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马褂和坎肩赏鉴———以沈阳故宫藏品为例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6622018 上传时间:2018-06-27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2.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宫马褂和坎肩赏鉴———以沈阳故宫藏品为例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清宫马褂和坎肩赏鉴———以沈阳故宫藏品为例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清宫马褂和坎肩赏鉴———以沈阳故宫藏品为例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清宫马褂和坎肩赏鉴———以沈阳故宫藏品为例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清宫马褂和坎肩赏鉴———以沈阳故宫藏品为例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清宫马褂和坎肩赏鉴———以沈阳故宫藏品为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宫马褂和坎肩赏鉴———以沈阳故宫藏品为例(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褂是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骑射、 狩猎时穿在长袍外面的一种短褂,并因此而得名。清稗类钞 载:“马褂较外褂为短, 仅及脐。国初, 惟营兵衣之, 至康熙末, 富家子为此服者,众以为奇, 甚有为俚句嘲之者。 雍正时, 服者渐众。后则无人不服, 游行街市, 应接宾客, 不烦更衣矣。” 清代赵翼 陔余丛考 载:“凡息从及出使者皆服短褂、 缺襟袍及战裙。短褂亦曰马褂, 马上所服也。 疑即古半臂之制, 既曰半臂, 则其袖必及臂之半, 正如今之褂, 其无袖者乃谓之背子耳。 ” 由此可见, 马褂是由清初营兵的行服褂演变而来,康熙时民间始有穿用者,至康熙时,已发展为男女皆宜的穿于常服、 便袍、 衬衣之外广受青睐的

2、日常燕居服饰。男女款马褂形制有所区别, 男款为圆领 (晚清有圆立领) 、 对襟、 身长及胯、 有开裾。袖长者及腕,短者及肘, 平袖端。 面料多为素色丝绸、 暗花丝绸、 皮毛等为多。 女款为圆领 (晚清有圆立领) ,对襟、 大襟、 琵琶襟、 一字等开襟, 身长及胯,左、 右开裾 (也见后开裾) ,领、 袖、 襟边饰比男款繁复, 平袖端, 多以绣工精美的丝绸为面料,穿着时马褂的袖短于里衫,露出层叠的袍袖,以此为美。坎肩古已有之。东汉刘熙 释名 释衣服载:“裲裆, 其一当胸, 其一当背, 因以名之也” ;清初毕沅的 释名疏证补 云: “当背当心, 亦两当之义也, 今俗谓之背心” 。清代 清稗类钞载:

3、“半臂, 汉时名绣裾, 即今之坎肩也, 又名背心。 隋大业时, 内官多服半臂。 说文 无袂衣谓之裆。赵宧光 长笺 曰: 半臂, 衣也。武士谓之蔽甲方, 俗谓之披襖。 小者曰背子, 与古之裲裆相似, 其一当胸, 其一当背, 亦作两当” 。可见,坎肩的雏形在汉代就已出现。历史上的裲裆,以布帛制作, 男女皆可穿用; 以铁或皮革制成的裲裆则是军士使用的防身甲衣。 宋代曹勋的北狩闻见录 中已有穿用背心的记载。清代,坎肩又称紧身、 马甲、 背心, 圆领 (晚清出现立领) 、 无袖、 左右开裾、 身长及胯, 穿于便袍、 衬衣、 氅衣之外, 颜色搭配随意, 实用方便, 装饰效果好。有大、 小之分, 大坎肩衣长

4、过膝, 襟分对襟和大襟;小坎肩衣长及腰,襟分大襟、 对襟、 琵琶襟和一字襟等款式。清代在江宁、 苏州、 杭州三地设立官局织造, 是沿袭自宋代以来历代封建官府在江南经营丝织工业的旧制。此外, 在京师设立了内织染局, 形成了 大清会典 所载的 “在京, 有内织染局。 在外, 江宁、 苏州、 杭州有织造局, 岁织内用缎匹, 并祭祀制帛、 诰敕等件,各有定式, 凡上用缎匹, 内织染局及江宁局织造; 赏赐缎匹,苏杭织造” 的官营丝织业制度。清代宫廷内用服饰面料几乎都是来自苏州、 江宁、 杭州三织造以及内织染局所生产的上等丝绸。 三织造规模庞大、 资力雄厚、 工艺精湛、 分工细致, 代表了清代织造技术的最

