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泻的中医辨证论治与中成药选用_三_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46529423 上传时间:2018-06-27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泄泻的中医辨证论治与中成药选用_三_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泄泻的中医辨证论治与中成药选用_三_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泄泻的中医辨证论治与中成药选用_三_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泄泻的中医辨证论治与中成药选用_三_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泄泻的中医辨证论治与中成药选用_三_》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泄泻的中医辨证论治与中成药选用_三_(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Oct. 2011, Vol.8 No.10CE课堂8.5肝脾不和泄泻8.5.1四逆散【药物组成】 柴胡、 白芍、 枳壳 (麸炒) 、 甘草。【功效主治】 透解郁热, 疏肝理脾。用于肝气郁结所致的胁痛、 痢疾, 症见脘腹胁痛、 热厥手足不温、 泻痢下重。【处方分析】 方中甘草甘平益气以健脾; 柴胡透邪升阳以舒郁; 枳实下气破结, 与柴胡相合而升降调气; 芍药益阴养血, 与柴胡相合而疏肝理脾。四味互配, 使邪去郁解,气血调畅, 清阳得升, 四逆自愈。本成药能疏肝理气、 健脾而止泻, 治肝气横逆克脾之泄泻。【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 9 g, 一日 2 次。开水冲泡, 或炖后服下。【使用注意】 本品

2、含有枳壳, 有碍胎气, 故孕妇慎服; 寒厥所致四肢不温者,不宜服用;肝阴亏虚气郁胁痛者, 不宜使用; 忌恼怒劳碌, 保持心情舒畅。8.5.2固肠止泻丸【药物组成】 乌梅 (乌梅肉) 、 黄连、 罂粟壳、 干姜、 木香、 延胡索。【功效主治】 调和肝脾, 涩肠止痛。用于肝脾不和所致的泄泻, 症见腹痛腹泻, 两胁胀满;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见上述证候者。【处方分析】 方中含香连丸 (木香、 黄连) , 能清热化湿、 行气止痛。加乌梅肉酸涩收敛, 既泻肝止痛, 又涩肠止泻; 罂粟壳酸涩性平, 既收敛固气, 又涩肠止泻; 干姜既散里寒、 温脾阳, 又防黄连苦寒伤中, 以顾护脾胃之本; 延胡索辛散苦

3、泄温通, 能活血行气止痛, 对肝脾不调之泄泻腹痛者正合拍。诸药合用, 酸敛泻肝, 行气止痛, 活血燥湿,涩肠止泻,治肝旺克脾土太过,导致泄泻而腹痛明显、 两胁胀满者最宜。【用法用量】 口服。水丸一次 5g, 浓缩丸一次 4g, 一日3 次。【使用注意】 本品为肝脾不和所致之泄泻而设, 故虚热或伤食泄泻者慎服; 儿童慎服, 孕妇忌服; 内含罂粟壳, 不宜过量服、 长久服。8.6脾虚泄泻8.6.1四君子丸【药物组成】 党参、 白术 (麸炒) 、 茯苓、 大枣、 生姜、 炙甘草。作者简介:常章富, 男, 教授, 主任医师。研究方向: 中药药性理论和常用中药的合理应用, 中医疑难杂症的治疗。E-mai

4、l: 泄泻的中医辨证论治与中成药选用 (三 )常章富1毛敏2(1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 北京 100102; 2 中日友好医院药学部, 100029 )为方便广大执业药师进行继续教育学习,中国执业药师杂志特意为订阅本刊的执业药师开辟了“CE课堂”这个栏目,每期刊登与执业药师执业活动密切相关的继续教育的文章,每篇文章末尾将附上相应的测试题,以期刊答题的形式授予执业药师继续教育自修学分。请参与答题的执业药师在认真学习“CE 课堂”的内容后,将答案寄回本刊编辑部。根据 执业药师继续教育管理暂行办法 的规定,考核合格者,将授予全国有效的执业药师继续教育自修学分 ( 每题 0.1 0.5 学分,全年

