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三单元复习tj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46626923 上传时间:2018-06-27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450.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生活三单元复习tj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文化生活三单元复习tj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文化生活三单元复习tj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文化生活三单元复习tj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文化生活三单元复习tj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化生活三单元复习tj》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生活三单元复习tj(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知识网络中华文化 特征源远流长 发展历程见证:汉字史书典籍 博大精深 表现包容性含义、意义是什么(内涵)核心 爱国主义地位作用 具体表现当代主题为什么(地位、意义)怎么做(途径)时代特征原因原因与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力量 精髓(集中表现)中华 民族 精神独领风骚独树一帜 区域文化各具特色 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中华文化中华民 族精神基本 特征源远流长表现:历经沧桑,顽强生命力,无穷魅力见证史书典籍汉字博大精深独特性:文艺、科技 区域性 民族性重要原因:特有的包容性含义作用各民族文化 (特性 )(共性 )共同 熔铸认同感和归属感、文 化底蕴和民族凝聚力力量熔 铸中华民族 的生命力 创造力和 凝聚力

2、成 为 精神力 量和力 量之源 集中 体现基本 内涵核心:爱国主义四个方面贯 穿新时期的主题丰富 发展党领导人 民奋斗的 历程中革命建设改革集 中 体 现整体风貌和精 神特征,共同 价值追求地位和作用:“三精一魂 ”要 求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必要性途径发展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拥 护祖国统一知识结构图第六课、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华 文化基本 特征源远流长 :见证史书典籍汉字博大精深独特性:文艺、科技 区域性 民族性重要原因:特有的包容性含义作用各民族文化(特性)(共性)共同 熔铸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 文化底蕴和民族凝聚力力量熔 铸成 为精神力量和 力量之源中华民族 的生命力 创造力和 凝聚力第七课、弘

3、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中华民 族精神基本 内涵核心:爱国主义四个方面贯 穿新时期 的主题丰富 发展党领导人 民奋斗的 历程中革命建设改革集 中 体 现整体风貌和精 神特征,共同 价值追求地位和作用:“三精一魂”要 求 培育和弘扬 民族精神意义途径发展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拥 护祖国统一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与史书典籍 (1)、汉字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 体。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2)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还得益于它特有的包容性 (1)中

4、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汉字传载、史学典籍存传、中华 文化的包容性。 (2)包容性: 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箸。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 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 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意义: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 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4、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的独特性: (1)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 库中独树一帜。 (2)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 大精深。(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 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中华文化的区域性: 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

5、流、相互借鉴、相 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中华文化的民族性: 5、多民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意义 (1) 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关系: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 同体,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 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 性。(2)地位: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 族的骄傲。 (3)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各兄弟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 互促进,共同创造中华文化。 (4)意义:它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各族人民对 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 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6、中华民族文化的积极意义: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

6、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 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困难、创造幸福的强大精神力量和 激励创造美好生活的不竭力量之源。在第29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导演成功地运 用了视觉艺术的世界语言,将5000年的中国故事 、中国元素鲜明而美丽地表达出来,给人印象非 常深刻。击缶、日晷、飞天、活字印刷、丝绸之 路等中国故事,用全人类都能接受的表现方式讲 述了( ) A中华民族的智慧优于其他民族 B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C.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D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课堂探究1B有一首歌中唱到:“最爱写的字是先生教 的方块字,横平竖直堂堂正正做人要像它。”“ 方块字”是中

7、国独具特色的文字。关于汉字的 说法正确的是( ) 中华民族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A B C DB课堂探究2(09山东卷20)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与 发展,我国高度重视文化典籍的整理工作。这 是基于 文化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优秀的文化典籍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整理文化典籍有利于挖掘和保护传统文化 阅读文化典籍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中华文化A B C D B课堂探究3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得益于它特有 的包容性。下列对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包容性使中华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能够和睦相处 包容

8、性使中华文化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 化中的积极成分 包容性有利于中外文化在和睦相处中交流,增强中国人 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实现中外文化的趋同 包容性是指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A B C D课堂探究4D(08宁夏卷19)维维吾尔族的第七木卡姆朱拉、蒙古 族长调长调 成吉思汗、纳纳西族嫁女调调、鄂西土家族 神农农溪纤纤夫号子各具特色的民族服饰饰、语语言、 曲调调和歌声,展现现在CCTV舞台上。人们为们为 多姿多彩的 民族音乐乐而激动动,更为为音乐乐盛典丰厚广博的文化内涵而 感动动。这这从一个侧侧面表明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都代表着中华华文化的前进进方向中华华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华文化的瑰宝中华华

9、文化呈现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各民族传统传统 文化相互融合,形成推动动当代中国发发展的 时时代精神A. B. C. D.B(09天津卷11)格萨尔王传是藏族人民群众创作 的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近千年来,它主要由民间艺 人口耳相传。随着许多民间说唱艺人步入高龄,这部 英雄史诗濒临失传。为使这一优秀文化遗产得以传承 ,党和政府专门组织人力,拨出专款,抢救整理并出 版了格萨尔王传。上述材料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中华文化得到各族人民的认同中华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A. B. C. D.D1.(09江苏卷20)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将中华文 化与奥林匹克精神完美结合,

10、向世界奉献了 一部奥运史上最华美的乐章。这充分说明 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外来文化是中华文化创新的基础 中华文化正在成为世界文化 A B C D A2.(09安徽卷7)京剧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它是在18 世纪下半叶经徽戏、秦腔、汉调的交融,并借鉴吸 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的。京剧的形成体现了A. 各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异彩缤纷 B. 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和一脉相承A. C. 中华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包容性 B. D. 不同文化都能够实现融会贯通C 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 1、什么的中华民族精神?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 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中华民族精

11、神的基本内涵: (1)团结统一(土尔扈特东归等) (2)爱好和平(睦邻友好、和平外交政策等 ) (3)勤劳勇敢(天道酬勤、勇者不惧等) (4)自强不息(大禹治水、威武不能屈等)例:“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勇者不惧、“ 愚公移山”、“精卫填海”以及与时俱进的创 新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都是中华 民族千百年来文化的积淀、精神的传承, 真实的再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 ) 勤劳勇敢 团结统一 自强不息 爱好和平 A. B. C. D.D3、爱国主义 (1)地位: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 作用: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 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 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2)

12、爱国主义是具体的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 ,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在当代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 祖国统一,就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4、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的关系: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和灵魂。5、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关系: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的基础和渊源,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 在当代的继承和发展。6、中华民族精神在各个时期的突出表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 、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 、大庆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 7、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13、(三精一魂) 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 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8、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 (1)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 要求。 (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 要求。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 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已成为表明综合国力强弱的至 关重要的因素之一。 (3)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4)启示与要求: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 义,人人都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

14、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 同续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9、综合探究:如何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P81 ) 民族精神就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基石 。 (1)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2)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 的作用,有了“主心骨”,才有了民族精神之魂,才能在 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3)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 的优良传统。 (4)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 化的影响。 (5)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 合。 (2011高考广东卷31)“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是 一个地区的经济强弱是动态的、可以浮动的,但 是民族的文化却是自己国家永远的一张王牌,尤 其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这段话的合理内 涵有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文化有顽强的生命力 传统文化不因时而变 文化与经济相互促进A. B. C. D. 2、(2011高考山东卷19)2011年,国家旅游局 推出“中华文化游”主题旅游节活动,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