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机理与困境摆脱_西部地区战略性例证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6584560 上传时间:2018-06-27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232.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业集群机理与困境摆脱_西部地区战略性例证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产业集群机理与困境摆脱_西部地区战略性例证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产业集群机理与困境摆脱_西部地区战略性例证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产业集群机理与困境摆脱_西部地区战略性例证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产业集群机理与困境摆脱_西部地区战略性例证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产业集群机理与困境摆脱_西部地区战略性例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业集群机理与困境摆脱_西部地区战略性例证(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0年第11期总第201期 专业眼光看经济经济眼光看中国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的领域内,大量产业联系紧密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一定空间上的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 产业集群是网状的体系,战略性产业作为工业产业,其集群是纵向的上下游产品具有耦合关系企业组成的生产协作链、横向的具有相互替代作用的同类产品生产企业组成的生产竞争链和侧向的提供科研、中介、市场等支持的企业或机构组成的生产服务链的交织体。 对西部地区而言,实施战略性产业集群化发展是发挥现有战略性优势产业的带动作用,延伸产业链及形成产业链各环节有机耦合,挖掘链接的各环节产业的发展潜力和增值空间,加快西部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2、。一、西方产业集群形成机理综述西方学者关于产业集群形成机理的阐述,基本上形成了三种不同的观点:自下而上的观点和自上而下的观点,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一)自下而上的观点1外部经济理论马歇尔被认为是第一个阐述产业集群理论的经济学家,他把经济规模划分产业集群机理与困境摆脱: 西部地区战略性例证*Mechanism of Industrial Clusters and Getting Out of Predicaments: Strategic Examples of Western Region吴 安内容提要 西部战略性产业是国民经济基础性或先导性产业,其集群化发展较为滞后,且布局

3、不均衡,存在产业链延伸不够、产业关联度低,大型企业聚合力不强,生产服务链不完善,科技的支撑力弱等问题。 应从强力打造复合产业集群、强化核心龙头企业的带动力、完善西部产业集群化发展的支持体系等方面发展西部战略性产业集群。关键词 战略性产业 产业链 集聚 集群作者单位重庆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与企业发展研究所 重庆400020Wu AnAbstract:Western strategic industry is the basic or pilot industry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whose development of clusterlags behind and

4、 layout is unbalanced. There are problems such as extension of industrial chain is not enough, industriallinkage is low, large enterprises cohesion is not strong, the production service chain is imperfect, support of science andtechnology is weak and so on. We should develop the western strategic in

5、dustry clusters from following aspects: creating astrong industry cluster, strengthening the core driving force of leading enterprises, improving the support systems of devel-opment of western industrial clusters.Key words:strategic industry, industrial chain, gather, cluster*该标题为改革编辑部改定标题,作者原标题为西部战

6、略性产业集群现状及发展思路。产业经济INDUSTRIAL ECONOMY502010年第11期总第201期 专业眼光看经济经济眼光看中国为两类:产业发展的规模即外部规模经济,内在规模经济。 马歇尔认为,外部规模经济是指企业利用地理接近性,通过规模经济使企业生产成本处于或接近最低状态,使无法获得内部规模经济的单个企业通过外部合作获得规模经济。 他将具有分工性质的企业在特定地区的集聚称为“产业区”,认为产业之所以能在产业内集聚,除了自然条件和宫廷奖励外,根本原因是为了获得外部规模经济的好处。2工业区位论韦伯是工业区位论的奠基人,他在1909年出版的工业区位论一书中,把区位因素分为区域因素和集聚因素

7、。 他认为,集聚因素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仅通过企业自身的扩大而产生集聚优势,这是初级阶段;第二阶段是各个企业通过相互联系的组织而实现地方工业化,这是最重要的高级集聚阶段,用现代的概念来说也就是形成了产业集群。 韦伯认为,集聚是因为各个厂商能从中得到更多的收益或者成本的节省而自发形成的。 而集聚之所以能带来收益的增加或成本的节省,主要是为多个厂商服务的专业化厂商的出现,如专业化的劳动力市场、专业化的设备制造商、修理服务厂商以及公共的基础设施等。 只有当厂商为追求集聚的好处而迁移,且所增加的运费小于或等于迁移后集聚而节约的成本时,迁移才可能发生。因此,他认为集聚的产生是自下而上自发形成的。区域

8、比较优势理论认为,不同区域之间资源的配置效益存在差异, 产生差异的原因基本上有两类:一是区域之间外部经济的差异,二是区域之间生产要素比较优势的差异。 当区域间存在比较优势差异时,产业势必在收益高的区位形成集聚。 但由于要素的跨区域、跨国家流动很容易受到来自各方的阻滞,其中有经济的、文化的、历史的原因,因此这种集聚虽从理论上是可自发形成的,但是其形成却极易受到政策的影响,政府在这类集聚中虽然不能说是集聚形成的动力, 但却是集聚形成的阻力。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集群的形成虽不需要政府这种外部力量,但其形成与发展却需要政府的支持。(二)自上而下的观点1增长极理论增长极概念是由法国学者佩鲁在分析 “经济

