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4 11中山音乐堂演出介绍交响音乐会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6591415 上传时间:2018-06-27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679.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 4 11中山音乐堂演出介绍交响音乐会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4 4 11中山音乐堂演出介绍交响音乐会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4 4 11中山音乐堂演出介绍交响音乐会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4 4 11中山音乐堂演出介绍交响音乐会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4 4 11中山音乐堂演出介绍交响音乐会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 4 11中山音乐堂演出介绍交响音乐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 4 11中山音乐堂演出介绍交响音乐会(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4/11 中山音乐堂演出介绍交响音乐会 阿拉姆伊里奇哈恰图良:E 小调大提琴协奏曲 迪米特里肖斯塔科维奇:C 大调第七交响曲“列宁格勒”,作品 60 大提琴独奏:娜木拉 指挥:马丁耶茨 阿拉姆伊里奇哈恰图良 (Aram Ilitch Khatchaturian,1903 年 6 月 6 日1978 年 5 月 1日) ,苏联作曲家,指挥家。他的钢琴协奏曲和小提琴协奏曲是世界各国经常演奏的曲目。 生于亚美尼亚梯弗里斯(今第比利斯附近科焦里村) ,自幼受亚美尼亚及高加索其他民族音乐的熏陶,十九岁开始接受音乐教育,19221929 年就学于俄罗斯格涅辛音乐学院,先学习大提琴, 并向格涅辛学

2、作曲,后入莫斯科音乐学院学习作曲,1937 年作为研究生毕业。 1951年成为该两院的教授。 青年时期,受西方现代音乐,特别是莫里斯拉威尔的影响,他的作品还以热情、乐观、富于色彩、旋律丰富和高度的技巧性见长。后来对亚美尼亚民族音乐、以及格鲁吉亚、俄罗斯、阿塞拜疆、土耳其的民间传统发生兴趣,1935 年的第一交响曲和其后的作品即体现这一兴趣所在,其独特的旋律音调,强烈的和声语言,复杂的节奏型态等,都与亚美尼亚的民间音乐有着血肉联系。1943 年表现苏联卫国战争的第二交响曲 (又名排钟 ) 、同时也是纪念十月革命 25 周年。 他的其他作品包括幸福 (1939 年) 、舞剧加雅涅-代表作有管弦乐曲

3、马刀舞曲即出自其中, 假面舞会 (1944 年) 斯巴达克斯 (1953 年)以及电影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的配乐等。 还有 第三交响曲 , 一首大提琴交响曲、 一首小提琴交响曲和无数短小作品。曾两次获得斯大林奖金。1948 年和肖斯塔科维奇和谢尔盖普罗科菲耶夫一起受到批评,罪名是音乐中的资产阶级倾向,他承认自己的错误,显赫的地位得以恢复,但 1956 年斯大林死后他否认了对自己的一切指控。 除从事音乐创作外,他还从事指挥和教学活动。19391948 年任苏联作曲家协会副主席。1952 年任莫斯科柴科夫斯基音乐学院和格涅辛音乐师范学院教授。1954 年获得苏联人民艺术家称号,1959 年获得列宁勋

4、章。 肖斯塔科维奇 迪米特里迪米特里耶肖斯塔科维奇(1906 年 9 月 25 日1975 年 8 月 9 日) ,苏联时期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20 世纪世界著名作曲家之一。1906 年生于圣彼得堡,19191925 年在彼得堡音乐学院学习钢琴与作曲。1923、1925 年先后毕业,以第 1 交响曲而成名。1927年在肖邦钢琴比赛中获奖。卫国战争中所创作的第 7 交响曲享誉世界。1957、1962 年先后因第 10、13 交响曲引起争论。1960 年加入苏联共产党。1975 年 8 月 9 日在莫斯科去世。肖斯塔科维奇的音乐作品既融合了后浪漫主义和新古典主义风格,普遍受到欢迎和好评。 生平经历

5、 编辑本段 德米特里德米特里耶维奇肖斯塔科维奇(Dmitri Dmitriyevich Shostakovich,1906.09.251975.08.09) ,原苏联时期杰出的作曲家、钢琴家。 1906 年 9 月 25 日,肖斯塔科维奇生于俄国圣彼得堡,他的父亲是化学工程师,母亲曾是音乐学院的学生,是一位优秀的钢琴家,也是肖斯塔科维奇学习音乐的启蒙老师。肖斯塔科维奇九岁开始跟母亲学习钢琴,后很快就进了格拉塞尔的音乐小学。 1917 年,11 岁的肖斯塔科维奇开始创作。作曲家幼年时期就对一些重大事件如第一次世界大战、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等有所反映,此时他写了自由领 纪念革命烈士的葬礼进行曲 。在

