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玉米种子安全生产对粮食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46528205 上传时间:2018-06-27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80.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玉米种子安全生产对粮食安全生产的重要性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析玉米种子安全生产对粮食安全生产的重要性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析玉米种子安全生产对粮食安全生产的重要性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析玉米种子安全生产对粮食安全生产的重要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玉米种子安全生产对粮食安全生产的重要性(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论述 2009.8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 着力形成农业科研院所自身特色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4 . 4 文化名所战略文化创新是科技创新的先导,它在科研院所的发展过程中具有导向、 约束、 凝聚、 激励和辐射作用。农业科研单位的研究所标准化建设要求研究所一定要树立创建“一流农业科研院所”品牌的信心和决心, 打造农业科研文化, 实施品牌带动战略; 强化标识文化, 提升创新的文化品质和外部形象, 以品牌参与国际竞争; 要开发理念文化, 建立激励创新的核心理念和价值观, 优化管理制度, 健全工作机制和行为规范; 要加快科技条件平台 (重点实验室、 创新基地、信息库、 产业平台等) 和园区环

2、境建设; 培育团队文化, 建立人本管理思想, 形成优势竞争力, 通过几年的努力, 建成国内外知名的农业科技创新中心。总之,农业科研单位研究所的标准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 渐进的系统工程, 它渗透到一个单位工作的方方面面。因此, 必须坚持循序渐进、 持之以恒的建设方针, 坚持标准化与个性化、 优质化、 动态化相统一的原则,全面提高农业科研单位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服务能力, 建立现代农业科学技术体系,支撑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现代农业建设。参考文献: 1周汝琴, 唐于银. 地市级农业农业科研机构科研管理工作现 状和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 2007, 13 (9 ) : 34 2浙江省委政研室、 省质监局

3、联合课题组.实施标准化战略推 动转型升级浙江实施标准化战略的对策思路研究J.政 策瞭望, 2008,(7 ) : 1317 3李忠海. 标准化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的必由之路J.上 海标准化, 2008, (6):812 4蒋协助, 南美玉, 李宏.科研院所管理标准化探索J. 决策与 信息, 2007, (10):6062 5韩常灿, 游霖雄, 李幼飞, 等.农业科研院所创新文化体系的 构建与探析J.农业科技管理, 2006, 25 (6 ) : 1416 6吴林妃, 吴敬华.农业科研院所学科可持续发展策略探讨J. 农业科技通讯, 2008,(6 ) : 2124浅析玉米种子安全生产 对粮食安全生

4、产的重要性张士孝张春阳李开俊孙国庆(吉林省吉林市农业科学院132101)1 粮食是最重要的战略物资粮食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是宏观战略物资。我国是人口大国, 显然也是粮食消费大国。为此国家粮食安全中、 长期规划纲要 (2008 年2020 年)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主要约束指标; 耕地不能少于 15.8 亿亩, 其中粮食播种面积不能少于 12.7 亿亩。粮食的生产能力要力争达到 5000 亿公斤。要实现这样一个宏观的“钢性指标” ,尤其是现在粮食生产安全的基础仍然比较脆弱, 耕地面积不断缩减, 加之水资源短缺, 有的地方甚至匮乏,气候变化异常,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对粮食生产的约束日益突出。为此在有限

5、的耕地上能够安全的生产出更多、更优质的粮食尚需很大的努力。 2 玉米是主要饲料、 其地位不可替代特别是满足人民生活质量的需求, 提高肉、 蛋、奶的供给水平,无疑是需要在玉米生产方面做大文章, 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玉米生产国, 近年来玉米常产在 1.2 亿吨左右, 有 9000 万吨用于饲料转化, 仅有少量玉米直接用于膳食结构的品种粮调剂,由此不难看出玉米生产对于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是至关重要的, 然而生产 1.2 亿吨玉米, 至少需要 120 万吨玉米种子,这就要求玉米良种化科技贡献份额要有稳定的安全保障,从而保障玉米能够安全生产相对稳定, 至少不出大问题。 3 良种化科技贡献份额 3 8 %4

