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度获奖项目简介-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6742315 上传时间:2018-06-27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9年度获奖项目简介-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09年度获奖项目简介-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09年度获奖项目简介-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09年度获奖项目简介-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09年度获奖项目简介-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9年度获奖项目简介-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9年度获奖项目简介-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92009 年度年度“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科学技术奖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简介获奖项目简介一等奖项目一等奖项目基于基于 SDH 的多业务传送节点的多业务传送节点(MSTP)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行业标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行业标准准主要完成单位:主要完成单位: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 信集团公司;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主要完成人:主要完成人: 张成良;蔡常天;袁飞;黄峰;胡昌军;蒋章震;曾理;赵福川;马琳;陈樵; 荆瑞泉;李伟;郁志勇;权星月;王郁主要内容:主要内容: 该标准项目适应了业务和技术发展的需要,创新性地提出了新一代 SDH

2、 设 备MSTP,并形成了完善的 MSTP 系列标准,推动了 MSTP 设备的产业化进 展,具有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项目背景、制定过程及应用情况:随着数据业务快速发展,在市场需求和 技术进步的共同推动下,中国设备厂商提出被业界越来越关注的一种新型的 SDH 设备,即以 SDH 为基础的多业务传送平台(MSTP) 。基于 SDH 的 MSTP 是对传统的 SDH 设备进行了改进,创新性地引入了以太网处理、 RPR、MPLS、GFP、LCAS 等功能,在 SDH 设备中提供不同颗粒的多种业务、 多种协议的接入、汇聚和传输能力,能够满足数据业务的承载需求,使 SDH 设 备从单纯的承载 TDM

3、的平台演变成多业务综合承载平台。该标准是国内国际 首创,在没有国际标准的情况下,在 CCSA 的大力支持下,华为技术,中兴通 讯,上海贝尔,中国电信,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牵头在 CCSA 中制定中国通 信行业标准基于 SDH 的多业务传送平台(MSTP)标准,吸收最广泛的意见, 该项目从 2001 年 4 月到 2008 年 12 月,八年磨一剑,共计完成了 8 项 MSTP 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标准,是 CCSA 所作的自主创新的工作之一。该标准定义 的 MSTP 设备在国内国际广泛应用,并走向国际标准。MSTP 标准化,推动 SDH 设备向 MSTP 的多业务承载演进,在中国电信,中国移动,

4、中国联通,中 国网通,德国电信,法国电信,英国电信,AT&T,Verizon,NTT 等,还在电 力,石油和政府专网中产生广泛应用,并促进国际电联 ITU-T 的 EOT 标准的制 定。 该项目的创新点包括:在 SDH 设备上首次提出承载多业务(以太网,ATM 和 FC 等)的概念,国际首创 MSTP 设备,并对该设备进行标准化。将以太网 功能和 ATM 功能首次引入到 SDH 设备上,使 SDH 设备具有数据传输和处理 能力,在电信网中产生广泛应用。新制定的 MSTP 技术满足日益增长 IP 化业务 的需求,针对数据业务组网,并结合原来 SDH 设备传送特点,提出 EPL、EVPL、EPLA

5、N、EVPLAN 等组网方式。利用内嵌 RPR 功能模块提升数据业务承载 QoS 和保护倒换。利用内嵌 MPLS 功能模块构建 L2VPN 组网能力 和端到端的 QOS 和保护能力。在中国行业 MSTP 标准制定的同时,向国际电 联提供大量文稿,比如 GFP,LAPS 等,被国际标准采纳。并产生大量专利。 提出了最适合互通的格式和配置,如 GFP 的 PFI 和扩展头字段、LCAS 和 VC 虚级联的 SQ 字段、CTRL 字段等,使 MSTP 可以可以进行互联互通。标准化 MSTP 的测试方法,包括以太网业务测试,RPR 测试,MPLS 测试和 GFP,LCAS 测试,为该设备大量入网提供依