6、十月革命里,还是少年的肖斯塔科维奇经常喜欢在彼得堡街头徘徊,他亲眼看到沙皇警察打死儿童的悲惨情景,使他深深地刻印在脑海里,后来并把它反映在标题为十月献礼的第二交响曲中。 1919 年,肖斯塔科维奇进入列宁格勒音乐学院,同时学习两门主科钢琴与作曲。他在创作上表现出高度的才能,在他毕 业之前就写了十部作品,其中包括用普希金的茨冈写的歌剧、钢琴曲三首幻想舞曲和毕业作品第一交响曲 (作品第 10 号) 。 第一交响曲由布鲁诺瓦尔特指挥俄罗斯境外首演,引起了国际乐坛的注意。1923 年、1925 年,肖 斯塔科维奇先后毕业于列宁格勒音乐学院的钢琴系和作曲系。1927 年, 他参加了在华沙举行的第一届肖邦

7、国际钢琴比赛并获得了奖状。 二十年代的苏联正处在艰难的发展时期,西方资产阶级音乐的现代派、形式主义同正在形成的苏维埃音乐文化展开了激战。肖斯塔科维奇的某些作品也受到了影响,表现了某些现代派的特征, 曾引起舆论界的争议。 对这位年轻的作曲家来说, 他既有令 人喜悦的初步成就,也遭受到最初的挫折。但在这一时期,肖斯塔科维奇极力要求自己广泛地创作不同题材和体裁的作品,从中不断探索并确立自己的创作风格。 1937 年 10 月 21 日, 在列宁格勒第一次演奏他的 d 小调第五交响曲(作品第 47 号) ,标志着肖斯塔科维奇的创作进入了 成熟时期。 这一时期, 他除了创作交响乐和室内乐作品外,还为 一

8、些电影配乐,如: 马克辛的归来 (19361937) 、 沃洛恰耶夫的日子 (19371938) 、 革命摇篮维堡区 (1938) 、 伟大的公民 (19381939) 、 带枪的人 (1938)等等。 苏联卫国战争爆发时,肖斯塔科维奇正在自己的家乡列宁格勒,于是他参加了保卫列宁格勒的志愿消防队,成为一名优秀的消防队员;肖斯塔科维奇在 1941 年完成了作品编号 60的第七交响曲 (这一年,希特勒的德国以 32 个步兵师、4 个摩托化师、4 个坦克师和一个骑兵旅,还有 6000 门大炮、4500 门迫击炮和 1000 多架飞机猛烈进攻列宁格勒) 。 战争将要结束时,肖斯塔科维奇的第八交响曲于

9、1944 年 4 月 2 日在美国初演(指挥大师托斯卡尼尼亲自执棒) , 当时曾有一百三十四家美国电台和九十九家拉丁美洲电台以及加拿大、夏威夷群岛、意大利、阿尔及利亚等国的电台转播了这场音乐会。 美国舆论界对这部新交响曲评价很高,1945 年当全美国为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逝世致哀时又演奏了第八交响曲的第一乐章。于是在苏联重又引起一番对肖斯塔科维奇 创作的批评和争议。直至 1947 年,在布拉格之春国际音乐节上,这部作品再次获得了好评才算了结;当时在捷克斯洛伐克,人们把他的第八交响曲与伏契克的不朽之作绞刑架下的报告称为姊妹篇。 战后,肖斯塔科维奇用自己顽强的、创造性的劳动创作了与 自己的人民心心相

10、印的新作为保卫和乎反对战争而作的第十交响曲 、清唱剧森林之歌和电影音乐易北河会师等,在苏联和世界许多国家和人民中间流传和演出。 五十年代以后,肖斯塔科维奇对俄国革命历史中的英雄形象 非常注意,连续写了一大批大型声乐套曲和标题性的交响乐,如以革命诗人的诗而写作的十首无伴奏合唱诗和第十一(1905 年)交响曲 。这些作品的音乐语言充满着民间音乐的因素,富有歌唱性。 六十至七十年代,肖斯塔科维奇又创作了近四十部作品,其中交响曲四部、弦乐四重奏九部、大型声乐套曲八部。电影音乐两部,重新修改的歌剧一部以及其它器乐协奏曲、室内乐作品十五部。 他一生创作的最后一部作品编号为 147 号,其中获奖作品为三十余

11、部。他的创作,体裁多样,题材广泛,音乐构思和发展规模宏大,大型的、标题性的作品(包括交响曲)占主导地位。 他的音乐语言极为复杂和异乎寻常地大胆。 电影音乐和歌曲的风格纯朴、 明朗、 清澈。总之,对各种各样的主题形象悲剧性的、喜剧性的他都有极大兴趣,他的音乐既充满感情又富有深刻的哲理性。 第十四交响曲将室内声乐、室内器乐和交响乐有机融合,歌词取自不同国家不同诗人的诗,从而创作出了具有深厚的哲学思想和抒情色彩的作品; 第十五交响曲 (1971 年)是肖斯塔科维奇创作生涯的结束作品之一,其中融合了其各个创作时期的精华。1 1975 年 8 月 9 日,这位二十世纪以来世界上最有成就的音乐家之一在莫斯