5、最高记 5 学分 ) 和学分证明。本期的自修课程为 泄泻的中医辨证论治与中成药选用 ,本期全部刊完,测试题刊登在文章结尾处,请清楚回答后寄回本刊编辑部,合格者将授予继续教育自修学分。学习目的:掌握泄泻不同证型中成药的选用。49中国执业药师 【功效主治】 健脾益气。 用于脾胃气虚, 胃纳不佳, 食少便溏。【处方分析】 方中以人参为君, 甘温大补元气, 健脾养胃。 白术为臣, 苦温健脾燥湿。 佐以甘淡渗湿健脾之茯苓,与白术相合, 健脾除湿之功更强。使以炙甘草, 甘温调中。全方配合, 益气健脾止泻, 治脾胃气虚所致泄泻可用。慢性腹泻见上述证候者亦可投用。【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 3 6 g, 一日

6、3 次。【使用注意】 本品为补气健脾止泻之品, 故积滞泄泻与湿热泄泻者忌服。8.6.2六君子丸【药物组成】 党参、 白术 (麸炒) 、 茯苓、 半夏 (制) 、 陈皮、 炙甘草。【功效主治】 补脾益气, 燥湿化痰。 用于脾胃虚弱, 食量不多, 气虚痰多, 腹胀便溏。【处方分析】 方中参、 苓、 术、 草, 健脾益气; 陈皮辛散结气, 苦燥寒湿, 善理气健脾、 燥湿化痰; 半夏燥湿化痰、和胃消痞、 降逆止呕。诸药相合, 补脾益气、 燥湿化痰。治脾虚腹胀之大便溏泻可投。小儿泄泻、慢性功能性腹泻、肠易激综合征、 溃疡性结肠炎、 放化疗后所致胃肠道反应见上述证候者皆可用。【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 9

7、g, 一日 2 次。【使用注意】 本品为补气健脾、 燥湿化痰而止泻之品,故热毒或湿热泄泻者忌服。8.6.3香砂六君丸【药物组成】 党参、 白术 (炒) 、 茯苓、 陈皮、 木香、 半夏(制) 、 砂仁、 炙甘草。【功效主治】 益气健脾, 理气和胃。 用于脾虚气滞, 消化不良, 嗳气食少, 脘腹胀满, 大便溏泄。【处方分析】 方中六君子丸 (参、 苓、 术、 草、 陈皮、 半夏) , 能补脾益气、 燥湿化痰。木香辛香苦温, 善行肠胃结气而消胀止痛, 兼健脾消食; 与滋补药同用, 有防补成壅之效。砂仁辛香温燥, 能温脾暖胃、 宣化湿浊, 行滞气出谷道而胀满消除, 止呕止泻。诸药相合, 益气健脾、

8、理气和胃, 治脾胃气虚、 寒湿中阻之胀痛泄泻。【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 6 9 g, 一日 2 3 次。【使用注意】 本品为益气健脾、 理气和胃而止泻之品,故热毒或湿热泄泻者忌服。【按】 前三种药, 虽皆可健脾益胃、 调中止泻, 然四君子丸药味少, 功专补脾胃, 兼燥湿之功; 六君子丸则加入陈皮、 半夏, 侧重补脾气, 化痰湿, 是标本兼顾之方; 香砂六君子丸则加重理气调中、散寒化湿之力,偏于健脾和胃、理气散寒, 且兼止痛, 调中止泻力最强。8.6.4参苓白术丸【药物组成】 人参、 炒白术、 茯苓、 山药、 莲子、 白扁豆(炒) 、 炒薏苡仁、 砂仁、 桔梗、 甘草。【功效主治】 补脾胃, 益

