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网络对公民政治参与的双重影响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46591346 上传时间:2018-06-27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0.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网络对公民政治参与的双重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试论网络对公民政治参与的双重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试论网络对公民政治参与的双重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试论网络对公民政治参与的双重影响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试论网络对公民政治参与的双重影响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试论网络对公民政治参与的双重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网络对公民政治参与的双重影响(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Nov. 2005, Volume 2, No.11 (Serial No.12) Journal of US - China Public Administration, ISSN1548- 6591, USA 38 试论网络对公民政治参与的双重影响 辽宁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张爱军* 姜 帅* 摘 要:迅速发展的互联网对公民政治参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网络开辟了公民政治参与的新范式, 拓宽了公民政治参与的渠道,发挥了公民参政的自主性和自觉性,提高了公民的政治参与能力。同时,互 联网也可能导致政治参与的“参与爆炸” ,导致非法政治参与的扩大和非理性参与的负面影响。把握网络 给政治参与提供的契

2、机,清醒地认识网络的负面影响,在实践中积极引导其良性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政治参与;影响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于 2005 年 7 月 21 日下午在京发布了第 16 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 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 2005 年 6 月 30 日,我国网民总数已经达到 10300 万,半年增加了 900 万人, 和上年同期相比增长 18.4%。其中宽带上网的人数增长迅猛,首次超过了网民的一半,达到 5300 万人,增 长率为 23.8%,这也是宽带用户首次超过了拨号上网用户人数。目前,我国网民数和宽带上网人数均仅次 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1 迅速发展的网络正在改变着人类社会生活

3、的方方面面,它作为一种最新的高科 技术,已经渗透到政治系统中,对公民政治参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网络对政治参与的正面影响 第一,网络开辟了公民政治参与的新范式。 “范式” (Paradigm)是美国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科学 哲学理论中的一个关键概念。这一概念具有模式、模型、范例等含义。1962 年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 中提出的“范式”可以理解为一定科学共同体掌握的科学理论体系,运用这一体系的心理认识因素以及指 导、联系两者的自然观的综合体。新旧“范式”的更替则意味着常规科学发展的打破和科学革命的来临。 网络时代的来临,带来了政治参与范式的变革。公民政治参与是指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

4、治生 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形式一般包括投票、选举、游说、 接触、游行、集会等活动。过去,由于受落后的交通、通讯手段的限制以及信息传播数量和传播速度的影 响,参政形式的单一,许多享有参政权利的公民没能真正参与到政治生活中来,政治参与的广泛性和普遍 性难以实现。 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劳动力的市场化流动日趋频繁, 加之传统政治参与形式受地域性、 时间性限制的缺陷,致使相当数量的参与主体被迫放弃应有的政治参与权利,没有参与到政治生活中来。 网络时代的到来,为我们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以计算机技术、现代通讯技术、信息技术 为支撑的网络把世界上的

5、各个国家和地区联为一体,形成“地球村” ,民主参与变得十分便捷,政治信息 的获得与传递更加方便,人们在家里通过上网就能对国家和地方事务发表自己的看法。民众借助互联网这 种全新的互动方式,在共同的利益和兴趣基础之上,开拓出一种新型参与范式电子参与。电子参与大 量涌现将成为网络社会非政府性参与的主导形式。 第二,网络拓宽了公民政治参与的渠道。政治参与渠道畅通是民众利益要求得以顺利输入政治体系的* 张爱军(1962- ),男,辽宁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政治文明、政治学理论方面的研究;通讯地址:辽宁省大连市黄河路850号辽宁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邮编:116029。 * 姜帅,女

6、,辽宁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硕士研究生。 1 第16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参见:Http:/ 试论网络对公民政治参与的双重影响 39 重要保障,作为一种世俗化的政治行为,政治参与反映的是普通公民在政治系统中政治活动的地位、作用 和选择范围。西方著名政治学家塞缪尔 亨廷顿认为, “政治现代化的实质内容是政治参与的扩大,政治 参与主要是指公民介入国家的政治过程,其结果可能是扩大政府控制人民的权力,也可以是扩大人民控制 政府的权力。不论政治参与导致何种结果,都意味着国家权力的重新分配”2。美国当代学者科恩在其有着 广泛影响的论民主一书中,特别强调“参与”的意义。在他看来,民主政治无论取何种形

