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之学习理论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46519817 上传时间:2018-06-27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9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之学习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心理学之学习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心理学之学习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之学习理论(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联结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心理学辅修二班XXX是指有机体在后天生活中获得个体经验的过程,也就是有机体的经验系统变化发展的过程。这些 变化发展的实质是什么?产生这些变化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发生这些变化的心理机制是什么?这些都是学习理论所要解答的关于学习的问题。一、联结主义 联结主义(eonneetionism)有两种含义: (1) “”亦称 联结主义心理学 ,20 世纪初美国 心理学家E .L. 桑代克在对动物实验研 究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学习心理学理论。认为情境感觉和动作冲动反应之间形成的联结是学习的基础,也是心 理行为 的基本单位。主张: 联结有 两类: 一类是先天的联结或反应趋势,

2、即本能;另一类是习得的联结或反应 趋势,即习惯。联结,人和动物都有。根据动物学习实验,提出三条学习 律,即练习律、效果律和准 备律。强调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否认在 动物联结形成中观念的作用,只要把 可能的情境及其元素或复合物和与之 相联系的反应的各种复杂表现加以归 类编目,就可以了解人的整个心理活 动。强调人与动物心理的连续性, 差别仅仅在于联结的复杂程度不同。 动物学习不存在思维和推理的作用, 而是在情境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桑代克首创动物学习实验,研究动物 与人类心理的连续性问题,从发生心 理学的层面开辟机能心理学的一条研 究渠道,为机能主义向行为主义过渡 提供重要前提。但桑代克的联结

3、主义 心理学也存在机械论倾向和本能决定 论的生物学化倾向。 (2)20世纪80 年 代初,认知心理学中兴起的一种认知 研究范式,亦即网络模型。联结主义 的指导性启示和主要灵感来自大脑或 神经系统,它把认知看成是网络的整 体活动。网络是个动态的系统,它由 类似于神经元的基本单元和结点构 成,每个单元都有不同的活性,外部 的输入、其他单元的活性传递和随着 时间的衰减,都会使一个单元的静息 活性发生动态的改变。联结主义赋予 网络以核心性的地位,采纳分布表征 和并行加工理论,强调的是网络的并 行分布加工,注重的是网络加工的数 学基础。20世 纪80 年代以来,网络 取向的联结主义取代了符号取向的认 知

4、主义,成为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理论 基础。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源于格式塔学派。他们认为学习就是面对当前的问题情境,在内心经过积极的 组织,从而形成和发展认知结构的过程,强调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系是以意识为中介的,强调认知过程的重要性。认知是指认识的过程以及对认识过程的分析。 认知派学习理论家认为学习在于内部认知的变化,学习是一个比S-R联结要复杂的多的过程。他 们注重解释学习行为的中间过程,即目的、意义等,认为这些过程才是控制学习的可变因素。重视人在 学习生活中的主体价值,充分肯定学习者的自觉能动性。强调认知、意义理解、独立思考等意识活动在 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重视人在学习活动中

5、的准备状态,即一个人学习的效果,不仅取决于外部刺 激和个体的主观努力,还取决于一个人已有的知识水平、认知结构、非认知因素;重视强化的功能,重 视内在的动机和学习活动本身带来的内在强化的作用。主张人的学习的创造性。 认知学习理论是通过研究人的认知过程来探索学习规律的学习理论。主要观点包括: 1、 人是学习的主体,主动学习。 2、 人类获取信息的过程是感知、注意、记忆、理解、问题解决的信息交换过程。 3、 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理解是有选择性的。 4、 学习的质量取决于效果。 认知学习理论的不足之处,是没有揭示学习过程的心理结构。我们认为学习心理是由学习过程中 的心理结构,即智力因素与非智力

