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元代名医滑寿的医学成就

上传人:lizhe****0920 文档编号:46715056 上传时间:2018-06-27 格式:PDF 页数:42 大小:2.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元代名医滑寿的医学成就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论元代名医滑寿的医学成就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论元代名医滑寿的医学成就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论元代名医滑寿的医学成就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论元代名医滑寿的医学成就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元代名医滑寿的医学成就》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元代名医滑寿的医学成就(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硕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所呈交的硕士学位论文,是在导师许敬生教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特别加以注明引用的内容外,论文中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并致谢。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特此声明。论文作者( 签名) :五4 础。寥年乒,月3 口日硕士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本人已完全了解河南中医学院有关保留、使用硕士学位论文的相关规定,同意学校保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机构送交本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或借阅。本人授权河南中医学院可以将本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

2、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汇编本论文( 注:保密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声明) 。特此声明。论文作者( 签名) :之l ,幽叁口口6 年牛月3 日导师( 签名) :加u 年乒月3 9 日摘要摘要本文是在许敬生教授指导下,为探讨元末明初著名医家滑寿的医学成就而作。本文在对滑寿医学著作及其医案进行整理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滑寿在医学上多方面的杰出成就及其对祖国医学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目的是通过对滑寿医学成就的整理研究,丰富祖国医学理论,指导临床应用。滑寿,字伯仁,一字伯休,晚号樱宁生。元末明初著名医家,著有读素问钞、难经本义、十四经发挥、诊家枢要等医学著作,为祖国医学

3、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读素问钞是分类整理、择要类编素问之作,开节要类编素问之先河,为后世习医者学习经典开辟了有效门径,对研究内经及对后世的张介宾著类经均产生了重要影响。于文义难明之处又详加释义,使读者不惑,实为普及医学经典著作之功臣。难经本义则考证难经条文出处,详加点校,求其本义,使难经医理彰显于世。其注文则广参博引,择善而从。而于诸家注文不能尽显其义处,则附以已注,阐述已见,通解古书文义。 系伪书考已经证明其为伪托之作。其传世著作仅有四部: 读素问钞、难经本义、诊家枢要、十四经发挥。现略述如下。2 1 。读素问钞黄帝内经一书是古代医学文献的汇编,除了少数专题讨论的文章以外,大多数都不是单纯

4、论述某一问题,往往涉及若干方面的内容,这就促使学者使用分类的方法研读黄帝内经。这种研究方法又分为两种:一是把黄帝内经归类,而内容则兼收并蓄的全部保存下来;一种是在选择的基础上进行分类,而滑氏的:读素问钞正是采取了这种分类方法。滑氏的读素问钞是选择素问中的重点内容,分门别类,重新编次而成,开节略类编素问之先河,比起隋代杨上善的黄帝内经太素、明代张介宾的类经更为简明,基本起到了钩玄提要的作用。故明代汪机赞日:。非深于歧黄之学不能也。一张介宾的 :类经亦仿滑氏之分类方法而成。读素问钞最早著录见于明代的澹生堂藏书目:“滑氏素问注钞二册。三卷。滑氏注“ 明史方伎传载:“( 滑寿)请于师日:素问详矣,多错

5、简,愚将分藏象、经度等为十二类,类钞而读之。一是为读素问钞。仪真县志载“医祖黄帝岐伯,其言佚不传。世传者惟素问、难经寿受读终卷,乃请于王。分藏象、经度、脉候、病能、摄生、论治、色脉、针刺、阴阳、标本、运气、汇萃,凡十二类,钞而读之。“ 中国医籍考日;存。千生堂书目作素问注解三卷。然千顷堂书目著录:“滑氏素问注钞十二卷。刀详今存本为三卷,每卷之中分为四个部分,如上卷分为卷上之一、卷上之二、卷上之三、卷上之四,卷中及卷上类此,故此十二卷当是将以上各部分各自为一卷所致。2 2难经本义滑寿鉴于难经原文有文字缺漏、编次错乱的情况,而历代医家注本又不够理想,遂参考元以前难经注本及有关医籍诠注难经对其内容进

