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段互动式”:教师专业发展新模式——深圳市宝安区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实践探索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6725095 上传时间:2018-06-27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210.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段互动式”:教师专业发展新模式——深圳市宝安区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实践探索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五段互动式”:教师专业发展新模式——深圳市宝安区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实践探索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五段互动式”:教师专业发展新模式——深圳市宝安区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实践探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段互动式”:教师专业发展新模式——深圳市宝安区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实践探索(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教IJ 币 展论坛 = : 一 一 2 0 1 0 年第 8期 丽 “ 五段互动式“ : 教师专业发展新模式 深圳市宝安 区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实践探索 潘世祥 (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 区教育科学研究培训 中心 5 1 8 1 0 0 ) 针对 目前教师培训模式俗套 , 理 论与实践脱节 , 缺乏生机与吸引力的 现状 , 深圳市宝安区教育科学研究培 训中心在实践 中探索 、 总结出了一种 新 型 的 区 域 中 小 学 教 师 培 训 模 式“ 五段互动式” 培训 。 该模式分 为“ 主题讲座课例实践辩课 互动点评提升研修反思” 五 个环节与阶段。模式一推 出, 就以其 独创性 、 新颖性强烈地

2、 冲击着教师们 的视觉 、 听觉与知觉 , 给受训教师一 种全新的感觉 。 这种培训模式的基本 立足点在于 , 搭建教育理论与教育行 为融合 、 互通的平台 , 既让教师感受 理论 的冲击力 ,形成 自身的信念 , 又 能学会处理各种教育教学 问题 的技 能和策 略 , 实现学用结合 , 从 而克服 传 统教师培训 中理论与实践脱节 的 弊端。 在活动方式上特别注重专家与 教师 、 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互 动 、 沟通 和交流, 以激起教师参 与学习的积极 性 、 主动性。 一 、“ 五段互动式” 培训模式基本 操作程序 主题讲 座由教育专 家或学科 专家结合新课程改革 以及教 育教学 实际 ,

3、选择一个 主题 , 讲授有关 的思 想 、 理论或新观点 、 新视野。 其意图是 沟通理论与实践 , 帮助参训教师站在 一个思想的制高点, 分析 、 发现 、 t t t S E 实践中的问题 , 指导实践发展。讲座 是在职教师接受理论的来源之一 , 但 不少讲座并不受教师欢迎 , 最大的原 因在于内容脱离教师的实践 。因此 , 从一线教师的角度出发 , 在讲座前我 们通过 问卷 、 调研等形式征询老师们 面临的问题有哪些 ,迫切想 了解什 么 , 想学习什么 , 从而使培训主题更 有针对性 , 更受老师欢迎。 课例 实践选拔 区 内优 秀青年 教师 , 根据专家讲座的理念与观点进 行课堂教学

4、探索, 为受训者提供一套 思想和教学方法。 其 目的在于利用课 程团队的力量 , 加快青年教师的专业 发 展 ,为打造宝安名师提供 一个 舞 台, 探索一条培养教师的新路子 。其 基本思路是利用青年教师所 在街道 ( 或学校) 学科组 的力量 、 利用课程培 训 团队的力量 ,围绕培训专题 的理 念 ,帮助青 年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设 计, 既体现个人风格, 又体现街道( 或 学校 )教研水平与课程团队的实力 , 更体现培训专题的理念, 实现四者融 合 , 为参训者提供可借鉴 、 可操作的 行之有效的教学行为。 辩课互动“ 辩课互 动 ” 的核 心 是个“ 辩 ” , 它实际上是一种以课例为 “

5、靶子” 的辩论式评课 , 这是“ 五段式” 培训模式的一个亮点 。 其 目的在于用 辩课的形式 , 努力创设 民主开放的研 讨氛围, 给参训教师提供一个独立思 考 , “ 人人为师” ,充分发表 自己见解 的时空与平台, 激发参训教师敏锐地 发现问题 、 勇敢地正视 问题 、 创造性 地解决问题, 使与会教师对专家讲座 的理念 、 观点理解得更透彻 、 更深入 。 【 作者简介 潘世祥, 深圳市宝安区教育科学研究培训中 - : i4 - 、 中学特级教师。 团 中 小 学 教 师 培 训 辩课过程中,正反两方围绕主题讲 座 , 结合具体课例 , 就是否体现主题 讲座精神 , 各抒 己见 , 展