6、2 %随着良种化程度的提高, 我国粮食可支配数量也在不断提高, 20 世纪 60 年代玉米主推品种以农家品种为主,常产 40006000kg/hm2; 70 年代玉米主推品种是玉米双交种,常产 65007500kg/hm2; 80 年代玉米主推品种是玉米单交种, 常产 80009000kg/hm2; 9033-2009.8 专题论述年代玉米主推品种是稀 植大穗单交 种,常产950010500kg/hm2; 进入本世纪玉米主推品种是小穗耐密单交种, 常产 1150013500kg/hm2, 一批喜肥、 喜水、 耐密、 综合抗性好的品种, 公顷产量可达 15000kg以上已不鲜见,吉林省桦甸市连续

7、两年获得全国玉米高产状元; 金沙乡明隆村亩产 1183.49kg, 折合成公顷产量是 17752.35kg, 尽管这样由于人均占有耕地面积有限,全国人均粮食只能有 360380 公斤左右,这就使得我国粮食的供需仍然处于一个“紧平衡” 状态。4 种子储备政策和机制应该呼之欲出保障粮食生产安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考验,在粮食生产过程的任何一个环节上都要必须认真对待, 直白的讲: 玉米种子的生产也存在着一个 “输不起” 、“忽视不得” 的问题, 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如果粮食自己解决不了, 谁也帮不上忙, 同样种子出现问题也是谁都 “干瞧着” 伸不上手。尤其种子是区域性很强的粮食生产资料, 必须自己有所

8、准备, 要有一定相当数量的种子储备, 要想做到 “仓中有粮, 心中不慌” , 只有种地有种, 粮食才能安全。 5 国家储备玉米种子应是主渠道处于计划经济时代的国有种子企业已经全面改制在市场经济的环境里,现在的种子企业不可能主动积压资金去储备种子, 只有国家通过政策调整, 形成机制, 制定防灾、 减灾预案, 增加种子备荒储备, 应该像国家储备粮食那样, 做到心中有数, 以备应急。特别是玉米杂交种子的制种繁育工作,是一个多年连续性的 “群众工程” ,“人海战术” , 下一年度的生产用种需上一年度进行繁育准备,而其亲本的繁育则更需要长期和连续性的时间考验,才能使种质资源相对稳定安全。一旦出现严重的自

9、然灾害和不可预见的损失, 势必造成玉米播种面积陡然下降。特别是“包干到户” 以后, 土地的耕种权发生变化, 对于玉米种子的大面积繁育工作, 提出了新的课题。 6 玉米良种繁育基地存在着诸多问题对从事玉米种子研发的生产者来说,面临着基本的生产要素缺失的问题, 在大面积隔离区的设置,还有面对一家一户制种合同的签定, 以及父、 母本种植比例等方面, 都出现了不尽如人意的问题, 致使种子的纯度控制, 水分控制, 乃至芽势、 芽率的控制, 都出现管理增加难度的问题,而且一家一户的个体经济抵御风险能力有限,致使繁育的种子内在质量上存在着参差不齐的问题。 7 值得探讨的玉米种子生产繁育模式在目前农村深化改革

10、进程尚不完善的情况下,一些刚刚兴起的农村合作组织, 还很不健全, 实力尚不雄厚, 在这种情况下玉米种子要想安全生产, 必然要有一个行政手段, 法制观念和宏观掌控问题, 但真正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还得从经济利益的角度权衡,有些种子按粒卖钱, 一粒将近 0.01 元, 从生产者手中收购一粒也就是 0.00175 元0.0022 元, 相比差距是4.55.7 倍。 只有使土地拥有者, 种子研发单位, 品种权人以及种子经销商的利益合理摆布之后,才能达到共赢的目的,才能保证有足够的优质玉米良种投入到粮食生产大田中去, 才能保证玉米产量稳定, 才能保证养殖业稳步发展, 才能确保人民实际供应肉、蛋、 奶的供

11、给水平的提高。十七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加大对农业政策的倾斜, 为种子研发工作提供了机遇, 做为种子研发单位应该乘势而上, 尽早走出现在种子繁育的 “老模式” , 为保证玉米种子生产安全, 应该努力建立新的种子繁育生产安全体系。首先应该整合土地资源, 以土地拥有者、 经营者为载体, 出地出工, 多渠道构建经济实体机制, 吸纳种子研发单位和品种权人共建、 共担、 共享国家和地方政府扶植资金的配套,从农业综合补贴、种子补贴、 粮食补贴、 农机补贴以及申报工程项目, 争取国家投资,用于玉米种子安全生产基本建设,抗旱打井, 防洪排涝, 水土保持建设高产稳产田, 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综合能力。第二, 国家对

