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第五届上海音乐学院当代音乐周综述_林芳宜.caj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6591197 上传时间:2018-06-27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04.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第五届上海音乐学院当代音乐周综述_林芳宜.caj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2012第五届上海音乐学院当代音乐周综述_林芳宜.caj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2第五届上海音乐学院当代音乐周综述_林芳宜.caj》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第五届上海音乐学院当代音乐周综述_林芳宜.caj(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4PEOPLES MUSIC年以 “时代的声音、 灵魂的回响” 为主题的第五届当代音乐周, 在规划架构上, 延续当代音乐周的传统, 兼顾经典作品、 新生代创作、 演出、 美学讲座、 评论和跨界作品, 纵横中外, 精彩一如以往。音乐周第一天下午由法国时代乐团 (Ensemble LesTemps Mpdernes)演出的 中法作曲家音乐会为音乐周开幕暖场。中国作曲家陈牧声的 旋律之二 与朱世瑞的 诗意幻想曲三首 都是充满诗意的作品, 陈牧声以小件打击乐器点缀其间, 让整首作品不时产生一丝丝温和的闪光, 建构了一幅异常美丽的声音图画。朱世瑞的音乐如曲名, 诗意十足, 但层次分明的配器手法,

2、 产生变化丰富的音色, 让音乐在诗情画意下, 仍具备了高度的流畅性。 青年作曲家刘祥焜的频谱之作Loopeggiatorum 经过了精密的计算, 却忽略了音乐声响的铺陈, 亦即艺术不可计算的部分美感的呈现与实践, 在这首作品中, 笔者听不出作曲者对声音的企求为何, 若只作为练习频谱技术的习作, 尚可理解, 但作为艺术品, 技法只是途径,创作者的美感传达仍然是最终目标。 来自法国的两首作品, 一是法国青年作曲家卢卡 昂迪纳尼(Luca Antignani)的 Nix Nox , 整曲充满了细微的动机, 令听者期待这些动机的发展,然而发展的线条和结构, 却在乐曲进行中, 不知不觉地消逝,同时却又产

3、生新的动机, 周而复始直到曲终。另一首菲利普 埃赫桑(Philippe Hersant)的 夜歌 则以钢琴的声响, 堆栈音乐的张力与层次, 最后以丰富的色彩, 构成一个宽广深远的声音空间。由吉金恩 亨佩尔(Jurjen Hempel)指挥上海爱乐乐团的当代音乐周开幕音乐会是本届的亮点,显示当代音乐周逐渐由学校内的活动, 伸出触角, 成为格局更大的音乐类节庆。本场曲目有首世界首演作品: 温德青的新作 听花的声音 有着过往作品罕见的温暖音色, 丰富的声音层次此起彼落、 层层迭迭地展现丰满的内里, 虽以频谱技巧而作, 却不局限于计算的窠臼。 叶国辉为女高音与交响乐团而作的 曲水流觞 则以高度流畅感的

4、管弦乐法加上女高音李秀英的诠释,充分展现古典诗意的美。另外本场演出也排了今年驻节作曲家叶小纲写给低男中音与交响乐团的作品 悲欣之歌 , 相当古典的风格,令人遥想起勋伯格的声乐作品。 许舒亚的 涅槃 则为一首展现管弦乐团大器格局之作,打击乐声部与弦乐群之间成功地营造的音乐的张力, 整曲充满丰沛的声响与能量。 这场音乐会最亮眼的当属索非亚 古柏杜琳娜(Sofia Gubaidulina)极为著名的作品 奉献 Offertorium, 此地杰出青年小提琴家王之炅担纲主奏,将古柏杜琳娜作品中绵延的乐句和隐匿其下的张力表现得淋漓尽致,指挥亨佩尔的诠释虽然相对于古柏杜琳娜的风格, 稍微激进了些, 但仍不失

5、整体的精彩。本届所规划的作曲家专场音乐会较去年多,除了古柏杜琳娜之外, 还有乔治 克拉姆(George Crumb)、 海因兹 霍利格(Heinz Holliger)、 吉尔捷 库塔格(Gy觟rgy Kurtg )、 哈里森 伯特威斯尔(Harrison Birtwistle)与驻节作曲家叶小纲共六场。乔治 克拉姆的专场由法国时代乐团演出, 除了有知名的 鲸之声 ,还有两首 1960 年代的室内乐作品 秋天的十一个回声 和 四首夜曲 以及歌曲 费德里科的小歌曲 , 担任女高音的卡洛蕾 波利尔(Carole Porrier )拥有宽广的音域与音色, 不仅对 费德里科的小歌曲 与乐器交织的人声声部

