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中特第五讲中特社会建设2013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46718687 上传时间:2018-06-27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3.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硕士中特第五讲中特社会建设2013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硕士中特第五讲中特社会建设2013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硕士中特第五讲中特社会建设2013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硕士中特第五讲中特社会建设2013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硕士中特第五讲中特社会建设2013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硕士中特第五讲中特社会建设201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硕士中特第五讲中特社会建设2013(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概述二、保障和改善民生主要 三、统筹协调社会利益关系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基本理论(一)社会和社会建设的基本范畴 我们认为,社会是以人为中心、以文化为 纽带、以有目的的生产活动为基础、具有 一套自我调节机制和特定地理空间的有组 织的系统。 第一,宏观层观层 次上,泛指以人为为中心的整 个人类类社会,是与自然界相对应对应 的一个概 念。“大社会”包括社会的经济结经济结 构、政治 结结构、文化结结构、社会结结构等多个子系统统 。 第二,中观层观层 次上,指与经济经济 、政治、文 化相对应对应 的概念。 “中社会

2、”涵盖了社会结结 构、社会阶层阶层 、社会保障、社会流动动、社 会政策、社会组织组织 、社会环环境、社会管理 、社会控制、社会整合等内容。 第三,微观层观层 次上,对应对应 于社会学中的狭 义义社会,即作为为复合的人的聚集状态态,主 要指特定人群在一定区域的生产产生活体系 及结结构。如农农村社会、城市社会、社区、 街道、学校、家庭,我们视们视 之为为“小社会” 。社会建设社会建设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建设,内在地 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狭义的社会建设,它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外延是一致的。狭义的社会 建设,则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相并列,是中国特 色社会

3、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社 会 建 设 社会事业建设 社会制度建设 社会管理体制建设 社会结构建设 社会整合机制建设 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建设 社会建设通常是指与经济、政治、文化建设 相适应的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是指以保障和改 善民生为重点,通过发展社会事业、完善 社会政策、改进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 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秩序等 来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中国共产党对社会建设的认识和深化过程 1.1982年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决定,从第六个五年 计划开始,国民经济五年计划易名为国民经 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增加了“社会发展”内容 。 2.中共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

4、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增 加了“社会更加和谐”这一国家建设的重要目标。 3.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的任务和“社会建设”的概念。 4.中共十七大进一步对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 社会建设进行全面部署,对社会建设的任务和政策 进行了专章论述。 5.中共十八大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 体制,健全公共安全体系。(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 1.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构建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 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2.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思想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努力使全体人民

5、学有所教、劳有 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 和谐社会。学有所教老有所养劳有所得病有所医住有所居3.关于实现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思想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 正确处理,人民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等 。4.关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思想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 城镇居民和农民的关系,逐步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矛 盾,努力实现城乡共同繁荣。城乡二元 结构矛盾 依然突出5.关于兼顾不同阶层利益的思想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要统筹兼顾社会各 阶层群众的利益,充分发挥社会阶层在推动经 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我国现阶

6、段的阶层划分情况: 一是工人阶级内部主要包括七大阶层:典型的 产业工人、专业技术人员、 党政领导干部、一般公务员、国有企业领导干部、事业单位领导干部、企事 业单位一般管理者。 二是农民阶级内部主要包括两大阶层:农业劳动者、农民工(亦工亦农人员) 三是资产阶级主要包括四大部分:港澳台资本家、外企资本家、私营企业主 (新生资产阶级),个体工商户。 四是变动中的独立阶层:失业、无业阶层。 当前,各个社会阶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处于不同社会地位,发挥不同社会作 用,并形成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合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者不可缺少 的重要组成部分6.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思想要深化社会管理体

7、制改革,坚持统筹兼顾、综合 配套、协调推进,建立和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制。各级政府高 度重视创新 社会管理工 作(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制度1.教育制度 2.劳动就业制度 3.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4.社会保障制度 5.社会管理制度二、保障和改善民生 (一)民生问题的主要表现及原因1.当前我国民生问题主要表现:社会保障水平总体不高,还没有实现城乡 完全统筹;教育发展不均衡,教育资源分配 不合理;就业的结构性矛盾突出,社会就业 压力仍然较大;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利益矛 盾加剧。2.当前我国民生问题产生的原因第一,二元经济结构造成的城乡差距,特别 是城乡教育、医疗卫生、就业、

8、社会保障等 差距。城乡教育设施差距之大第二,传统发展理念在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 的关系上,往往注重经济建设,忽视社会建 设,使社会建设相对滞后。两图对比显示GDP增长迅 速而部分人民生活仍然贫 困,社会建设滞后。第三,政策机制不完善,社会建设的政策机 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还不相符合, 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第四,社会管理过于行政化,社会管理主体 单一,难于适应民生需求多样发展的要求。(二)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推进社会建设的重点 1.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社会建设的价值追求 2.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社会建设的紧迫任务 3.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社会建设的根本目的三、统筹协调社会利益关系(一)正确处理人民内

9、部矛盾 u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表现 1.利益矛盾日益凸显 2.矛盾的复杂性增强 3.矛盾朝对抗性演变的可能性有所增强新形势下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措施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要着眼于最大限度 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 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一是注重从源头上减少矛盾。切实解决好人 民群众关心的切身利益问题,主动为人民群 众排忧解难。 二是注重维护群众权益。正确反映和兼顾不 同方面群众的利益,注重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三是注重做好群众工作。深入做好组织群众、宣 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工作,及时了解 群众心声和实际需求。 四是注重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建立健全党委领 导、政府负责、社会

