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审计风险防范与控制

上传人:lizhe****0920 文档编号:46533584 上传时间:2018-06-27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005.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审计风险防范与控制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论审计风险防范与控制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审计风险防范与控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审计风险防范与控制(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85表社会的利益,使企业目标与社会目标协调一致,国家不仅作为国有企业所有者对企业拥有产权,而且作为社会管理者,也有监督企业会计信息的权力,同时也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负责;二是企业职工所具备的专业化技能是一种人力资本,离开这种人力资本,股东所拥有的实物资本就无法实现增值,所以企业职工也理应构成企业产权制度的一部分。4. 提高会计人员的社会经济地位,重视后续教育。一方面,要充分保障会计人员的合法权益,大力支持其依法履行职责, 进一步明确法律责任, 秉公执法,对于长期从事会计工作,有真才实学、廉洁奉公的就大胆提拔,或给予不同形式的奖励。另一方面,要重视财会人员的后续教育,努力提高财会队伍的政治素质、业务

2、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论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文 / 李玉恩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 9 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将审计风险定义为:会计报表中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而审计风险又由两方面风险构成:一方面是审计人员认为会计报表公允可以接受,但实际上会计报表却存在重大错报的风险;另一方面是审计人员认为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不能接受,但实际上是公允的风险。审计风险的成因有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外部原因:包括经济环境、 社会环境、 法律环境、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广泛使用。内部原因: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素质不高,审计人员所采用的审计技术方法落后,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机制薄弱,

3、被审计对象的复杂化。审计风险具有客观存在性、不确定性、 经济损失的严重性和可控性等特征。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对审计风险要有一个全面深刻的认识。对审计风险的正确认识是有效防范化解审计风险的前提。这方面有效的办法:首先是对审计风险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构建审计风险理论体系,用系统的理论进行宣传、教育、培训,使人们比较深刻系统地认识了解审计风险;其次是把强化审计风险教育摆在突出位置,对从事审计工作的人员进行全员审计风险教育,使审计风险防范意识深入人心,并使其体现在具体的审计工作之中。营造良好和谐的外部审计环境,有效地防范和化解审计风险。二是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审计是一种专业性和

4、技术性都很强的职业,且是一种高层次、综合性的经济监督。其工作不但需要一套系统的职业标准指导、约束和规范,同时还要注意提高审计人员的责任心和职业道德水平,造就一批同审计工作相适应的具有一定思想素质、业务技能和文化水平的审计人员,从而达到主动控制风险的目的。1. 审计人员应具有一种客观辩证的哲学思想,并把这种思想具体地融于审计活动中,用正确、科学的知识论和方法论提高审计人员客观准确分析问题、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地处理好审计活动中的各种问题与矛盾,做好审计工作。2. 审计人员要认真学习掌握法规 , 熟悉准确地运用法规,防止和杜绝法规运用失误而引发的审计风险。审计工作专业性很强,涉及面又广,

5、因而审计人员要有全面、扎实的业务功底。审计人员的知识,不仅仅是财会知识,而且还要包括经济管理、法律、工程技术、电子计算机知识等。3. 审计人员要有廉洁奉公、恪尽职守、爱岗敬业和甘于奉献的精神。这样,审计人员才会齐心协力地做好工作,产生好的效果,审计风险也才能得以防范和控制。三是在对审计方法的改革与创新中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从本质上说,审计作为两权分离的产物,是所有权对经营权的一种监督,审计方法是由审计目的和对象决定的。在审计方法改革与创新上,主要应从两方面进行:1.以内部控制制度审计方法为核心,兼容抽样与详细审计法的审计方法体系。内部控制制度审计法就是通过确定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缺陷,进而判

6、明财产保全和会计记录真实性上可能存在的缺陷,并对此进行的详细考证、分析,以查明错弊。在内部控制制度审计法基础上,确定审计重点,对审计重点采取详细审计,增加审计证据数量,以充分的审计证据支持其审计结论,减少判断失误;对非审计重点采取抽样审计,并根据情况确定样本量,一般来说,样本量与抽样风险成反比。以客观存在的内部控制制度做出客观判断,推动被审计单位健全内控制度,使审计主、客体之间良性互动,达到既提高审计效率又防范降低审计风险的目的。2. 用现代科学技术改进审计方法和手段。当前电子计算机已同现代管理方法相融合,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审计必须跟上时代发展的要求,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审计。首先要普及,并

