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46618273 上传时间:2018-06-27 格式:PPTX 页数:34 大小:612.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f铁板铜琶继东坡 高唱大江东去 f美芹悲黍冀南宋 莫随鸿雁南飞 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了解作者f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山东历城人。其词题材广泛,风格以豪放为主,与苏轼接近,世称“苏辛”。f辛词充满了誓复中原的爱国思想感情著有稼轩词,又名稼轩长短句。 f弃疾在词人中算是个英雄。1161年,金国大举南犯,21岁的辛弃疾率群众 2000 多人在家乡起义,加入以耿京为首的农民抗金义军,担任掌书记职务。在起义军的几个月里,他表现出非凡的勇敢和坚定,干了两件轰动一时的事。一件是,一个叫义端的和尚叛变投敌,辛弃疾亲往追捕,亲手斩了这个叛徒;另一件是,亲率 5

2、0 骑兵,直逼驻有 5万大军的金营,活捉了杀害耿京、瓦解起义军的叛徒、内奸张安国。渡过淮水,到达建康(南京)。辛弃疾到了南方,耿京的起义军已经失败,他便留在南京。从此以后,他继续坚持主战,用他饱含爱国主义激情的词和文章,宣传北伐抗金,收复中原统一全国的主张。但是,以赵构为首的赵家王朝偏安江南,在临安过着游宴玩乐歌舞升平的生活,对金屈辱求和。他们对起义军也一直害怕。辛弃疾渡江之后,首先被解除了武装,后来才被派往江阴作签判,帮助地方官处理政务。辛弃疾被迫退隐江西上饶,空怀一腔忠贞热情,却报国无门。辛弃疾许多词就反映了这种悲愤。f辛词以其内容上的爱国思想,艺术上有创新精神,在文学史上产生了巨大影响。

3、与辛弃疾以词唱和的陈亮、刘过等,或稍后的刘克庄、刘辰翁等,都与他的创作倾向相近,形成了南宋中叶以后声势浩大的爱国词派。后世每当国家、民族危急之时,不少作家从辛词中汲取精神上的鼓舞力量。f辛弃疾在词史上的一个重大贡献,就在于内容的扩大,题材的拓宽。他现存的六百多首词作,写政治,写哲理,写朋友之情、恋人之情,写田园风光、民俗人情,写日常生活、读书感受,可以说,凡当时能写入其他任何文学样式的东西,他都写入词中,范围比苏词还要广泛得多。而随着内容、题材的变化和感情基调的变化,辛词的艺术风格也有各种变化。辛弃疾总是以炽热的感情与崇高的理想来拥抱人生,表现出英雄的豪情与英雄的悲愤。因此,主观情感的浓烈、主

4、观理念的执着,构成了辛词的一大特色。f辛弃疾以文为词,到了辛弃疾手中,词的语言更加自由解放,变化无端,不复有规矩存在。在辛词中,有非常通俗稚拙的民间语言,如,也有夹杂许多虚词语助的文言句式;有语气活跃的对话、自问自答乃至呼喝;也有相当严整的对句。概括起来说,辛词在语言技巧方面的一大特色,是形式松散,语义流动连贯,句子往往写得比较长。文人词较多使用的以密集的意象拼合成句、跳跃地连接句子构成整体意境的方式,在辛词中完全被打破了。在大量使用散文句式、注意保持生动的语气的同时,他仍然能够用各种手段造成变化的节奏。如水龙吟中“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意义联贯

5、而下,在词中是很长的句子,但却是顿挫鲜明,铿锵有力,决不是把一段文章套在词的形式中而已。背景f本词作于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年)秋天,辛弃疾已66岁。其时宰相韩侂胄独揽朝政,高谈伐金而不作实际准备,继续过着奢靡荒淫的生活。闲废已久的辛弃疾于前一年被起用,这年春又受命知镇江府,出防要地京口(今镇江)。表面看來,朝廷对他似乎很重视,实际上只是利用他那主战派元老的招牌作号召而已。但辛弃疾仍想以自己的风烛残年为国立功,故到任后,他积极为军事进攻作准备,同时又对韩侂胄的轻敌冒进感到忧心忡忡。怀着这样复杂的心情,辛弃疾登上此楼,面对着破碎的山河,感慨着历史的兴亡,忧虑着复杂的形势,百感交集,写下了此词。

