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_活动_教学拾零_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6540037 上传时间:2018-06-27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地理_活动_教学拾零_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初中地理_活动_教学拾零_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地理_活动_教学拾零_》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地理_活动_教学拾零_(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 0 0 6年第3期教 学 新 探3 2初中地理 “活动” 教学拾零( ):“活动” 内容的特点透析纵观七年级地理新教材的“活动”内容, 就其特点可分为以下几类:1 .读图类: 这 类 活 动 是 教 材 中 出现次数最多的, 凡涉及到地图的知识均有读图活动。通过读图分析, 让学生找出图中的地理事物, 形成空间观念, 培养读图能力。2 .讨论类: 此类活动也较多, 如第二章第一节的活动, 根据图2 . 8所示, 讨论各大洲的轮廓及其划分特征;第七章第一节的活动,讨论日本东西兼容的文化特点对日本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利用活动进行课堂讨论, 活跃了课堂气氛, 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也有利于学

2、生主动参与和提高发散思维能力。3 .试验类: 如 第 一 章 第 二 节 的 活动 , 用 手 拨 动 地 球 仪 , 正 确 演 示 地 球的 自 传 ; 用 手 电 筒 作 光 源 , 照 射 地 球仪, 看看昼夜半球的分布。通过学生演示试验,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 把 抽 象 的 现 象 具 体 化 , 从 而 促 成知识的理解与掌握。4 .资料 类 : 如 第 四 章 第 二 节 的 活动,北京四合院的资料介绍,认识传统聚落中民居的开发与保护问题; 第八 章 第 四 节 的 活 动 , 通 过 读 有 关 材料,体会澳大利亚被称为“世界活化石博物馆”的真正含义。这些资料不仅开阔

3、了学生视野,也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了分析、 归纳问题的能力。5 .调查类: 如第五章的活动, 通过电视、 广播、 报刊等, 搜集近期的国际热点问题, 看一看联合国参与了其中哪些 问 题 的 调 解 和 解 决 。 第 十 章 的 活动, 从报刊杂志上收集关于北极的报道 、 图 片 , 举 办 一 个 有 北 极 地 区 环 境保 护 与 利 用 的 小 型 展 览 会 。 这 些 活动,把课堂学到的知识引入到课外,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靳 文 祥沈实/山 东 省 临 沂 市罗庄区册山中学(2 7 6 0 2 2): 为每个 “活动” 找一个精彩的落脚点即便是活动,如果

4、不能为其找到一个合适精彩的落脚点,也会使活动开展得死气沉沉 , 既 “ 活 ” 不 起 来 , 也“动” 不起来。一个兴趣, 一个困惑, 一种体验,一份好奇,一个悬念都可以作 为 活 动 的 落 脚 点 , 激 发 学 生 的 热情,开启学生的思维,把活动开展的活泼生动, 且回味无穷, 历久弥香。1 .捕捉和利用学生的兴趣点学 生 普 遍 对 与 周 围 生 活 联 系 密切的知识, 兴趣浓厚; 对于开展演讲、辩 论 、 竞 赛 、 角 色 模 拟 扮 演 等 富 于 变化、挑战性强的活动更是乐此不疲。如 七 年 级 下 册 有 关 日 本 工 业 分 布 特点及原因的内容, 教材设计了一系列

5、思维逻辑线条清晰的问题: 读图查找工业区;观察总结工业区分布特点;分析如此分布的原因。但由于趣味性不足, 很难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如果 将 活 动 重 新 加 工 、 润 色 , 运 用 角 色模 拟 扮 演 , 则 会 产 生 完 全 不 同 的 效果。例如: 假如你是日本丰田公司总裁 , 率 团 对 本 国 的 自 然 状 况 进 行 考察 , 经 过 综 合 考 察 分 析 , 你 会 选 择 什么 样 ( 条 件 ) 的 地 方 发 展 你 的 多 家 公司?你的理由是什么?学生不仅兴趣浓厚,而且真正动手开始翻阅资料,真正动脑开始分析其自然条件, 真正开始自主决策。最后答案五花八门,但

