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期末复习资料(二)(1)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6697829 上传时间:2018-06-27 格式:PDF 页数:40 大小:740.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原期末复习资料(二)(1)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马原期末复习资料(二)(1)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马原期末复习资料(二)(1)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马原期末复习资料(二)(1)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马原期末复习资料(二)(1)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原期末复习资料(二)(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原期末复习资料(二)(1)(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天津大学学业信息研究会 出品 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复习资料(二) 天津大学学业信息研究会 整理 2017.12 一、选择题: 1、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 ) A.世界是发展的 B.世界的本原只有一个 C.世界在本质上是精神的 D.世界是物质的 2、否认意识形式的主观性,把意识看成是人脑的分泌物,这是 ( ) A.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B.唯心主义的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D.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3、 圣经记载道,上帝用尘土(即指大地泥土)造人,将生气(即指灵)吹在他的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对这一观点,从哲学角度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准确地说明了世界的本源 B.圣经中

2、的“上帝造人”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圣经中的“上帝造人”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D.“上帝造人”是宗教的观点,是正确的 4、现代西方哲学从思想倾向上看,可分为两大思潮,这两大思潮是 ( ) A.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 B.存在主义和唯意志主义 C.实证主义和实用主义 D.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 5、发展的实质是( ) A.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B.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 C.运动和静止的相对统一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6、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焦点是( ) A 承认联系与承认孤立的对立 B.承认发展与承认静止的对立 C.承认全面与承认片面的对立 D.承认矛盾与否认矛盾的对立 7、中国战

3、国时期的庄子说: “是亦彼也,彼亦是也” ,这句话是一种( ) A.唯心主义的观点 B.唯物主义的观点 C.相对主义的观点 D.形而上学的观点 8、2003 年中国成功地实现了载人航天飞行,从人类实践的构成要素这个角度来看,承担此天津大学学业信息研究会 出品 2 次任务的“神州五号”飞船属于 ( ) A.实践的主体 B.实践的客体 C.实践的手段 D.实践的中介 9、尽管电灯在发明后的一段时间里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大多数人都持观望态度而继续使用油灯。但是到了 19 世纪中后期,电灯还是最终战胜了油灯,成为欧美诸国主要的照明工具。电灯必然取代油灯的哲学依据是 ( ) A.质量互变规律 B.对立

4、统一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内外因相互作用规律 10、对立统一规律提示了( ) A.事物发展变化的程度和趋势 B.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和源泉 C.事物发展变化的状态和形成 D.事物发展变化的方向和道路 11、下列现象属于因果联系的是( ) A.昼夜交替 B.寒来暑往 C.磨擦生热 D.电闪雷鸣 12、在中国,为了治疗疾病,古代就产生了中医学。这说明( ) A.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B.认识是实践的目的 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本质 13、有人认为只有写到书本上的理论才是真实可靠的,便不顾实际情况,生搬硬套书本上的理论。这犯了( ) A.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 B.直观被动反

5、映论的错误 C.教条主义的错误 D.经验主义的错误 14、要判断一种观点的是非对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以伟人之是非为是非 B.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 C.以众人的意见定是非 D.以是否在实践中得到证明定是非 15、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 ) A、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是否承认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是否承认社会发展有规律性 D、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 16、生产关系的各项内容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 B.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C.产品的分配形式 D.产品的交换形式 17、从反映社会存在的高低不同的层次来看,社会意识可

6、分为( ) 天津大学学业信息研究会 出品 3 A.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 B.经济意识和政治意识 C.阶层意识和阶级意识 D.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 18、 “任何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能超出他们所处历史条件所许可的范围” 。 这种观点属于( ) A.历史宿命论观点 B.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C.机械决定论观点 D.否认个人历史作用的观点 19、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决定人的本质的是( ) A.人的社会属性 B.人的自然属性 C.人的道德品质 D.人的心理素质 20、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是( ) A.社会的经济制度 B.社会的政治制度 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D.社会精神文明的程度 二、多选: 1、近

7、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是( ) A.否认了世界的物质性 B.只承认自然界的物质性,否认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C.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解释世界 D.否认了世界的矛盾性 2、下列命题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命题的有( ) A.心外无物 B.“存在就是被感知” C.理在事先 D.金、木、水、火、土是世界的本原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因为( ) A.人民群众可以创造社会规律 B.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C.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D.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4、质的规定性和量的规定性都是( ) A.与事物不可分 B.与事物直接同一 C.与事物并非直接同一 D.客观的 5、辩证