6、游刃有余, 对音乐性的诠释亦能丝丝入扣。 新时代乐团虽能胜任各种当代音乐演奏技法, 但对于乔治 克拉姆的音乐语法似乎无法完全掌握, 乔治 克拉姆作品在温暖的声响之后, 是相当敏锐甚至些许尖锐的对整个世界的观察,新时代乐团整体的呈现尚停留在照表操课的阶段, 最明显的例子在于 鲸之声 ,乐器之间的应和与乐句后的回声都嫌不足,无法充分展现乔治 克拉姆特有的声响与色彩之美, 更无法传达这首作品从海洋探讨地球环保的寓意。原本由瑞士反潮流乐团 (Contrechamps)演出瑞士作曲家海因兹 霍利格的专场, 钢琴家因健康理由无法前来, 于是曲目上也做了调整, 加入了米歇尔 夏雷尔(Michael Jarr

7、ell)给大提琴独奏的 叶子 Some Leaves 和托马士 德曼加(ThomasDemenga)的 Duo芽 O, Du 。 米歇尔 夏雷尔这首于 1999 年所作的作品,有着他惯有的极为繁复、细致与富延展性的音色,这来自作曲家对演奏技法的钻研与开发,大提琴家奥利维 马隆(Olivier Marron)的演绎十分到位精彩; 托马士 德曼加的 Duo芽 O, Du 则透过演奏技法, 呈现嬉戏之感。这次演出的海因兹 霍利格作品中, RiTratto 是最新的一首, 写于2011 年,然而在创作语法上却有回归古典之感。写于 2006年, 给小提琴与中提琴二重奏的三幅草图 Drei Skizzen

8、 亦然, 两支提琴的泛音, 有如一丝丝的光, 两位演奏者以这些光,2012 第五届上海音乐学院 当代音乐周综述林芳宜今创作研究Research3020134PEOPLES MUSIC构成一个明亮的音响空间。早期的作品 颤抖 Trema 则以充满冲突对立的音色, 营造乐曲的活力。匈牙利作曲家吉尔捷 库塔格的专场因匈牙利扬琴的调度问题,而取消了编制内有扬琴的作品,整场曲目也做了调整,以梅西安 (Olivier Messiae) 的 Quatuor pour la fin dutemps 取代原定的扬琴编制作品。由法国时代乐团的演奏家们担任演出, 整场呈现比乔治 克拉姆专场好些, 吉尔捷 库塔格作品

9、中的诗意与厚度都能达到,可惜在梅西安这首经典作品, 却显得有些七零八落, 虽说临时抽换曲目很有可能影响平日演出水平,但这首作品应是所有以演奏当代作品为主的音乐家们所相当熟悉的, 当日时代乐团的表现, 着实令人失望。由荷兰小交响乐团 (Ensemble Insomnio)担任演出的英国作曲家哈里森 伯特威斯尔的专场, 曲目相当沉重, 除了哈里森伯特威斯尔早期两首作品 Silbury Air 和SecretTheatre 之外, 还有意大利作曲家萨尔瓦托雷 西业里诺(Salvatore Sciarrino)的 对黑暗的导言 Introdudtione all oscuro和荷兰作曲家罗宾 德拉夫(

10、Robin De Raaff)的 面对面 Tetea Tete 。 同样为善于结合音色与音高以编织声响画面的作曲家, 相对于乔治 克拉姆, 西业里诺的作品更需要沉住气去聆听,荷兰小交响乐团的诠释让西业里诺这首交织着幽微气息与丰富色彩的作品得以完美的呈现,让听者真正享受了一场声音的飨宴。而哈里森 伯特威斯尔的作品以缜密精细著称,许多音乐家的诠释, 容易流于过分着重于技巧及细微的变化,因此牺牲了整体音乐的美感, 然而这次的演出, 可说是笔者听过 Birtwistle 作品演出中, 最美的一次。当代音乐周的重头戏之一是每一年邀请来的驻节作曲家, 今年有中国知名作曲家叶小纲及鞑靼作曲家古柏杜琳娜,两人

