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职业与健康1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46528271 上传时间:2018-06-27 格式:PPT 页数:117 大小:5.7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预防医学职业与健康1_第1页
第1页 / 共117页
预防医学职业与健康1_第2页
第2页 / 共117页
预防医学职业与健康1_第3页
第3页 / 共117页
预防医学职业与健康1_第4页
第4页 / 共117页
预防医学职业与健康1_第5页
第5页 / 共1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预防医学职业与健康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防医学职业与健康1(1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预防与公共卫生知识王进申医大四院经管办职业与健康 Occupation and Health主要内容 v第一节 职业有害性因素与职业性损害v第二节 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v第三节 生产性粉尘和尘肺v第四节 职业性物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第一节 职业有害性因素与职业性损害化学因素职业性有害因素 物理因素生物因素一、职业性有害因素(一)化学因素v1、生产性毒物:v金属毒物如铅、汞、镉及其化合物v类金属毒物如砷、磷及其化合物v有机溶剂如苯、甲苯、汽油等v刺激性气体如氯气、氨、酸类、一氧化碳、硫化氢等v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等v农药如有机磷v高分子化合物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毒物等v2、生产性粉尘v无机粉尘:二氧化硅

2、粉尘、石棉尘、煤尘等v有机粉尘:动物性及植物性粉尘,混合粉尘生产性粉尘(二)物理因素v1、异常气象条件:v高温、高气湿、强热辐射以及低温、高气流等v2、异常气压:v在高气压下进行潜水和潜涵作业,在转向正常气压时,如果减压过快,或者降压幅度过大,可以使溶解在组织和血液中的空气形成气泡阻塞血管和压迫组织,引起减压病v此外高空飞行、高原作业的低气压可以引起高山病v3、噪声和振动v4、非电离辐射 如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激光等v5、电离辐射:X射线、射线等(三)生物因素v如医务工作者可能接触到生物传染性病菌,v其他: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因素还有如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作息制度不合理、精神紧张、劳动强度过

3、大,长时间处于不良体位或者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生物传染性病菌二、职业性损害职业病(Occupational Disease) 工作有关疾病职业性损害 (Work-related Disease) 工伤(Occupational Trauma)劳动者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时不一定发生职 业性损害。劳动者个体对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反 应,除取决于有害因素的性质外,还与作用条 件及影响因素有关。二、职业性损害二、职业性损害(一)职业病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与时间超过一定限度时,人体不能代偿其所造成的功能或器质性病理改变,从而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影响劳动能力,这类疾病称为职业病。(一)职业病(一)职业

4、病职业病种类目前我国公布的职业病共10类132种计有 1职业中毒(occupational poisoning) 2尘肺(pneumoconiosis) 3物理因素所致职业职业病(occupational disease due to physical factor) 4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occupational disease due to biologic factor ) 5.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职业病种类6职业性皮肤病(occupational dermal disease)7职业性眼病(occupational eye disease)8职业性耳鼻喉疾病(occupational EN

5、T disease)9职业性肿瘤(occupational cancer)10其他职业病职业病特点 1病因明确,在控制了相应病因或作用条 件后,发病可以减少或消除。2有明确的剂量-反应(效应)关系,一 般需接触到一定程度才发病,因此,存在接 触水平(剂量)-反应关系(exposure- response relationship)。职业病特点 3在接触同样有害因素的人群中,常有一 定的发病率,很少只出现个别病人;4如能早期发现并及时合理处理,预后较 好,恢复也较容易;5大多数职业病目前尚无特殊治疗方法, 发现愈晚,疗效也愈差。职业病的诊断和处理原则 v 职业病的诊断是一项政策性和科学性很强的工

6、作,它涉及到劳保待遇,既关系到患者的健康与福利,也涉及国家和企业的利益。v 故在诊断上有别于一般疾病,需具有职业病诊断权的机构诊断。为了防止误诊、漏诊,在诊断上需采取以当地为主和以防治机构或职业病诊断组的集体诊断为准的原则。承担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在进行职业病诊断时,应当组织三名以上取 得职业病诊断资格的执业医师集体诊断 。职业病诊断证明书应当由参与诊断的 医师共同签署,并经承担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审核盖章。 第四十二条 职业病诊断,应当综合分析下列因素:(一)病人的职业史;(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和现场危害调查与评价;(三)临床表现以及辅助检查结果等。职业史职业史内容包括:详细描述该职