9、肺气。用于脾胃虚弱, 食少便溏, 气短咳嗽, 肢倦乏力。【处方分析】 方中四君子汤 (人参、 茯苓、 白术、 甘草) 、山药, 能健脾益气、 燥湿止泻。莲子肉、 薏苡仁、 白扁豆, 甘淡渗湿, 兼补脾涩肠而止泻。砂仁, 温中行气、 化湿而止泻。稍用桔梗, 既宣肺气, 以利水湿之运化; 又载药上行,达于上焦, 以益肺而达培土生金之效。诸药相合, 益气健脾、 渗湿止泻, 治脾胃气虚之大便溏泻可投。肠易激综合征、 胃肠功能紊乱、 慢性结肠炎、 消化不良、 放射性直肠炎见上述证候者皆可用。【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 6 9 g, 一日 2 3 次。【使用注意】 本品为补虚之品, 故湿热内蕴所致泄泻、厌食

10、、 水肿及痰火咳嗽者忌用。8.6.5补中益气丸【药物组成】 炙黄芪、 党参、 白术 (炒) 、 炙甘草, 陈皮、当归、 升麻、 柴胡。【功效主治】 补中益气, 升阳举陷。 用于脾胃虚弱、 中气下陷所致的泄泻、 脱肛、 阴挺。症见体倦乏力、 食少腹胀、便溏日久脱肛下垂、 子宫脱垂。【处方分析】 方中以黄芪益气为君; 党参、 白术、 炙草健脾益气为臣, 共收补中益气之功。配陈皮理气, 当归补血,均为佐药。使以升麻、 柴胡, 升举下陷之清阳。诸药配伍,一是补气健脾以治气虚之本; 二是升提下陷阳气, 以求浊降清升。如此脾胃和调, 水谷精气生化有源, 脾胃气虚诸证可以自愈; 而中气不虚, 升举有力, 则

11、下脱、 下垂诸症可复其位。慢性肠炎、 慢性结肠炎、 术后胃肠功能紊乱见上述证候者亦可选用。【用法用量】 口服。大蜜丸一次 1 丸, 小蜜丸一次 9 g,水丸一次 6 g, 一日 2 3 次。【使用注意】 本品为补虚升提之品, 故阴虚内热或阳亢者忌用; 不宜与感冒药同时服用。【按】 以上二种, 虽皆可治脾气虚弱之大便稀溏之证,然参苓白术丸又能渗湿止泻,适用于脾虚湿盛之腹泻、 脘痞、 纳差较明显者; 补中益气丸则又能升阳举陷, 更适合于脾气久虚, 中气下陷、 升举无力所致的内伤发热、 脱肛、阴挺、 久泄、 久痢等, 故所治之腹泻往往病程较长, 病情较继续教育50Oct. 2011, Vol.8 N

12、o.10缓, 伴有脏器下垂者。8.6.6人参健脾丸【药物组成】 人参、 薏苡仁、 山药、 莲子肉、 白术、 白扁豆、 砂仁、 陈皮、 青皮、 六神曲、 麦芽、 山楂、 芡实、 当归、 茯苓、 木香、 枳壳、 甘草。【功效主治】 补气健脾, 和胃消食。用于脾胃虚弱之精神倦怠、 面色萎黄、 不思饮食、 脘腹胀满或嘈杂泛酸、 肠鸣泄泻等症。现多用于慢性胃肠炎、 十二指肠溃疡、 消化不良性腹泻等属脾胃虚弱者。【处方分析】 方中四君子汤补气健脾除湿而止泻; 薏苡仁、 白扁豆, 甘淡渗湿、 健脾止泻; 山药、 莲肉、 芡实, 既健脾益气、 涩肠止泻, 又兼祛湿; 六神曲、 麦芽、 山楂, 消食化滞; 陈皮