6、开针锋相对 的辩论 。它给受训教师的启示是 : 我 们不仅仅在倾听,我们还要思考 ; 我 们不仅仅在思考, 我们还要发出自己 的声音。 辩课互动应坚持“ 和而不同, 同而不和” 的原则 , 正反双方在阐明 本方立场 、反驳对方观点的同时, 能 忘其所属 , 追求真理 , 从不同角度张 扬优点 , 指 出缺点 , 该肯定的肯定 , 该 否定的否定, 发现问题 , 提出体现讲 座 主题 的有效解决策略 , 寻找 、 探讨 教 学的真谛 , 使辩 课从 “ 对立 ” 走 向 “ 趋 同” , 真正达 到“ 以辩促研 ” 的 目 的。 而不能为了辩输赢, 争对错, 拿真 理 当谬 论 ; 更不 能把

7、“ 辩课 ” 当 “ 贬 课” , 历数课堂教学 的不是 , 且夸大其 辞 , 一棍子打死。 因为每个人 , 总是有 思维 的局限性 ,总有思维的盲区, 承 认 自己的局限性 ,承认思维 的盲区, 比找到改进的方法与策略更加重要。 辩课 的价值 , 不在于输赢 , 而在于用 辩论这一束阳光 ,照亮思维的盲区, 照亮我们思维的死角 , 让 自己的思想 更加敞亮。辩课 , 实质上就是借别人 的思想 , 照亮 自己思维 的黑暗面。辩 课时, 参训教师既可直接参与辩课行 列, 也可用短信的形式参与互动。 点评提 升由于我们在 辩课前 安排了正反两方, 容易像大学生辩论 赛那样 ,各方顽强地坚持自己的观

8、 点 , 进行强词夺 理 , 至终都不能悦纳 2 0 1 0年第 8 期 丽 教师 展论 对方 的观点 , 赞成对方 的观点 ; 容易 形成哪一方辩手水平高 , 哪一方就 占 上风的局面 , 而不是谁的观点正确谁 占上风 ;容易使受训教 师不听倒 明 白, 越听越糊涂 , 云山雾罩 , 不知方 向 在 哪里 ;亦易导致教 师对 正确 的理 念 、 教学策略产生怀疑 。 此时 , 由一位 既有理论权威 , 又有实践经验 , 能让 老NY I 信服的名师( 如没有这样的名 师, 可在“ 辩课互动” 后安排一个 中场 休息, 几位能者议一议, 达成共识 , 形 成正确 的评价导向 , 然后再 由一位

9、代 表发言)及时地根据专家讲座理念 、 听课与辩课感受 , 现场对课堂教学行 为与辩课情况进行归纳 、 评价 、 提升, 进行适时的专业 引领 , 拨 “ 乱 ” 反正 , 提出方 向性 的意见和看法 , 则能使受 训教师更进一步地领会专家讲座 精 髓 , 更有效地 吸取课堂教学所提供的 可借鉴 的好经验 、 好方法 , 更有利 于 把培训 中发现的问题作为一种 可供 开发 的资源进行更有意义 的反思 与 建构。 如此 , 受训老师则方向明, 目标 清 , 培训效益更大。 如此 , 辩者将把辩 论当做一种享受 , 当做历练 自己思想 的武器 , 且辩且思 , 且辩且行 ! 研修反思包括两个 内

10、容 , 一是 指学习思考 ,参训学员结合现场 学 习 , 撰写培训研修 日志 , 归纳理论上 的收获 、观课后可以借鉴的方法 、 点 评和辩课 中受到的启发 , 并反思 自己 日常教学 中需要改进 的地方 。 二是指 受训后 的微格式教学 , 将培训中获得 的知识和技能在课堂教学中探索、 实 践 , 提高 自己的教学能力 。 二、 “ 五段互动式” 培训模式 的基 本特点 主题 鲜 明根据 新课程 改 革和 教师实际需求, 选择有价值的培训专 题 , 有的放矢地解决当前教师在教育 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 也就是说每次活 动, 组织者要以课程改革或课堂教学 中表现 出来 的热点 、 难点 、 重点