8、唯物主义认识论同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区别表现在( ) A.前者是反映论,后者是先验论 B.前者以社会实践为基础,后者则离开了社会实践 天津大学学业信息研究会 出品 4 C.前者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后者则是消极的被动的反映论 D.前者是可知论,后者是不可知论 6、 “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这一命题意味着( ) A.人类社会和自然界没有任何差别 B.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C.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也具有客观实在性 D.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也是在自身内部的矛盾的推动下向前发展的 7、在下列社会现象中,属于上层建筑的有( ) 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B.政治法律制度 C

9、.国家政权 D.社会意识形态 8、马克思说, 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 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其内涵有( ) A.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 B.人的本质是具体的,历史的 C.人的本质是自由 D.人的本质形成于人的各种社会关系中 9、 “白马非马”的命题 ( ) A.割裂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B.割裂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C.揭示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D.割裂了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10、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 ( ) A.社会意识的发展与社会存在的发展不完全同步性 B.社会意识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 C.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D.各社会意识形式之间的相互

10、影响和相互作用 三、辨析题: 1、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2、人脑是意识的生理器官,因此,意识来源于人脑。 3、只有绝对抛弃旧事物,新事物才得以产生和发展。 4、所有的唯物主义认识论都是能动的反映论。 5、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6、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系统中的实体因素,是直接现实的生产力。 7、人的本质是永恒不变的。 天津大学学业信息研究会 出品 5 8、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因此,一旦社会存在发生了变化,旧的社会意识就会随之发生变化。 四、材料题: 材料题(一) 关于人的认识能力问题,科学家、哲学家们作出过不同的回答。现将有关材料摘录如下: 材

11、料 1:赫尔姆霍茨认为,蚂蚁能看见紫外线而人却看不见,可见人的感官的局限性构成了人的认识能力的限制。 材料 2:休谟主义者说,人们的全部知识都以感官所给予的材料为基础,可是我们怎么知道这些感觉材料是人的感官所感知的事物的正确反映而不仅仅是一些感官印象呢? 材料 3:费尔巴哈认为,客观世界绝不会隐藏起来,事物及其属性可以为人们所认识,就如同空气通过口、鼻和毛孔钻进我们的体内一样。人恰恰具有使他从世界的完整性、整体方面来感知世界所必须的足够的感官。 请运用所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 (1)比较材料 1、2 和 3,分别指出其中的哲学倾向。 (2)分析材料 1,指出赫尔姆霍茨的错误所在。 (3)对材料

12、2 中提出的质疑应如何回答? 材料题(二) 材料 1:不同气候的不同需要产生了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生活方式产生了不同种类的法律。 热带民族的怯懦常常使这些民族成为奴隶, 而寒冷气候的民族的勇敢使他们能够维护自己的自由,这是自然的原因所产生的结果。 居住在山地的人坚决主张要平民政治, 平原上的人则要求一些上层人物领导的政体, 近海的人则希望一种由二者混合的政体。(摘自孟德斯鸣论法的精神) 材料 2: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确实取得了我们预其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

13、消了。 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当地的居民,为了想得到耕地,把树都砍完了,但天津大学学业信息研究会 出品 6 是他们梦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成为荒芜不毛之地。( 摘自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材料 3:我国耕地、水和矿产等重要资源的人均占有量都比较低。今后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对资源总量的需求更多,环境保护的难度更大,必须切实保护资源和环境,不仅要安排好当前的发展, 还要为子孙后代着想, 决不能吃祖宗饭, 断子孙路。 走浪费资源和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要根据我国国情,选择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保持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克服各种浪费现象。综合利用资源,加强污染治

14、理。( 摘自江泽民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 请回答: (1)对材料 1 中的观点加以评析。 (2)比较材料 1 和 2,指出恩格斯不同于孟德斯鸠之处,并说明为什么“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 。 (3)根据材 2 和 3,阐明我国为什么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五、论述题: 1、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 2、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原理,分析说明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目标及其重大意义。 3、如何理解人的价值?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如何评价人的价值?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D 3,B 4,A 5,D 6,D 7,C 8,D 9,A 10,B 11,C 12,A 13,C 14,D 15,A 16,B 17,D 18,B 19,A 20,C 二,多项选择题 1, BCD 2, AB 3, BCD 4, AD 5, BC 6, BCD 7, BCD 8, ABD 9,ABD 10,ABCD 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