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1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6746216 上传时间:2018-06-2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5-01的主要特点是什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5-01的主要特点是什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5-01的主要特点是什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5-01的主要特点是什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5-01的主要特点是什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5-01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01的主要特点是什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 局域网501 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为什么说局域网是一个通信网? 答: 局域网 LAN 是指在较小的地理范围内,将有限的通信设备互联起来的计算机通信网络。从 功能的角度来看,局域网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共享传输信道。在局域网中,多个系统连 接到一个共享的通信媒体上。地理范围有限,用户个数有限。通常局域网仅为一个单位 服务,只在一个相对独立的局部范围内连网,如一座楼或集中的建筑群内。一般来说,局 域网的覆盖范围约为 10m10km 内或更大一些。传输速率高。局域网的数据传输速率一 般为 1100Mbps,能支持计算机之间的高速通信,所以时延较低。误码率低。因近距离 传输,所以误码率很低,一般在

2、10-810-11 之间。多采用分布式控制和广播式通信。 在局域网中各站是平等关系而不是主从关系,可以进行广播或组播。 从网络的体系结构和传输控制规程来看,局域网也有自己的特点:低层协议简单。在局 域网中,由于距离短、时延小、成本低、传输速率高、可靠性高,因此信道利用率已不是 人们考虑的主要因素,所以低层协议较简单。不单独设立网络层。局域网的拓扑结构多 采用总线型、环型和星型等共享信道,网内一般不需要中间转接,流量控制和路由选择功 能大为简化,通常在局域网不单独设立网络层。因此,局域网的体系结构仅相当与 OSI/RM 的最低两层。采用多种媒体访问控制技术。由于采用共享广播信道,而信道又可用不同

3、 的传输媒体,所以局域网面对的问题是多源、多目的的链路管理。由此引发出多种媒体访 问控制技术。 在 OSI 的体系结构中,一个通信子网只有最低的三层。而局域网的体系 结构也只有 OSI 的下三层,没有第四层以上的层次。所以说局域网只是一种通信网。502 ieee802 局域网参考模型与 OSI 参考模型有何异同之处?答:局域网的体系结构与 OSI 的体系结构有很大的差异。它的体系结构只有 OSI 的下 三层,而没有第四层以上的层次。即使是下三层,也由于局域网是共享广播信道,且产品 的种类繁多,涉及到种种媒体访问方法,所以两者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在局域网中,物理层负责物理连接和在媒体上传输比特流,

4、其主要任务是描述传输媒 体接口的一些特性。这与 OSI 参考模型的物理层相同。但由于局域网可以采用多种传输媒 体,各种媒体的差异很大,所以局域网中的物理层的处理过程更复杂。通常,大多数局域 网的物理层分为两个子层:一个子层描述与传输媒体有关的物理特性,另一子层描述与传 输媒体无关的物理特性。在局域网中,数据链路层的主要作用是通过一些数据链路层协议,在不太可靠的传输 信道上实现可靠的数据传输,负责帧的传送与控制。这与 OSI 参考模型的数据链路层相同。 但局域网中,由于各站共享网络公共信道,由此必须解决信道如何分配,如何避免或解决 信道争用,即数据链路层必须具有媒体访问控制功能。有由于局域网采用

5、的拓扑结构与传 输媒体多种多样,相应的媒体访问控制方法也有多种,因此在数据链路功能中应该将与传 输媒体有关的部分和无关的部分分开。这样,IEEE802 局域网参考模型中的数据链路层划 分为两个子层:媒体访问控制 MAC 子层和逻辑链路控制 LLC 子层。在 IEEE802 局域网参考模型中没有网络层。这是因为局域网的拓扑结构非常简单,且 各个站点共享传输信道,在任意两个结点之间只有唯一的一条链路,不需要进行路由选择 和流量控制,所以在局域网中不单独设置网络层。这与 OSI 参考模型是不同的。但从 OSI 的观点看,网络设备应连接到网络层的服务访问点 SAP 上。因此,在局域网中虽不设置网 络层

