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立体几何考题 感悟向量方法解题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6740332 上传时间:2018-06-27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33.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纵观立体几何考题 感悟向量方法解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纵观立体几何考题 感悟向量方法解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纵观立体几何考题 感悟向量方法解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纵观立体几何考题 感悟向量方法解题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纵观立体几何考题 感悟向量方法解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纵观立体几何考题 感悟向量方法解题(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 8 中学数 学研 究 2 0 1 5第 7期 = + , = + 丢 , 3 A A P Q 面积与 A A B C的面积之比是多少? 解 : 取 D, E, F分别为 A A B C 的边 B C , A C, A B 的 中点,则 由 A Q = 寺 + = ( + 的 另解 : 1 l 4 C 上 J A B+A B)=A ( 2 A D+ 2 A F)= 图 4 ( + ) , 所以 Q J T D F的中点 ,同理 P为 的 _ + 。 十 1 中点 ,所以有P Q : E F= 1 C B 即P Q C B , 且 I P Q l= 1 l C B l , 而A点到 P Q的距

2、离d 是A点到 z的 丢 以 = = = 一, 即 S A AP Q1 6 = 三1 6 为 觫 l l d 4 4 Js c 评注: 本题得 II P QC B后, 问题就变得简单易 解 , 这里 向量平行更是功不可没 正 因为P 9 C B是 破解本题的关键所在, 因此, 也就必然有如下的简单 另 解 : 由 已 知 砀= 丢 + ,A P = +丢 一 , 则 一= 一 一 一= ( 一 十 ) 一 ( 1A B P Q A Q A P 1 A C 1 1 + , 则 = 一 = ( + A B ) 一 ( + - A B ) = -( A B A C ) = , 即 而= 寺C B ,

3、 所以 尸 Q C B , 且i P Q f = 1 f C B i , 而 点 l , , 0 一 十 到 P Q的距离 d 是 A点到 B C的距离 d 的 倍 , 所 以 : : : 三 : s伽 c 一 l l d 一l 历 l (z :一4 4 一 1 6为瓣 启示 : 由于此类问题预先并不知道 向量( 平行) 的位置关系, 可以先作一个 图形的示意图, 通过对 已 知条件的转化( 化简)在得 到明确 的位置关系后将 图形加 以修正, 这 一过程中, 既要用到向量的相关知 识 , 也要用到平面几何相关知识 , 从而进一步综合考 查学生的数学素养, 这也正是命题者青昧不 已的原 因之一

4、, 教学中要不断总结, 使学生真正掌握 , 所谓 纵 观立体 几何考题 感悟 向量方法解题 北京市第八十中学 ( 1 0 0 1 0 2 ) 孙世林 每个学期的学期末全 国各地 的 中小 学都进 行 了期末考试 , 纵观北京各 区高三数 学期末考试立体 几何考题, 学生的得分情况不理想, 在解题中为避免 难度较大的几何推理 , 同学们 常建 立空间坐标 系利 用坐标形式的向量解决 问题, 但试题 中往往没有 明 确的垂直关系, 建 立坐标 系要通过 一定 的转化、 证 明, 难度较大, 一味强调 坐标法会造成得分的 困难 , 出现这种现象一是空间想象能力、 几何推理有待提 高, 再有就是对向量

5、知识本质认识不够, 恰当利用非 坐标形式的向量解题 , 既可避开技巧要求过高 、 转化 复杂 的几何法, 又可以很好 的回避有 时建系的困难 , 下面就从近期的高三期末立体几何考题谈起 : 1 纵观空间位置 关系问题 , 感悟用非坐标形 式向量解题 向量具有“ 数”与“ 形”双重身份, 兼具代数的 严谨与几何 的直观, 要正确理解向量加法、 减法与数 乘运算 的几何意义 , 如, 首尾相接 的若干 向量之和, 等于由起始 向量 的始点指 向末尾 向量 的终 点的 向 量 , 我们可把这个 法则称为向量加法的多边形法则 解题时可以将有关线、 面用向量表示出来, 再利用共 线向量定理 、 共面向量

6、定理及 向量垂直 的条件得到 证 明, 这样可以很好 的避开学生感觉 困难 的几何关 系 的论 证 例 1 ( 2 0 1 5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三期末考试题) 如 图1 所示, 在三棱柱A BC A l B C , 中, A A。 B B 2 0 1 5年第 7期 中学数学研 究 3 9- 为 正方 形, B B C C为 菱形 , B B。 C =6 0 。 ,平 面 A A B, B上 平面 B B 1 C C 设点 E, F分别是 B C, A A 的中点, 试判断直线E F与平面 A B C的位置关系, 并 说 明理 由 解析: A 为正方形 , E, F分别是 BC 。和 + + 十

7、+ 1 A A l 的中点, E F=E B 1 + B l A l + A 1 F= 1 + 一 1 1 l + A 1 A=( B B l c )+ 一 寺 1 = 一 B c+鲋 , E 、 B c 、 鲋 是共面向量, 又E F 平面 A B C, E F 平面 A B C 点评 : 本题不存在 两两垂直的三条棱 , 若建立空 间坐标 系, 需要找 出一条和底 面垂直的直线作 为 。 轴 , 这样会使部分点的 坐标不好确 定; 采取几何法 , 通过充分观察几何体 的特征 , 可直观的猜测 出直线 F与平面 A B C平行 , 此处难度较 大, 需要 学生有很 好 空间想象能力, 接下来