13、、 青皮、 枳壳、 木香、 砂仁, 行气和胃、 调中止泻; 当归, 养血活血, 以防脾胃虚弱日久伤血, 有治未病之意。诸药相合, 补气健脾、 和胃消食, 治脾胃虚弱兼气滞之泄泻。【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 2 丸, 一日 2 次。【使用注意】 本品偏温补, 故湿热内蕴所致之胃痛、 痞满、 泄泻者禁服。8.6.7补脾益肠丸【药物组成】 黄芪、 米炒党参、 土炒白术、 肉桂、 炮姜、盐补骨脂、 白芍、 炒当归、 砂仁、 木香、 制延胡索、 荔枝核、防风、 煅赤石脂、 炙甘草。【功效主治】 益气养血, 温阳行气, 涩肠止泻。 用于脾虚气滞之泄泻, 症见脘腹冷痛、 肠鸣泄泻、 黏液血便。慢性结肠炎、 溃

14、疡性结肠炎、 过敏性结肠炎见上述证候者亦可选用。【处方分析】 方中黄芪、 党参、 白术, 健脾益气、 升阳益胃; 肉桂、 干姜, 温补脾阳、 散寒止痛; 补骨脂, 辛苦大温,补命火而益脾土,为治脾肾阳虚及下元不固之要药; 白芍, 养阴缓急、 柔肝止痛; 当归, 养血活血、 散寒止痛, 与白芍合用, 对气血虚弱之腹痛效佳; 木香、 砂仁, 理气调中、温中化湿; 延胡索、 荔枝核, 疏肝理气、 活血止痛; 防风, 辛甘微温, 发散阳气、 胜湿止泻; 赤石脂, 益气生肌、 涩肠止泻。诸药相合, 益气养血、 温阳行气、 涩肠止泻, 治脾虚气滞之肠鸣泄泻可用。【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 6 g, 一日 3

15、 次; 儿童酌减, 重症加量或遵遗嘱。 30 日为一疗程, 一般连服 23 个疗程。【使用注意】 本品多含温补之品, 故大肠湿热泄泻忌服。【按】 以上二种, 虽均能健脾益气、 调中止泻, 然人参健脾丸尚能渗湿行气、 涩肠止泻, 更适合于脾胃虚弱, 兼食积气滞之泄泻; 补脾益肠丸则温中止泻, 缓急止痛之功也较强,更适合于脾胃虚弱日久,兼见脾阳不足之虚寒腹泻、 腹痛、 四肢发凉者。8.7阳虚泄泻8.7.1四神丸【药物组成】 盐补骨脂、 煨肉豆蔻、 制吴茱萸、 醋五味子、 大枣。【功效主治】 温肾散寒, 涩肠止泻。用于肾阳不足之泄泻, 症见肠鸣腹胀、 五更泄、 食少不消化、 久泻不止、 面黄肢冷。【

16、处方分析】 方中补骨脂辛苦性热而补命门, 为壮火温脾之要药, 故为君药。肉豆蔻温脾肾而涩肠止泻; 吴茱萸暖脾胃而散寒除湿, 共为臣药。五味子温涩之品; 生姜散寒行水; 大枣滋养脾胃, 共为佐使药。全方配伍, 温肾阳、暖脾阳、 固大肠、 健运化, 故泄泻自止。【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 9 g, 一日 1 2 次。【使用注意】 本品多辛温助阳之品, 故湿热痢疾、 湿热泄泻者忌服。8.7.2固本益肠片【药物组成】 党参、 黄芪、 补骨脂、 白术、 山药、 炮姜、 当归、 白芍。【功效主治】 涩肠止泻。用于脾肾阳虚所致泄泻, 症见腹痛绵绵, 大便清稀, 或有黏液及黏液血便, 食少腹胀, 腰酸乏力, 形寒肢冷, 舌淡苔白, 脉虚。【处方分析】 方中黄芪、 党参、 白术, 健脾益气、 升阳益胃; 山药, 既补脾肾, 又兼收涩止泻; 炮姜, 温补脾阳、 祛寒止痛; 补骨脂, 辛苦大温, 能补命火而益脾土, 善治脾肾阳虚久泻; 白芍, 养血敛阴缓急、 柔肝止痛; 当归, 养血活血、散寒止痛, 与白芍合用, 治气血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