6、疏通字词f1.风流: 这里指英雄遗风,即英雄人物在历史舞台上所创 伟绩带来的意义上的影响,所谓流风余韵。f 2.“英雄难觅孙仲谋处”是倒装; “烽火扬州路”是倒装 句。 f3气吞万里:豪气简直能吞没万里江山,形容气概非凡。 f4草草:本来是杂乱不齐的样子,这里引申作草率马虎。 f5北顾:回头向北望。 f6可堪:哪堪,怎堪,也就是怎能忍受的意思。韵脚f千古江山,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 风流总 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 寻常巷陌, 人道寄奴曾 住。 想当年, 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f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 望中犹记, 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 佛狸祠下,

7、 一片 神鸦社鼓。 凭谁问: 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f -处、树、住、虎、顾、路、鼓、否。赏读上阕f1.上阕写了哪两个人,这两个人的共同点是什么? f孙权和刘裕。f孙权是三国时吴国的皇帝,他在京口建立的吴国的首都,并且能够 打垮来自北方的侵犯者曹操的军队,保卫了国家。“斜阳草树曾住 ”刘裕生于寻常百姓人家,出生低微,但并不妨碍他建功立业,一句“ 想当年”,刘裕率领兵强马壮的军队,驰骋中原,何等豪迈气概。作者 借此隐约表达自己抗敌救国的心情。f明确:都是能够建立功业的英雄人物。而且他们的事业都是在京口起步 的。 找出最能表现作者对孙权和刘裕充满情感的词语、句子,并说说作者对他们充满什么感情?寄托

8、了怎样的情怀?f“觅”、“英雄”、“风流”、“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等词语、句子准确地表现了作者对英雄人物的崇敬、仰慕与向往。 f表达自己力主抗金和决心恢复中原的宏大抱负,同时借古代帝王来讽刺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写孙权和刘裕一略一详,为什么?f写出刘裕出身贫贱,却能建功立业,更表现了“事在人为”的道理;更表现词人对英雄的仰慕。f在当时韩侘胄急于北伐的现实中,辛弃疾对刘裕的歌颂不仅是向往他的英雄业绩,还含有“如果碰到刘裕这样的国君,他的正确战略意图就能被采用”的意思。小结f上阕:歌颂追慕英雄及其功勋业绩,感叹“时无英雄”。 这一段借孙权和刘裕两个历史上英雄人物事迹隐约讽刺南宋政权

9、的无能,表达自己抗敌救国的热情。品读下阕f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f“元嘉”是南朝宋文帝年号。宋文帝刘义隆是刘裕的儿子。他不能继承父业,好大喜功,听信王玄谟北伐之策,打没有准备的仗,结果一败涂地,北魏军队一直追到长江边,声称要渡江,都城震恐。封狼居胥是用汉朝霍去病战胜匈奴,封狼居胥山,举行祭天大礼的故事。宋文帝听了王玄谟的大话,对臣下说:“闻王玄谟陈说,使人有封狼居胥意。”“仓皇北顾”,是看到北方追来的敌人而张皇失色的意思,宋文帝战败时有“北顾涕交流”的诗句。凡诗文运用典故都有用意,辛弃疾引用宋文帝北伐惨败的故事目的是什么?“赢得”能否用“落得”来代替? f强烈的讽刺意味;f“仓

10、皇北顾” ,匆忙而慌张,回头看着北方向南逃跑,突出并讽刺其可 悲的结局。借鉴历史。借鉴历史。 伐金必须做好准备,不能草率从事伐金必须做好准备,不能草率从事。四十三年, 望中犹记, 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 , 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f追忆自己当年南归途经扬州所见惨象,描述瓜步山周围人们生活的情景。 f“四十三年”三句,说辛弃疾在京口北固亭北望中原,记得四十三年前自己正在战火弥漫的扬州以北地区参加抗金斗争。后来渡淮南归,原想凭籍国力恢复中原,没想到南宋朝廷昏聩无能,使英雄无用武之地。如今自己已老,壮志依然难酬,追思往事,不胜悲痛!“佛狸祠下”三句。从上文缅怀往事回到眼前现实。 f“佛狸祠”是北

11、魏太武帝拓拔焘追击王玄谟的军队时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造的行宫。当地老百姓年年在佛狸祠下迎神赛会,很是热闹。f作者写佛狸祠一幕景象,表达什么心情? f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表达了自己的隐忧: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不迅速谋求恢复,民俗就安于异族统治,忘记了自己是宋室臣民。表示对南宋政府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 凭谁问: 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 ?f最后三句是第三层。用廉颇的典故,用意是什么? f抒写了自己虽有远大抱负,而朝廷却不重用,壮志未酬的苦闷。 f小结: f下阕:借刘义隆,廉颇的故事,抒发对南宋王朝的愤懑,以及自己抗金救国,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和希望不能实现的苦闷。 小结f 这首词表现了作者对英雄业绩的