10、协调、公众参与的社会管 理格局,提高寄存器中自治组织自我管理、自 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能力。基层社区设立社 情民意室,方便 解决人民内部矛 盾,维护群众权 益(二)妥善处理各种利益矛盾我国社会利益关系呈现出的新特点: 1.利益主体趋于多样化原有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群体内部发生了变化, 而且涌现出一些新的利益阶层,利益主体分化,导 致利益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2.利益差距有所扩大随着利益主体的不断分化,不同主体之间利 益差距也呈现出扩大的趋势,突出表现在不 同社会成员收入差距呈逐步拉大的趋势。3.利益冲突有所增强主要表现为经济利益矛盾突出,围绕土地征收征用 、城市建设拆迁、环境保护、企业

11、重组改制和破产 等问题,冲突事件不断增多,对抗程度增强,处置 难度加大。土地征收征用带来的问题建设拆迁激发的矛盾u 高度重视统筹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妥善处 理各种利益矛盾的措施 一是健全诉求表达机制。 二是健全利益协调机制。 三是进一步完善矛盾调处机制。 四是加强权益保障机制建设。(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第一,公平正义是历史的第二,公平正义是具体的第三,公平正义是发展的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举措: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逐步建立以权力公平、机会 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 保障体系,从法律上、制度上、政策上努力营造公 平的社会环境,从收入分配、利益调节、社会保障 、公民权利保障、政府

12、施政、执法司法等方面采取 落实公平的切实措施,推动社会向公平正义的方向 发展。(四)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 主要措施: 1.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 分配制度 2.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3.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4.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保障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 支付 5.规范分配秩序,加强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 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努力扭转城乡、区域、行业和 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五)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1.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涵义:就是要确保国家 和社会制定的基本公共服务政策、确立的基 本公共服务

13、制度、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的机 会,对全体公民是均等的。2.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主要内容: (1)义务教育和基本医疗卫生均等化城乡教育不公平对比图(2)劳动就业服务和基本社会保障服务均等化(3)公共性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保护服务均等 化城市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对比 图(4)生产、消费以及安全服务均等化煤矿事故现场3.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主要途径第一,转变政府职能,创新基本公共服务体制 机制。 第二, 加大财政投入。 第三,建立基本公共服务监测评价体系。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一)社会管理的含义、特点及其主要任务 1.社会管理的含义:通常指以政府为主导的包括 其他社会组织和公众在内的社会管理主体, 在

14、法律、法规、政策的框架内,通过各种方 式对社会领域的各个环节进行组织、协调、 服务、监督和控制的过程。2.社会管理的特点第一,阶段性 第二,复杂性 第三,长期性3.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 协调社会关系 规范社会行为 解决社会问题 化解社会矛盾 促进社会公正 应对社会风险 保持社会稳定(二)当前中国社会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社会管理理念还不科学 第二,社会管理体制还不健全 第三,社会管理法律政策还不完善 第四,社会管理方法还不适应发展需要群体性事件 2008年6月28日,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瓮安县发生 一起严重的群体性暴力事件。事件参与者放火焚烧了该县 县委县政府大楼和公安局大楼。百余名

15、警察在事件中受伤 。2009年3月31日下午5时30分,因不满城管暴力执法,四川南充 市数千市民集结市中心,致使交通中断。围观市民称,当日下 午城管人员在执法中将一名学生打伤。 2009年6月15日上午10时左右,江西赣州南康市数百名家具 业主因误解家具产业新的征税标准,集体在105国道国际家 具城路段堵塞交通,另有近百人集体在市政大楼上访。群体事件的发生必有深层次因素“一些社会矛盾长期积累,多种纠纷相互 交织,一些没有得到重视,一些没有及时解决 ,干群关系紧张,群众对我们的工作还不满意 。由此暴露出的问题应引起反思”。 这些群体性事件一经媒体披露,迅速在网上引起 广泛讨论。“地方政府与民夺利

16、”被中国网民认为是“罪魁祸首 ”。“部分地方政府片面维护企业与自身利益,漠视农 民的权利要求与利益诉求,将损害群众利益当做增加 企业与政府利益的前提。” 联合早报评论说,一些地方政府片面强调经 济发展,忽略了应有的服务职能。比如在公共事业范 围内,修路要过路费,建校要集资费,拆迁要劳务费 ,对治下百姓敲膏吸髓,刮地三尺,所作所为有的甚 至比黑帮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一阶段呈现出两种前景:一是执政党 和政府头脑清醒,政策妥当,就可以进入社 会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保持经济社会的和 谐发展。二是执政党和政府政策失误,不但 会使经济停滞不前,而且会激化社会矛盾, 产生社会动荡,危及政权稳定。中共中央党校 严书翰 特征 数量增多 规模扩大 2000年以来,中国频繁发生因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上访、集会、请愿 、游行、示威、罢工等群体性事件,数量多、人数多、规模大, 涉及的部门行业多 主体成分多元化 参与的人员复杂,有各种职业、不同社会身份的人参加:有国有企业 的下岗失业职工,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权益受损职工,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