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托_代理视野中的激励运行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6590363 上传时间:2018-06-27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72.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委托_代理视野中的激励运行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委托_代理视野中的激励运行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委托_代理视野中的激励运行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委托_代理视野中的激励运行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分析(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7 0商场现代化2 0 0 7 年2 月(中旬刊)总第4 9 4 期经 营 管 理“现代市场经济分工体系下,个体参与社会活动的最普遍的形式是个体以某种特定职业身份受雇于某个特定的生产性或非生产性组织。这个组织既可以属于私人部门,也可以属于公共部门,但无论它属于哪个部门,个体通常都是在一个委托代理框架下实现其对社会经济活动的参与的。 ” 从现代民主政治的角度来看, 个体通常也都是在委托代理的框架下实现其对社会政治活动参与的。因此,委托代理关系是现代社会的一种常态。激励问题是委托代理理论研究的核心命题。 委托代理理论的理论核心是设计一种合理的激励机制, 使代理人按照委托人的预期目标努力工作, 使委

2、托人与代理人在相互博弈的过程中实现“双赢”的格局。委托代理理论视野中,当一个组织内雇主与雇员之间存在委托代理关系时, 提高工作效率的关键是改善组织管理中的激励规则, 建立有效的激励规则, 使每个雇员在追求自我利益时恰好实现组织的激励目标。 在委托代理关系客观存在的前提下, 研究激励机制设计的关键在于把握客观存在的委托代理关系的特性, 从而理顺激励问题的运行机理, 把握影响激励运行的影响因素, 这是解决委托代理框架下的激励问题的突破口。笔者认为, 在委托代理框架下, 我们探讨激励的运行机理有两个关键: 一是委托人如何建立起与代理人在目标、利益上的内在关联性; 二是这种内在关联性在代理人身上如何起

3、作用。在这两个关键之中, 第一个关键的解决必须以第二个关键的解决为前提; 第二个方面又是问题的症结所在。因此,笔者对激励运行机理探讨的重点放在第二个关键点上。在委托代理框架下, 激励是指在委托人和代理人目标、 利益不尽一致的前提下, 委托人为了让代理人的行为有利于委托人的目标最大限度达成、 利益最大限度实现, 而采取一定的手段或措施调动代理人的积极性、 主动性和创造性, 保证代理人的行为有利于委托人的目标达成、利益实现的过程。由此可见, 激励过程本身是委托人对代理人采用外在的刺激, 促使或限制代理人行动的过程, 也是代理人受到刺激起反应从而改变行为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委托人是激励的主体,是

4、激励活动的施于者, 激励所要处理的问题及代理人是激励的客体, 是激励活动的受动者) ,委托人从自身目标、利益出发,根据代理人内在需要 (包括现实需要和预期需要) ,采用一定的手段系统作用于代理人,引致代理人内在心理和外在行为变化。在这个过程中,激励问题的存在,以及委托人的利益、目标只是这个过程开始的前提,这个过程的关键部分在于激励的手段系统作用于代理人并引致代理人内在心理和外在行为变化这个阶段, 而对这个过程的关键部分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则是激励的手段系统与代理人内在需要的切合度。 因此, 我们研究激励运行机理的关键在于研究外在的刺激如何引致人的内在心理变化, 以及内在心理变化如何引致外在行为的

5、变化,也就是研究刺激、心理行为和现实行动的相关性, 理清三者在变化方向上的关联性。激励问题的存在是引发激励活动的根本原因。 “激励的作用大小,发挥程度如何, 关键在于各种要素之间的合理安排。 ” 由此可见, 激励的基本要素是影响激励过程的具体运行、 具体效果的核心因素。 激励的外在影响因素是指激励的外部环境, 激励的外部环境同样是影响激励过程的具体运行、具体效果的重要因素。委托代理视野中,委托人是激励的主体, 是激励活动的实际发起者,代理人是激励的客体,是激励活动发生作用的对象,而激励的手段系统则是激励活动的工具,是贯穿激励活动的主线。一言以蔽之, 委托人的特性、 代理人的特性以及可能拥有的激

