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疾病的药物治疗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46524761 上传时间:2018-06-27 格式:PDF 页数:102 大小:3.8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毒性疾病的药物治疗_第1页
第1页 / 共102页
病毒性疾病的药物治疗_第2页
第2页 / 共102页
病毒性疾病的药物治疗_第3页
第3页 / 共102页
病毒性疾病的药物治疗_第4页
第4页 / 共102页
病毒性疾病的药物治疗_第5页
第5页 / 共10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病毒性疾病的药物治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毒性疾病的药物治疗(10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十二章第二十二章 病毒性疾病的药物治疗病毒性疾病的药物治疗 主讲:亢泽春主讲:亢泽春 现有危害严重的病毒性疾病尚未得现有危害严重的病毒性疾病尚未得 到很好控制到很好控制; ; 新的病毒性疾病不断发现和证实新的病毒性疾病不断发现和证实. . 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 艾滋病艾滋病 带状疱疹带状疱疹 SARSSARS 第一节第一节 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 多种肝炎病毒引起、以肝脏损多种肝炎病毒引起、以肝脏损 害为主的全身性传染病。害为主的全身性传染病。 分型分型 已被确认的病毒性肝炎有五型:已被确认的病毒性肝炎有五型: 甲型(甲型(HAHA) 乙型(乙型(HBHB) 丙型(丙型(HCHC) 丁型(丁

2、型(HDHD) 戊型(戊型(HEHE) 其他新型其他新型“肝炎病毒肝炎病毒” 19941994年有学者提出年有学者提出己型肝炎病毒己型肝炎病毒(HFVHFV),), 时至今日时至今日HFVHFV的分离未获成功,也无特异性的分离未获成功,也无特异性 诊断方法。诊断方法。 庚型肝炎病毒庚型肝炎病毒(HGV/GBVHGV/GBV- -C C)和)和输血传播病输血传播病 毒毒(transfusion transmitted virustransfusion transmitted virus, TTVTTV) 20002000年,意大利学者提出年,意大利学者提出SENSEN病毒病毒(SEN SEN v

3、irusvirus,SENVSENV)。)。 世界范围流行,我国是高发区,尤其甲肝和乙肝世界范围流行,我国是高发区,尤其甲肝和乙肝 表表23231 19921 199219951995年全国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年全国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人数人数 病毒类型病毒类型 状态状态 9.79.7亿亿 HAVHAV 感染过感染过 6.96.9亿亿 HBVHBV 感染过感染过/ /正在感染正在感染 140140万万 HBVHBV和和HDV HDV 同时携带同时携带 38003800万万 HCVHCV 携带携带 2.12.1亿亿 HEVHEV 感染过感染过 危害危害 重型肝炎病死率高重型肝炎病死

4、率高 缺乏特效缺乏特效药物治疗药物治疗 目前甲、乙型肝炎有特异的预目前甲、乙型肝炎有特异的预防方法防方法 特点特点 发病率和死亡率发病率和死亡率居全国传染病之首居全国传染病之首。 甲、戊型肝炎占甲、戊型肝炎占50%50%;乙肝占;乙肝占25%25%;丙肝占;丙肝占 5 5;戊肝和其它型肝炎占;戊肝和其它型肝炎占1010。 HBVHBV携带率为携带率为9.75%9.75%,其中,其中约约1.21.2亿人长期亿人长期 携带。携带。 每年仅死于乙型肝炎及其相关慢性肝病的每年仅死于乙型肝炎及其相关慢性肝病的 人数达到人数达到100万,其中万,其中1/3发生在中国。发生在中国。 流行病学流行病学 HBV

5、HBV感染后转归感染后转归 HBV感染感染 急性临床感染急性临床感染 (黄疸型或(黄疸型或 无黄疸型)无黄疸型) 恢复恢复 重症肝炎重症肝炎 恢复恢复 死亡死亡 一过性亚临床感染一过性亚临床感染 (无临床症状体征(无临床症状体征, HBV排除排除,抗抗-HBs 和抗和抗-HBc阳转阳转) 无症状携带者无症状携带者 (无临床症状无临床症状,肝功肝功 正常正常,体内存在体内存在HBV HBsAg阳性阳性6m) 慢性迁延慢性迁延 性肝炎性肝炎 慢性活动慢性活动 性肝炎性肝炎 HBsAg 阴转阴转 肝硬化肝硬化 肝肝 癌癌 66月或发病日期不明而临床有慢肝月或发病日期不明而临床有慢肝表现者表现者 轻度

