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团结与竞争力的制度安排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6578778 上传时间:2018-06-27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492.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团结与竞争力的制度安排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社会团结与竞争力的制度安排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社会团结与竞争力的制度安排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社会团结与竞争力的制度安排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社会团结与竞争力的制度安排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团结与竞争力的制度安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团结与竞争力的制度安排(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别与地区社会团结与竞争力的制度安排 二战后奥地利“合作式”联邦决策机制初探唐 虹 王卓群内容提要:作为以“外向型”发展为主的经济体奥地利是“小而美”的典范之一其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呈现出“合作式协调”的特点 本文从联邦决策机制入手探讨奥地利如何通过“社会伙伴关系”、“大联盟政府”、“集权式”联邦体制等一系列“合作式”制度安排有效地在联邦决策中协调、整合不同地区和不同社会利益群体的诉求从而实现了“兼顾”国际经济竞争力提升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目标关键词: 奥地利 “合作式”机制 社会团结 竞争力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曾经疆域规模可观并且多民族共存的哈布斯堡王朝帝国解体奥地利第一共和国建立但在通货膨胀和

2、失业等严重经济问题的困扰下奥地利经济与社会的恢复与重建始终举步维艰几乎没有出现过“景气时代”这也是导致 年奥地利与德国“合并”的重要因素最终将奥地利拖入纳粹战争的深渊给国家的发展蒙上阴影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奥地利努力与这段历史“切割”致力于创建一个全新的、独立的奥地利第二共和国并在 世纪后半期成为“世界上最繁荣、最安宁的国家之一” 奥地利的重生也成为战后“欧洲诸多奇迹中的一个”目前奥地利作为欧盟中领土面积和人口规模都较小的国家三分之二的土地被阿尔卑斯山东麓覆盖的国土是森林自然条件乏善可陈 但作为典型的“外向型”发展的国家“出口经济”是奥地利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动力和最有力的支柱其金 感谢匿名审稿

3、人给本文提出的宝贵意见 同时致谢国家留学基金委对本主题研究给予的资助以及奥地 利萨尔茨堡大学海尼诗( )教授和法伦德( )教授给予的支持和协助 美史蒂芬贝莱尔:奥地利史黄艳红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年版第 页 同上书第 页 奥地利国土面积 万平方公里总人口为 万(截至 年 月):/ / ./ ? 年 月 日访问属制造和加工业、机械制造业、化学工业、食品工业、汽车和汽车配件加工业、水电设备制造业、国际市场上特殊需求的电子产品制造业等都在国际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不容忽视的是取得如此可观的国际竞争力的奥地利不仅完全不使用核电竟然还是世界第八大电力输出国在欧盟中使用可再生能源的比率最高另一方面奥

4、地利也是典型的“欧洲福利国家”之一拥有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如此“兼顾”社会公平与经济效率的奥地利看上去与其他一些大陆欧洲国家相类似那么为何奥地利人宣称自己拥有独特的“奥地利道路”呢? 尤其是近些年来欧洲深陷金融、经济、债务和社会等多重危机奥地利在危机中却仍然交上了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的良好答卷 年相比于其他欧元区国家奥地利全年经济增长维持在 .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而奥地利失业率仅为 .而且在其他一些欧盟国家青年失业率高企的情况下奥地利青年失业率仅为 .处于欧盟国家中最低水平 从学界、政界到民间似乎又重新“发现”了“奥地利模式”开始热议这一并非没有经历质疑和批评之声的模式为何经受住了危机的考验展现出了

5、强劲的生命力? 本文将尝试从奥地利联邦层面的决策机制切入探讨奥地利的相关政治和社会体制安排在提升其国际经济竞争力和国内社会稳定与团结方面的独特作用揭示奥地利模式的特点和影响一 “社会伙伴”与“合作式”联邦决策体制“社会伙伴关系”在欧洲是人们极为熟悉的一个概念、一种体制通常指的是不同行业资本和劳工集团的代表在雇员待遇上进行制度化协商以“合作”的方式实现两个群体的利益平衡把可能形成的“对立”状态转化为友好的“伙伴关系”与其他采取议会民主体制的欧洲国家一样奥地利政府在做出相关的决策时往往会兼顾不同利益集团的诉求然后进行统筹性的评估无论是不同行业还是涉及社会整体的政欧洲研究 年第 期 文化中行一带一路

