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梗主要病害发生及综合防治技术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6696854 上传时间:2018-06-27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47.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桔梗主要病害发生及综合防治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桔梗主要病害发生及综合防治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桔梗主要病害发生及综合防治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桔梗主要病害发生及综合防治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桔梗主要病害发生及综合防治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桔梗主要病害发生及综合防治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桔梗主要病害发生及综合防治技术(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桔梗主要病害发生及综合防治技术桔梗主要病害发生及综合防治技术桔梗Platycodon grandiflorum (Jacq.) DC.为桔梗科多年生草本药用植物,也叫铃铛花、白药、土人参等,以根入药,除药用外, 还可以用于酿酒、菜食及作为观赏花卉栽培。淄博市种植面积 4.6 万余亩, 是全国最大的桔梗种植基地之一。 桔梗病虫害是严重危害桔梗高产优质的主要灾害。2003 年始,我们与山东鼎立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展了桔梗 GAP 种植技术研究,对桔梗病虫害尤其病害在我市发生、危害情况、发生规律进行了调查,研究试验了综合防治措施, 并对其无害化控制技术进行了示范推广, 提高了桔梗的产量与质量。

2、1.桔梗叶部病害及发生规律1.1 轮纹病1.1.1 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叶上病斑近圆形或椭圆形,直径510 毫米,灰褐色至暗褐色,具同心轮纹,多个病斑愈合后使病部扩大呈不规则形,或因干缩扭曲有三角形的突出部分, 并长出许多黑色小粒, 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 发病严重时造成叶片干枯, 影响产量。1.1.2 病原菌 半知菌亚门壳二孢属真菌(Ascochyta.sp) 。1.1.3 发生规律 病菌以病叶组织内的菌丝或分生孢子器在病斑上越冬,成为翌年的初次侵染源,生长期新病斑上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不断引起再侵染,扩大为害。6 月下旬开始发生,78 月发病严重。1.2 斑枯病1.2.1 症状 叶部病

3、害, 病部病斑圆形或近圆形, 直径25 毫米,灰白色,或受叶脉限制成不规则形,后期病斑灰褐色并密生小黑点,严重时病斑连成片,引起叶片枯死。1.2.2 病原菌 为桔梗多隔壳针孢(Septiria platycodonis Sdy.) ,属半知菌亚门壳针孢属真菌。2.3 发生规律 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在病残组织上越冬,或以菌丝体在根芽、残茎上越冬;次年产生分生孢子引起初侵染,新形成的病斑上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又不断因其再侵染。 偏施氮肥造成倒伏后发病严重,导致叶片干枯;栽植密度大,多雨潮湿时发病重。1.3 炭疽病1.3.1 症状 发病初期叶面出现褐色斑点,逐渐扩大蔓延至茎、枝、表皮粗糙,黑褐色,后期病斑收

4、缩凹陷,多雨高湿条件下病斑呈水渍状,后期植株茎叶枯萎。1.3.2 病原菌 为半知菌亚门腔孢纲黑盘孢目刺盘孢菌属真菌(Colletotrichum sp.) 。1.3.3发生规律 病原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在田间病残体上越冬,翌年春季降雨后, 释放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发病。 桔梗生长期病斑产生大量新分生孢子,通过风雨传播,不断进行多次再侵染,导致田间病害流行。高温、多雨和露雾较大的天气条件、粗放管理和生长不良有利于该病的发生和流行,如果防治不力,常导致叶片大量枯死。 一般56 月份开始发生。2.桔梗主要根病种类及发生规律2.1 立枯病:2.1 症状:主要危害根部,造成根部腐烂,严重时造成大量死苗,影响

5、移栽后田间的保苗。最初病根表皮变红,后逐渐变为红褐色至紫褐色。 根皮上密布网状红褐色菌丝, 最后根部腐烂只剩下空壳,地上茎枯萎,造成严重减产。2.2 病原菌: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立枯病菌属于半知菌亚门,丝核菌属。2.3 发病规律:常发生在移栽后幼苗生长阶段,特别是雨季田间积水时发生较重。2.2.枯萎病:2.2.1 症状:为害全株,严重发病地块发病率达90以上,发病初期,茎基部变褐色,成干腐状态,逐渐向茎上部扩展蔓延,最后全株感病枯萎。2.2.2 病原菌:桔梗枯萎病病原菌为镰刀菌属(Fusarium) ,主要为半知菌纲丛梗孢目瘤座孢科镰刀菌属的腐皮镰刀菌。2.

6、2.3 发病规律:一般多在 6 月份开始发生,78 月份严重。 在高温多湿条件下,茎基部表面产生粉白色霉层,为病菌的分生孢子,最后导致全株枯萎死亡。2.3 根腐病:2.3.1 症状:初期根部局部呈黄褐色,随后根部大部腐烂,地上部分枯萎,最终全株枯死。2.3.2 病原菌:是由真菌中半知菌类镰刀菌(Eusarium sp.)引起的一种根部病害。2.3.3 发病规律:病菌在土壤中越冬或根带病传播,68 月,潮湿积水田块发病严重。地下害虫危害后易发病,发病适宜温度为25左右.2.4 紫纹羽病菌:2.4.1 症状 先在须根部发病,再延至主根;病部初呈黄白色,可见白色菌索,后变紫褐色,病部由外向内腐烂,破

