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城市化的消极后果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46612096 上传时间:2018-06-27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49.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谨防城市化的消极后果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谨防城市化的消极后果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谨防城市化的消极后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谨防城市化的消极后果(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谨防城市化的消极后果谨防城市化的消极后果 拉美国家城市化的基本教训 我国正处于城市化的加速期。 城市化是国家发展和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同时也有可能带 来某些负面后果。 根据我们对拉美国家城市化进程的研究, 认为其中有些经验教训很值得予 以关注。 一、 坚持走城镇化道路,防止“大城市化” 。 一、 坚持走城镇化道路,防止“大城市化” 。 “城市化”与“城镇化”不过一字只差,却是两种根本不同的方针。拉美地区城市化最 主要的失误就是“大城市化” 、 “超大城市化” 。1950-1980 年,拉美经历了一个城市化加速 期,城市化率由 41.6%提高到 65.6%;100 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由 7 个增

2、加到 48 个;有 10 多个国家的首都分别集中了全国人口的 40%-66%;墨西哥城人口由 300 万增加到 1500 万, 圣保罗由 250 万增加到 1350 万,里约热内卢由 290 万增加到 1070 万,布宜诺斯艾利斯由 530 万增加到 1010 万,都成为世界级超大城市。这种城市化模式带来了大量负面后果。 大城市具有就业机会多,城市基础设施相对充足等优势,不仅对移民吸引力大,自身扩 张成本也低。但若不加节制,到一定时候就会面临资源、环境及各种社会问题的严重困扰并 为此付出高昂代价。 中心城市对于推动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发展都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功 能,人们因此往往过分热衷于发展这

3、些城市。这类城市如果集中了过多的人口和资源,还会 对边缘地区的发展产生排斥效应, 进一步加剧地区发展的失衡。 中小城镇是地方经济发展的 产物,凡是偏远、落后地区,城镇发展也滞后。坚持城镇化道路就要求在加快地方经济发展 的基础上努力推动中小城镇的发展,这应是我国城市化的主要着力点。我国是人口大国,搞 “大城市化” 、 “超大城市化”既不现实,其后果也不堪设想。 二、 坚持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并举,扩大城市就业。 二、 坚持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并举,扩大城市就业。 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否实现向城市的有效转移, 关键是能否在城市获得就业机会。 拉美国 家在解决城市就业问题上有两点教训: 一是对正规经济部

4、门、 特别是现代工业部门创造就业 的能力估计过高;二是忽视非正规就业。在战后年代,拉美的主流思想是片面强调进城农民 应在城市正规部门获得“生产性就业” ,看不起、甚至排斥非正规就业,如对自主创业规定 过高的“门坎”和繁杂的手续,对非正规就业不给予政策支持,等等。实际情况却是,包括 现代工业在内的城市正规经济部门根本满足不了就业需求,50-70 年代,拉美城市非正规就 业的劳动力始终占城市就业劳动力的 20%左右。进入 90 年代以后,拉美各国就业弹性普遍 下降,城市新增就业岗位更是 60%以上靠非正规部门提供。事实证明,扩大非正规就业是解 决城市就业问题的一条重要渠道,中国也不例外。 非正规就

5、业在传统上有两大缺陷, 一是不受国家劳动法和其他法律的约束; 二是没有社 会保障。 我们如果真正认识到非正规就业的重要性, 就必须采取相应措施来促进非正规经济 和非正规就业的健康发展。 第一, 应当把非正规就业纳入国家劳动法和其他相关法律的管理 范围,对诸如压低工资待遇、恶意拖欠工资、任意延长工作时间、不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 使用童工,等等,都应予以法律追究,以保护非正规就业职工的合法权益。第二,应当把非 正规就业职工逐步纳入相应的社会保障计划之内。第三,要努力改变人们传统的择业观念。 第四, 继续加大对自主创业的政策支持力度。 第五, 加强对非正规经济活动的工商行政管理。 三、 防止出现大规

6、模城市贫民窟现象。 三、 防止出现大规模城市贫民窟现象。 拉美地区平均城市化率已达 75%,部分国家已超过 80%。城市化率高,人口过分集中于 大城市,城市就业问题又解决得不好,结果造成大量城市贫困人口。这些贫民买不起住房, 大都在城乡结合部抢占地皮,自行搭建简陋住所,逐渐形成大规模的贫民窟,带来的后果难 以尽述。2001 年,拉美城市贫民窟居民达到 1.27 亿,占城市人口的 1/3。一些大城市(如墨西哥城、里约热内卢、加拉加斯、利马,等等)都被大片贫民窟包围。可以说,在这些地 方,任何一位城市管理者都会望贫民窟而兴叹;任何合理的城市发展规划都无法有效实施。 贫民窟通常没有正规道路或街道,水

