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春季学术研讨会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6725584 上传时间:2018-06-27 格式:PDF 页数:47 大小:783.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6年春季学术研讨会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2006年春季学术研讨会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2006年春季学术研讨会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2006年春季学术研讨会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2006年春季学术研讨会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6年春季学术研讨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6年春季学术研讨会(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06年春季学术研讨会 (会议指南) 主题:生态系统评估的科学问题与研究方法 MonitoringResearchAssessmentScience Dec?ments ision-makers Govern?r Private Secto?ociety Civil S? Individuals 二 OO 六年五月十日 北京2006年春季学术研讨会 (会议指南) 主题:生态系统评估的科学问题与研究方法 二 OO 六年五月十日 北京目 录 目 录 会议通知(第一轮)1 会议日程(第二轮)7 报告人简介 9 论文摘要13 会议邀请与注册人员名单33 中国生态大讲堂介绍37 历次中国生态大讲堂介

2、绍39 中国生态大讲堂 2006年春季学术研讨会 (第一轮通知) 主题:生态系统评估的科学问题与研究方法 一、会议背景 1、生态系统评估是我国进行生态建设与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 作,是联系生态系统监测研究与管理决策的关键环节。生态 系统评估的目的是为了全面认识生态系统的现状与变化趋 势,以一种可用的方式向决策者和公众提生态信息,以消除 和减少生态系统管理的不确定性。 2、生态系统评估是生态学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联合国千年生 态系统评估、美国国家生态系统状况报告 、政府间气候变 化委员会(IPCC)评估报告等生态系统评估工作均产生了重 要影响,生态系统评估的科学问题与研究方法正成为生态系 统评估研

3、究热点。 3、中国科学院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是开展生态系统评估的重要平台, CERN 应为国家和地区关于资源环境方面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CERN 的生态系统监测与研究是生态系统评估的重要基础,而且中国生态系统变化的综合评估将是中国科学院创新工程生态与环境基地的重要任务之一。 二、会议时间 2006 年 5 月 1011 日 三、会议地点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602 会议室 (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 11 号) 1四、会议目的 交流与研讨生态系统评估的科学问题与研究方法,为 CERN开展生态系统评估进行理论与方法方面的准备,向科技部等提交“关于开展我国生态系统变化的综合评估

4、研究的建议”等。 五、会议的主要议题 1、生态系统评估的指标体系与定量化方法 2、生态系统评估的数据平台与数据融合 3、生态系统评估的决策支持系统 4、生态系统评估的模拟模型与情景预测 5、生态系统优化管理模式 6、农田、森林、草地、水体等典型生态系统评估(建议结合典型区) 7、其他生态系统评估的重要科学问题与方法 六、主办机构 中国科学院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科学委员会秘书处 中国科学院生态系统研究网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国科学院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综合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七、会议组织委员会 学术顾问学术顾问 孙鸿烈 中国科学院院士,CERN 科学指导委员会主任 李文华

5、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2主主 席席傅伯杰 中国科学院资环局局长,CERN 领导小组副组长 刘纪远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所长,CERN 领导小组成员 成成 员员冯仁国 中国科学院资环局副局长 赵士洞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CERN科学委员会 副主任 于贵瑞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CERN综合研究中心 主任,CERN 科学委员会副秘书长 欧阳竹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CERN科学委员会 秘书长 欧阳志云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中心副主任、研究员,CERN科学委员会 委员 刘国彬 中国科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副所长、

6、 研究员, CERN科学委员会 委员 黄铁青 中国科学院资环局处长,CERN 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牛 栋 中国科学院资环局主管,CERN 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 秘秘 书书于秀波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副研 王绍强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副研 3八、会议联系人 于秀波、王绍强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CERN 综合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 11 号 邮编:100101 传真:01064868962 Email:网页:九、会议组织方式 本次研讨会为中国生态大讲堂主办的春季研讨会,它与通常意义的研讨会有所不同,本次研讨会的会期为一天半,第一天为大会报告,将有 10 位

7、该领域的专家进行学术讲演与讨论,每位专家讲演的时间为 25 分钟,讨论与答疑的时间为 15 分钟。第二天报告人与邀请人员召开闭门会议,进一步研讨和总结有关科学问题和研究方法。 十、与会人员申请与确认 本次研讨会的大会报告向 CERN 综合中心、 分中心、 生态站、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及其所在的研究所与大学等等开放。上述机构的研究人员与研究生可申请参会。由于受会场限制,拟参会人员需要会前注册申请。会议组织委员会将根据注册申请表等情况给予确认。在申请人数过多时,将优先满足提交论文摘要的申请者,其次是基本满足 CERN 综合中心、分中心、生态站以及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的申请者,其他按照提交注册