8、要在平 面A B C内找一条线 段与 E ,平行 , 再通过严格的几何推理与论证 , 也 需 要很好的思维能力; 采取非坐标形式的向量 , 利用向 + 1 量的加、 减法的几何意义表示为E F=一 B c+ B A , 根据 向量共 面的条件得证 例 2 ( 2 0 1 5年北京 市朝 阳 区高三期 末考 试理 科题 )如 图 2 , 在四棱锥 P A B C D 中, 底面 A B C D是正方形 , 侧面 P A B上 底 面A B C D, P A=A B, 点E是P B的 中点, 点 F在 边 B C上 移动求 证 : A E L P F 图 2 解析 : 。底面 A B C D是 正

9、方形, 。 B C j _4 B, 叉 。BC 上 平 面 B, A E c 平 面 , B C上 E, 即 + A E B F=0 , P A=A B, 点E是尸 的中点, A 上 + 十 + P B, 即A 尸 B =0 , 。 A E P F =A E ( P B+B F) :AE PB + AE BF = 0 点评 : 本题很 多学生误认 为 上 平面 A B C D, 从 而建立空间坐标 系, 利用向量的坐标形式进行垂 直的证明, 以至于不能得分 , 利 用传统 的几何法 , 难 度在于点,是棱 B C上动点, 确定题 目中的垂直关 系 有一定的难度 , 把相关线段 A E、 P F

10、用具有垂直关 系 + 的向量A B, A P, B C来表示 , 再利用数量积的运算 , 便 迎刃而解, 这种办法突出向量的相互表 示和运算 , 避 免 了繁琐的几何推理 , 收到 了很好 的效果 2 纵观“ 立几”中的探究性问题 , 感悟如何选 择 向量 的基 底 非坐标形式的向量解决立体几何 问题, 关键是 结合 图形选择恰当的基底, 构建基向量, 利用 向量加 法、 减法的几何意义 , 把有关 向量表 示 出来 , 再把有 关问题转化为向量之间的运算来解决 例 3 ( 2 0 1 5年北京市东城 区期末考试理科题) 如 图 3 , 上 平 面 A B C, A B 上 B C, A B

11、=P A =2 BC =2 , M 为 P B的中点 ( 1 )求证 : A M 上 平面 P BC ; ( 2 )求二面角 AP c B 的余 弦值 ; ( 3 ) 证明: 在线段 P C上存 在点 D, 使得 肋上A C, 并求 的值 解 析 :( 1 ) P A 上 平 面 C 图 3 A BC , B C C 平 面 A BC, P A 上 B C B C 上 A B, P A n A B =A B C j _平 面 P A B 又 A M c 平 面 P A B, A M 上B C P A =A B, M 为 P B的中点 A M 上 P B 又 P B n B C =B, A M

12、上 平 面 P C ( 2)如 图, 作 A E j _PC于 点 E, 作 B ,上 P C于点 F, 由 已知 P B:2 , A C= , P C=3 在 P c 中, A P = 2 , A C : , L PAC : 90。, AE : , PE = , P = 9 PC, c 。 s APC 图 4 =了2 ,在 船 c中, P c =3 , B C =1 , LP BC=9 0 。 , F = = = 吉 c P , c 。 s L B C P = , 由 = A P + P E = A P + 告 庑;B F = B C + C F , 由 E = + = + P c = +

13、=BC + , 。 :一 二 _ _: l AE l 1 B l 一一+ 一CPAP BC + PCBC + 1 PC CP 。 + 寺 P + 亏 + 。 2 5 2 2 丁 亍 4 0 中学数学研 究 2 0 1 5第 7期 = 又二面角AP CB为锐角, 所 以二面角A P cB的余弦值 为 ( 3 )假设在线段 P C上存在 点D, 使得B D_ L A C 且 设 C D =AC P BD =BC+C D =BC+A C P = B C+A ( B PB C )=( 1一A ) B C+A B P, 同时A C= AB+BC, 又 B D j _ AC, AC BD =0 又A C

14、BD = ( 1一A) A B B C+A A B B P+( 1一A) BC 十A B C B 尸 =0+A22 、 乏( 一 )+( 1一A)+0= , 、 I 一 5 A , 1 5 A : 0 , A : , c D =- C P 所 以 在线段 P C上存在点 D, 使 得 肋J _ A C 此时 : 4 点评 : 向量法是解决立体几何探 宄性 问题 明显 优 于传统的几何法, 平时我们可 以有意识 的用非 坐 标形式的向量法解决探 究 问题 的训练 , 这样 可以很 好的 弥补坐标法的不足 , 完善数学思维, 非 坐标形式 的向量解决立体几何问题 , 关键是选择合适的基底 , 构建基向量 , 利用向量加 法、 减法的几何 意义, 把有 关向量表示出来, 再把有关问题转化为向量之间的 运算来解决 3 纵观“ 立几”的综合问题 , 感悟从 向量结果 向几何结论的回归 立体几何是中学数学重要的 内容之一, 也是高 考必考的知识点, 本部分知识要求学生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