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认同来之不易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6539370 上传时间:2018-06-27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4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华民族认同来之不易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华民族认同来之不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华民族认同来之不易(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940 年 7 月,毛泽东为 美洲华侨日报创刊题词: “ 起来,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而奋斗到底”。从中可以看出,在全面抗战的最艰难岁月里,毛泽东对 “ 中华民族”的书写及其内在激情。在近代中国,现代意义的 “ 中 华民族”这一认同符号的形成、确立, 以及内含的一体性观念之萌 生、演变与社会化传播,乃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 其实际认同 在清末民国时期已然奠定了最为重要的基础, 但整个过程却并没 有终结。 就各少数民族的认同来看,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 整合,也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 定程度上甚至可以说,该过程至今 仍然处在延续和自觉深化之中。 从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广泛

2、播扬的“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论”, 到 90 年代后激荡神州的 “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强音里,我们 都分明可以听到此一认同进程的历史回声。 现实是历史的延续。 作为一个关切自己民族国家乃至人类 前途的中国人, 当他回望近代中国的坎坷命运,品味 “ 亡国焦 虑”与 “ 再生渴望”的国人心态史的时候, 定能强烈感受到那 种平等一体的主导型中华民族 观念及其认同的来之不易,从 而倍感珍惜。 在当今中国, 强化中华民族 或中华国族的整体认同, 无疑仍 是时代的使命和当务之急。 与此 同时, 自觉而有效地维护少数民 族的权利, 努力保持各民族的文 化个性和多样化发展, 也同样是 迫切而持久的需求如何

3、在两者之间保持一种张力与平衡,实在既需要国人平静的理性、 深入 的调研, 又需要长远的眼光和智慧的创造。 从对近代中国“ 中华民族”观念的历史考察中, 我们常常 可以看到政治学与人类学视角的歧异和矛盾, 也能见及两者 之间的交互作用与影响。 而要想真正处理好国内民族问题, 包括与国外民族的交往问题, 不妨说又期待着思想者和实践者同时拥有政治学与人类学的双重关切与复合智慧, 去积极 探 寻 跟 政 治 一 体 格 局 相 互 涵 容, 既着眼于长远而又切实有效的文化融合之道。 实际上, 不仅是民族问题,还有环境问题、边疆问题等诸如此类的议题,都需要我们既坦诚地面对 现实,又理性地反思过去,并且更

4、清醒地面向未来。 唯有在与历史不 懈的对话之中,自觉求取和保持一种多元一体、团结统一、人文是尚、 和谐发展的民族格局,未来才有可期。 国家的命运与人类的前途,端 赖于是。 这,就是笔者多年研究近代中国有关 “ 中华民族”观念之后,最想要表达的一点感悟。作者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院长、 清史研究基地学术委员会主任、教育部特聘教授。本文节选自其新著 重塑中华近代中国 “ 中华民族”观念研究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年 10 月版),感谢作者授权发布,标题为编者所拟。从 “ 多元一体”到 “ 伟大复兴”文 / 黄兴涛“ 中华民族”,是近代中国才出现的新名词和新概念。 它是 20 世纪初现代

5、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生成之后, 特别是清王朝临近崩溃之际和最终覆 亡之后, 在中国逐渐产生发展起来的, 具有政治、 社会文化符号意义的民族观念凝结物。在 21 世纪的今天,我们中国人既殷殷期望于 “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又面临着极少数分离 势力发出的种种现实挑战,似不能不认真思考: “ 中华民族”这一观念以及对其的集体认同,究竟从何而来? 它对我们的今天和未 来,又意味着什么?那么清朝到民国, “ 自在”的中国人与 “ 自觉”的中华民族之间,或 者说人们通常所言的传统中华民族和现代中华民族之间,究竟有何 区别呢?笔者以为, 其中最为重要的 区别就在于, 其成员一则为“ 臣民”或 “ 藩民”,

6、一则为 “ 国民”或 “ 公民”。 即便是在清朝鼎盛的康乾盛世时期, 现在通常所说的中 华民族之主要民族构成成分和领土范围已基本奠定的阶段, 也仍 然存在着这种与现代 “ 自觉体”民 族之间的明显差别。那时, 国人对于其彼此之间已然不同程度存在, 并不断得到发展和加强的各种联系与一体化 趋势, 还缺乏自觉认识的各种条件( 包括西方外来民族入侵的打 击与强烈主权刺激, 自身现代国家体制的建立, 以及逐渐发达的 交通、 通信和出版印刷等现代媒体条件);对于共同的利益安危,在感情上还缺乏强烈体认的可 能,更不用说具备内外 “ 主权”等现代权利意识了; 在交往上,也 存在着语言沟通等方面的更多隔阂。