6、,但将网络层的服务访问点 SAP 设在 LLC 子层与高层协议的交界面上。从上面的分析可知,局域网的参考模型只相当于 OSI 参考模型的最低两层,且两者的 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之间也有很大差别。在 IEEE802 系列标准中各个子标准的物理层和媒体访问控制 MAC 子层是有区别的,而逻辑链路控制 LLC 子层是相同的,也就是说,LLC 子 层实际上是高层协议与任何一种 MAC 子层之间的标准接口。3、一个7层楼,每层有一排共15间办公室。每个办公室的楼上设有一个插座,所有的插座 在一个垂直面上构成一个正方形栅格组成的网的结点。设任意两个插座之间都允许连上电 缆(垂直、水平、斜线均可)。现要用电缆

7、将它们连成(1)集线器在中央的星形网; (2)总线式以太网。试计算每种情况下所需的电缆长度。 答:(1)假定从下往上把7层楼编号为1-7层。按楼层高4米计算。在星形网中,集线器放在 4层中间位置(第8间房)。电缆总程度等于:7 15 4 (i-4)2+(j-8)2=1832(m)i=1 j=1 (2)对于总线式以太网(如10BASE2),每层需414=56(m)水平电缆,垂直电缆需 46=24(m),所以总长度等于 756+24=416(m)4 数据率为10Mb/s的以太网的码元传输速率是多少? 答:码元传输速率即为波特率。10Mb/s以太网使用曼彻斯特编码,这就意味着发送的每一 位都有两个信

8、号周期,因此波特率是数据率的两倍,即20M波特。5、有 10 个站连接到以太网上,试计算以下三种情况下每一个站所能得到带宽。 (1)10 个站点连接到一个 10Mbit/s 以太网集线器; (2)10 站点连接到一个 100Mbit/s 以太网集线器; (3)10 个站点连接到一个 10Mbit/s 以太网交换机。 答:(1)10 个站共享 10Mbit/s; (2)10 个站共享 100Mbit/s; (3)每一个站独占 10Mbit/s。6、试说明 10BASE5,10BASE2,10BASE-T,和 10BROAD36 和 FOMAU 所代表的意思。 答:10BASE5:“10”表示数据

9、率为 10Mbit/s,“BASE”表示电缆上的信号是基带信号, “5”表示每一段电缆的最大长度是 500m。 10BASE2:“10”表示数据率为 10Mbit/s,“BASE”表示电缆上的信号是基 带信号, “2”表示每一段电缆的最大长度是 185m。 10BASE-T:“10”表示数据率为 10Mbit/s,“BASE”表示电缆上的信号是 基带信号, “T”表示使用双绞线作为传输媒体。10BROAD36:“10”表示数据率为 10Mbit/s,“BROAD”表示电缆上的信 号是宽带信号,“36”表示网络的最大跨度是 3600m。 FOMAU : (Fiber Optic Medium A

10、ttachment Unit) 光纤媒介附属单元。7、10Mbit/s 以太网升级到 100Mbit/s 和 1Gbit/s 甚至 10Gbit/s 时,需要解决哪些技术问 题?在帧的长度方面需要有什么改变?为什么?传输媒体应当有什么改变? 答:以太网升级时,由于数据传输率提高了,帧的发送时间会按比例缩短,这样会影响冲突 的检测。所以需要减小最大电缆长度或增大帧的最小长度,使参数 a 保持为较小的值,才 能有效地检测冲突。在帧的长度方面,几种以太网都采用 802.3 标准规定的以太网最小最大帧长,使不同速率的以太网之间可方便地通信。100bit/s 的以太网采用保持最短帧长 (64byte)不

