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书》采小说辨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6654014 上传时间:2018-06-27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8.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晋书》采小说辨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晋书》采小说辨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晋书》采小说辨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晋书》采小说辨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晋书》采小说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晋书》采小说辨(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史学史研究 2000年第1期晋书 采小说辨宋 鼎 立提 要 晋书 历代评价皆有微词,本文为之辨析。古代小说指街巷之谈,最能 反映社情民意,且有史料价值,历代史家皆甄引之;怪诞传说则可视作百姓用曲折方 式表达对国家政治生活意见。 晋书 征引小说资料及怪诞传说,亦可作如是观。采 择小说传闻资料附于纪传之末,积集大量民谣俗语,是 晋书 特色。 关键词 晋书 小说晋书 在唐代写成后,历来评价都有微词。首先是唐时著名史学评论家刘知几认为 “作者 皆当代词人”,用骈文写史,又 “系恢谐小辩,鬼神怪物入书” 。兹后论者相沿,大都持此说法。 清代学者认为,“其所褒贬,略实行而奖浮华,其所采择,忽正典而取小说

2、”;“其所载者,大抵宏 奖风流,以资谈柄。取刘义庆 世说新语 与刘孝标所注一一互勘,几乎全部收入。直是稗官之体,安得目曰史传乎?”简直全面否定了它。王鸣盛认为有些仕于 “五胡” 政权之人,晋书 收入 “忠义传” 是不对的,钱大昕责备 晋书 以 “列女” 之目而收入 “五胡” 诸人是 “师心自 用”,坏了史例。解放后,评介 晋书 的文章不多,也大都采用刘知几以来基本看法;大学文 科讲历史文选,有的干脆不涉及,有的则满足于以 史通 或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来代替具体分 析,不免有空泛之嫌。特就读 晋书 所记,辨析有关问题于后。关于骈文写史,拟另文讨论,这里只应指出,晋书 骈文所写,仅止其史论部分,这

3、有其时代和历史的原因。而且篇幅比例微 乎其微;占大多篇幅的叙事部分,照例用了流畅得体、 简洁明了的散文体。 关于采择小说问题。古代小说概念与今不同。 汉书 艺文志:“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 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 ” 颜注引如淳曰:“王者欲知闾巷风俗,故立稗官使称说 之。 ” 大概街巷之谈民谣民谚之类,最能反映社情民意,因此高明的统治者并不轻视,“观人诗以知风俗,过则正之,失则改之,道听途说,靡不毕记”,此其社会功用之一。就其史料价值来 看,古代 “小说与杂史最易相混”,本来就有杂史存乎其中;而且 “叙述杂史”,“记录异闻” 、 “缀缉琐语”,亦有 “广见闻资考证” 之效用,较之时而

4、为尊者王者讳饰的古今官方记载,另有 真实性和生动性的一面。因而史迁以降,历代史家皆甄取而引用之。宋代史学大家司马光则95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卷140。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卷141。隋书 经籍志 。十驾斋养新录 卷6。十七史商榷 卷51。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晋书 。分见 史通 之 论赞篇 、采撰篇 。 1995-2004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公开宣称,自己 “遍阅旧史,旁采小说”,以成史学巨著 资治通鉴 。说到 世说新语,它真实 记录汉末魏晋士大夫言谈风貌,以简洁传神著称。它是小说家言,但后人述史也屡

5、加引用,说 明其史料价值不容低估。 晋书 叙述所及,常引其有关资料,正好起到了准确生动地勾画时代和人物的作用。例如引入桓温 “金城攀柳” 之举,“神州陆沉” 之叹,对于了解桓温这个东晋 的逆臣同时也是个感情充沛之人,就很传神。王导新亭鼓励士气,也颇见东晋初创时北来 士大夫心境及王导经营之惨淡艰辛。如果传中缺了这些内容,难免逊色。所以章太炎就认为, 史 、汉 以来,列传中能看出传主性格的,首先要数到 晋书,把传主性格、 风度写得栩栩如 生,当然就不能因为它近似小说而加以忽视。关于采择神鬼怪物入书问题,这也要历史地去看。一方面,当时怪诞传说本来就多,晋宋十六国书中必有较多记载,这是国家分裂、 人民