7、裂时流出糜渣。地上病株自下向上逐渐发黄枯萎,最后死亡。2.4.2 病原菌:担子菌亚门,层菌纲,木耳目,卷担子属真菌(Helicobasidium mompaTanaka) 侵染所致,产生菌核,担孢子卵圆形,光滑无色。2.4.3 发生时间:一般 9 月发病严重,引起根部病变。2.5 根结线虫病:2.5.1 危害症状:根结线虫主要危害根部,以侧根和须根受害较重。 在侧根和须根上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瘤状物, 即虫瘿。 剖开虫瘿,可以看到无色透明的小粒雌线虫。由于根部受害,影响吸收机能,地上部生长发育遭受阻碍,表现为生长衰弱或黄化,引起早衰,遇干旱易死亡。枯梗受根结线虫危害之后,往往又引起根腐生菌的侵染

8、,使根瘤部位出现腐烂。严重时可以发展成整个根系腐烂, 造成病株死亡。2.5.2 形态特征:桔梗根结线虫(Meloidoyne incognite)属线形动物门异皮科根结线虫属。雌雄异型。雌成虫头尖腹圆,呈鸭梨形, 内藏大量虫卵或幼虫,不形成坚硬胞囊。生殖孔位于虫体末端,每个雌虫可以产卵 300600 粒。雄成虫细长呈蠕虫状,尾稍圆,无色透明。卵长椭圆形,少数为肾脏形。幼虫无色透明,形如雄虫,但比雄虫体形要小得多。2.5.3 生活习性:根结线虫在土壤中越冬。春季破卵而出的 2 龄幼虫侵入幼根,固定内寄生,刺激寄主细胞过度分裂形成瘤肿。幼虫经过第 4 次蜕皮发育成形态各异的成虫。雌虫交配或不经交配

9、产卵,卵可以直接孵化或越冬后春天孵化,孵化出的幼虫, 迁移到邻近的根上,又引起新的侵染。在适宜的温度(2730)下,完成 1 代只要17d 左右,1a 可发生好几代。2.5.4 发病特征:病土的转运,包括雨水、灌溉水、农具和人畜等的携带以及病苗的移栽是线虫传播的主要途径。 根结线虫为好气性动物。根结线虫的虫瘿大多分布在土壤的表层,尤以表层310cm处最多,凡地势高,干燥,结构疏松,含盐量低,呈中性反应的砂质土壤,适合其幼虫活动,因而发病重。连作有利于根结线虫危害, 年限愈长, 发病愈重。 肥料不足, 长势差, 遇干旱地上部病状表现加快。68 月份高温多雨,田间积水,植株过密,耕作管理粗放、 地

10、下害虫多发病严重。一般 9 月发病严重。3.综合防治技术:防治原则是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科学协调的利用植物检疫、 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措施,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创造一个有利于植物生长而不利于病虫害生存的环境,控制病虫害危害, 把其危害造成的损失降到经济阈值以内。3.1 植物检疫:为了防止危险性病虫害的传播蔓延, 公司对当地繁育的种苗进行了产地检疫,对外调进的种子、种苗及其包装用品进行了调运检疫。3.2 加强预测预报,适时指导防治。搞好桔梗病虫害的预报是全面指导防治的基础, 因此我们桔梗种植地设立多个测报点和田间定点调查点,系统观察病虫害的发生动态,对于达到防治指标的田块,及时发布病虫害信息

11、和防治方法, 为综合防治提供了重要依据。3.3 农业措施:3.3.1 清洁田园: 在桔梗播种和定植前, 结合整地收拾病株残体,铲除田间及四周杂草,拆除病虫中间寄住。 在生长过程中及时摘除病虫危害的叶片,或全株拔除,带出田外深埋或烧毁。3.3.2 合理轮作:在桔梗生产中按合理的种植布局,实行有计划的轮作倒茬,尤其与禾本科农作物轮作,既可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提高肥力,又可减少病源虫源积累,减轻危害。3.3.3 深耕晒垄:深耕可将土表的病残体、落叶埋至土壤的深层腐烂,从而降低病情基数。土壤疏松,有利于药材根系发育,提高植株的抗逆性。同时可以预防田间积水, 防止流水传播病害和诱发病害的发生。3.3.4

12、 施足底肥,增施桔梗生产专用肥,培育壮苗,增强抵抗力.3.3.5用无病种子和进行种子消毒 首先选用无病虫田为留种田,播种前进行种子消毒。3.3.6 适宜的播种期:冬播时间 10 月下旬11 月中旬;春播时间 4 月-5 月;夏播麦收完后立即播种。3.4 生物防治:利用有益的微生物或其抗菌素防治病害, 如用农抗 120 灌根防治枯萎病等。3.5 物理防治:采用风选、筛选等方法将有病虫的种子汰除, 保证用无病虫种子或温汤浸种:种子置于5060 度的温水中,不断搅动,将瘪子及其他杂质漂出。3.6 化学防治:3.6.1 根据病虫种类及其为害方式,推荐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相应的措施,改进施药技术、减少用药量。3.6.2 根据病虫的发生规律和气候变化时使用药3.6.2.1 农药的使用适期是农药应用中关键的技术环节,病害在零星或出现发病中心时及时用药,可以阻断病害侵染循环链,控制蔓延;线虫防治应等到土壤温度回升后并保持一定的湿度,病原菌、 线虫经过一定程度活化后使用土壤熏蒸杀菌剂或杀线虫剂效果更好;3.6.2.2 天气情况 高温时用药,易产生药害;雨天和大风天, 施药容易产生药剂浪费。3.6.3合理混用和交替使用农药: 农药的混合使用可以提高药效,防止病菌和害虫产生抗药性, 还能兼治多种病虫害。 应根据药剂特性,合理混用和交替使用,避免抗药性的产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