7、式,其关键 都是民众参与, “社会成员多广多深地以及在什么问题上参与共同有关的事务,这不是已经做了些什么的 问题,而是现在正在做什么的问题。民主永远处于尚待改进的状态,而改进的过程是永远不会完成的”3。 “政治体系所能提供的参与渠道越多越通畅,政治参与就越加便利,相应的参与就越多。只要克服较少的 障碍,便可行动,人们就去参与,遇到的障碍越大,人们就越不大会介入政治”4。一方面,迅猛发展的互 联网突破了传统媒体由于时空间隔而造成的种种障碍,信息以光速传播的特质为民众的政治参与提供了前 所未有的、更加迅捷的渠道;另一方面,网络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递模式,信息传递渠道的多元 化和交互性避免了民

8、众利益表达和利益输入过程中的信息失真、扭曲和中断,提高了信息的完整性和可靠 性。由此,政治体系与民众之间建立了一种基于畅通渠道的良性互动关系,民众政治参与的功效感得以强 化,政治参与的强度和广度进一步加深。 互联网的发展将使政治参与手段不断完善。传统的政治参与手段比较单一,如通过报纸、电台、电视 等传统媒体甚至“小道消息”了解政治信息,弱小的个体只能借助利益团体的力量向政治体系表达政治意 愿,到指定地点参加集会,通过繁琐的程序手工填写选票,选举民意代表等。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大量民 众的政治不参与。现代网络通讯技术为民众政治参与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手段,一步到位(one stop)的“在 线政治”将

9、改善民众的政治不参与状况。市场研究公司 Point Topic 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 2005 年 1 月4 月,英国电信的宽带用户增长了 100 万,而英国电信用户总数突破 100 万大关却花了约两年的时间。据英 国电信预测,到今年夏天将有 99.6%的英国家庭接入高速网络。借助互联网,通过电子邮件、电子公告板、 网上论坛等,民众不须出门就可进行利益表达,输入政治意愿,参与政治决策。由于互联网的逐渐普及, 使用互联网更为便利,使民众政治参与的效用大大提升。 “随着信息运动速度的增加,政治变化的趋向是 逐渐偏离选民代表政治, 走向全民立即卷入中央决策行为的政治” 。5 奈斯比特在 大趋势 中所预

10、言的 “共同参与制”并非天方夜谭。 第三,网络发挥了公民参政的自主性和自觉性。政治参与是公民自觉自愿的、非强制性的参与政治生 活的行为。自主性和自觉性是政治参与的重要特征。传统的参政形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也力求实现公民参 与的自主和自觉,但由于受到人为因素、制度因素及客观条件的影响和制约,致使相当数量的参政活动只 能流于形式,背弃了政治参与应有的民主精神。这也正是为什么在不少公民的观念中,政治参与被视为一 种形式上的政治权利, 而无实质内容的原因所在。 人们将网络技术引入政治生活, 就是为了改变这一现状, 尽可能削弱外在因素的干扰,还政治参与主体一个相对独立、自由、纯净的空间,重新唤起公民的参政

11、热 情。网络将成为进行政治对话的一条主要途径,也将是表达选民选举意志的主要渠道。在不久的将来,当 电脑普及之后,就具备了上网进行政治投票或对重大问题实行全民公决的可能性。A 托夫勒夫妇把这种从 依赖代表转为依靠人们自己的过渡称为“半直接的民主” 。6 网络技术的发展会使公民的投票率增加。前面说过, “对今天的民主程序,世界上很多人都表示憎恶或者冷淡” , “当这些技术(网络技术)进一步成熟 后,会极大地增加选民投票率” ,从而扩大了民主政治的范围。 “因为选民坐在家中,通过网络即可轻松投2 俞可平:权利政治与公益政治当代西方政治哲学评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348。 3 科恩:论民主