6、生活痛苦无诉的反映。另一方面,有些怪诞传 说实际是人们对当时政治生活用曲折方式表达意见。如 贾充传,载其白日见鬼,被司马昭鬼 魂捉去,责以惑乱武惠两朝,这其实可以看作是对晋武帝信用奸佞之昏 政治的一种批评。我 们看 史记,晋世家 载太子申生死后五年魂灵再现;李斯列传 载赵高杀死二世,“上殿,殿 欲坏者三”;高祖本纪 载刘邦卧居有龙云之祥;佞幸列传 载邓通因文帝偶梦而贵 ,后相者云邓 “当贫饿死”,果然云云。这些记载当然也颇荒诞,其所以然,也无非因为 “ 史记 书周秦以 上,或采俗语百家之言,不专据正经” 。今考这些传说,太子申生屈死,晋人多有同情;赵高祸 因殃民,秦代人神共怒;刘邦以平民成帝业

7、,时人自多附会;邓通无术而贵 ,难免受到诅咒,所 以有这些传说。古人采择入史,后人则宜达观待之,既知其荒诞不经,又解其所以如此之故,明 其曲折反映之历史真相,而不宜简单否定。晋书 采择小说传闻资料,一般大量附于纪传末尾(少数也在中间插叙) ,这形成 晋书 在 叙史上的一个特色。这些传闻资料,有的不便在正文中叙述,有的则难以系其年月,但一般说 来,它们或可补充正文展示全貌,或可借来略作评价,总之既不影响对人物事件的正面介绍,使 读者对叙述对象的主导方面能有大致印象;又可使人了解一些侧面甚至反面的东西(往往却是 揭示本质的东西) ,大体作到全面实录。例如帝纪之正文,一般都是刻板的流水性式的文字,这

8、大约是为了宣扬和维护帝王尊严之甚,因而要弄得高深莫测,结果反而枯燥无味,让人看不出 这些帝王们作为一个 “人” 的本来面目,如日常行为、 思维感情、 与臣下关系等等。但 晋书 宣 帝纪 未附记其 “狼顾相” 传说,就刻划了司马懿的残忍性格以及早年他与曹操之间的微妙关 系;武帝纪 末补叙司马炎 “弘厚” 、“仁恕” 、“不失色于人” 的贵公子性格,又述其晚年怠政,宠 后党、 亲权贵、 封宗室,指出 “中朝之乱,实始于斯”,最后归咎八王之乱源于武帝举措失当,提出中肯之见,在武纪正文中这些都反映不出来;惠帝纪 末补叙其识 蛙鸣,终被人鸩,颇有代表 性地反映出这个白痴皇帝的面目;怀帝纪 末补叙傅宣、

9、荀崧等臣下对怀帝的议论评价,说明 即令有为之君,于大厦既倾之局,也无能为力。这些纪末集佚,有的带有传说色彩,如司马懿之 “狼顾相”;有的属于综合叙述,如武帝纪末;有的事实难以确记,如惠帝之鸩于司马越,“或云” 而已;有的不载于典籍,纯系私谈,如傅、 荀之叹怀帝 不便记于正文,但对全面反映人物有06晋书 司马彪传 。章太炎先生论史学三题,见 史学史资料1980年6期。世说新语 言语篇 。分见 世说新语 之 言语篇 、轻诋篇 。资治通鉴 进书表。 1995-2004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重要作用,

10、作者于是录于末尾,可补正文之缺。 又如列传,庾亮传 末补叙他不肯转卖的颅马以贻害别人,及其与僚属月下率尔谈咏事, 反映了这个政治才干低下的外戚官僚,原来却也有着豁达坦率的性格。 陶侃传 末补叙这个出身贫寒之人,一旦得志,则骄奢至极,展示了其人格之另外一面。 李雄载记 末之补叙,实际 总结了其成功原因:简刑约法,薄赋轻役,虚心纳谏,待人不记旧嫌,因而在天下大乱中保持了 蜀土一隅的安定。 这种于纪传之末集中补叙的方法,也不是率意而为,作者还是用了一番心思,经过一定考 虑而安排的。如 杜预传 末仅载其遗令一篇,因为他的有关轶事如 “杜预颈”,性机巧,岘山刻 碑,作 春秋左氏经传集解 学术著作,谓王济

11、有 “马癖” 、 和峤有 “钱癖” 、 自己有 “左氏癖” 事,饷洛中贵要,酒后现蛇身等事,已穿插叙于篇间。又如 张华传 末则补叙七大段,记其 “性好人 物” 、“雅爱书籍” 、 博见多闻、 以及死后挚虞为之理冤得申、 陆机兄弟仰慕、 著 博物志 等事,因 为张华本来就是个知识博杂的才子,而本传正文则只是主要叙述了其政治生涯。 采择小说趣闻的另一结果,是 晋书 积集了大量民谣俗谚,据粗略统计,有百余条。它们 往往能突出形象地反映史实,这也形成 晋书 一个特色。这类民谣俗谚可分几种类型。如 束皙传,束皙为百姓祈雨得霖,邑人歌云 “束先生,通神明,请天三日甘雨霖。我黎以育,我稷以 生。何以畴之?报