12、科病逝。 肖斯塔科维奇曾经荣获苏联人民演员称号(1954) ,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1966) ,还曾经被授予苏联国家奖章(1941、1942、1946、1950、1952、1968) ,俄罗斯社会主义联邦国家奖(1974) ,西贝柳斯奖以及国际和平奖(1954) 。2 肖斯塔科维奇对苏联音乐发展的深远影响不仅通过自己的创作,也通过他从 1937 年开始从事的教学活动,他培养了大批苏联当代著名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是艺术学博士,多次担任苏联作曲家协会的领导工作,世界许多著名音乐学府都曾授予他荣誉称号。1 3 音乐特色 编辑本段 肖斯塔科维奇的创作遍及各种音乐体裁,特别是 15 部交响曲使他享有

13、20 世纪交响乐大师的盛誉。他在通俗音乐领域同样是一位能手,他的歌曲相逢之歌 (1932)成为 30 年代苏联群众歌曲大繁荣的先声。 作为一位现实主义艺术家,肖斯塔科维奇从不旁观生活,回避矛盾,而总是置身于社会生活的湍流,满怀激情和鲜明的爱憎去反映生活。他是一位强调音乐创作的思想性而又善于运用音乐手段表达思想的艺术家。 他也是一位孜孜不倦的艺术革新家,但他的创作又与传统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他的艺术面貌是异常独特的,音乐语言和风格处处表现出自成一家的鲜明特征。他的旋律常以古调式为基础;尤其是阵音级的各种所谓“肖斯塔科维奇调式”的频繁运用,以及在一个主题内经常的调式突变,形成了一系列具有特殊表现力的

14、乐汇。 在后期创作中,他也采用十二音音列的旋律进行(如第十四交响曲等) ,但只是把这种技法作为众多的表现手段之一,而从不把自己束缚在某一种体系或法则之中。 他的旋律富于朗诵性,尤其是器乐的宣叙性独白更是情味深长。他的和声很有特色,有时写得非常简单朴素(甚至仅限主、属和弦) ,有时又异常复杂,富于刺激性(如由自然音列全部七音或由全部十二个半音构成的和弦) 。他扩展了传统的复调技术,给赋格、帕萨卡里亚等古老复调形式注入了现代内容。 他的配器不倾向于色彩性的渲染,而着力于戏剧性的刻画,乐器的音色好像剧中角色,直接参与“剧情”的发展,是表现矛盾冲突的有力手段。他在曲式方面的独创性也很突出。他的交响套曲

15、结构和各乐章之间的功能关系,从不拘泥一格,而是按构思需要灵活变化。 交响套曲的第 1 乐章往往不是奏鸣曲快板,而是奏鸣曲慢板或中板,乐思徐缓展开,动力逐渐积聚,波澜起伏地推向总高潮。奏鸣曲式的处理也有许多突破,如第七交响曲第1 乐章加入长篇的“侵犯插部” 。他后期的交响乐已经不以奏鸣曲式为基础,回旋性与变奏性相结合成为音乐展开的推动力。3 4 音乐创作 编辑本段 4.1 早期创作 肖斯塔科维奇,1906 年 9 月 25 日生于圣彼得堡,1975 年 8 月 9 日卒于莫斯科。他的母亲曾在音乐学院学过钢琴。他在母亲的指导下,在格利亚塞尔音乐学校开始受音乐教育。 911 岁写作了第 1 批乐曲,

16、 包括在十月革命的气氛感染下写成的钢琴曲 自由颂 、纪念革命烈士的葬礼进行曲 。这些童年时期的作品已经显露出他一生创作的重要特征:力求通过音乐反映现实生活的重大主题, 并满怀激情表达作者的感受与态度。 1919 年肖斯塔科维奇考入彼得格勒音乐学院,师事B尼古拉耶夫(钢琴)和 MO施泰因贝格(作曲) 。 这期间,他对 IF斯特拉文斯基、A勋伯格、P欣德米特、法国“六人团”的音乐发生了兴趣,自己的创作也倾向现代潮流。 1923 和 1925 年,他先后从钢琴专业和作曲专业毕业。他的毕业作品第一交响曲(19241925)隐含着 AH斯克里亚宾、斯特拉文斯基、CC普罗科菲耶夫的影响,但又显示出自己独特的风貌。 4.2 探索时期 20 年代后半期30 年代初,是肖斯塔科维奇在创作题材和艺术风格上进行紧张探索的时期。他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