11、 问题 为切入 口, 以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和 教育创新能力为 目的 , 以“ 以案例展 示理念 , 让理念 回归课堂” 为原则 , 精 心策划 , 着力 于解决一个问题或一类 问题 。它还需要参与辩课 的教师 , 在 主题 和辩 题确定后 ,提前一定 时问 ( 一般为一周 ) 阅读理论 与课例资料 , 列好辩论要点 , 先在理论上深化对主 题 的认识 , 做好 “ 厚积薄发 ” 的准备 。 还要每位辩手带着主题 听课 , 从课例 中寻找丰富 自己观点的实践例证。 以 便辩 课 时能根 据教 学现 场情况 , 适 时、 适度展示 。 互动性强 互 动环节 的增 加 , 不 仅可以增强谈话的现实感

12、 , 营造现实 的谈话氛围; 更主要的是让每一个受 训者再起思维 的涟漪 , 引发更深的思 考 , 起到 了拾遗补缺 、 调节气氛和节 奏 、 提升受训教师参与的积极性 的作 用。 正如李振村先生所说 : “ 一片没有 波纹和浪花的水 , 百分百是死水 真正的河流和海洋里一定 有荡漾的 涟漪和喧腾 的浪花 , 这是生命 活力之 所在 ! ” 互动时 , 台上 台下 , 正方反方 , 教者听者 , 有线无线 , 短信纸条 , 辩者 观者全身心地投人 , “ 知无不言 、 言无 不尽 ” 。 在情感 与理性 ,常识 与偏 见 , 技 巧与常态 , 理念 与课 例之间实 现智慧碰撞 , 思维砥砺 ,

13、 观念融合 , 既 加 深了对专题 、对课例 的理解 与认 识 , 又发挥其 已有知识和实践经验的 潜能 , 提高对现实问题 的洞察与分析 能力。 学用结合注重教 师操作 水平 的评价, 以写研修反思和微格式教学 为主要的考核方式 , 力图把培训学习 内容转化为实实在在 的教学行为 , 在 实践中提高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能力。 为了使“ 学用结合 ” 更有实效 , 我们要 求各街道、学校建立研修反思机制, 形成以个人反思为基础 、 组 内交流为 桥梁 、 校内总结提升为导 向的研修反 思机制 。 要求教师撰写 的研修反思要 与教育教学实践 中发生 的现实问题 相结合 , 思考 、 分 析 自己的教

14、育教学 行 为 , 记录教育教学 的成败 、 启 示和 感悟 , 找出学生发展和教师 自身成长 中存在 的问题 ,提 出最佳 的应对 策 略 。通过反思 , 使教师不断更新教育 观念 、 改进教学行为 、 提升教学水平 , 实现由经验 型教师 向专家型 、 学者型 教师转变。 形活效显 传统的教师培训 , 不 管是一课多磨 , 还是同课异构 ; 不论 是校本教研 , 还是教研 员调研 ; 其形 式不外乎讲座 、 备课 、 上课 、 说课 、 评 课这些基本环节 。 而“ 五段互动式” 培 训模式一推 出,就以其新颖 的形式 , 赢得 了教师们 的喜爱 。 它从过去单一 的讲座、 授课 , 单

15、向的评课 、 总结转而 为多层 次的递进 、 互动 , 尤其 是其 中 的“ 辩课” 环节 , 一改过去“ 一言堂” 的 评课现状: 为 了顾及到上课教师的面 子 , 不管课上到何等程度 , 大家都是 一团和气 、 满脸喜气 , 搜肠 刮肚找好 话 , 连最后 的不足也要谦虚的以建议 形式提 出 , 话 是客套的 , 评论是 总结 性的。而今 的“ 辩课 ” 是双方的 , 是互 动的 , 是针对一堂课 的分析 、 厘清 、 改 进 , 是过程性的。 辩课时 , 无论是听课 的还是执教 的,都可以发表意见 , 提 出自已的主张或观点 , 听课者和执教 者之间、 听课者与听课者之 间就像大 学生辩论赛那样你驳我辩 , 展开思想 交锋 , 寻找有效策略 。 操作简便 “ 五段互动式” 培训模 式, 环节清楚, 操作简便。不论是市、 县级教 师培训 ,还是学校 的校本研 修 ;不论是高等院校的师资培训, 还 是基层学校的骨干研修都很适用。 主 题可大可小 , 切 口可宽可窄 , 时间可 长可短 。 “ 五段互动式”培训模式提 出的 初衷在 于改善传统培训模式在 内容 和方法设计上的一些不足 , 增强教师 培训的有效性 。但是 , 这一模式 尚为 稚嫩 ,我们将在实践 中不断丰富、 修 正和完善 , 使其真正能够成为促进教 师专业成长的平 台。 中 小学 教师 培训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