5、高水平。 三织造是按宫中内务府与如意馆绘制的服饰小样制作包括马褂和坎肩在内的宫中服饰的。以 宫中朱批奏张正义, 沈阳故宫博物院展览陈列部副研究馆员清宫马褂和坎肩赏鉴以沈阳故宫藏品为例文 / 张正义服饰导刊2015 年 9 月第 3 期 FASHION GUIDE服饰与文化:文物鉴赏56折 的记载为例, 光绪二十年二月八日:“著三处织造织办龙袍褂面, 氅衣、 衬衣、 马褂、 紧身等件, 各随本色本花样边, 赶紧照单织办, 限于本年十二月内解京。” 三织造又各有不同的织造工艺特色和织物优势,例如苏州以刺绣、 缂丝见长; 杭州湖丝品质优良; 江宁织金妆花最为著名。三织造精湛的织金、 妆花、 缂丝、织

6、暗花、 素织、 彩绣、 纳纱等工艺加之精良的丝织品, 成为制作华美的包括马褂和坎肩在内的宫廷服饰的技术与物质保障。包括马褂与坎肩在内的清宫便服面料所饰图案以传统吉祥图案为主。清中期以前, 图案较单一, 多为团龙、 团寿等纹样。清中晚期,织物的装饰纹样取材广泛, 种类多, 多以写生手法为主, 包括植物花草和动物鸟兽等自然事物的图案及福寿卍字、 八仙八宝等吉祥纹样图案, 以及各种纹样的变化与组合, 它们所包含的象征意义代表了中国的民族文化和风俗及传统伦理。满族服饰的特点是以镶边为贵。 镶边包括皮毛缘边和镶滚两类。入关前满族喜尚皮毛。建州纪程图录中记载努尔哈赤的袍服以裁剪的貂皮条为缘饰,诸将袍服则以

7、貂、豹、 水獭、 山鼠皮等作缘饰。 皇太极时期的贝勒、 大臣冬季穿貂裘袄, 衣出锋毛, 戴尖樱貂帽或貂鼠团帽。入关后直至清末, 皇帝的冬朝服、 端罩、冠帽等皮毛装饰及制品仍占相当重要的地位。清代裘皮服饰对身份等级及许用皮毛的种类都规定明确, 按级别等差穿用。满族服饰以名贵的毛皮条, 镶于衣襟、 袖端的内侧作缘饰, 称“出锋” , 不仅皮袍、 绵袍, 有些夹服也是如此,以示尊贵。 清宫的马褂和坎肩也不乏以皮毛装饰者。除皮毛缘边外, 清代服装尤其是女装的缘饰以镶滚繁复为主要特色。 缘饰的镶滚有着从简到繁的演变过程。 清初, 国家初定, 生产发展水平较低, 服饰上则禁用奢侈。这方面史料很多, 如顺治

8、三年禁庶民用缎绣之服; 康熙元年禁军民人等以蟒缎、 妆缎、 金花缎、 片金倭缎,貂皮、 狐皮、 猞猁狲皮为服饰, 以后又禁官吏服饰奢谮, 禁服用奢侈等。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清初服饰注重实用性, 少有装饰, 女装缘饰端庄肃穆, 甚至仅为一道细窄的滚边。康熙晚期至雍正时期, 服装缘饰逐渐有所发展。从雍正时期的 十二美人图 和 雍正行乐图 可以看到, 满族贵族女装的衣纹简洁朴素, 缘饰也仅为一道花边镶滚, 素雅质朴。 乾隆年间, 经济发展, 手工业及织造技术进步, 经济作物如棉花、蚕桑的发展十分突出, 为清代服饰的繁荣奠定了工艺和物质基础, 服饰逐渐讲求装饰性。面料愈加追求装饰性, 女装的镶边,