6、据和技术手段。 该项目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每年百亿销售,十亿利润,推动 MSTP 技术发展和设备的销售,2006 到 2008 年销售额达到几百亿元,使我们 中国的光通信行业跃居世界前列。该项目还推动了 MSTP 设备的广泛应用,中 国企业在产业链占主导地位。 在推动 MSTP 设备国内和国际标准化进程中, 中国企业主导发言权,并标准创新和技术创新紧密结合,产生了大量的自主知 识产权的技术专利,包括大量的核心专利。“电信网和互联网安全防护管理指南电信网和互联网安全防护管理指南”等等 32 项行业标准项行业标准主要完成单位:主要完成单位: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中国

7、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 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国铁通集团有限公司主要完成人:主要完成人: 龚双瑾;张雪丽;魏亮;魏薇;田慧蓉;赵阳;王宇;陈敏时;陈利军;冯铭; 黄颖;杨剑锋;袁琦;李成;赵文玉主要内容:主要内容: 电信网和互联网安全防护管理指南等 32 项标准(标准名称见附录)是由工业 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牵头并联合基础运营商等单位制定的通信行业标准。系 列标准围绕通信网络的等级保护、风险评估、灾难备份及恢复等安全防护工作, 明确了安全防护体系的组成及相互关系,等级保护、风险评估、灾难备份及恢 复的原则、流程、方法和步骤等,针对 12 种类型专业网(固定通信网、移动通 信网、互联网、消

8、息网、传送网等)规定了具体的技术和管理方面的安全要求 和检测要求。技术方面包括业务、网络、设备、物理环境、容灾备份等安全要 求,管理方面包括人员、机构、制度等安全要求。检测要求明确了针对各安全 要求的检测方法、内容、结果判定原则等。在系列标准中将等级保护、风险评 估、灾难备份及恢复三者结合研究,提出了通信网络定级方法、风险评估方法、 灾难备份及恢复资源要素、安全检测方法等。检测方法已申请国家专利“电信 网络安全防护系统及方法” (CN101374052)并进入实质审查阶段。今后随着网 络和业务的发展还将不断补充和完善安全防护相关标准。 安全防护系列标准是目前我国覆盖范围最广、内容最丰富的通信行

9、业安全 标准,针对性和适用性强,对于电信网的安全防护工作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安 全防护系列标准于 2008 年 1 月发布并应用,指导了通信网络的定级备案、安全 评测和风险评估等工作。目前全国基础运营商依照标准完成了近万个网络单元的定级备案。工业和信息化部于 2008 年和 2009 年组织依照标准开展了安全评 测和风险评估等工作。根据信部电2007555 号等文件要求,后续电信监管部门、 运营商还将定期依照标准组织开展安全评测、风险评估等工作。从业务安全、 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方面对通信网络进行了加固,提高了通信网络运行的稳 定性和安全性、运营商安全管理的规范性。也促进了通信行业安全服务产业的

10、 快速发展。 电信安全防护系列标准的发布,促进通信网络安全防护工作规范、科学、 有序、长效地开展。“2GHz TD-SCDM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高速下行分组接入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SDPA)无线接入网络设备技术要求)无线接入网络设备技术要求”等等 32 项行业及国际标准项行业及国际标准主要完成单位:主要完成单位: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 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主要完成人:主要完成人: 李文宇;王小奇;王可;陈慧;沈东栋;李星;胡海静;王小旭;徐霞艳;全 海洋;张大均;马志锋;王浩然;黄河;李凤主要内容

11、:主要内容: TD-SCDMA HSDPA 系列行业标准,规定了包括 TD-SCDMA HSDPA Uu 接 口、Iub 接口、以及无线网络子系统(无线网络控制器(RNC)、基站(Node B)) 等的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是一整套完备的标准体系,共计 20 项行业标准和 12 项国际规范,是在第一版 TD-SCDMA 系列行业标准的基础上,针对高速下 行分组接入功能的进一步增强。 本系列标准在 TD-SCDMA HSDPA 技术的关键问题和难点方面,取得了创 造性突破,主要的技术创新包括: 是我国通过自主研发,独立形成的一套完整的,具有自主知识 产权的时分双工方式(TDD)的 HSDPA 技术