7、而到了清末民国时期,上述诸种情形都基本得到了程度不 同的改变。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时期基于各民族间的全方 位 “ 一体性”的强烈体认,还形成了一个共同拥有、广泛认同的大 民 族 共 同 体 的 总 符 号 或 总 名 称“ 中华民族”。这样一个大民族共同体“ 自 觉化” 的过程, 自然是一种全方位、多层次,内涵极其丰富复杂的 现代民族认同运动。从 思 想 观 念 史 的 角 度 来 看, 它首先表现为一种现代中华民族观念或意识的生成、演 化和不断强化、深化的过程。 就社会接受角度而言, 这也是现 代中华民族观念从少数人的精英思想, 到最终得到社会上广泛认同的过程。 这是一个谁也无法漠视和否

8、认的重要历史行程。从 “ 莫非王臣”到安危与共“ 中华民族”认同来之不易起初, “ 中华民族” 一度用来指称 “ 汉族”,进入民国后,这一 用法在一部分人那里仍然有所延续。 但与此同时或稍后, 指称中国国内包括汉族和其他各族人民在内的大民族共同体之“ 中华民 族”概念,逐渐传播开来,并且日 益强势, 最终于 20 世纪 20 年代之后, 特别是“ 九一八” 事变之后, 成为主导国内政治舆论的流 行用法。这后一种主导型、 符号化的“ 中华民族”概念,明确强调中国 境内各族人民作为国民或公民的 平等身份, 他们由历史延续下来 的政治、经济、文化乃至泛血缘联系, 自有其特殊性并不断得到强 化。 作为

9、一个民族共同体,它依托在新的现代共和国家形式上,呈现整体性和统一性, 还赋予了各 族人民摆脱帝国主义列强的侵 略, 实现全民族独立和现代化发 展的共同命运。笔者将这一主导型 “ 中华民族” 概念所直接传导和涵括的族类认同 意识, 及其运用展开的民族一体化理念和信念等, 称之为现代中华民 族观念。 现代中华民族观 念 的 形 成和演变,思想论证和社会接受, 凝聚着作为现代国民的中国人之整体认同的政治文化底蕴与 时代精神走向, 它不仅强烈影 响 了 20 世 纪 以 来 中 国 的 历 史进程, 还将继续影响其未来的发展。 早在 20 世纪 80 年代, 费孝通先生就曾从民族学角度提出“ 从 自在

10、到 自觉”的中华民族认识论,强调 “ 中华民族作为一个 自觉的民族实体, 是近百年来中国和西方列强对抗中出现的,但 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 则是几千年的历史过程所形成的”。 这 一具有创发性的著名论断, 对我们认知清末民国时期现代中华民族观念的形成、 演变及其社会认 同的意涵, 具有直接的启发性和 反思价值。 无疑地, 此一“ 自觉” 的实现, 不仅包含着民族因素得以延 续的意义, 也内蕴着某种现代性的政治转换之义。 从某种意义上 说, “ 自觉”同时也意味着一种 “ 重塑”、一种 “ 再造”,因为现代 “ 民 族”一词所指代的,就是一个带有强烈政治意蕴的新概念。 正是经 由现代政治启蒙和国

11、家意识所引发的现代民族自觉, 古老的中国 人, 才最终得以自立于现代世界民族之林。因此也可以说,从长期历史积淀 而成的 “ 自在”的中国人,到清末民国“ 自觉”的中华民族的演化过程,同时 也是一个从 “ 传统”到 “ 现代”的发展过程。当然,这里所谓传统和现代,又 都包含着中国自身有别于西方的历 史文化特征。从 “ 自在”到 “ 自觉”A7文化认同编辑 / 谭洪安制作 /?薛燕娟校对 / 翟军? 社庆专刊 19852018 2018.1.1三超新材步入发展快车道 营收利润实现双增长近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的 2017 年 111 月份电力工业运行简况统计显示,2017 年 111月份, 全