6、励手段系统具有的特性是影响激励运行的关键性因素。 其一, 委托人的特性。 委托人的特性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委托人特有的目标、利益。 委托人发起激励活动的宗旨在于确保委托人目标的最大限度达成、利益的最大限度实现。委托人特有的目标、 利益决定了激励活动发起的必要性; 二是委托人的能力现状。委托人的能力现状决定了其认识自身利益、 确定激励目标的能力, 决定了其认识和选择激励手段系统的能力, 决定了其对所选择的激励手段系统的运用控制能力,从而决定了激励运行的收效。其二, 代理人的特性。代理人的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代理人内在需要的特性。代理人职业的不同、身份的不同、年龄的不同、知识水平的不

7、同、 性别的不同以及所处环境的差异, 决定了代理人的内在需要具有很大的差异性。 内在需要的差异也就决定了激励手段的选择必须有所差别; 二是代理人的能力现状。代理人的能力现状决定了其认识自身内在需要和外在刺激的能力、 决定了其接受到外在刺激后的实际行为能力, 从而决定了激励运行所能产生的效益。其三,可能拥有的激励手段系统具有的特性。不同委托代理视野中的激励运行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刘学著 王宝成 三峡大学政法学院 摘 要 从社会经济形态和民主政治角度考察, 委托代理关系是现代社会的一种常态。 激励问题是委托代理理论研究的核心命题。 在委托代理框架下, 探讨激励的运行机理有两个关键 : 一是委托人如

8、何建立起与代理人在目标、 利益上的内在关联性;二是这种内在关联性在代理人身上如何起作用。 其中, 委托人的特性、 代理人的特性, 以及可能拥有的激励手段系统具有的特性是影响激励运行的关键性因素。 关键词 激励 委托代理 机理 影响因素7 1商场现代化2 0 0 7 年2 月(中旬刊)总第4 9 4 期的激励手段具有不同的特性, 这些特性决定了其具有特定的适用范围, 也就是说, 不同类型的激励手段具有不同的功能和适用对象。激励的手段系统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满足代理人的需要的手段系统。满足代理人的需要是指从代理人的需要出发,满足代理人的合理的、 正当的需求, 从而诱导代理人在主观满足自己需

9、要的同时客观采取有利于代理人的行为。 根据内容型需要理论的分析, 我们不难发现, 代理人的需要具有多样性、 层次性、动态发展性。同时,在某一段时期, 代理人的需要往往以某种主导需要占优。委托人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稀缺的, 这就决定了委托人可能拥有的用来满足代理人的需要的手段系统具有稀缺性。这样,就造成了用来满足代理人的需要的手段系统与代理人具有多样性、层次性、动态发展性的需要之间的矛盾,若用来满足代理人需要的手段系统不能适应代理人需要的有多样性、层次性、动态发展性,则激励的运行就不能达到预期的收效。 用来满足代理人需要的手段系统可以是物质型的, 也可以是符号型的;可以是实质性的,也可以是象征性

10、的;可以是现实的,也可以是预期的。从其具体的表现形式上来讲,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利益激励(可以是物质利益或非物质利益;可以是现实的利益或潜在的利益) 、目标激励(可以是远期目标或近期目标) 、精神激励(可以是荣誉方面的,也可以是感情方面的;可以是人际关系的, 也可以组织氛围的) ; 二是约束或限制代理人的需要的手段系统。 这个系统实际就是一个预先设定好的规则体系或者制度系统,它可以是协议(契约) ,可以是规章制度,也可以是法令。 “制度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了现实的直接的刺激 (或约束) 。 ” 约束或限制代理人的需要的手段系统提供了委托人和代理人博弈的基本规则。 在委托代理关系中, 只有依靠约束