12、玉米种子研发单位, 有玉米种子生产繁育, 经营的经济实体, 投资改善玉米种子生产和储备条件, 建立种子国代储制度。对种子企业烘干设备晾晒条件以及种质资源储存条件,通过国代储的形式一并加以提高, 像国家粮食储备库那样, 做到种子储备也有保障。保证在不同年份, 不同气候条件下能够通过可靠的种子生产、 储备等安全措施, 使种子生产始终处于可靠掌控的范围内,不至于因蒙受较大损失而使玉米粮食生产大起大落,从而使保证粮食生产的安全可靠, 使养殖业的发展稳步提高。 8 玉米种子生产繁育企业重点考虑的问题(1 ) 坚持认真执行 种子法 和 种子实施细则 ,提升种子安全生产的法制观念和执政能力,提高公民遵纪守法

13、意识;(2 ) 玉米种子繁育基地应该相对稳34-专题论述 2009.8信阳茶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探究赵丰华(河南省信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464000)信阳茶区地处大别山北坡,属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地带。雨量充沛, 光照充足, 土壤肥沃, 山势起伏, 云雾迷漫,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造就了信阳茶叶嫩香鲜爽, 甘醇浓郁的优良品质。自古就有 “淮南茶,信阳第一” 的美称。信阳茶区是我国北方最大绿茶生产基地, 生产的信阳毛尖是我国金奖名茶, 蜚声国内外, 其风味独特, 倍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茶叶生产已成为信阳农业增效、 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1 产业现状1 . 1 茶叶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茶产业是信阳传统优势

14、产业, 经过多年的发展,面积不断扩大, 2008年茶园面积达到100万亩,茶叶产量约3000万公斤, 社会总收入20亿元以上。全市有9个县区, 118个乡镇, 1235个行政村产茶。市政府高度重视茶叶发展, 做大做强茶叶产业, 使其成为富县强市的民心工程,力争到2010年底实现全市茶园面积达到150万亩, 实现亩产值4500元, 茶叶总产值40亿元, 茶农人均茶叶收入3000元以上, 茶产业社会总收入超过50亿元。1 . 2 产业化生产体系正在形成近年来, 信阳茶区茶叶生产获得长足的发展, 以茶叶为龙头的企业正在迅速崛起, 并不断壮大。以良种化、名优茶基地化开发的茶叶乡村已达到一定规模, 以引

15、进机械化、 自动化名优茶叶生产机械为基础的茶叶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茶叶新产品陆续投放市场。以五云山、 文新、 新林玉露、 龙潭、 傲胜、 震雷春、 九华山、 光州以及云龙等注册商标为品牌的茶叶产品销售遍布全国各地。产品销售市场稳步扩大, 并形成了自己的品牌优势。目前, 信阳茶区已形成了万亩茶园乡镇12个,千亩茶村150个,乡村集体茶场1200多个, 拥有茶叶加工企业306户。拥有百万资产的茶农30余户,茶园面积超过300亩的种茶大户300户; 茶叶集贸市场100余个; 茶艺馆、 茶楼100多家; 全市茶农约95万人, 茶叶从业人员超过100万人。初步形成产供销一条龙和贸工农一体化的茶叶生产格

16、局。1 . 3 无公害茶叶生产呈现良好发展势头近年来,生产无公害茶叶是发展生产的主攻方面。信阳茶区重视无公害标准化生产, 部分茶园和产品获得有机茶颁证或绿色食品颁证,其中有机茶茶园6万亩, 绿色食品茶茶园16万亩。 2 存在问题2 . 1 茶园基础差, 产出水平低在传统 “重建园、 轻管理” 的思想作用下, 建园基础较差, 管理粗放, 单产低, 茶树良种化程度低, 无性系良种茶叶基地不足5%, 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机械化程度低, 经济效益低下。2 . 2 产品单一, 深度开发不足茶叶产品大部分为条形散绿茶,其中“信阳毛尖” 约占62%, 炒青、 烘青和蒸青绿茶等 “小包装” 约占33%, 金刚碧绿、 仰天雪绿、 灵山剑锋、 新林玉露等地方新名茶约占5%。在茶食品、 茶饮料、 茶保健品等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方面尚属空白,产品科技含量不高, 附加值低。再加上注重生产高档春茶, 忽略夏、 秋定,便于长期合作和基本建设投入; ( 3 ) 玉米种子繁育基地的选择要提高安全系数,有效积温至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