6、都有其道理, 有的愿意避开火山地震 区 , 有 的 愿 意 建 在 平 原 区 , 有 的 愿意选在沿海等,气氛异常热烈活跃。此举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吸引学生积极参与, 而且更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培养。2 .把握学生思维的切入点新课程要求学生的学习方式要转变,并且倡导了三种学习方式:合作学习、 探究学习、 自主学习。课堂活动的开展自然离不开三种学习方式, 而日常教学中又往往使这些学习方式的运用流于形式,但在课堂活动中, 注意 把 握 契 机 , 捕 捉 学 生 思 维 的 切 入点, 恰到好处、 不失时机的引向深入,既可使三种学习活动得到有效运用,又 可 使 活 动 开 展 得 更 扎

7、实 、 富 有 深意。如七年级下册的中东地区输油线路内容,教材安排了读图填表活动。此时,可充分发挥三种学习方式的优势,将其有机融合到一起,使活动开展得更加轻松、扎实有效。具体进行时可先让学生开始读图,不给予任何提示, 完全独立思考, 自主完成表格。自主学习过程中,对于部分答案, 有些同学开始犹豫不决,不敢确定。在他们山重水复疑无路之机,马上组织学生合作讨论,此时的讨论特别有针对性,气氛特别热烈,争论也特别激烈。留足够交流时间,学生讨论渐趋平静之时,组织学生反馈意见冲突及疑难困惑。由于真正进行了独立思考的自主学习过程和激烈的讨论过程,学生都能有疑而问。有的问输油线为何粗细不均,有的问为何同样到西

8、欧和美国, 却走两条线路?如此一来, 学生的思路打开了,知识拓展了,思维延伸了。相 启 梅/山 东 省 蒙 阴 县 第 三 中学(2 7 6 2 0 0): 活动模块的实施策略1 .周 密 安 排 活 动 的 全 过 程 , 提 高活动实施的效度活动的数量多、覆盖面广是新教材的特色。 对教师来说, 实施前要分析活动模块的类型和内容,对活动效果作评价和预测, 并按实施对象、 时间或场所进行归类、选择。如七年级上册“根据所给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分配的柱状图并加以分析” 。 此活动属于加深理解、 巩固复习知识的类型, 可安排在新课结束时或课后进行。对属于增加学生信息量、扩展学生智能的活动, 如七年

9、级上册 “说明气温与人类生活、生产的关系,并收集、补充资料” , 需要提前让学生去准备, 应在课前预习时进行。 而写倡议书、 运用已学“2 0 0 6年第3期教 学 新 探3 3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 宜安排在课后复习时进行。2 .结 合 现 代 信 息 教 育 技 术 , 增 加活动实施的亮点新课标提出“要培养学生收集地理信息、整理地理信息、分析地理信息、回答地理问题并与别人交流的技能” 。借助多媒体计算机的模拟技术,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类似于真实的地理过程; 或通过文字、 图像、 声音等地理信息的组合与转绘,让学生独立制作简单的课件、 绘制电子地图等, 这些都不失为建构知识的有效手段。借

10、助计算机及网络的交互功能,实现师生的互动、 生生互动, 或异地交流。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部分学生的“网瘾” ,把他们的注意力和兴趣吸引到学习中来, 纠正不良的网络行为。最后, 在条件好的学校,把地理信息系统的知识引入活动中,让学生建构清晰的空间概念。如提供学生台湾等高线图和地形平面图,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进行三维建模,生成三维可视图和等值线叠加图。 总之, 信息技术为活动实施提供了较为广阔的天地,中学教师在这一领域将会大有作为。3 .转 变 活 动 方 式 , 调 适 活 动 实 施的深度为突破 “大一统” 的活动模式, 教师应对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作必要的修改补充, 使之更贴近于学生实际, 让学生

11、更好地理解并解决活动问题。如将 “异域文化对中国的影响” 和 “讨论日本火山的利弊” 的活动问题分别改为 “举例说明中国有哪些外来文化( 语言、 宗教、民族等) ” 、“收集资料, 讨论本地的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让学生课后参观访问并收集有关资料加以解决。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置换深奥的专业术语,如将 “讨论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对世界能源可持续利用的影响” 改为 “讨论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消耗世界大量的能源所产生的消极后果” 。叶 汝 坤/广 西 钦 州 师 范 高 等 专科学校地理系(5 3 5 0 0 0 )“漫 谈 战 争 中 的 地 理 知 识有人说,一场风改变了中国历史(诸葛亮赤壁