6、行考订、辨析。释义能融会诸论,结合个人见解予以发挥。明史方伎传载:“滑寿日:论元代名医滑寿的医学成就难经又本素问、灵枢,其间荣卫藏府与夫经络腧穴,辨之博矣,而缺误亦多,愚将本其义旨,注而读之可乎? “ 是为难经本义。难经本义成书于至正二十一年,即公元1 3 6 1 年,刊于公元1 3 6 6 年,有奉直大夫温州路总管管内劝农兼防御事天台刘仁本序、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知诰兼修国史张翥序、工部郎中揭泫序。此书博采诸家之长,择吕广、杨玄操、丁德用、虞庶等二十余家之善。广征博引,并参以己意对难经进行了全面注释,成为注释难经的经典之作。难经本义一书首列阙误总类一篇,作了校勘,共校记错简衍文一十九条,多属

7、理校,提出疑问及意见,但不加改动。次列难经汇考一篇,对难经的作者,名义及流传等问题,提出看法。又次列难经图篇,载图一十三套。对较复杂的理论,用图表形式加以阐明。并有( 汇考) 引用诸家姓名和( 本义) 引用诸家姓名栏,自成系统。以上皆不列卷。卷中正文,先经文,次注释。博引元以前医家有关论述,先后计有二十余家,滑氏旁搜博引,融会贯通。凡荣卫部位、脏腑脉法和经络腧穴,以及彼此在病理、论断和治疗上的关系,都加以分析考证,疏其本义,以已见评断。其注文具有特色:一是说理透彻,简明精当;二是广参博引,择善而从;三是点明要点、重点,前后联系,并作归纳有助于初学者系统了解掌握要点:四是事实求是,不因循敷演;五

8、是引导读者“凡读书,要须融活,不可泥滞“ 。书中注释辞达理明,析其精微,探其隐赜,钩其玄要,辨疑正误,颇得难经之旨趣。因此,历代医家对此书评价很高,均视之为善本。1 1 2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价说“辨论精确,考证亦极详审一。难经本义成书以后,对后世影响较大,流传甚广,刊本众多,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 共收载2 2 种。该书于日本庆长1 2 年( 公元1 6 0 7 年) 传入日本,在日本多次刊印,对日本医界影响颇深。2 3 十四经发挥明史方伎传载:“寿学针法于东平高洞阳,尝言人身六脉虽皆有系属,惟督任二经,则苞乎腹背,有专穴。诸经满而溢者,此则受之,宜于十二经并论。乃取内经骨空诸论及灵枢篇所

9、述经脉,在元代忽泰必烈的金兰循经取穴图解的基础上充实而成。“ 书有四明吕复序、滑氏自序及滑氏的好友宋濂序。十四经发挥刊行于至正元年,即公元1 3 4 1 年。十四经发挥列行后,于公元1 3 0 3 年刊行的金兰循经取穴图解渐散佚,至无传本,由此可见 十四经发挥在当时的影响及其普及性。十四经发挥三卷,通考隧穴6 5 7 。卷上为“手足阴阳流注篇“ ,通论经脉循行规律:卷中为“十四经脉气所发篇,依据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的流注次序分别论述各经经穴歌诀相应的脏腑机能、经穴部位和经脉主病等。以上两篇是在元忽必泰列所撰金兰循经基础上加以注释补医学成就充而成。卷下为“奇经八脉篇”,参考内经、难经、针灸甲乙经、

10、圣济总录等书对奇经八脉的起止、循行路线、所属经穴部及主病等以系统论述。全书附有俯、仰人尺寸图及十四经经穴图。主要特点,是以十二经脉的流注先后为序注明有关穴位,因任、督二经也有专穴,故附入,总称为十四经。其学术价值不仅为国内医界所重视,而且对日本、朝鲜等国的针灸发展亦具有一定的影响。本书明代时被收入薛氏医案丛书中,四库全书未收录,因此世人不多见。近人承澹庵氏在日本觅得该书之古本而详为校注辑成校注十四经发挥。此作保存了原书的本来面目,更利于后世对于原著的理解。【1 3 】2 4诊家枢要诊家枢要为脉学著作。约撰于元至正十九年,即公元1 3 5 9 年。在中医诊断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曾对后世医家

