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铁路三上两下内情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6676746 上传时间:2018-06-27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42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藏铁路三上两下内情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青藏铁路三上两下内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藏铁路三上两下内情(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A9星期日2009年11月日2 0 0 9 年第 9 8 期 ? 总1 2 0期周刊22责编 楚歌 版式 滕继伦校对 小丹 值班主任史凯电话8457579在青藏铁路西格段投入 运营10年、格拉段第二次“下 马”16年之后的1994年7月, 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在北 京举行,会上提出了“抓紧做 好进藏铁路建设的前期准备 工作”。 此后,铁道部组织设计人 员从青、甘、川、滇4个方向进 行大规模踏勘(注:当时进藏铁路方案中有青藏、 甘藏、川 藏、滇藏四个方案),对进藏铁 路进行了历时6年的大面积 选线,最后,将首先修建青藏 铁路格拉段的建议报告送达 中央。 2000年11月10日,中央 领导同志在铁

2、道部关于进藏 铁路的报告上批示:“应该下 决心尽快开工修建进藏铁路。这是我们进入新世纪应该作 出的一个大决策。 ” 铁道部随后于12月1日 向国家计委报送青藏铁路项 目建议书。12月14日,国家计 委召开青藏铁路立项报告汇 报会,会后正式向国务院上报 青藏铁路项目建议书。 2001年,国务院第105次 总理办公会审议青藏铁路建设方案。 国务院指出,修建青 藏铁路,时机已经成熟,条件 也已基本具备,可以批准青藏 铁路建设立项。 至此, 勘察近半个世纪、 几经波折的青藏铁路建设,作 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标 志性工程正式启动。 (摘自 亲历共和国60 年)青藏铁路 “ 三上两下”内情2006年7月

3、1日11时 05分, 随着火车的长鸣,两 趟列车同时从西藏自治区 拉萨和青海省的格尔木启 动对开,标志着目前世界上 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 铁 路青 藏 铁 路 全 线 通 车。 然而,修建这条有着“天 路”之称的铁路,其决策、建 设过程,几经波折青 藏 高 原 雄 踞 世 界 屋 脊 ,冰 山 雪 峰 相 连 ,荒 原 大 漠阻隔,交通极为不便。 千 百年来, 闭塞落后的交通, 既 阻 碍 着 西 藏 与 内 地 的 联 系,也严重制约着西藏地区 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1951年5月25日,即和 平 解 放 西 藏 协 议 签 署 后 第 三 天 , 毛 泽 东 以 非 凡 的 气 魄,下令

4、修筑川藏公路和青 藏公路。1954年12月,两条 进藏公路抵达拉萨。 然而, 公路运输毕竟运量有限,运 费不菲,建设大运力的铁路 动脉势在必行。 1956年,铁道部正式承 担 修 建 进 藏 铁 路 的 前 期 规 划,开始进行青藏铁路勘测 设计工作。 青藏铁路(西宁 至拉萨)正式出现在国家铁 路建设议程之中。 从1956年1月 开 始 ,铁道部第一勘测设计院(以 下简称“铁一院”)随即着手 对 从 兰 州 到 拉 萨 的 两 千 余 公 里 线 路 进 行 了 全 面 的 勘 测设计工作。 1958年,青藏铁路迈出 历史性的一步。 全长814公 里的青藏铁路西(宁)格(尔 木)段分别在西宁和

5、关角隧 道开工建设, 格 (尔木)拉 (萨) 段的勘测工作也派出 了五六百人的庞大“兵力”。 至1960年, 格拉段已 完 成 全线初步设计和部分定测, 以 及 线 路 系 统 的 部 分 施 工 设计;西格段中的西宁至海 晏97公 里 则 于 当 年11月 铺通。 然 而 ,因 “三 年 自 然 灾 害”, 国家经济实力难以承 受,1960年6月, 青藏铁路 工 程 局 被 撤 销 ;1961年3 月,青藏铁路全面停工。第一次“上马”与“下马”从1973年7月开始,国 家开始研究安排青藏铁路西 格段恢复施工建设。 这年12 月9日, 毛泽东在北京会见 尼 泊 尔 国 王 比 兰 德 拉 时

6、表 示,中国将修建青藏铁路,这 条铁路 不 仅 要 通 到 拉 萨 ,而 且还要与尼泊尔接轨。 1974年1月12日,国家 建委在北京开会, 决定青藏 铁路关于高原、冻土、盐湖三大关键技术的科研工作由中 国科学院总负责。20天后,国 家建委向中央领导报送了关 于 青 藏 铁 路 建 设 的 初 步 意 见,主要为:1974年内重新开 工,1983年到1985年建成通 车。 当时担任国务院副总理 的李先念看了这个初步意见 后批示:“似乎时间长了点, 能否加快? ”并将报告转呈周恩来总理。 周总理批示:“同 意先念同志意见。 ”并在李先 念同志写的“能否加快”四字 下面,画了重重的箭头,指向 报告