12、之战“ 借东风”),一场雨改变了中国历史(陈胜、 吴广因雨误期, 揭竿而起)。 可见, 在影响战争的诸多因素中, 地理知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甚全直接影响着战争的成败。作为战争中的指挥者, 必须要拥有广博的地理知识, 对战区的方位、 地形、 人文等方面了如指掌, 成竹在胸, 才能运筹帷握,决胜千里, 否则,“将帅不才, 累死千军” 。下面让我们从几个战争故事谈起。案例1: 二战结束之前, 德国间谍得到盟军登陆的消息, 即发射消息给本部, 但本部没有反应,结果盟军得以顺利登陆。请思考: 为什么德国本部没有反应?解析:原因是德国间谍发射出的无线电波因受耀斑的影响, 德国本部没能及时收到盟军登陆的

13、消息。这说明, 太阳活动的瞬间变化影响了地球上人类的某些重大活动事件。案例2: 在侵越战争中, 美国尽管打出了空军王牌, 但损失惨重, 美军死亡5万多人, 陷入战争泥潭; 在海湾战争中, 美军仅死亡1 5 0多人, 基本达到战争的最终目的, 两次战争结局截然相反。联系美国的武器装备、 战争手段, 我们从地理学角度作思考,为什么两次战争结局截然相反?解析: 除政治原因外, 两地自然环境不同是很主要的原因。越南地处热带雨林带, 在 “胡志明” 小道沿线, 森林遮天蔽日, 加上崎岖的山地地形, 在空中很难观察到地面的军事动态,美国用电子监听等高科技手段来确定轰炸目标, 也收效甚微。而伊拉克与科威特大

14、部分是热带沙漠, 地表平坦, 植被极少, 而多国部队 “地毯式” 轰炸, 伊军毫无隐蔽可言, 只有挨打的份, 战斗力严重损伤, 定了吃败仗的结局。由此可见, 自然带与地形对空袭战起了不可小视的客观影响。案例3: 二战中, 德国的潜水艇总能在英国戒备森严控制下的直布罗陀海峡中神出鬼没地往来于大西洋和地中海之间, 为什么?解析: 原来地中海、 大西洋的水面高低不同,地中海因蒸发旺盛, 海水盐分高, 密度大, 水面低;而毗邻的大西洋水的盐度比地中海低, 密度小, 水面比地中海高,于是大西洋表层海水由直布罗陀海峡流入地中海(密度流),地中海海水由直布罗陀底层流入大西洋(补偿流),德军潜水艇利用这一点,

15、 关闭发动机, 从大西洋进入地中海时随着浅水, 而由地中海进入大西洋是潜入深水水流中的。案例4:1 8 1 2年6月, 拿破仑集结了五六十万的法国大军, 攻打俄国, 俄军且战且退, 故意拖延时间, 准备在冬季和法军决战。9月中旬, 法军进入莫斯科, 俄军放火烧城。 这时拿破仑不得不下令撤退, 退出俄国境内时, 只剩下两万残兵败将了。为什么?解析: 冬天已经来临, 法军停留在烧毁的莫斯科,缺乏粮食和防寒衣服,不适应当地严寒的气候, 无法度过严冬。后撤的法军在零下3 5 的冰天雪地里穿行, 迎接他们的是饥饿和严寒, 还有俄国军民的袭击。 由此可见, 俄罗斯欧洲部分的冬天是多么的漫长而寒冷, 俄罗斯

16、亚洲部分西伯利亚的冬天就可想而知了。案例5: 三国后期, 诸葛亮北伐中原, 六出祁山。 一次将司马懿父子及所率魏军困在葫芦峪。 诸葛亮又用其常用的战术火攻, 遍山点起大火,欲将敌方全部烧死。不料突然下起大雨,浇灭山火, 司马氏得以死里逃生。 司马懿仰天长叹: “ 天不灭我!” 这场雨真的是天意吗?解析:这场雨其实不是天意,恰恰是诸葛亮人为制造的。熊熊的大火使山区的近地面空气受热上升, 气压下降。低气压区形成气旋,其中心因空气上升冷凝而降雨。就是说, 葫芦峪里下了一场气旋雨。由以上案例不难看出, 很多时候的确是自然的风雨影响着社会的 “风雨” , 有时甚至起着决定作用。看来掌握广博的地理知识, 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作者单位: 河北省峰峰春光中学( 0 5 6 2 0 0 )周丽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