7、电供应往往是从城市供水、供电系统“偷”来的,也没 有公共环卫系统,形成“一个城市,两个世界” 。贫民窟居民在物质与生存层面难以与所在 城市融合,在文化层面上的融合就更难。更严重的是,这类地区不仅“外人”不敢涉足,而 且往往是法律管不到的地方,黑社会势力横行,非法枪支泛滥,各类犯罪活动猖獗。贫困人 口在大城市大量集中,也是拉美国家容易发生社会动乱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 要选择适合国情的农业发展模式。 四、 要选择适合国情的农业发展模式。 城市化一头连着工业化,另一头连着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产业化把农村富余劳动 力排挤出来。工业化推动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规模扩张,把农业剩余劳动力吸收过来。一头

8、“吐出” ,一头“吸进” 。 “吐出”得过多、过快,城市化就可能“超前”或“失控” ; “吐出” 得过少、过慢,城市化就可能“滞后” 。拉美城市化过程出现“无序化”局面的历史背景是, 大量土地和其他农业资源被少数人垄断,大大压缩了中、小农户的发展空间。拉美各国(除 古巴外)政府不是通过社会变革去调整农业资源的配置,而是提倡走农业“技术现代化”道 路,即提倡私人大地产通过机械化、化学化、绿色革命等演变成现代大型私营农牧场,进一 步减少农业劳动力。 拉美各国政府几乎都把农村向城市移民视为缓解农村社会冲突的 “排气 阀门” ,于是就出现大规模的自发移民潮。由于农业发达地区都是大型农牧场,人烟稀少,

9、不利于中小城镇发展,落后、边远地区人口相对密集,但中小城镇发展又受到限制,这股移 民潮就沿着小城市中等城市大城市的“三级跳”路径,迅速向大城市集中。拉美国家人 均农业资源拥有量比中国多得多, 但没有被有效利用。 占主导地位的大型农牧场虽然产业化 程度较高,但经营依然粗放,效率比较低。 综观发达国家的农业经营模式, 基本上都以家庭农场为主, 既符合农业生产自身的特点, 效率也比较高。我国基于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农业精耕细作、单产高的传统不能丢,可选 择的农业经营模式可能是适度规模的家庭农场。 在拉美国家存在这样一种倾向: 农业劳动力 占总劳动力的比例越低,农业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越小,现代化程度就

10、越高。这种简单模仿 发达国家的倾向是认识上的一个误区。 我国如此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都要在较短时间内靠 城市化这个单一渠道来解决是不现实的。 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加强新农村建设与适度加快城 市化结合起来,恐怕是现阶段最可行的选择。 五、 要防止“隐性城市化” 。 五、 要防止“隐性城市化” 。 “隐性城市化”是指:农村劳动力在非农化过程中未能实现地域转移,或者虽然实现了 地域转移,但其农民身份并未改变。这就涉及到我国农民进城打工现象。显然,当前中国的 城市每年为上亿农民提供工作机会,是对社会的一大贡献。而且,这种大规模农民工在全国 范围内流动的现象短期内恐怕不会消失。这就涉及到两个问题。第一,

11、农民工长期在城市做 工,为城市和企业做出贡献,但他们除了得到一份工资收入外,享受不了一般市民和企业职 工的福利待遇。城市和企业所享受的这种“低廉的劳工成本”并不是真实的成本,诸如农民 工的住房、医疗、养老、培训、子女受教育等本属于劳动成本的支出,却要由农民工自己或 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来承担。这种情况长此下去,城市和企业自然愿意维持现状,而不愿让 农民工成为市民和正式职工,从而会阻碍城市化取得实际进展。第二,取消户籍制度限制对 于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是必要的, 但依然是不够的。 农民移居城市面临的更大困难是 城市的“生存风险” ,即一家人究竟能不能在城市生存下来。如果对这种风险没有把握,他 们也不会轻易脱离农村, 而宁愿继续目前这种外出打工方式, 这同样会影响城市化取得实际 进展。 载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6 年第 6 期、 中国经贸导刊2006 年第 10 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