7、上的附图。 经过国家计委、 国家建 委、铁道部的部署、安排,青 藏 铁 路 西 格 段 首 先 恢 复 施 工。1974年3月和1975年3 月, 铁道兵第十师和第七师 共6.2万人,奉中央军委命令先后开进青海, 开始了青藏 铁路西格段的建设。 经 过5年 艰 苦 奋 战 , 1979年 青 藏 铁 路 西 格 段 铺 通,1984年正式投入运营。 而 限于当时高原、 冻土等筑路 技术难题没有解决, 以及当 时对选择修建滇藏、 川藏还 是 青 藏 线 存 在 不 同 看 法 , 1978年8月, 青藏铁路格拉 段第二次“下马”。第二次“上马”与“下马”1982年12月9日, 阴法 唐(时任西藏

8、自治区党委第一 书记)到北京参加会议,和巴 桑(时任西藏自治区党委副书 记)一起向邓小平、陈云、叶剑 英、 李先念等中央领导写报 告,建议中央把修建由内地通 往西藏的铁路列入国家 “六 五”“七五”计划,提出加快修 建青藏铁路的建议与措施,并 设想青藏铁路可从南北两路 一起动工, 预计1990年或者 稍晚一些时间可以修通。这一建议得到中央领导 的赞许。 不久,中央将此报告 批给了铁道部部长陈璞如。 1983年全国人大会议期 间, 陈璞如部长找到阴法唐, 共同探讨青藏铁路建设问题。 他表示,只要青藏铁路在国家 计委立了项,铁道部自己就能 修,用不着西藏地方政府修。 1983年夏,阴法唐到北戴 河

9、向正在那里休假的邓小平 汇报工作,对西藏修 建铁路特别关心,主动问起进藏铁路的有关情况:“你是老 西藏, 你觉得进藏铁路走哪 里好?” 阴法唐回答:“还是走 青藏线好。 ” 接着问:“有什 么问题?”阴法唐如实地回答: “主要是冻土问题, 不过专家 认为可以解决,问题不大。 ” 又问:“从青海 格尔木到西藏拉萨有多远,要 多少钱?” 阴法唐迅即回答: “从格尔木到拉萨有1100多 公里, 西藏与国家计委预算过,可能要三四十个亿。 ” 沉思一会儿说: “ 看 来 还 是 修 青 藏 铁 路 好 啊!” 1984年2月, 中央召开 第二次西 藏 工 作 座 谈 会 ,阴 法唐在会上又一次提出青藏

10、铁路上马的问题,指出,只有 把铁路修通, 才能从根本上 改变西藏交通运输的落后状 况。 但是,因为种种原因,青 藏 铁 路 的 修 建 再 一 次 被 搁 置。邓小平说:看来还是修青藏铁路好啊第三次“上马”与5年建设大会战营建中山陵 1925年3月12日上午9 时30分, 孙中山因肝癌在北 京逝世。 国民党决定遵照孙 中山的遗愿, 将南京紫金山 选为墓地。 由于陵园建设不 是 能 够 马 上 完 成 的 事 情 ,因 此治丧处决定将孙中山的遗 体暂厝北平西山碧云寺金刚 宝座塔的石龛内, 待南京陵 园建成后再正式安葬。 1925年4月4日, 在京 的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推举 12人组成孙中山葬事筹

11、备委 员会。4月18日,在上海成立 负 责 具 体 工 作 的 葬 事 筹 备 处。 根据孙中山的遗愿,墓地 自然应在南京紫金山。 宋庆 龄与孙科在筹备委员陪同下 对紫金山多次进行实地踏勘, 最终选定中茅山南坡作为墓 址。 5月15日, 葬事筹备委 员会通过媒体公布了陵墓建 筑悬奖征求图案条例, 同时 明确提出,陵墓的建筑应遵循 简朴、庄严、坚固的基本原则, 避免奢侈华贵,整体建筑预算 费用以30万元为限。 在三个月的时间里,一共 收到四十多份应征图案。9月 27日, 葬事筹备委员会最终 认为,吕彦直的设计“简朴典雅, 且完全根据中国古代建 筑精神”,从而一致决定采用 他的方案, 并聘请其为建

