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管理考试复习资料汇编

上传人:lcm****801 文档编号:46524777 上传时间:2018-06-27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539.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级管理考试复习资料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级管理考试复习资料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级管理考试复习资料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级管理考试复习资料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级管理考试复习资料汇编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级管理考试复习资料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级管理考试复习资料汇编(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管复习资料汇编 目 录 1.朱敏老师课程内容(行为科学) 2.杨丹老师课程内容(PPT) 3.徐宏玲老师的问题(5 个题目) 4.黄旭老师的课程内容(战略历程) 5.李永强老师的问题(4 个题目) 注:听说唐老师不出题,所以没归纳他的题目 朱敏老师课程内容(行为科学) 一 行为科学 1. 行为科学概念与起源 行为科学(Behavior Science):广义的行为科学指包括类似运用自然科学的实验和观察方法,研究在 自然和社会环境中人的行为的科学。狭义的行为科学是指有关对工作环境中个人和群体的行为的一门 综合性学科。 起源于组织行为学。 行为科学是研究人的行为或人类集合体的行为, 在心理学、

2、人类学、 社会学、 经济学、 政治学和语言学等的边缘领域协作的一门科学。 其研究对象涉及到思考过程、 交往、 消费者行为、经营行为、社会的和文化的变革、国际关系政策的拟定等广泛的课题。 狭义的行为科学,指的是在人群关系学说的基础上形成的管理科学中的一门学科,又称组织行为学; 它着眼于一定组织中的人的行为研究,重视人际关系,人的需要,人的作用和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 这一学科的出现对管理科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使其由以 “事” 与 “物” 为中心的管理发 展到以 “人” 为中心的管理;由靠监督与纪律的管理发展到动机激发,行为引导的管理;由独裁式 管理发展到参与式管理,它的应用成果得到了普遍地重

3、视。 行为科学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研究如何激发人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并协调人 与人之间的关系,缓和劳资矛盾。 2. 行为科学的基本内容: (1)个体行为研究;是行为科学分析研究企业组织中人们行为的基本单元。在个体行为这个层次中, 行为科学主要是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两大类问题,一类是影响个体行为的各种心理因素;另一 类是关于个性的人性假说。 (2)动机与激励理论:社会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认为人的行为都是由动机引起的,而动机是由于人 们本身内在的需要而产生的,能满足人的需求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奖励。 (3)群体行为研究:群体行为在组织行为学中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它主要探讨群体是一种非正式

4、组织、 群体的特征、群体的内聚力等。 (4)组织行为:行为科学家认为,一个人的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在组织环境中度过的。人们在组织中的 行为即称为组织行为,它建立在个体行为和群体行为的基础上。通过研究人的本性和需要,行为动机 及在生产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研究,总结出人类在生产中行为的规律。 3. 行为科学的理论 代表理论有: 早期的人际关系理论人类需要层次论人性管理理论群体行为理论领导行为理论 4. 行为科学的理论的特点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是现代化大生产发展的必然产物。它把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 等学科的知识导入管理领域,开创了管理领域的一个独具特色的学派。其特点:提出了以人为中心 来

5、研究管理问题肯定了人的社会性和复杂性。 5. 行为科学理论对管理思想的发展 突出人的因素和对人的研究 吸收和借鉴相关学科成果形成了完善的学科体系。 提出了非正式组织的作用。 提出了一系列具体要求以提高管理水平。 6. 行为研究的主要方法 自然现察调查研究试验研究 二 行为经济学 1. 行为经济学 行为经济学:行为经济学是作为实用的经济学,它将行为分析理论与经济运行规律、心理学与经 济科学有机结合起来,以发现现今经济学模型中的错误或遗漏,进而修正主流经济学关于人的理性、 自利、完全信息、效用最大化及偏好一致基本假设的不足。 狭义而言,行为经济学是心理学与经济分析相结合的产物。广义而言,行为经济学