7、工自参加工作起全部职业的工种和工龄;工作时接触有害因素情况;症状出现的时间;同工种其他工人患病情况;非职业性接触和其他生活情况。体格检查 除一般常规检查外,应重点注意和 检查一些与接触职业有害因素有关的 项目。实验室检查 除一般检查外,可根据有害因素作用特点,进行特殊检查。生产环境调查 通过调查,可以确定存在哪些职业有 害因素,有害因素种类和特点,包括 生产流程、原料、中间产品和成品, 接触方式、浓度、时间、毒物的入体 途径及防护设备等情况。职业病防治法内容职业病防治法内容职业病防治法内容职业病防治法内容职业病防治法内容职业病防治法内容职业病防治法内容职业病防治法内容职业病防治法内容职业病防治

8、法内容职业病防治法内容(二)工作有关疾病概念:由于生产环境及劳动过程中某些不良因素,造成职业人群常见病发病率增高、潜伏的疾病发作或现患疾病的病情加重等,这类疾病统称为工作有关疾病。特点:1职业因素是发生该病的因素之一,但不是唯一因素。2职业因素影响了健康,从而促使潜在疾病暴露或病情加重、加速或恶化。3通过控制或改善职业环境,仅能减少工作有关疾病的发病率,或使原有疾病得以缓解。(二)工作有关疾病常见的工作有关的疾病1与职业有关的肺部疾病 2骨骼及软组织损伤 3与职业有关的心血管系统疾病 4生殖紊乱 5消化道疾患 6行为心身病 (二)工作有关疾病(三)工伤工伤概念工伤是工人在从事生产劳动过程中 ,

9、由于外部因素直接作用而引起机体组织的突发性以外损伤。(三)工伤v工伤可以造成缺勤及残疾,严重的 会导致死亡。v工伤性质的确定及伤残程度评定由 国家制定机构作出,造成工伤的原 因有工作环境、工作条件、防护措 施、个人因素等多种因素造成。工伤特点(三)工伤(三)工伤最新工伤保险条例:【发 文 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86号【颁布日期】2010-12-20【实施日期】2011-01-01(三)工伤工伤保险条例内容工伤保费缴纳工伤保险条例内容工伤认定程序工伤保险条例内容工伤职工待遇工伤保险条例内容工伤职工待遇工伤保险条例内容工伤特殊情况三、职业性有害因素的防治v对职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监护,以预防

10、为目的。v对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人员的健康状况进行系统的检查和分析,从而早期发现健康损害和职业禁忌症。v健康监护的主要内容包括就业前健康检查、定期健康检查、建立健全健康档案、健康状况分析和劳动能力鉴定等。v制定修订卫生标准、改善劳动条件等。第二节 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v生产性毒物:是指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对人体产生有害影响的化学物。v存在形式:原料、中间产品、辅助材料、成品、副产品、废弃物或者夹杂物。v形态:固体、液体、气体、蒸汽、固体颗粒或者烟雾v进入人体的途径:主要是呼吸道和皮肤接触一、铅v工业上所用的铅约40为金属铅、35为铅化合物,25为合金v接触机会:v1、接触金属铅的工种主要有:v铅

11、矿开采、金属冶炼、熔铁、印刷业、造船业、电线制造业铅矿开采v2、接触铅化合物的主要工种有:蓄电池制造、玻璃、搪瓷、铅丹、铅白、油漆、颜料、橡胶硫化促进剂等。二、汞v接触机会:汞的冶炼与成品加工仪表制造、维修或者使用:汞温度计、气压计电器器材制造或者维修如整流器、紫外光灯、荧光灯、X线球管v化学工业用汞作为原料生产汞化合物或者作为催化剂用汞齐法提取金银v国防中汞是重要的起爆剂和钚反应堆的冷却剂v口腔科用汞齐剂补牙等三、苯及苯的氨基及硝基化合物v苯的接触机会:v1、苯用作化工原料,如生产酚类、硝基苯、塑料等v2、煤焦油分馏或者石油裂解生产苯及其同系物v3、有机合成、制药、橡胶加工、制革及印刷等工业