6、:轻度:轻度症状和体征,轻度肝功异常。轻度症状和体征,轻度肝功异常。 中度:中度:介于轻度和重度之间。介于轻度和重度之间。 重度:重度:症状重,肝脾肿大,肝掌蜘蛛痣、症状重,肝脾肿大,肝掌蜘蛛痣、 肝病面容。肝病面容。 图图 肝掌与正常手掌对照图肝掌与正常手掌对照图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三)重型肝炎(三)重型肝炎 1.1.急性重型肝炎急性重型肝炎 诱因:诱因:过劳,营养不良,过度饮过劳,营养不良,过度饮 酒,应用损肝药物,妊娠,酒,应用损肝药物,妊娠, 感染。感染。 特点:特点:病后病后1010天内,有重型肝炎症天内,有重型肝炎症 状,肾功不全加脑病。状,肾功不全加脑病。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

7、三)重型肝炎(三)重型肝炎 2.2.亚急性重型肝炎亚急性重型肝炎 特点:特点:起病起病1010天以上,急性重型肝炎天以上,急性重型肝炎 的症状和体征,肝性脑病发生的症状和体征,肝性脑病发生 在疾病的晚期。在疾病的晚期。 (三)重型肝炎(三)重型肝炎 3.3.慢性重型肝炎:慢性重型肝炎: 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的病史、体征,亚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的病史、体征,亚 急性重型肝炎的表现。急性重型肝炎的表现。 4.4.淤胆型肝炎:淤胆型肝炎: 肝内梗阻性黄疸持续肝内梗阻性黄疸持续2 2- -4 4个月,轻度个月,轻度 消化道症状、瘙痒、白便、肝大。消化道症状、瘙痒、白便、肝大。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图图 瘀斑(手

8、)瘀斑(手) 治疗原则治疗原则 缺乏特效治疗缺乏特效治疗 足够休息、营养为主;足够休息、营养为主; 适当药物;适当药物; 避免饮酒、损害肝脏的药物;避免饮酒、损害肝脏的药物; 各临床类型肝炎治疗重点有所不同。各临床类型肝炎治疗重点有所不同。 1.减轻肝脏炎症,促进肝细胞修复减轻肝脏炎症,促进肝细胞修复 和功能恢复和功能恢复 消炎、降酶、退黄、促进肝细胞再生、减轻和消炎、降酶、退黄、促进肝细胞再生、减轻和 阻止肝纤维化阻止肝纤维化 2.2.护肝治疗和抗病毒治疗护肝治疗和抗病毒治疗 护肝:维持肝功能正常、慢性肝炎减轻纤维化护肝:维持肝功能正常、慢性肝炎减轻纤维化 抗病毒:慢性乙肝、丙肝;急性丙肝抗

9、病毒:慢性乙肝、丙肝;急性丙肝 治疗原则治疗原则 药物治疗机制药物治疗机制 抗病毒药物抗病毒药物 干扰素干扰素- - (IFNIFN- - ) 胸腺肽胸腺肽11 核苷类似物:拉米夫定、利巴韦林、阿德核苷类似物:拉米夫定、利巴韦林、阿德 福韦酯福韦酯 消炎、降酶:消炎、降酶: 甘草甜素、甘草酸二铵甘草甜素、甘草酸二铵 联苯双酯联苯双酯 其他其他 1 1. .急性肝炎急性肝炎 早期卧床休息早期卧床休息、隔离隔离 护肝和对症治疗护肝和对症治疗 护肝:水飞蓟宾护肝:水飞蓟宾、葡醛内酯葡醛内酯 退黄疸:茵栀黄退黄疸:茵栀黄 淤胆:腺苷蛋氨酸淤胆:腺苷蛋氨酸 急性丙肝:干扰素干扰素- - 抗病毒抗病毒。

10、药物治疗机制药物治疗机制 2 2. .慢性肝炎慢性肝炎 乙乙、丙丙、丁丁 (1 1)抗病毒治疗抗病毒治疗 干扰素干扰素+ +利巴韦林利巴韦林 免疫调节药:胸腺肽免疫调节药:胸腺肽 核苷类似物:拉米夫定核苷类似物: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阿德福韦酯 药物治疗机制药物治疗机制 2 2. .慢性肝炎慢性肝炎 乙乙、丙丙、丁丁 (2 2)护肝治疗护肝治疗 甘草酸二铵甘草酸二铵、单铵单铵 联苯双酯联苯双酯 水飞蓟宾水飞蓟宾 肌苷肌苷、门东氨酸钾镁门东氨酸钾镁 (3 3)退黄:退黄: 茵栀黄茵栀黄、苦黄苦黄、苦参碱注射液苦参碱注射液 药物治疗机制药物治疗机制 3 3. .重型肝炎重型肝炎 慢性重型多见慢性重型