6、国别文化手册:奥地利 :/ / ./ / / ? 年 月 日访问 谢飞:“重新回到增长轨道 奥地利经济缓慢复苏”经济日报 年 月 日第 版 方祥生:“社会伙伴关系成为奥地利平稳发展压舱石”光明日报 年 月 日第 版 截至 年 月西班牙 岁以下青年失业率达到 .意大利达到 . 参见顾周皓:“青年失 业困扰欧盟”浙江日报 年 月 日第 版 “ : ” . :/ / ./ . “ : ” . . .策制定资本和劳工两大社会利益集团的代表都会向决策体系输入自身的意见和建议不过“社会伙伴关系”在奥地利所呈现的形态却别具一格它从创建之初就被纳入联邦决策过程之中经过几十年持续的发展更是成为联邦决策体制中一个

7、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奥地利正式的“社会伙伴关系”建立于 世纪 年代其背景是随着二战后重建阶段的结束奥地利社会中不同利益群体之间在预算、就业等方面的权益差异不断显现 为防止矛盾激化社会利益代表集团之间开始展开合作同时作为利益代表组织积极参与政治决策 特别是经济和社会政策方面的决策 年在“奥地利工会联盟”的倡议下成立了一个临时性的主要探讨工资和物价问题的“平衡委员会”该委员会实际上搭建了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利益集团相互协商的平台为政府与社会利益群体之间以及不同社会利益群体之间提供了沟通和调节的场所 双方通过协商和妥协在有争议的经济问题上达成一致从而把可能出现的无序的街头社会冲突和劳资冲突摆到谈判桌上来

8、解决 “平衡委员会”不仅给政府提供建议甚至起草工作方案 由于其发挥的积极作用这个委员会不但继续存在而且凭借这个平台政府与社会利益集团商议的范围不断地扩大 年在“平衡委员会”之下又成立了“经济和社会问题咨询委员会”“旨在从整体经济发展出发研究探讨相关的经济和社会问题以便为稳定购买力、经济持续增长和全民就业作出贡献 所以这个委员会在整体经济的取向下为政府提供建议并且对社会伙伴之间的冲突进行科学分析这样使政府在有效避免冲突的情况下来处理问题在联邦层面上调控收入、增长和社会和谐问题”可见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大宏观问题几乎都在这个平台上进行协商与大陆欧洲其他国家相比这是比较罕见的 世纪 年代下半期参与政府

9、与社会伙伴协商和探讨的范围不断扩大除了代表劳资利益的工会联盟和工商联合会等社会组织、相关的奥地利政府经济和社会事务等主管部门外奥地利国家银行的行长和副行长、经济研究所的专家、联邦各部的专家等也参与其中与其他欧洲国家相比较奥地利参与协商的“伙伴”覆盖面之广几乎是首屈一指的 整体而言 世纪 年代下半期和 年代上半期社会伙伴与政府的合作模式为奥地利经济的飞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主要表现在很好地调控了劳 社会团结与竞争力的制度安排 “. ” . . . . .资关系 这种社会伙伴参与决策的方式使奥地利政府在形成基本法律草案时就对各方的利益进行了平衡和调控 这一时期奥地利通过了非常重要的立法比如 年的“职

10、业教育法”和“工作时间法”、 年的“卡特尔法”、 年的“外国劳工法”、 年的“市场规范法”和“就业市场刺激法”等等 这些重要的经济和社会立法都是经过政府与各社会利益集团(主要是劳资双方的代表)充分协商之后推出法案然后交予国民议会通过的因此奥地利借助“社会伙伴”之间的合作并把这种合作框架纳入联邦决策体制使国家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通过调节两大“社会伙伴”之间的利益来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平衡 奥地利这种决策模式从 世纪 年代一直运作至今其强大的生命力的延续得力于主要政党与社会伙伴的密切合作在联邦决策平台上使不同社会利益群体的利益获得协调与平衡二 “政党联盟”与“合作式”联邦决策体制与其他欧洲国家一

11、样奥地利的社会利益集团更多地代表不同的职业群体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的诉求而不同社会群体的政治诉求主要由政党来代表和表达 不过在奥地利模式中“社会伙伴”与两大主要政党即人民党和社会党之间密切“交织”()在一起被认为是“奥地利道路”的独特而重要的组成部分奥地利的社会利益集团与政党之间有着特殊的密切关系 工会联盟( ) 、联邦商会( )和奥地利工业者联合会( )是国内最大的劳工和雇主利益代表组织在工会联盟中更靠近传统左翼政党社会党的工会占据主要地位在联邦商会和工业者联合会中占主导性地位的组织则更接近传统右翼政党人民党 事实上更确切地说在奥地利两大社会利益组织与两大政党是“交织”在一起的从人事安排的角度看来自利益集团的领导者会在政党组织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