12、国基建新增太阳能发电4865 万千瓦,比 2016 年同期多投产 2472 万千瓦。得益于光伏行业的迅猛发展,在金刚线切割领域深耕多年的南京三超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 “ 三超新材”,300554.SZ)的业绩也同样实现了稳健增长。2017年前三季度, 三超新材实现营收1.64 亿元,同比增长 46.22%;实现净利润 4089.75 万元, 同比增长55.26%。申万宏源的研报指出,三超新材的营收和净利润大幅增长,主要原因是由于该公司所处的光伏领域电镀金刚线需求剧增,除了早期应用的单晶硅片厂商外,多晶硅片厂商也在积极应用。据了解,在光伏行业,金刚线加黑硅技术趋于成熟,金刚线快速渗透多

13、晶硅切片领域。在单晶硅片切片市场,金刚线切割技术已经占据了绝对主流。 而 2016 年在多晶硅片领域应用尚少,随着金刚线切割多晶硅片中产生的电池制绒困难、 硅片反射率较高等问题的解决,金刚线在多晶硅片切割中快速推广应用。上述研报认为,随着技术进步和成本下降的双重驱动,金刚线切割技术在多晶硅片领域也将实现快速替代,国内金刚线供不应求的局面有望持续,而三超新材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多晶硅片厂商保利协鑫的合作伙伴之一,未来发展有望提速。深耕金刚石市场公开信息显示,三超新材成立于 1999 年, 主营业务是金刚石工具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为电镀金刚线和金刚石砂轮。 其中, 电镀金刚线主要应用于蓝宝石、

14、硅材料、磁性材料等硬脆材料的切割,硅材料行业的产品主要为光伏用硅片或集成电路用硅片。目前,全球金刚石工具制造商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梯队。 其中,第一梯队是欧美、日本等国的大型跨国公司, 拥有较为明显的技术优势,占据了高端专业金刚石工具市场, 代表性企业包括法国圣戈班( Saint? Gobain)、 日 本 旭 金 刚 石( Asahi?Diamond)、DISCO 等;第二阵营是以韩国企业为主,代表性企业包括韩国二和 ( Ehwa)、 新韩( Shinhan)等,其主要产品以激光焊接和热压烧结产品为主;第三阵营是中国的金刚石工具制造企业,其总体生产规模较大,产品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市场,但部分企业近

15、年来技术进步迅速,已经有部分产品进入中高端市场销售。据了解,三超新材生产的金刚石砂轮主要应用于蓝宝石、磁性材料、光伏硅材料等行业的中高端产品,定制化程度较高,竞争对手主要是国外及国内有一定技术积累的厂家。 目前,三超新材积累了数十种金刚石砂轮配方,并且与超过200 家磁性材料行业厂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业务关系,在该细分领域的市场占有率较高。作为较早通过自主研发掌握金刚线相关技术并成功产业化的本土企业,三超新材还参与了国内行业标准 超硬磨料制品电镀金刚石线的制定。从综合销量、营业收入等指标看,三超新材近几年在国内电镀金刚线生产企业当中排名前三。如今, 经过多年的积累和深耕,三超新材已在极具发展前景

16、的硅切片线的研发和生产方面取得突破。 目前,国内蓝宝石开方和切片、方硅芯切割、硅材料的开方和截断等领域的金刚线已基本实现进口替代。 硅切片线的市场庞大,三超新材于 2014 年已先后成功研发出 0.10mm、0.08mm 规格的硅切 片 线 ,2016 年 成 功 研 发 出0.07mm、0.065mm 规格的电镀金刚线,目前技术已逐渐成熟并得到下游客户认可。业绩保持持续增长据悉,金刚线主要用于光伏硅材料、 蓝宝石等硬脆材料切割,而该等材料的主要传统切割方式为砂浆切割。 因此,金刚线行业的市场空间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金刚线对传统砂浆切割的替代程度,二是光伏行业、蓝宝石行业的发展状况。凭借切割效率、材料损耗、环境保护、产品质量、运营成本等方面的优势,金刚线已在蓝宝石开方和切片,方硅芯切割等领域基本替代传统切割技术;在硅开方和截断市场已发展成为主流工艺; 在单晶硅切片等市场正在快速替代传统切割技术; 在多晶硅切片领域当前已有一定技术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