12、向往,有着抗金救国、恢复失地的抱负以及不能实现的苦闷;也表现了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偏安的卑劣行径的讽刺和不满,以及对韩侘胄的警告。品味鉴赏f找出词中的典故f(1)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怀念英雄,表现收复失地的决心 f(2)人道寄奴曾住:怀念古人,表现北伐决心f(3)烽火扬州路,佛狸祠下:今者对照,不堪回首f(4)元嘉草草,封狼居胥:借古讽今,批评草率出兵 f(5)凭谁问,廉颇老矣:自我感慨,不忘为国效力 补充典故f廉颇是战国时赵国名将。因被人陷害,跑到魏国去。后来秦国攻打赵国,赵王派使者去探望他,看他还能不能替赵国出力。廉颇本来也很想被赵王召见,效命疆场,击破强秦,使赵国强盛起来。他在赵国使

13、者面前“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但结果赵使还报赵王说: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一饭三遗矢)。于是赵王以为他老了,便不再起用。f以廉颇自比,抒写了自己虽有远大抱负,而朝廷却不重用,壮志未酬的苦闷。f这些典故的使用使诗文情思隽永,含蓄深刻。找出词中的对比,并体会其作用 f(1)英雄业绩与可悲现实对比: f-针对南宋的萎靡不振。 f(2)刘裕“气吞万里如虎”与刘义隆“赢得仓皇北顾”对比: f-提出历史的经验教训,指出今日应有的做法 。f(3)四十三年前的“烽火扬州路”与眼下的“佛狸祠下,一片神雅 社鼓”对比: f-抒发忧国伤时的感慨。f以古代英雄业绩与可悲的现

14、实相比,用以针砭南宋的萎靡不振;f用刘裕的“气吞万里如虎”与其子刘义隆的“赢得仓皇北顾”相比,这 是以历史上英主与庸才之比,用提出历史的经验教训,指出今日应有的做法 ;f用四十三年前的“烽火扬州路”与眼下的“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相比,这是抒发忧国忧民的感慨,感叹由于统治者的长期“和戎”媚敌,把 人们的民族感情都冲得淡淡的了;f用廉颇的遭谗尚有赵王派人聘问与自己的冷落处境相比,用以抒发报国 无门的愤懑。f通过这些交互重叠的对比,使词义更加丰富曲折,感情更加委婉强烈, 形象更加鲜明生动。有人说最后一段洋溢的是满腔豪情,也有人说是悲情怨语,说说你的理解。 f词人以廉颇自比,既有渴求他人来问,洋

15、溢着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情,又有没人来问,空有满腔爱国豪情,却连遭贬斥,壮志难酬的悲愤。他是一位爱国者,但是,报国无门;他是一位大英雄,但是,英雄却无用武之地。他的悲愤其实是那个时代的悲愤,前有精忠报国之岳飞被以“莫须有”罪名害死,徒留“靖康耻,犹未雪”的千古遗恨,后有爱国词人陆游临终还留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遗言,可叹我们这位爱国词人辛弃疾在写作本词的两年后,临终前连呼两声“杀贼”才含愤死去!用此典故正是:明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之志,抒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之愤!比较阅读念奴娇赤壁怀古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是借咏怀历史抒发感情,讨论这两首词的异同。f1、相同点: f结构上均为“地点+

16、怀古” f意境上均为雄浑壮阔 f主旨上均为把古喻今 f2、不同点: f(1)念奴娇赤壁怀古上阕中,用“千古风流人物”、“三国周郎赤壁”和“一时多少豪杰”从景中逐层托出人物,为下阕的议论作好铺垫;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上阕写景中就含有议论,下阕议论之中也有写景的地方。 f(2)议论涉及的问题不同,深度不同。苏轼词作纵横决荡,议论能上以形而上的层面,思索宇宙人生的终极意义;辛弃疾的词作扣紧现实,借咏史谈自己的战略见解,表现自己的爱国情怀。 f(3)苏词多铺叙显得开阔明朗,旷达乐观;辛词用事多,层层转折,显得隐晦。拓展阅读赤壁 杜牧 f折戟沉砂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 朝。 f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 乔。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f何处望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 f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f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f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江城子 苏轼f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