9、不再是清初朴素的皮边饰或者简单的一两道绦边装饰, 而是受汉族女装的影响逐渐变为织绣绦边。 缘饰的纹样配色、绦边等工艺及材料也逐渐丰富,至清晚期, 发展为追求繁复, 以繁为美。 清稗类钞 载:“咸同间, 京师妇女衣服之滚绦道数甚多, 号曰十八镶。” 这种繁饰风尚追求繁琐、夸张的装饰效果, 有的镶滚之重甚至几乎掩盖了服装面料之本色。 女装缘饰在清晚期发展到了历史的巅峰。 清宫马褂和坎肩的缘饰也是如此。总之, 包括马褂、 坎肩在内的清宫服饰装饰风格及纹饰多样, 织造精湛, 文化意蕴丰富,或简洁素雅, 或繁缛奢华, 各具特色, 个性鲜明, 反映了当时的审美情趣, 至今仍然是传统民族服饰创新的无尽源泉。

10、 本文选取二十余件沈阳故宫藏清宫马褂和坎肩, 对其做综合性描述, 希望使研究者对清代的历史文化、 宫廷生活、 艺术审美有所认识, 对传统服饰的发展和创新有所启迪。服饰与文化:文物鉴赏 主持: 华梅57荨 图 1: 清 嫩绿缎织浅粉色花蝶夹坎肩 身长 92 厘米, 腰宽 72 厘米, 下摆宽 85 厘米, 女款坎肩。 圆领, 对襟式, 裾左右及后开裾, 短身无袖。嫩绿缎面, 其上满 织浅粉色花蝶纹, 明黄色绸衬里。 镶蓝缎挖花蝶、 团鹤纹边, 蓝 缎面织造精致, 采用 “挖花” 技术织花纹, 提花规整, 花纹清晰, 富浮雕感。 前胸上、 下部及两腋开衽处, 均作如意云头形镶边。 清晚期便服中如意

11、云头装饰盛行, 以繁复的工艺, 缤纷的色彩 将如意云头装饰发展到便服装饰的历史顶峰。此坎肩分别在 四处作如意云头镶边,装饰效果显著,反映了当时的审美时 尚。坎肩用色深浅对比强烈, 配色协调而醒目。前襟云头形镶 边下部钉缀飘带两条 (缺失一条) , 所缀钮扣已缺失。 现为沈阳 故宫国家二级文物。荩 图 2: 清 黄羽纱单马褂 身长 67 厘米, 腰宽 76 厘米, 下摆宽 86 厘米, 袖长 77 厘 米, 袖口宽 25 厘米, 男款马褂。 圆领, 对襟, 平袖, 袖长及肘, 四 开裾, 黑色扣袢, 其上缀铜镀金錾花扣五枚。此马褂面料为平 纹羽毛纱, 无图案。羽毛纱由毛和羽毛捻线织成, 织造后经

12、轧 光处理, 使其平顺光滑, 织纹的孔隙减小, 防水效果更好。 雨水 落下可自然滑落而不濡湿。因其不畏雨雪,清代成为制作雨 衣、 雨裳、 行服袍等雨服的高级材料。清代王士禛 香祖笔记 记载: 羽毛纱产自荷兰、 暹罗等国, 每匹价至六七十金, 康熙初 年曾进贡内廷, 其后闽广等地多有制作。 现为沈阳故宫国家二 级文物。荨 图 3: 清 明黄绸貂皮皮马褂 长 100 厘米, 腰宽 63 厘米, 袖长 63 厘米, 下摆宽 86 厘 米, 男款皮马褂, 是清代皇帝便服之一。圆领、 对襟、 平袖, 后 开裾, 衣长至膝下。貂皮制成, 皮质柔软, 有光泽, 皮面镶饰十 余处白毛团。领口以石青缎缘边。另一