6、把五类要素引 入经济分析框架: (1) “认知不协调C-D gap” ; (2) “身份社会地位” ; (3) “人格情绪定势” ; (4) “个性偏好演化” ; (5)情境理性与局部知识。 2. 主要行为经济学家及流派介绍 正式创立于 1994 年,著名心理学家阿莫斯 特维尔斯基(Amos Tversky) ,经济学家丹尼尔 卡尼曼 (Daniel Kahneman) ,里查德 萨勒(Richard H. Thaler) ,马修 拉宾(Matthew Rabin) ,美籍华人奚恺元教 授等是这一学科的开创性代表。 行为经济学家丹尼尔 卡尼曼(Daniel Kahneman) 和维农 史密斯(

7、V. Smith) 因在行为经济理论和实验经济学方面的杰出研究而获得 2002 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 3. 西方行为经济学的兴起的原因: (1)基于对精神心理因素的研究。 (2)行为经济学拓宽了正统经济学的领域。 (3)传统经济学认为,经 济学是一门研究财富的学问;而现代经济学提出,经济学也是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4. 行为经济学的特点: 经济学是关于理性选择的科学,它是我们认识人们理性选择行为的一种方法。 行为经济学一定程度上认可正统经济学观点,但行为学派也关注到人的行为有非理性的一面。 行为经济学丰富了正统经济学分析问题的方式,主要体现在:增加了经济行为分析的变量;增加 了经济行为分析的角度

8、从行为到经济现象的角度。 行为经济学体现出对经济行为的分析更接近现实,表现在关注经济行为的产生,既有经济因素, 也有非经济因素。 5. 行为经济学的主要观点: 人类行为的“三个有限性”观点 储蓄行为中的“夸张贴现” 行为金融学理论 风险厌恶和期望效用理论 6. 研究方法 行为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方面,有这样两个突出特点:注重实验方法的运用注重研究方法的综 合与创新。 杨丹老师课程内容(PPT) 省略了有关资本市场方面的丏业内容。 1. 学术论文范式 演绎范式:逻辑演绎或思辨的方法阐明思想(管理理论和管理哲学) 数理范式:数学公式推导证明思想、数学要求相对较高(营销、物流、产业经济学) 档案类研究:

9、二手数据+计量方法或统计方法、计量要求相对较高(财务、金融、产业经济学 ) 调研类:问卷调查+统计方法或计量方法(营销、人力资源、财务、金融) 实验研究:实验室实验+统计方法或计量方法(营销、人力资源、财务、金融、经济学) 其中:前 2 个称为理论研究;后 3 个一般称为经验研究。 2. 实证研究的八股文 确定一个研究问题。 (研究问题要对某些人重要,要有意思;从哪里找研究问题:他人文章、商业 报刊、案例、实践等等;不知道哪块云彩下雨) 形成研究假设或研究预测。 (研究问题可以大,研究假设要小、细;研究结果要能够肯定地支持或 不支持假设,不能形成数据结果可能既不支持,也不淘汰的假设;可以不形成

10、假设,只有预测, 要求标准会低些) 收集合适的数据(现成的数据库:CSMAR,WIND,数据样本:代表性、可靠性、样本规模;手工 收集数据。处理数据中的小问题:极端值的处理, 标准化/可比性(earnings per share) ) 变量的确定和计量。 (变量和要研究的问题确实相关吗?很多变量不能直接衡量,要用代理变量变 量之间的关系:相关性还是因果性;内生性问题) 研究方法。 (组合分析,回归分析,控制变量;研究方法中的统计问题) 研究结果。 (结果是否支持研究假设或预测;是否有不同解释-理论基础;统计上显著、经济上显 著) 稳健性检验。 (如果变量的衡量换个方式结果会不会变化;如果时间段

11、改一改结果会不会变化) 结论。 (描述做了什么,有什么结果;未来研究是什么;最好少提政策含义(引申过度) ) 3. 研究贡献 4. 成功研究的特征 选题:读者关心的问题,能引起共鸣;简明的问题;来自于实践的观察而非模式化的理论;基于简 单直观的具体变量而非综合的一组变量;题目非学术,内容很学术 在数据分析以前可以写出摘要 不检验理论,而是用理论把思想组织起来,并且有效的沟通 避免一长串词汇的复杂问题的研究,而是给出一个具体问题,也许是现有文献已经有的问题,问能 否在更加简单的理论框架里用更具体的变量处理该问题 不是从抽象的度量和代理变量出发进行研究,而是寻找更加具体的变量,然后在推广到一般和综