11、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滑氏认真总结了内经、张仲景辨脉法、难经、脉经流传以来的精华,对脉法研究透彻精当,条理清晰,文字短小明白,是明代医家喜闻乐见的脉学读物。如王纶、皇甫中、薛己、汪机、张介宾等医家,在他们的著作中曾以各种方式对 诊家枢要的内容予以引述,以彰显自己赞同滑寿脉法的观点。此书见载于明史列传方伎传。被收于明丁瓒素问钞补正之后,为丛书明医指掌收录,清周学海曾对书进行校注,并刊入周氏医学全书中。3医学成就滑氏从事医学研究重视经典著作的学习,于素问、难经等经典著作的注释整理,经络腧穴的考订,脉诊的研究均颇有建树,临床治疗辨证灵活,测脉定病以决生死,有神医之称。其验案多收录于 名医类案中,是位理论

12、与临床并举的医学大家,现将其医学成就分述于下:3 1 对素问的研究整理读素问钞将素问原文选取精要者,重新编排,以类相从,分为藏象、经度、脉候、病能、摄生、论治、色诊、针刺、阴阳、标本、运气、汇萃十二类,在十二类后附补遗一篇,并作了简要注释。其学术特色如下:3 1 1开节要类编素问之先河内经是祖国医学坚实的理论渊薮,文字艰涩,理若渊海,古奥难懂,其编排又是采取综合叙述的方式,或是在一篇之内论及多方面的内容,或是同一内容又散在不同的篇章论述。且内经非出于一时一人之手,所以在内容结构、篇目卷次等方面不够系统、紧凑。从而给读者系统掌握内经的理论体系,带来了许多不便。因此,引起医家用分类的方法来研读内经

13、,而中医的许多理论便是通过分类研究内经而逐渐形成和发展的。对内经的分类研究,始于晋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后乃有唐杨上善的黄帝内经太素,元滑寿论元代名医滑寿的医学成就的读素问钞,明徐春甫的医经要旨,张介宾的类经,李中梓的内经知要,清汪昂的素问灵枢类纂约注,薛雪的医经原旨,黄元御的素问悬解、灵枢悬解等。而滑氏的读素问钞则是首创节要类编素问,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滑氏在研究内经素问时,认为应“删其繁芜,撮其枢要“ ,把素问的有关内容分门编次为藏象、经度、脉候、病能、摄生、论治、色诊、针刺、阴阳、标本、运气、汇萃等十二类,注文简明扼要,基本上起到了钓玄的作用。滑氏这种不囿于传统经典的概念,能因时制宜,

14、有所取舍的治学态度,是一种科学精神。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以素问、九卷、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三书中之有关针灸学内容分类合编,事类相从,删其浮辞,除其重复,论其精要而成书。针灸甲乙经是针灸学专著,原名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简称 :甲乙经,晋皇甫谧( 公元2 1 5 2 8 2 年) 编撰于魏甘露四年( 公元2 5 9 年) ,共1 0 卷,南北朝时期改为1 2 卷本。针灸甲乙经主要是对内经中有关于针灸学理论与技术的阐述。书中大部分篇文以灵枢经文起首,反映皇甫谧在内容安排上,突出针经,重在针灸的指导思想。针灸甲乙经使针灸学的内容逐渐系统和切合实用,但皇甫谧未在类编的同时给予校释,这无论在当时还是对后人来说,

15、皆不能没有遗憾。隋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对内经全文进行了分类编注。是杨上善奉朝廷之命编撰的,从分类、校勘、注释三方面研究了内经。是类分研究内经最早的一本。杨氏据其内容性质之异同,各归其属,进行编次、注释。它将素问、灵枢原文分为1 9 卷( 另有第二十卷佚,其类不详,若加此,则为2 0 类) ,每类又分若干篇目。1 9 类分别是:摄生、阴阳、人合、脏腑、经脉、俞穴、营卫气、身度、诊候、证候、设方、九针、补泻、伤寒、寒热、邪论、风论、气论、杂病。原书为3 0 卷,现存2 5 卷,尚缺第1 、4 、7 、1 8 、2 0 卷。该书是注释l :内经的早期作品,编撰体例取法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并对全文进行了注释。由于该书同内经成书的年代最接近,所以对我们学习、理解、研究:内经就具有很高的价值。但太素流传至宋代后则在国内失传,公私书目亦无著录,直到清代才从日本流传回国内。滑寿所著读素问钞,与皇甫谧编撰甲乙经及杨上善撰注太素不同,是对内经中的素问部分进行整理,首次节要类编素问者。滑氏是将素问“删去繁芜,撮其枢要”,分门别类,重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