12、v中用作溶剂;在制鞋、喷漆行业中用作稀释剂等 四、刺激性气体v刺激性气体(irritative gas):v是一类对眼、呼吸道粘膜和皮肤具有刺激作用的见的有氯、氨、氮氧化物、光气、氟化氢、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硫酸二甲酯等刺激性气体刺激性气体防治原则v1采取预防措施v预防控制的重点v是消除事故隐患,防止生产过程中的跑、冒、滴、v漏,杜绝意外事故v对生产和使用刺激性气体的设备和过程实行密闭化v自动化及局部吸出式通风,做好废气的回收和利用v定期进行环境检测,及时提出改进措施v提高作业人员自我保健意识,加强职工上岗前安全培训,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v提高现场急救水平,控制毒物吸收等v2防治肺水肿的措施v

13、防止毒物继续进入v尽快脱离现场,治疗时早期使用激素,及时对症处理五、窒息性气体v窒息性气体:是指那些主要以气态进入人体后,使血液的运氧能力或组织用氧的能力发生障碍,造成组织缺氧而直接引起窒息作用的气体。v单纯性窒息性气体 v如氮气、甲烷、二氧化碳等本身毒性很低或属惰性气体v因它们在空气中含量高时,使空气氧分压降低,致使机体动脉血红蛋白氧饱和度和动脉血氧分压降低,导致组织缺氧窒息v化学性窒息性气体 常见的有一氧化碳、氰化物和硫化氢v这类气体使机体血液携带输送氧的能力或组织利用氧的功能发生障碍,造成全身组织缺氧,引起严重中毒(一)窒息性气体中毒的某些特点v1所有窒息性气体的主要致病作用都是引起机体

14、缺氧 v 2缺氧对脑影响极大,轻度缺氧即可出现智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定向能力障碍等表现。v中毒较重时可有烦躁、头痛、头昏、乏力、呕吐、嗜睡甚至昏迷,进一步发展可出现脑水肿v因此,在治疗时,除及时给予有效的解毒剂外,应重视脑缺氧的治疗和脑水肿的预防及处理 v3不同的化学性窒息性气体中毒机制各异,治疗时必须针对性地选用有效的解毒剂(二)一氧化碳v1职业接触机会生产中接触CO的作业不下70余种,主要有炼焦、炼钢、锻造、铸造等vCO也是化学工业的原料,用于制造光气、甲醇、甲醛、甲酸等(三)氰化氢(HCN)v氰化物种类很多,常见的有氢氰酸、腈类、异氰酸酯等v凡能释放出氰离子的氰化物具有与氰化氢相似的毒

15、作用1理化特性及接触机会vHCN为无色,具有苦杏仁味的气体,易扩散,易溶于水、有机溶剂和脂肪,其水溶液为氢氰酸。v主要用在贵重金属的提炼、制药、杀虫剂的生产等。2临床表现生产中多发生于意外事故v高浓度或大剂量摄入,可引起呼吸和心跳暂停,发生“电击样”死亡3治疗与处理由于病情危急,在治疗上要争分夺秒v将患者立即脱离现场进行抢v常用的是亚硝酸钠一硫代硫酸钠疗法第三节 生产性粉尘和尘肺v生产性粉尘:是指在生产中形成的,并能够长时间浮游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它是严重危害职工健康的主要职业性有害因素。v尘肺:是在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引起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疾病 。一、生产性粉尘的分类v生产性粉尘

16、按其性质可分以下三类:v 1无机粉尘:v金属性粉尘,如铅、锰等金属化合物粉尘v非金属的矿物性粉尘,如石英、石棉v人工无机粉尘,如水泥、玻璃纤维等粉尘v2有机粉尘:v植物性粉尘如木尘、烟草、等粉尘v动物性粉尘如皮毛等粉尘;v人工有机粉尘如有机农药、染料、合成橡胶、树脂、纤维等粉尘v3混合性粉尘v在作业环境中,无机性粉尘和有机粉尘同时混合存在,是生产中最常见的粉尘存在形式尘肺二、生产性粉尘的主要来源v各种不同的生产环境v在矿山开采、机械铸造、耐火材料及陶瓷等行业,可接触到的粉尘主要是石英及含石英的混合粉尘v在石棉开采、加工制造石棉制品时,主要接触的是石棉或含石棉的混合粉尘v焊接、金属加工、冶炼时接触金属粉尘v农业、农副产品加工、制糖工业、动物管理及纺织工业等以接触有机粉尘为主(一)呼吸系统疾病v1尘肺v(1)矽肺:由长期吸入游离二氧化硅粉尘引起v(2)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