12、标准方案; 该技术方案拥有独立的物理层设计,实现了多载波 HSDPA 技 术,形成了数十项技术发明专利,包括帧结构、无线接入程序、导频信 道,资源分配等; 在高速下行数据传输机制中,开创性地应用了智能天线等先进 技术; 在无线资源管理方面,针对 TDD 系统的特点,提出了特有的 HSDPA 无线资源分配和管理方法; 针对同一基站/扇区配置多个载频的应用,提出和引入了 N 频点 同频组网技术,克服了由于同频干扰所引起的系列问题,提高了网络性能,有利于 TD-SCDMA 网络的部署应用; 针对由于时延或大气波导效应带来的远端基站的下行导频信道 对基站上行导频时隙的干扰,引入了上行导频信道灵活配置(

13、UpPCH shifting)机制进行干扰规避。2007 年,信息产业部正式发布了 TDSCDMA HSDPA 系列行业标准。目 前该系列标准已经成为国内从事 TD-SCDMA 无线网络设备和终端芯片产品设 计、制造、验证的技术指导和依据,为设备的研发、测试和互操作等提供了技 术保障。 TD-SCDMA HSDPA 系列行业标准作为重要的技术基础,在信息产业部组 织的 2007 年 TD-SCDMA HSDPA 技术试验中得到了充分验证。目前多家 TD- SCDMA 系统和芯片厂家已依据本标准研制出 HSDPA 系统设备和终端产品并获 得进网许可。中国移动 TD-SCDMA 商用网络已经完全依

14、据本套标准进行了全 面升级,为用户提供了更好更快的数据服务,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TD-SCDMA HSDPA 系列标准的发布和应用,标志着 TDSCDMA 的标准 制定进程又向前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是对我国自己提出并主导的 TD-SCDMA 标准的一次有力补充和增强。该套标准推动和促进了 TD-SCDMA HSDPA 系统 和终端在产品功能和性能上的不断完善和提高,为 TD-SCDMA 在技术的不断 增强和产业的逐步发展壮大提供了重要技术保障,为我国企业和研究机构的技 术创新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二等奖项目二等奖项目网络管理通用接口国际和行业标准及其应用网络管理通用接口国际和行业标准及其应用主

15、要完成单位:主要完成单位: 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市天元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完成人:主要完成人: 王颖;王智立;刘会永;高志鹏;亓峰;张杰;陈兴渝;柯小婉;熊翱;陈纲;主要内容:主要内容: 在网络混合/叠加/融合的背景下,通信网正逐步演进为大规模复杂网络。大 规模复杂网络是典型的多厂商、多技术、多业务的异质网络,这些特性给网络 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网络管理接口在大规模复杂网络的管理中处于非常重 要的地位。研究网络管理通用接口可以简化特定网络管理接口模型的定义过程, 避免冗余和不一致的工作 ,同时有利于多厂商、多技术网络管理系统间的无缝 集成,降低网络管理集成的成本 。 针对传统网络管理接口存

16、在的问题,基于网络相关性极化的分析提出了网 络管理接口分析设计方法,并在通用网络管理接口模型定义与关键机制研究方 面取得突破,在此基础上完成国际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定,最后通过开发和实 际工程应用来检验标准。本系列国际标准和行业标准使我国在网络管理领域的研究、实现和标准化方面具有战略优势,对提高我国在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地位, 提高我国技术标准的水平,促进网络管理软件特色产业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本项目的关键技术包括: 1)基于对网络相关性极化的分析,提出了适用于大规模复杂网络的管理接 口分析设计方法; 2)通过分析网络管理接口的功能范围,分析与网络技术无关的公共特性, 提出了大规模复杂网络的公共管理属性; 3)提出了通用管理接口中的动态交互控制模型; 4)建立了与实现技术无关、与具体的目标网络无关的通用网络管理接口信 息模型。 在以上标准所提出的框架和方法的指导下,成功研制了支持通用接口功能 并具备灵活扩展能力的网络管理接口适配器系列产品,获得 5 项计算机软件著 作权。该系列产品支持本项目提出的网络管理通用接口功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宣传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