11、皆有讲座与专场并担任 “国际学生作品音乐会” 点评作曲家, 从两人的言谈、 点评意见与作品演出来看, 笔者不得再次感概, 文化深度对人, 尤其是对一位创作者的影响之大, 实在是区区文字难以形容。 古柏杜琳娜在讲座中一再强调, 艺术与文化让人变得更好,因为人们会因此愿意成就更多美好的事物, 而在成就的过程中, 提升了自我。虽然述说了自己成为作曲家的过程, 但言语间时时透露先行者的智慧。她提到, 要成为一位作曲家, 应该有内心的听觉, 更提到相对于科技进步后的计算机打谱,而手写的乐谱,更是接近阐述作曲家的媒介。在点评国际学生作品时, 古柏杜琳娜以鼓励取代批评, 面对不甚成熟的作品, 她也能尊重年轻

12、作曲者, 先询问原创者的本意。 古柏杜琳娜的专场音乐会由反潮流乐团演出, 都是作曲家的经典作品, 可惜反潮流乐团显然对于趋向古典、 不求当代炫技与实验性音色的作品, 掌握有限, 古柏杜琳娜乐谱之外的韵味, 在这场演出中, 几乎不可得。而叶小纲的专场聆听之前虽然没有太大的期待, 但还是难免失望。 所幸本场参与演出的两位民乐音乐家刘乐与吉炜, 演出精湛无比, 不仅在演奏技术或是音乐性,都是能将作品透过演出,超越作品本貌的音乐家, 总算让这场音乐会有了值得聆听的部分。本届当代音乐周最大的进步当属 “中国当代音乐作品评论” 。本届二十多件投稿作品, 精彩无比, 最可贵的是, 可以看出评论者除了对于作品

13、的评论外,也注意到音乐生态与演出现场, 这显示评论者的观察范围已经扩展, 不再局限于可阅读的具体乐谱。 经过竞争激烈的初选, 入选的五篇评论相较于前一届, 也较能聚焦于评论的本质。相对于评论比赛的跃进, 今年 “国际学生作品音乐会” 与 “学生新作品视奏音乐会” 的作品程度, 却不如往届, 着实可惜。而与视奏音乐会并列的 “当代器乐演奏技法扩展演示” , 延续往年的办理方式, 但显然难以聚焦, 冗长的示范, 仍然停留于初阶的介绍, 期待未来能够作更缜密的设计, 能够确切嘉惠更多的青年学子。最令人惊喜的演出则是天空合唱团的现代合唱音乐会。由田晓宝指挥带领的天空合唱团, 来自华中师范大学, 但其对

14、当代合唱作品的诠释和演唱技法, 却完全合乎职业水平。 整场几乎全部是中国作曲家的合唱作品,从陆培完美结合美声唱法与民谣唱腔的 夕阳箫鼓 , 徐孟东有如印象派画作般、 音色流动的海子的月光 , 温德青充满天真童趣的童年四季 , 到徐坚强结合京腔、 非乐音、 旋律线的 春之声 , 曹光平的 天湖 纳木错 则以人声建构出宽广的空间,甘霖的雪域向往 同样编织了美声与民谣唱腔, 但结合了定音鼓等打击乐,展现了开阔的格局。不仅天空合唱团的表现令人惊喜, 中国作曲家在合唱作品上所呈现的美感, 也让笔者感到充分的聆听乐趣。同样带来热力十足的聆听乐趣, 姗寇 楠契拉(Sainko Namtchylak)与她的伙

15、伴、 旅德知名笙演奏家吴巍和声乐家李劲松 (Dickson Dee)更展现了多样的声音可能性。综观本届当代音乐周, 比较重要的问题之一是, 为邀演的外国乐团, 虽都是目前国际乐坛一线乐团, 但在本地的演出,却时有松散之象,或许本届因乐器与音乐家所发生的临时状况, 而抽换曲目, 但一个职业乐团, 尤其又以演奏当代音乐为主的乐团, 应变能力、 视奏与练就曲子的能力都较一般古典乐团高, 要以换曲目作为此次演出状况的理由, 稍嫌牵强。 另外,本届中国作曲家的作品, 明显增多了, 这是个好现象, 可以让聆听者多听到本国作曲家的创作, 再者, 对于一个艺术活动要在此间继续营运生存下去, 资源的交换在所难免, 但期待能够维持适当比例,毕竟当代音乐周为本地学子望向国际的少数窗口之一。此外当代音乐周着重前辈作曲家与年轻学者是很好的, 但创作能量最丰沛的前中生代, 也应多多挖掘, 中国在当代音乐创作的质与量, 向来十分可观, 应该有足够的作品,可以让当代音乐周这种规模的音乐节,选出更多同时也顾及艺术水平的作品。林芳宜台湾传统艺术中心编审, 维也纳音乐暨表演艺术大学艺术硕士、作曲家(特约编辑 于庆新)创作研究Research3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