMB 的存在亦预示着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发生风险分别增加 5 倍和 50 倍。提示存在 CMB 的老年人,应严格控制危险因素以预防脑卒中发生。CMB 与抗栓治疗CMB 与抗凝药物相关性 ICH 随着华法林被广泛地应用于心源性栓塞的预防,抗凝药

7、物相关性 ICH 发生率在 10 年间增加了近 5 倍,在所有 ICH 中约占 15。由于为血液病理性脆性小血管外渗提供了直接证据,故 CMB 可能是抗凝药物相关性 ICH 的预测因素。一项对 768 例抗栓治疗者的调查显示,存在基线 CMB 可能预示将来发生 ICH 的风险增加近12 倍。 Naka 等研究认为,CMB 的存在增加抗凝药物相关性 ICH 的风险,87 的华法林相关性 ICH 患者可检测到 CMB。Lee 等指出,与应用华法林而未出现 ICH 者比较,华法林相关性 ICH 患者存在更多的 CMB。研究显示,华法林相关性 ICH 患者与自发性 ICH 患者比较,CMB 在前者中更

8、为常见。目前的研究均认为,CMB 与抗凝药物相关出血风险增加有关。但对有明确抗凝治疗适应证的 CMB 患者,应动态监测 CMB 变化,可能有助于评估出血风险。CMB 与抗血小板药物相关性 ICH 目前,对于 CMB 与抗血小板药物相关性 ICH 之间的关系争议颇多。Soo 等对 908 例脑梗死患者研究发现,阿司匹林相关性 ICH 的风险随CMB 病灶数目增加而明显增加,认为 5 个 CMB 病灶的脑梗死患者,在应用阿司匹林进行二级预防时风险大于获益。Vernooij 等研究发现,脑叶 CMB 是阿司匹林相关性 ICH 的危险因素,提示脑淀粉样血管病患者应慎用抗血小板药物。一项荟萃分析显示,阿

9、司匹林应用者与非应用者相比较,CMB 与 ICH 具有相关性(OR=1.7)。对于多发 CMB 者,抗血小板药物用于一级预防相对于二级预防,风险可能要大而获益相对较小。但 Kim 等对1452 例亚洲健康老年人群的调查显示,应用阿司匹林并不增加 CMB 的发生率,即使长期应用(5 年)也并不增加出血风险。 Soo 等对 133 例行颅内外动脉支架成形术患者,在围术期口服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的短期(12 周)ICH 风险进行了评估,发现症状性 ICH 的发生率在 CMB 者(4.3) 与无 CMB 者(5.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指出 CMB 并非血管内介入治疗围术期抗血小板治疗的禁忌证。总

10、之,抗血小板药物相关性 ICH 与 CMB 的关系仍不明确。对于多发 CMB 者进行影像学随访,可指导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CMB 与溶栓后 ICH Kidwell 等研究显示,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动脉或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后,CMB 与出血转化风险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与此相反,Fiehler 等对 570 例进行静脉溶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分析发现,症状性出血转化在 CMB 者和无 CMB 者中的发生率,并无显著差异,认为存在 CMB 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静脉溶栓的出血风险并不超过获益。一项荟萃分析显示,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症状性 ICH 的发生率,在 CMB 者和无 CMB 者分别为 7.4和 4

11、.4,提示 CMB 并未明显增加出血转化的风险。上述各研究的 CMB 检出率存在较大差异,可能会对溶栓后 ICH 风险的评估产生影响。对于存在多发 CMB(尤其是脑叶 CMB)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是否获益,有待进一步证实。CMB 与他汀类药物相关性 ICH Amerenco 等研究显示,应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的脑卒中患者,ICH 的发生率轻度增加。鹿特丹研究中,低血清胆固醇水平被发现与脑叶 CMB关系密切。由此推测,CMB 可能是他汀类药物相关性 ICH 的预测因素。Haussen 等对163 例 ICH 患者的研究发现,他汀类应用者中脑叶 CMB 的发生率约为非他汀类应用者的2 倍,而其