12、束长生” 。 祖逖传,中原人民慰劳祖逖歌云 “幸哉遗黎免俘虏,三辰既明遇 慈父,玄酒忘劳日瓠脯,何以 思歌且舞” 。这是老百姓歌颂之作。 罗宪传,蜀人称宪侄罗尚 云 “尚之所爱,非邪则佞;尚之所憎,非忠则正。富拟鲁卫,家成市里;贪如豺狼,无复极已” 。 “蜀贼尚可,罗尚杀我,平西将军(罗尚为平西将军) ,反更为祸” 。 苟 传, 为青州刺史,日行诛戳,流血成川,人不堪命; 弟苟纯,继任后刑杀更甚,于是人既号苟 为 “屠伯”,复号苟纯 “小苟酷于大苟。 ” 这是老百姓诅咒之作。 何充传,东晋谢万讥笑郗 郗昙兄弟信奉天师道, 何充何准兄弟崇信佛教,云 “二郗谄于道,二何佞于佛” 。这是文人疾时之作

13、。 荀藩传,藩子,字道明,有名称,京都为之语云 “洛中英英荀道明” 。这反映士大夫品题风尚。 赵王伦传, 伦与孙秀得势后大行封赏,不可胜计,至于 “每朝会,貂蝉满座”,时人为之谚云” 貂不足,狗尾续” 。这是对时政的刻划与批评。 久传,久,金城人,与游氏世为豪族,西土为之谚云 “ 与 游,牛羊不数头,南开朱门,北望青楼。 ” 这是对豪族富有的描述。 王敦传,东晋初建,元帝司 马睿势力单薄,依靠王导王敦支持勉强在南方立足,时谚云 “王与马,共天下” 。又 列女传,西 京武昭王李 夫人尹氏,天水冀(今甘肃甘谷)人,李 创业,尹氏 “谟谋经略,多所毗赞”,故西 土为之谚云 “李、 尹王敦煌” 。这是

14、对某种政治形势的概括。 张轨传,童谣云 “秦川中,血没腕,唯有凉州倚柱观。 ” 这是对政局变动的预见。总之引入这些歌谣,可形象反映某种历史现 象。 关于 忠义传 收入仕于 “五胡” 政权者问题,这正反映了 晋书 作者以大一统眼光平等看 待中国境内各民族政权之高明进步之点。纵观晋史,正是西晋统治者本身的腐朽无能导致了 分裂,而 “五胡” 的兴起和他们在一定时期内相对清明的政治又是以招致读书人为之服务。套用一个著名的语式,作为 “毛”,附到哪个政权之 “皮” 上,对这些处于动荡离乱的两晋之际的北 方读书人来讲,是个现实问题。当时这些人如何看待这一问题?一个先后在赵、 燕政权下做官 服务的民族读书人

15、贾坚,被东晋军队擒获后拒不投降,并凛然申说:“晋自弃中华,非吾叛也。16 1995-2004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民既无主,强则 命。既已事人,安可改节!吾束修自立,涉赵历燕,未尝易志!”处于 “五 胡” 地盘的人是这样,晋王朝辖下官僚又怎样?刘隗在东晋仕至高位,元帝极为宠信,委以心腹 之任;刘隗在与王敦争夺中失败,不能在东晋立足,元帝倒亲自送他北去投奔后赵石勒,后来刘隗仕石勒至太子太傅,寿终。这至少说明了,在当时这些读书人意识中,并不把 “胡” 汉视作 不可逾越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他们也可以附到 “五胡” 政权这张 “皮” 上,安身立命,建功立 业。这可以说明为什么王猛不愿随桓温去东晋作官,而宁肯留在关中待时而动,最后终于在前 秦氐人苻坚政权下大展雄才,建立功勋。也是 “五胡” 政权所以在当时拥有那么多汉族读书 人的原因。归根到底,这是当时民族融合这一历史现实在人们社会生活实际和思想意识领域 带有必然性的反映。那么到了实现了多民族国家空前统一强盛的唐朝,用开阔的而不是狭隘的,前进的而不是停滞的,统一的而不是分裂的眼光来看待表面似乎尖锐的晋代民族问题,并 用这种观点写史,就是很自然的了。唐太宗李世民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 一。 ”所以不但 忠义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