12、,商务印书馆,1988:40。 4 美罗伯特 达尔:现代政治分析,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138。 5 加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商务印书馆,2000:255。 6 美阿尔温托夫勒、海蒂托夫勒:创造一个新的文明第三次浪潮的政治,上海三联书店,1996:3。 试论网络对公民政治参与的双重影响 40 票,所以有政治学家预测说,美国大选的投票率将会由现在的 50%- 55%上升到 65%- 75%。如果再辅以一 系列相关措施,那么投票率还会有更大的上升”7。 互联网开创了一种信息多元传递和言论自由的全新局面, “在网络上,每个人都可以是一个没有执照 的电视台” 。在没有特权、完全平等的

13、“赛博空间” (Cyberspace)中,民众可以突破原有的时空界限,随 时传递和获取各种信息,轻而易举地介入政治生活。可以使“社会个体方便地借用网络安全自由地表达自 己对社会某一事务的关注, 并且形成一种虚拟的利益共同群体, 以影响政府和政治家”8。 如民众可以方便、快捷地登录政府网站,了解政府的各种非机密信息,查询政府服务计划及实施情况,享受政府全天候的附 加值更高的服务,向政治体系输入要求或支持,有效地参与政治决策。在一个一拨即通的“在线(Online) 议会”上,每一项议案都会引来“电子院外集团”和“电子政党”大量的电子邮件;任何一个亲和的政治 家都可以借助网络迅捷了解民众的意见反馈;

14、民众在家中只须点击鼠标就可以参加电子选举和电子公投。 如同历史上任何新媒体的出现都能推进民主政治进程一样, “第四媒体”互联网的发轫和勃兴,也必 将极大地激发民众的政治参与自主性和自觉性,使民众更积极地介入政治生活,参与政治决策。 第四,网络提高了公民的政治参与能力。互联网引发了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教育革命,信息高速公路将 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给我们提供一切途径,使我们得到看上去似乎无穷无尽的知识。这是让人欢欣鼓 舞的前景。9 借助现代化的网络信息技术,多层次的远程教育将改变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育结 构乃至整个教育体制,有力地促进教育的普及和提高,使更多的民众接受更好的终身教育。在对民主

15、政治 的比较研究中,民众受教育程度高低是分析个体政治参与的一个重要变量。美国政治学者阿尔蒙德和维伯 在对美、英、德、意、墨西哥五国政治文化进行实证调查后得出结论: “教育对政治能力有巨大的作用。 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不仅在学校里学到相应的政治技能,而且他更有可能进入其它非政治的关系,这些关 系有进一步提高他的政治能力的作用”10。一般说来,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对政治具备较强的感知能力和 实践能力,有着较强的政治功效感和政治责任心,会比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人以更积极和理性的方式介入政 治生活。在互联网的积极推动下,受过良好教育的民众将具备更强的政治参与能力和更理性的政治行为方 式。 二、网络对政治参与的

16、负面影响 第一,互联网可能导致“参与爆炸” 。网络政治参与拓宽了公民政治参与的渠道,是民众利益要求得 以顺利输入政治体系的重要保障。但是与此同时,网络政治参与却有可能对现有政治体系的稳定形成了冲 击。美国著名政治学家亨廷顿在变动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一书中,曾用“政治参与 政治制度化=政治动 乱”这样一个公式来说明当政治制度化还不够成熟时,失去控制的政治参与必然会导致政治动乱的来临。 政治发展的历史也经验地证明:当政治参与突破政治体系所能容纳的一定限度时,政治体系的有效性就会 受到削弱,继而动摇政治体系的合法性。换言之,超出合理限度的政治参与必然引发“参与爆炸” ,导致 政治不稳定,引发社会危机。 “人们有理由担心,在政府难以发挥作用的电子荒野上,亿万个网民亿万种 声音,多数同意的民主原则被伤害后难以找到有效协调社会整体利益的手段,可能导致日益严重的无政府 状态,甚至是国家的崩溃”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