12、他部位的 CMB 在 2 组无显著差异,提示他汀类药物可能增加脑淀粉样血管病患者的出血风险。Karam 等指出,与其调脂作用比较,ICH 风险的增加可能与他汀类的其他效用有关。但也有研究对此提出了质疑。Day 等对 349 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脑梗死患者的调查显示,他汀类应用史与 CMB 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均无相关性。进一步的鹿特丹研究也得出相似的结论。以上研究结果的差异,可能与研究对象的选择及 CMB 分布的差异有关。对于 CMB 是否为他汀类药物应用的禁忌仍存争议,有待进一步探究。CMB 与神经功能和临床结局CMB 与认知障碍 脑小血管病是血管性认知障碍亚型中最常见的一类,CMB 作为小血

13、管病严重程度的标志之一,可能与认知功能的预后有关。Gregoire 等对 320 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脑梗死患者的调查发现,脑叶 CMB 及其数目与执行功能障碍密切相关,而其他部位的 CMB 与认知功能损害无明显关联。对健康老年人群的研究也发现,CMB 的数目与信息处理速度、执行功能障碍呈正相关,多发 CMB 是除记忆障碍外的各种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但对于不同部位 CMB 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各研究结果存在分歧。Poels 等认为,脑叶 CMB 与认知障碍关系更明显。 Qiu 等发现,深部 CMB 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更显著。vail Norden 等则指出,脑叶与深部 CMB 对认知损害均有促进作

14、用。此外,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评估,也发现 CMB 与认知功能之间确实存在联系。在脑小血管病和神经变性疾病中,均发现 CMB 的存在,并可能对认知功能产生影响,有助于解释这两类疾病在病理学及发病机制方面的共性。CMB 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可能存在以下几种可能: (1)直接占位效应,影响皮质与皮质下结构的相互联系。(2)干扰周围神经元功能,引起脑组织功能障碍。(3) 间接通过小动脉狭窄,引起脑组织低灌注或缺血性损害。(4) 仅仅是小血管病的生物学标志,对认知功能无独立影响。现有的报道未能排除腔隙性脑梗死、脑白质病变等其他混杂因素的影响,因此有必要进行大样本前瞻性研究,明确 CMB 与认知障碍的关系及

15、机制。CMB 与步态障碍 DeLaat 等报道,CMB 可能与步态障碍有关,以额颞叶、基底节和丘脑的 CMB 为著,独立于小血管病的其他影像学标志。CMB 与临床结局 AhmannSchneider 等对 435 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研究发现,与无 CMB 患者相比较,CMB 患者的脑卒中相关死亡风险高出 6 倍,脑叶 CMB 患者的脑卒中相关病死率则高出 7 倍。CMB 增加脑卒中相关病死率,可能与其对脑卒中后抑郁的促进作用有关。Tang 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中 CMB 与自杀倾向的关系进行了调查,发现有自杀倾向的患者中 CMB 的比例较高, CMB 的存在和脑叶 CMB 是自杀的独立危险因

16、素。结语CMB 多被认为是无症状性,缺乏急性临床表现。但目前的研究已发现,部分 CMB 可能与急性临床事件关系密切,包括发作性和持续性神经功能障碍。有研究表明,关于 CMB的临床意义仍存在较多分歧。目前,仍不明确 CMB 是否是治疗靶点。综上所述,CMB 反映了脑小血管病的出血倾向和严重程度,对 CMB 临床意义的探讨,有助于深入理解脑小血管病的发病机制,并可早期识别高危患者,及时给予个体化干预。作者:青岛大学医院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孙亚楠,杨阳,宫恒恒,滕继军来源: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4 年 5 月第 16 卷第 5 期相关阅读: CSC2014张微微:脑微出血的临床进展 TISC2014刘鸣:脑出血病因研究与诊治规范进展 CSC2014樊东升:淀粉样血管病脑出血研究 脑微出血与卒中关键词: 脑微出血 诊断标准 卒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