11、变的方法,而将一个网段的最大电缆长度减小到 100m,同时将帧间间隔时间 由原来的 9.6s,改为 0.96s。1Gbit/s 以太网采用保持网段的最大长度为 100m 的方法, 用“载波延伸”和“分组突法”的办法使最短帧仍为 64 字节,同时将争用字节增大为 512 字节。传输媒体方面,10Mbit/s 以太网支持同轴电缆、双绞线和光纤,而 100Mbit/s 和 1Gbit/s 以太网支持双绞线和光纤,10Gbit/s 以太网只支持光纤。8、100 个站分布在 4km 长的总线上,协议采用 CSMA/CD。总线速率为 5Mbit/s,帧平均长 度为 1000bit。试估算每个站每秒种发送的

12、平均帧数的最大值。传播时延为 5s/km。 答:a=/T0=C/L=5s/km4km5Mbit/s1000bit=0.1 当站点数较大时,信道利用率最大值 Smax 接近=1/(1+4.44a)=0.6925 信道上每秒发送的帧的最大值= SmaxC/L=0.69255Mbit/s/1000bit=3462 每个站每秒种发送的平均帧数的最大值=3462/100=349、在以下条件下,分别重新计算上题,并解释所得结果。 (1)总线长度减小到 1km。(2)总线速度加倍。(3)帧长变为 10000bit。 答:设 a 与上题意义相同 (1) a1=a/4=0.025,Smax1=0.9000 每个

13、站每秒种发送的平均帧数的最大值=45 总线长度减小,端到端时延就减小,以时间为单位的信道长度与帧长的比也减小,信道给比 特填充得更满,信道利用率更高,所以每站每秒发送的帧更多。 (2) a2=2a=0.2,Smax2=0.5296 每个站每秒种发送的平均帧数的最大值=53总线速度加倍,以时间为单位的信道长度与帧长的比也加倍,信道利用率 减小(但仍比原来的 1/2 大),所以最终每站每秒发送的帧比原来多。(3)a3=a/10=0.01,Smax3=0.9574 每个站每秒种发送的平均帧数的最大值=4.8帧长加长 10 倍,信道利用率增加,每秒在信道上传输的比特增加(但没有 10 倍),所 以最终

14、每站每秒发送的帧比原来少。10、假定 1km 长的 CSMA/CD 网络的数据率为 1Gbit/s。设信号在网络上的传播速率为 200000km/s。求能够使用此协议的最短帧长。 答:对于 1km 电缆,单程端到端传播时延为:=1200000=510-6s=5s, 端到端往返时延为: 2=10s 为了能按照 CSMA/CD 工作,最小帧的发送时延不能小于 10s,以 1Gb/s 速率工作,10s 可发送的比特数等于:1010-61109=10000bit=1250 字节。11、有一个使用集线器的以太网,每个站到集线器的距离为 d,数据发送率为 C,帧长为 12500 字节,信号在线路上的传播速

15、率为 2.5108m/s。距离 d 为 25m 和 2500m,发送速率 为 10Mbit/s 或 10Gbit/s。这样就有 4 种不同的组合。试利用公式(5-9)分别计算 4 种不 同情况下 a 的数值,并进行简单讨论。 答:a=/T0=C/L=d(2.5108)C(125008)=410-14 d Cd=25m d=2500mC=10Mbit/s C=10Gbit/s C=10Mbit/s C=10Gbit/sa 10-5 10-2 10-3 1a 越小,信道利用率越大1、 站点到集线器距离一定的情况下,数据发送率越高,信道利用率越低。2、 数据发送率相同的情况下,站点到集线器的距离越短,信道利用率越高。13试比较以太网的 MAC 层协议和 HDLC 协议的相似点和不同点。 1)首先强调关于 HDLC 的定义问题: 约束通信双方按一定规则进行通信的体系为数据链路控制规程(DLCP) ,也叫数据通信控 制规程(DCCP) 。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世界上许多国家组织和大财团都在研究制定此 类规程。从发布的规程体系看,共包括两类面向字符的控制规程和面向比特的控制规 程。 面向字符的规程,典型代表有美国标准协会 ANSI 的 X3.28,ISO 的 ISO1745、DEC 公司 的 DDCMP、中国的 GB3453-82、IBM 公司的 BSC。 后来,IBM 公司在同步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宣传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