11、多见(乙肝乙肝) 阻阻、促促、护护、退退、利利、补补、防防 (1 1)阻阻止肝细胞坏死:止肝细胞坏死: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 (2 2)促促使肝细胞再生:使肝细胞再生:促肝细胞生长素促肝细胞生长素、前列前列 腺素腺素E E1 1、高血糖素高血糖素、胰岛素等胰岛素等 (3 3)保保护护肝脏功能:肝脏功能:护肝药物加大剂量护肝药物加大剂量 (4 4)减减退退黄疸:黄疸:腺苷蛋氨酸等延长疗程腺苷蛋氨酸等延长疗程 药物治疗机制药物治疗机制 3 3. .重型肝炎重型肝炎 慢性重型多见慢性重型多见(乙肝乙肝) (5 5)利利尿排水:尿排水:螺内酯螺内酯+ +氢氯噻嗪氢氯噻嗪,必要时速尿必要时速尿 (6 6)

12、防防治并发症:治并发症: 消化道出血:凝血酶原复合物消化道出血:凝血酶原复合物、法莫替丁或奥法莫替丁或奥 美拉唑美拉唑 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生长抑素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生长抑素 感染:喹诺酮类口服感染:喹诺酮类口服 药物治疗机制药物治疗机制 4.4.淤胆型肝炎淤胆型肝炎 (1)(1)同急慢性肝炎同急慢性肝炎 (2)(2)激素治疗激素治疗 (3)(3)腺苷蛋氨酸腺苷蛋氨酸 药物治疗机制药物治疗机制 预防策略预防策略 疫苗接种预防现只有甲型和乙型肝炎疫苗。疫苗接种预防现只有甲型和乙型肝炎疫苗。 乙型肝炎疫苗经广泛应用其效果已得到充乙型肝炎疫苗经广泛应用其效果已得到充 分肯定,是预防乙型肝炎最有

13、效的手段。分肯定,是预防乙型肝炎最有效的手段。 病毒性肝炎的发生与经济状况、卫生条件病毒性肝炎的发生与经济状况、卫生条件 等因素密切相关。等因素密切相关。基于我国现状,预防还基于我国现状,预防还 应加强领导,深入宣传,发动群众,搞好应加强领导,深入宣传,发动群众,搞好 爱国卫生运动,采取控制传染源、切断传爱国卫生运动,采取控制传染源、切断传 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的综合性防制措施。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的综合性防制措施。 乙肝病毒标记物免疫学检查乙肝病毒标记物免疫学检查 1、表面抗原、表面抗原(HBsAg) 2、表面抗体、表面抗体(抗抗HBs或或HBsAb) 3、e抗原抗原(HBeAg) 4、e抗

14、体抗体(抗抗HBe或或HBeAb) 5、核心抗体、核心抗体(抗抗HBc或或HBcAb) 如果如果1、3、5项阳性说明感染的是项阳性说明感染的是大三阳大三阳,病毒复制,病毒复制 快,有传染性;快,有传染性; 如果如果1、4、5阳性说明感染的是阳性说明感染的是小三阳小三阳,病毒复制相,病毒复制相 对较慢,传染性相对较小;对较慢,传染性相对较小; 如果单独如果单独2项阳性说明原来感染过乙肝,或者注射过项阳性说明原来感染过乙肝,或者注射过 乙肝疫苗;乙肝疫苗; 如果如果1、5或者或者4、5阳性说明正在感染其间,或者正阳性说明正在感染其间,或者正 在康复之中;在康复之中; 如果如果1、3阳性说明正在感染

15、之中,应该及时治疗。阳性说明正在感染之中,应该及时治疗。 乙肝疫苗乙肝疫苗 通常使用方法是:每次通常使用方法是:每次5ug于于0(刚出生)、(刚出生)、 1(1个月)、个月)、6(6个月)各注射一次。个月)各注射一次。 高危人群可适量加大剂量。高危人群可适量加大剂量。 成人预防接种前,首先应该检查肝功能和成人预防接种前,首先应该检查肝功能和 乙肝病毒标记物(也就是俗称的乙肝两对乙肝病毒标记物(也就是俗称的乙肝两对 半)。如乙肝表面抗体阳性且滴度大于半)。如乙肝表面抗体阳性且滴度大于 10mIU/ml者就不须注射;如乙肝两对半检者就不须注射;如乙肝两对半检 查均呈阴性,肝功能正常,就可以按上述查均呈阴性,肝功能正常,就可以按上述 的“的“0、1、6”的方式进行乙肝疫苗接种。的方式进行乙肝疫苗接种。 加强免疫加强免疫 目前对于儿童多主张在目前对于儿童多主张在35年后加强接年后加强接 种一次。种一次。 成人是否需要再次接种疫苗,应在测定成人是否需要再次接种疫苗,应在测定 乙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