11、或限制代理人的需要的手段系统才能真正建立起委托人和代理人在目标、利益上的正相关关系,否则, 委托人就无法牵引代理人的行为,结果导致激励失效,委托人达不到其预期目标, 委托人的利益受损。 而且, 约束或限制代理人的需要的手段系统同样具有稀缺性, 这个手段系统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委托人对代理人的约束力。此外, 激励的外部环境是影响激励过程的具体运行、 具体效果的重要因素。激励的外部环境对委托人的特性、代理人的特性、 激励手段系统的特性, 以及它们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激励的外部环境是激励的基本要素赖于生存的基石,是激励的基本要素相互作用的机床。同时, 激励的外部环境的变迁必然引致

12、激励机制的变革。 我们在设计激励机制时, 必须注意考虑外部环境对激励运行效果的重要影响。 例如, 考虑组织环境变迁对激励效果的影响,时代发展对激励运行的影响等等。参考文献: 1 王小龙: 我国公共部门的劳动契约和敬业激励 一个存在委托人道德风险的理论模型 J . 经济研究, 2 0 0 0 ( 1 1 ) 2 刘伟等: 产权通论 M . 北京出版社, 1 9 9 6 3 王中力: 激励论 M . 山西人民出版社, 1 9 9 2 4 张宇燕: 高斯定理、 产权、 经济制度 J . 读书, 1 9 8 9 ( 3 )经 营 管 理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组织管理也向着多层次、多角度的方向发展

13、。人不仅仅是组织运作中不可或缺的生产要素,也是最具升值潜力的资源。如何提高组织中人力资源的素质,人力资源管理是十分关键的一环,而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绩效管理将组织的战略目标分解到各个部门,并且分解到每个员工,员工绩效目标是组织绩效目标的子系统,对每个员工的绩效进行管理、改进和提高从而可以提高组织整体的绩效。绩效管理是实现组织目标的必要手段。在绩效管理中,由于组织绩效目标和员工绩效目标之间的冲突,难以实现组织目标和员工目标的协调,本文以协同学为基础,研究组织绩效目标和员工绩效目标的协同性,以实现组织目标与员工目标的双嬴。一、协同学协同学是继耗散结构理论之后产生的又一重要的关于非平衡系统

14、的自组织理论。 其创始人是德国著名物理学家哈肯 (H e r m a n nH a k e n ) 教授。 协同学的中心任务是用序参量和役使原理使系统各个部分的动作相协调。1 . 协同效应原理 (S y n e r g o s )协同,即协同作用的意思。协同效应是指在复杂系统内,各子系统的协同行为产生的超越各要素自身的单独作用,从而形成整个系统的统一作用和联合。协同效应原理用复杂系统内各子系统间的相互作用, 来说明系统自组织现象的观点、 方法和原则。 这一原理指出,系统的有序性是由诸要素的协同作用形成的,协同作用是任何复杂系统本身所固有的自组织能力,是形成系统有序结构的内部作用力。2 . 役使

15、原理 (E n s l a v e m e n t )序参量是用来表示系统宏观有序程度的量,它是相变热力学中的概念, 被哈肯用来描述系统进化中从无序到有序的演化过程。它的大小标志着系统宏观有序的程度。序参量是抽象的量,在许多应用中,序参量经由役使原理才得到具体的含义。序参量支配或规定着各种微观子系统及其参量的存在和行为,支配和规定着高卫中 山东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基金项目:山东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0 5 C Z Z 0 3 ) 摘 要 绩效管理是实现组织目标的必要手段。 在绩效管理中, 由于组织绩效目标和员工绩效目标之间的冲突, 难以实现组织目标和员工目标的协调, 本文以协同学为基础, 研究组织绩效目标和员工绩效目标的协同性, 以实现组织目标与员工目标的双嬴。 关键词 绩效管理 协同学 组织文化绩效管理目标的协同性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