8、申请表的先后顺序确定。 4十一、 论文摘要 本次研讨会将汇总整理论文摘要集,并提供与会人员。所有拟与会人员均可以提交论文摘要。本次研讨会不接收论文全文。 十二、 报告人的选择 会议组织委员会将从提交论文摘要的与会者遴选与主题密切相关且水平较高的研究人员作为报告人。鉴于 CERN 学术年会属于对 CERN 所有机构开放的研讨会,本次研讨会只设 10 位报告人。会议组织委员会将根据参会报名与论文摘要等情况,选择和确定报告人。另组织委员会将邀请有关与会人员对研讨会交流的报告进行简要评述。报告人与邀请与会人员将参加第 2 天的闭门会议。 十三、 会议费用 本次会议免收注册费和材料费。所有与会人员差旅食

9、宿费用自理。CERN 综合中心将向报告人、邀请与会人员和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以外的与会代表提供午餐盒饭(请在注册申请表中注明) 。 十四、 重要日期 1、2006 年 4 月 15 日前拟参会人员提交会议注册申请表 ; 2、2006 年 4 月 15 日前拟与会人员提交论文摘要; 3、2006 年 4 月 20 日确定报告人名单与报告题目; 4、2006 年 4 月 20 日向拟参会人员发出第 2 轮通知。 5十五、 其他说明 1、有关春季研讨会和中国生态大讲堂的最新消息,请访问; 2、本次 10 位报告人的核心观点将刊登在 2006 年资源科学上; 3、根据会议报告和讨论,初步形成向科

10、技部等提交的“关于开展我国生态系统变化的综合评估研究的建议” 。 4、其他未尽事宜,请与联系人联系。 6会议日程 大会报告(一) 傅伯杰主持 09:00-09:40 生态网络综合研究如何服务于国家生态建设生态网络综合研究如何服务于国家生态建设 孙鸿烈 中国科学院院士 09:40-10:20 中国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的若干问题中国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的若干问题 李文华 中国工程院院士 10:20-10:40 会 间 休 息 大会报告(二) 于贵瑞主持 10:40-11:20 景观生态学的进展与展望景观生态学的进展与展望 傅伯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 11:20-12:00 中国生态系

11、统动态综合评估的理论与方法论框架中国生态系统动态综合评估的理论与方法论框架 刘纪远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所长 12:00-13:00 午 餐 大会报告(三) 刘纪远主持 13:00-13:40 中国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定量评价方法中国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定量评价方法 欧阳志云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副主任 13:40-14:20 生态足迹在生态系统评估中的应用生态足迹在生态系统评估中的应用 谢高地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14:20-15:00 农牧交错带荒漠化生态系统变化评估方法农牧交错带荒漠化生态系统变化评估方法 赵学勇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研究所研究员、

12、 奈曼生态站站长 15:00-15:40 森林生态系统过程研究与定量化评估森林生态系统过程研究与定量化评估 曹 敏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研究员、副主任 15:40-16:00 会 间 休 息 7大会报告(四) 欧阳竹主持 16:00-16:40 中国生态变化中区域地表通量的定量遥感和尺度转换中国生态变化中区域地表通量的定量遥感和尺度转换 张仁华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16:40-17:20 生态系统综合评估中的数字模型发展与应用生态系统综合评估中的数字模型发展与应用 岳天祥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17:20-18:00 生态系统综合评估中的数据共享平台建

13、设生态系统综合评估中的数据共享平台建设 邵全琴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8报告人简介 孙鸿烈 孙鸿烈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 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生态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 会主任。 19922002 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环境和资源保护委员会 委员。1986 年获中科院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87 年获国家自然 科学一等奖、1989 年获陈嘉庚地球科学奖,1995 年获何梁何利 奖。 现任中国生态研究网络科学指导委员会主任、生态与环境国 家野外观测研究站专家组组长、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委 员、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理事长、世界数据(CODATA)执委

14、会委 员、国际山地综合开发中心(ICIMOD)理事会国家代表、理事、 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长期从事土壤地理、土地资源以及区域综合开发问题的考察 研究工作。从 1988 年起在他倡议并领导下组建了中国科学院生 态系统研究网络,对于在理论和实践上深化生态系统的研究,促 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积极参与全球变化等都具有重要 意义。 李文华 李文华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 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生态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 会副主任。1953 年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1961 年在前苏联科学 院获博士学位。 现任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东亚生态学会联盟执行主席、人 与生物圈

15、中国国家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农业环境保护学会副理事 长、中国科学院长白山生态试验站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 系统生态开放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海南省人民政府科技顾 问、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生态环境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生态 学会湿地生态委员会主任、自然资源学报主编、瑞典皇家科 学院人类环境杂志(AMBIO)编委、中文版主编等。 长期从事森林生态、自然保护、生态农业、农林复合经营、 自然资源管理等方面的研究,系统总结了农林复合经营的理论体 系,提出了我国农林复合经营应用模式、组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与价值评估研究等。 9傅伯杰傅伯杰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2 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 地理系,1984 年获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系硕士学位,1989 年获北 京大学地理系和英国 Stirling 大学环境科学系联合培养博士学 位, 1992 至 1994 年在比利时 Leuven 大学土地和水管理研究所做 博士后研究。1994 年为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 1996 年任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副主任、博士生导师,现 任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局局长。主要从事自然地理学 和景观生态学方面的研究工作,承担“中国西部重点脆弱生态区 综合治理技术与示范“、“区域生态环境与生物多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