12、合 的框架。 胸怀全局,但是寻找狭窄的研究课题 不会匆忙写文章,而是先确定关键表格和关键信息能够支持主要观点 在文章尚未完成的时候就能够准备演讲的 ppt,这是一个整理思路的过程,如果不能准备 ppt,就以 为着可能还没有选好题 认识到华丽的词汇和统计方法能够提升文章的市场,但是对于主要观点是不必要的,它是读者相信 的同时也会是读者厌倦 知道如何表达他们相信的有趣和重要的观点 徐宏玲老师的问题(5 个题目) 1. 传统组织理论的研究内容,前提和假设 (1)研究内容 韦伯强调功能的分化与相应的结构,特别是结构中的权力分配; 马克思重视劳动分工对人的影响; 涂尔干关注劳动分工对社会的改变; 泰勒注

13、重工作过程的解剖及操作程序的“科学化” ; 法约尔则注重管理行为。 简言之,他们所重视的是作为一个组织的不同层次,韦伯重设计,泰勒重车间,法约尔重行政,马克 思重人,涂尔干重社会。 (2)前提 组织是有边界的封闭系统,其生产效率完全取决于组织内部分工内部分工的合理性与管理管理的恰当性; 组织内部的分工与管理属于纯技术纯技术层次的问题,即根据生产特点的技术、分解的技术和组合的 技术,分解与组合如果达到了最优化,组织一定能获得最好的效率; 人具有机器式的理性,在生产过程中,人的功能就是一部灵活的机器,如果人的动作能与机器 的运转达到最佳组合,生产效率一定最高; 组织是组织者的组织,其他人都是工具,

14、如果组织中的人能绝对服从组织中的等级权威,组织 的运转一定会达到最佳状态。 (3)假设 四个基本假设:分工、等级秩序和功能程序、结构以及控制幅度。 分工是基础。分工构成了等级秩序、功能的专门化和部门化。功能的分化形成了组织的结构, 并产生了控制幅度问题。 等级秩序处理组织的纵向问题,完成指挥链的发展、授权和指挥统一;功能程序则处理组织的 横向问题,它把组织分成几个专门部分并把这些部分重新组合成合适的单位;它们共同保证组 织中的命令结构和功能结构平行演进。 结构表达出组织中各种功能的逻辑关系,关系的基础就是理性与效率。 控制幅度概念的提出则部分地暗示理性背后的危机,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向了组织中人际

15、关系的 功能性与复杂性。 2. 复杂系统理论对后期的影响 当电子产品大量出现在人类生活中的时候,也就是伯恩斯()的工业第三阶段和萨维 奇的工业时代晚期() ,从这个时期(年代中期)开始,系统方法在一段时间以内 几乎成为了组织研究的支配性方法。 年经济学家 Boulding 第一次将一般系统论运用到社会科学, 并企图建立一个万用框架, 任何学科只要添进该学科的内容就可以使用。 直到年代晚期,系统论仍然被认为是最有解释力的工具。卡兹和卡恩的贡献在于他们运用 系统论综合了以往关于组织研究的主要观点,并为后来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基础,譬如汤普森 ()关于技术和组织、劳伦斯和洛其()关于组织的分化与整合的平衡、加 尔布雷斯 () 关于信息流动以及卡斯特和罗森茨韦克 (Kast &Rosenweig 组织与管理 ) ()的“现代组织理论”等。 系统论学派的影响: 开放系统概念 (Easton) 和对集体的关注为年代以后各种流派的发展打开了一片广阔的领域。 在组织内部,对非正式部分影响的强调构成了文化和符号解释理论的出发点; 强调决策过程中的权力和政治过程,构成了后现代主义理论的出发点。 在组织和环境之间,强调环境的不确定性构成了权变理论的出发点; 强调环境的决定性,构成了资源依赖理论的出发点; 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