7、逐步提高审计人员的计算机知识;其次要开发设计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并在一些项目审计中进行试点,再经修改完善,提出需求,再推广使用。以审计方法的高科技含量达到提高审计质量,加强审理论探讨86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刍议文 / 柏杨近年来,随着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逐步深入实施,高校承担的科研项目和筹措的科研经费都呈现大幅增长的态势,科研经费已成为高校重要的资金来源之一。 由于高校科研项目受众多因素影响,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科研人员在申报项目经费时,往往只凭主观经验估算;而在管理过程中,科研经费不仅需要根据科研项目的开展分时段进行管理,而且因为专业性的要求,还要掌握科学研究本身的一些特殊规律,致使财务部门难以全

8、面了解科研经费支出内容,无法有效控制项目经费使用范围;科研项目结束后,经费仍由主持人支配,常用于预算之外,导致经费流失。这些不规范现象导致预算准确性差、 成本难以核算、支出混乱等一系列问题,科研经费混乱的管理现状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科研工作。因此,如何解决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充分提高其使用效益,保证科研项目的顺利实施和科研工作的健康发展,已成为高校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一、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科研经费重立项,轻预算,预算编制不合理许多高校认为,科研项目的级别及科研经费的多少象征着学校的实力,是科研部门工作成果和教师个人能力的综合体现,因此科研项目往往和教师的职称评定、岗位竞聘等紧

9、密相联,也是科理论探讨计风险管理,防范与控制审计风险的目的。四是履行严格的审计程序。在具体执行审计程序中,要严格按照制定的审计程序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在进行控制穿行测试时,应对客户的业务流程如销售与收款、采购与付款、投资与融资、固定资产与在建工程等流程进行详细测试, 并用图表或语言进行描述,同时对客户每个流程的控制措施和薄弱环节进行分析评价,作为客户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可以信赖的依据和实质性测试过程中样本采集量大小的标准。在实质性测试中,应通过对控制测试的评价, 调整具体项目的重要性水平,增加对控制薄弱环节的审计程序,如增加抽取的样本量、扩大函证的范围、实施相应的替代审计程序等。通过控制测试

10、和实质性测试,可以从总体上把握审计质量,控制审计风险。五是强化审计过程的督导。会计师事务所在承接业务并实施审计程序过程中,必须由管理层对项目组进行统一的质量控制、业务督导和信息沟通。事务所可以通过网络技术、内部组织架构、经费预算等形式对审计项目实施有效督导。如有的事务所通过确定审计项目编码方法,对审计过程进行实时控制。审计项目编码内容包括客户类别、审计年度、审计内容、承接业务部门等,通过项目编码控制每个项目组的工作时间、核算审计费用、复核工作底稿、审计实时状态等。由于审计过程处于不断运动变化的状态,客户的实际情况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因此项目组在实施审计程序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新情况、新问题,项目

11、组与管理层应通过保持高效、快捷的信息沟通渠道,及时反馈信息。有的事务所通过制定严格的复核程序,如审计全过程核对清单、审计总结目录、审计差异汇总表等,要求项目组对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总结、审计报告及附注、审计工作过程作出明晰的记录和详细的解释,对客户的重大事项如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持续经营能力、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变更、期后事项等,则要做专题性的解释性说明,以利于管理层审阅。六是保证审计的独立性。根据我国的现实情况,应从两个方面去解决。首先是从宏观上,必须解决审计组织地位的独立性,社会审计组织要脱钩改制,脱离挂靠主管部门的影响。其次是在各个审计组织内部,也要采取措施确保上岗审计人员的独立性,主要是要

12、保证被指定人员与被审计单位之间不存在可能影响审计人员的公正立场的特殊关系和其他影响审计人员独立性的各种因素。七是认真编制项目审计方案,建立风险责任制度。针对每个审计项目的具体情况,制订出科学合理的审计方案,在对审计的内容和被审计单位的特点进行深入的研究之后, 对审计的范围、 重点、程度、方法、人员分工和工作进度等作出详细的规定,使审计人员有所遵循,对审计质量的考核也有所依据,减少失察的可能性,也便于分清责任。明确审计组织内部各个层次、各个岗位工作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做到事事有人审核批准,有人实际操作,有人负责指导监督,有人负责考核,出了问题能够及时反映出来,并能分清责任。八是进行审计责任保险。这是控制风险的最后一个防范措施。我国目前开展这类保险业务的必要性已经具备,一些地方已经开展了此项业务。审计组织应尽早树立保险意识,正视风险的不可避免性,投保足够的审计责任保险,以便风险发生时能够得到一定的补偿,从而减少损失。由于审计所处的环境日益复杂,审计所面临的任务日趋艰巨,市场经济中成本效益原则的存在决定了审计过程中存在审计风险。这在客观上要求审计人员注意风险存在的可能性,并采取相应措施尽量避免风险和控制风险,将审计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