12、筑 师。 按照最初的设想,中山陵 应在奠基后一年内完工,但由 于受战乱影响,中山陵的工程 进展缓慢。 从1926年1月15 日开工, 直到1929年春天才 大致完成。 1929年1月, 专门负责 孙中山遗体安葬的“奉安委员 会”正式成立,由蒋介石任主 席委员,孔祥熙为办公室总干 事, 下设总务、 财务等各组。 (据辞海所释:君父下葬,称 为“奉安”,孙中山被尊为“国 父”,其遗体安葬赋以“奉安” 之礼。 ) 1929年5月, 中山陵的 建筑终于竣工。 而捷克雕塑 家高崎雕塑的白色大理石孙 中山卧像也已完成 (波兰著 名 雕 塑 家 保 罗兰 窦 斯 基 雕 塑的孙中山坐像, 于1930年 10

13、月运到南京)。 万事俱备, 只待那场旷世大典如期拉开 帷幕了。 奉安大典中的若干细节 北平距南京上千公里,这 般遥远的路途, 如何安全稳 妥 地 运 送 孙 中 山 的 灵 榇 ,是 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奉安委员会根据不同路段的具体 情况, 安排了不同的运输方 式和相应的运输工具。 第一路段是从北平西山 的 碧 云 寺 至 前 门 的 火 车 站 , 采用人力。 这一路段原本计划 使用汽车, 但需要事先对碧 云 寺 至 西 直 门 长 达24公 里 的马路进行彻底大修, 时间 紧迫, 难以实施, 最后还是 “决用杠夫奉移”。 迎榇专员 办事处最终选定专营 “红白 喜事”的西长安街日升杠房,

14、雇用杠夫共分3班, 每班除 64名杠夫外, 还有拨旗夫、 拉幌夫以及负责遗像亭的夫 役等等,总人数为283名,一 律着蓝白两色的统一服装。 第 二 路 段 最 长由 北 平前门火车站至长江北岸的 浦口,采用火车。按常规,自北 平至浦口, 有现成的北宁、津 浦铁路可走。 但是由于1928 年5月日本野蛮制造“济南惨 案”并占领济南,造成南北交 通阻断,因此,最初确定的移 灵路线不得不绕道平汉路、陇 海路再转津浦路南段。 5月26日, 孙中山灵榇 南下一共动用了九组专列。其 中的第六列为灵榇专用的灵 车列车,共挂15节车厢。 第六 节是特地改制的专用车厢,承载孙中山灵榇;它前面的第五 节车厢属宋庆

15、龄专用;第七节 车厢属孙科夫妇、 戴恩赛夫 妇、孙科子女专用;此外还有 迎榇专员办公车厢等等,在这 趟列车上,还专门配备了无线 电台。 灵车列车于下午5时由 前门车站正点发车,在沿途的 天津、沧州、德州、济南、泰安、 兖州、 临城等站均作停留,接 受官民祭拜。 直至5月28日 上午10时,方才抵达浦口。 第三路段自浦口过长江, 采用军舰。承担这一水域灵榇 运输任务的是海军威胜军舰, 该舰早已在5月中旬调至浦 口附近江面停泊,并按统一要 求进行了装饰布置,海军第二 舰队负责江面的警卫。5月28 日中午,承载灵榇的威胜舰缓 缓驶往下关,舰上的海军军乐 队高奏哀乐。当时参加仪式的 中国海军 “通济”

16、“楚有”“豫 章” 等舰艇均在江面列队拱 卫,包括参列的日、英、法等外 国舰船, 一律降半旗致哀,并 鸣放礼炮。 第四路段自下关中山码 头至中央党部、 再至中山陵, 采用汽车。5月28日12时10 分, 威胜舰抵达下关中山码 头。 灵榇上岸,由北京杠夫抬入灵车,在场的国民党中央委 员以及孙中山家属,均亲手扶 棺奉移。那辆加长的灵车是特 地向美国纳喜车行定做的。灵 车沿新修成的迎榇大道缓缓 而行, 下午3时15分抵达中 央党部,仍由北平杠夫将灵榇 移入祭堂。 接下来的三天为公祭日, 5月31日下午6时举行封棺 典礼。 6月1日是正式的“奉安 日”, 由中央党部至中山陵的 路段仍由汽车载棺。 凌晨2 时,相关人员齐集,4时起灵。 男宾执绋而行、 女宾乘车随 行;前面有铁甲车及骑兵连开 道,两侧有200名军校学生组 成护灵团护卫;各机关团体的 送殡队伍在指定地点陆续加 入,形成一个长达五六里的庞 大队伍,而沿途观瞻的民众竟 有50万人。 上午9时,灵车抵达中山 陵石级前的广场。 第五段、也是最后一段路 程:自广场至墓室,仍用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