13、面以明黄色江绸为 面, 其上暗织海水江崖、 卍字、 磬、 飘带等纹饰, 谐音 “江山万 代” , 以及云纹等。缀鎏金圆铜扣五枚。从皮毛拼花、 江绸纹 饰、 钮扣钉缀方式可以见此褂为两面穿用。这种马褂多为出 行时穿用, 仍有行服褂的意义。现为沈阳故宫国家二级文物。服饰导刊2015 年 9 月第 3 期 FASHION GUIDE服饰与文化:文物鉴赏58荩 图 4: 清 湖色团花事事如意织金缎夹马褂 身长 70 厘米, 袖长 59 厘米, 腰宽 74 厘米, 下摆 宽 92 厘米, 男款马褂。 圆立领, 对襟, 平袖, 左、 右及后 开裾。以湖色冰梅纹暗花缎为地, 其上织金柿蒂形开 光, 开光内织

14、柿子和如意纹样。中国古代的吉祥图案 发展至明清时期, 几乎到了图必有意, 意必吉祥的地 步。此马褂以柿子和如意为主体纹饰,“柿” 与 “事” 谐 音, 再和 “如意” 之物象组合在一起, 寓意 “事事如意” 。 设色与构图雅致, 织金花纹在湖色缎地暗花纹的映衬 下熠熠生辉。 镶石青万字织金缎边, 衬蓝色素纺绸里。 缀铜鎏金錾花扣一枚, 银鎏金团龙纹扁圆扣四枚。从 钮扣材质及纹饰看, 此马褂应为清帝穿用。现为沈阳 故宫国家二级文物。荨 图 5: 清 玫瑰紫缎金银线八宝银狐皮马褂 身长 53 厘米, 腰宽 50 厘米, 下摆 58 厘米, 袖长 51 厘 米, 男款马褂。冬季穿用, 套于袍服之外。

15、圆立领, 琵琶襟 ( 清稗类钞 谓:“马褂之右襟短缺而略如缺襟袍者, 曰琵 琶襟马褂, 或亦谓之曰缺襟。 ” ) , 平袖, 前后开裾。 绛色缎面 上以金银线缂织八宝绶带纹, 衬蓝色素纺绸里。立领口内 侧镶银狐皮出锋。 缀铜鎏金錾花扣五枚。 此马褂图案新颖, 疏朗大方, 设色和谐醒目。 以金银线缂织八宝及绶带纹, 纹 饰熠熠生辉, 图案立体感较强, 凸显皇家服饰的华美与高 贵。 八宝又称八瑞相、 八吉祥, 是藏传佛教中八种表示吉庆 祥瑞之物, 有轮、 螺、 伞、 盖、 花、 罐、 鱼、 肠, 象征吉祥、 圆满 和幸福。现为沈阳故宫国家二级文物。荩 图 6: 清 蓝缎镶边棉马褂 身长 77 厘米

16、, 腰宽 81 厘米, 下摆宽 99 厘米, 袖长 57 厘米, 袖口 35 厘米, 女款马褂。圆领, 对襟, 平阔袖, 左右及后开裾, 立 领, 领口盘饰假翻领。衣料为蓝缎, 绣暗卍字、 蝠、 团寿、 绶带纹。 边饰简洁, 为绣花蝶浅藕荷色绦, 寿字织金缎, 浅色的绦边以及 其上点缀的淡蓝色蝴蝶与深蓝色缎面相映,秀雅淡洁,和谐自 然。衬品月绸里。缀铜鎏金机制币式扁圆铜扣五枚, 铜扣正面为 花鸟纹, 背面有 “信达” 二字及外文。现为沈阳故宫国家二级文 物。服饰与文化:文物鉴赏 主持: 华梅59荨 图 7: 清 雪灰缎缀绣彩百蝶夹坎肩 身长 70.5 厘米, 肩宽 40 厘米, 下摆宽 83 厘米, 女款坎 肩。 圆立领, 右衽, 不对称式琵琶襟, 无袖, 左右开裾。 以雪灰色 缎为面料, 前后缝缀各色彩绣蝴蝶近百只为饰。 满清贵族女子 服饰中百蝶纹饰较为常见, 其造型繁多, 配色丰富, 既可作主 纹样, 又可作边隅点缀, 也可与其他纹样组合, 表达对美好生 活的向往。 蝴蝶绣制精美, 对蝴蝶翅膀, 触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