9、空间”时首次提出的。 增长极理论强调区域间非均衡增长,佩鲁是通过产业关联、外部性及最终引起的产业集聚影响到经济增长的角度分析的,认为增长首先出现于一些点或发展极核上, 而不是各地区同时增长,而且增长的强度亦各不相同;由于增长影响借以传播的渠道不同, 因此对整个经济的最终影响也不一样。增长极理论强调推动型产业的巨大作用,认为一个地区要取得经济增长,关键是要建立推动型产业并形成集聚,然后再通过乘数效应以及关联效应推动经济增长,推动型产业的建立可以依靠国家政策或地区政策自上而下完成。 增长极理论在资金缺乏的发展中国家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2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是前苏联学者在总结实践的

10、基础上提出来的。20个世纪20年代在苏联全国经济地带首次方案建立和经济区划中,许多学者提出的区域动力生产综合体思想就已暗含了地域生产综合体的含义。 而作为系统的理论思想的提出,则首推H.H科洛索夫斯基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地域生产综合体的古典概念,他认为“在一个工业点完整的地区内,根据地区的自然条件、运输和经济地理位置,恰当地(有计划地)安置各企业,从而获得特定的经济效果,这样的一种各企业间的经济结合就称为生产综合体”。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期间, 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得到完善和扩充。 该理论所论述的综合体,实际上是一种典型的产业集聚,由于这种综合体的建设完全是由国家投资完成的,自上而下形

11、成集聚的特征明显,政府在集聚的形成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3.克鲁格曼经济地理的产业集群克鲁格曼从经济地理的角度探讨了产业聚集的动因, 认为经济活动的聚集与规模经济有紧密联系,能够导致收益递增。1991年,他提出了中心-外围模型,说明了一个国家或区域为实现规模经济而使运输成本最小化,使制造企业区位选择倾向于在市场需求大的地方,反过来大的市场需求又取决于制造业的分布。 克鲁格曼证明了工业活动倾向于空间集聚的一般趋势,并指出集聚具有路径依赖性,认为某一市场占据主导地位的产业, 其开始的领先或许是偶然的,但建立起来后, 就会在外部规模经济的作用下持续下去。 路径依赖对于企业在空间上的集聚同样具有明

12、显的地理含义。 克鲁格曼的模型为自上而下的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三)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正式提出了产业集群概念,后又在“产业集群与新竞争经济学”文中进一步对其完善。波特(1990)把产业集群定义为在某一产业经济INDUSTRIAL ECONOMY512010年第11期总第201期 专业眼光看经济经济眼光看中国能源工业冶金工业装备制造业石油化工高技术产业 企业数产值企业数产值企业数产值企业数产值企业数产值 全国1661256645.572273572165.19144653166949.95438674679.692581757087.38 西部634713301

13、.14456212256.87954511704.5147728667.9822723235.97 重庆740643.35283670.4423752770.67477481.26254282.86 四川16682009.078551980.9335303967.8015381764.228631404.46 贵州8031059.09398570.39262311.49232452.13147219.62 云南768766.725201759.39376324.70385774.14147124.06 西藏56.372113.6320.6130.4085.80 陕西6492472.384157

14、96.339151783.613301220.80322649.99 甘肃291672.253091257.25300224.792201043.357159.58 青海71342.3297445.855144.9181164.582614.84 宁夏150410.75100257.94119104.31134303.701724.88 新疆3121696.76177560.74194202.142701188.563019.60 内蒙古6392529.337112523.51364603.84433776.2895187.73 广西251692.756761420.4710571365.64

15、669498.56292242.55表1 2008年西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战略性产业发展现状(个,亿元)数据来源: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2009、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2009。特定领域内互相联系的、在地理位置上集中的公司和机构集合。 波特认为集群有助于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国家竞争力,国家竞争优势的获得,关键在于产业的竞争,而产业的发展往往是在国内几个区域内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波特提出了钻石模型,认为决定一国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主要有四个: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与支持性产业,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 此外,机遇和政府作为另外两个辅助因素影响四个关键要素。 这六个方面的要素因地理集中而在特定区域

16、整合为一个整体后,彼此互动、相互影响、相互加强,形成动态的系统性机制, 是形成产业集群的主要动因,构成产业和国家竞争优势的来源。二、西部战略性产业集群化发展现状西部战略性产业主要包括能源、石油化工、装备、冶金、高新技术五大战略性产业,其涵盖18个大类工业行业,也涵盖了国家推出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由表1可知, 西部地区战略性产业的布局十分不平衡。四川、重庆、广西、陕西是西部主要的装备制造基地;内蒙古、四川、云南、广西、甘肃是西部主要冶金工业基地;内蒙古、陕西、四川、新疆、贵州是西部主要能源工业基地;四川、陕西、新疆、甘肃是西部主要石油化工基地;四川、陕西是西部主要高技术产业基地。(一)能源与石油化工产业能源工业是西部的优势产业(见表2,下页)。2008年,西部集聚了全国38.21%的能源企业,23.48%的产值, 天然气、 水电、 煤炭产量占全国比重更是高达79.38%、53.37%、44.05%。 而西部石油化工产值仅占全国的11.61%,不包括石油加工、炼焦业及核燃料加工业的化工产值仅占全国的9.54%。西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煤炭生产区、仅次于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