6、因素两大部分组成的。智力因素是学习过程的心理基础,对学习起直 接作用;非智力因素是学习过程的心理条件,对学习起间接作用。只有使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紧密结合,才能使学习达到预期的目的。而认知学习理论对非智力因素的研究是不够重视的。 三、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是认知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建构主义者更加关注学习者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 信念为基础来建构知识,更加强调学习的主观性、社会性和情景性。个体在进行学习的时候,头脑中并 不是空的,而是由于先前的生活经验在头脑中保存着自己特有的认知图式,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与外界 环境的相互作用,建构新的认知图式,这种新的认知图式是创造性的,在性质上不是原有图示的延

7、续。 所以,与行为学派的理论相比,认为学习的过程是一种质的变化,一种主动建构的过程,而不是被动的刺激反应模式的建立。 建构主义源自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由于个体的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密切相关,因此利用建 构主义可以比较好地说明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即能较好地说明学习如何发生、意义如何建构、概 念如何形成,以及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包含哪些主要因素等等。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思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试图从 新认识论 的视角对 客观主义认识论进行深刻的反思,认为学习是通过信息加工活动建构对客体的解释,而客体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建构知识的。 建构主义认为。不能对学习者作共同起点、共同背景通过共同过程

8、达到共同目标的假设.学习者是以原有的知识经 验为背景接受学习的,不仅是水平不同。更为关键的是类型和角度不同,故不能设想所有人都一 样,而应以各自背景作为产生新知识的增长点。知识不是统一的结论,而是一种意义的建构。由于每个人按 各自的理解方式建构对客体的认识.因此它是个体化、情境化的产物。学习是指每个学习者从自身角度出 发.建构起对某一事物的各自看法,在此过程中, 教师只起辅助作用。 从这个基本前提出发, 建构主义提出了自己独特的 学习理论(Hein,1991): 学习是学习者利用感觉吸收并且建构意义的活动过 程,这一过程不是被动地接受外部知识,而是同学习者 接触的外部世界相互作用的结果; 学习

9、包括建构意义和 建构意义系统两个部分。建构意义的至关重要的活动是 人的智力, 它发生在人的大脑中。利用人的物理活动传 递经验也许对学习来说是重要的,尤 其对孩子来讲, 但 它是不够的。我们必须投入与物理活动一样多的智力活动才可以保证意义的建构;学习是一种社会活动。个体 的学习同其他人, 如教师、同伴、家庭、偶然相识者等 关系密切,同其他个体之间的对话、交流已成为完整学 习体系的一部分; 学习是在一定情境中发生的。我们不 能离开实际生活而在头脑中抽象虚无的、孤立的事实和 理论,我们学习的是已知事物之间的关系及人类确立的信念。只有这样, 我们的学习行为才可能清晰, 学习是 活动的和社会性的观点才能

10、成为一种必然的推论。总 之,人类的学习 不能离开生活而存在; 个体学习需要先 前知识的支持。如果个体没有先前形成的知识结构的基础,是不可能吸收新知识的。我们知道得越多。我们能 够学习的就越多。因此, 施教者必须尽量创设同学习者 当前 状态的联系, 必须为学习者提供基于先前知识的路 径;学习的目的是建构个体自己的意义.而非重复他人的 “” 意义获得 正确 答案等。 “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局限性。 建构主义理论是 一种非常庞杂而又相对完善的认识论和学习理论,” 在知 识观、学习观、教育观、学习环境、意义建构等方面的 观点十分丰富, 但它也存在着一些缺 陷,有 不少局限性: 首先,过于强调知识的相对

11、性。否认知识的客观性, 使其具有主观经验主义倾向。建构主义认为,客 观世界是不能被人真实地反映的, 人所认识的世界图像是按照 人的已有的认知图式,有目的地建构的,每一个主体只 能认识自己所建构的经验世界。这使得人与世界、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变得主观经验化, 具有狭隘的、唯我论的主观经验主义倾向。从哲学上 看,这种观点与主观唯心主义的不可知论相同,而与 科学精神是相悖的,也是与当代科学教育的目标相悖的。 其次, 过于强调学生学习过程即个体知识在生产过程 的信息加工活动的个别性和独特性. 认为学习是学习 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是学习者从不同背景、不同角度出发,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

12、外界 的相互作用来对新信息进行加工,建构自己新的理解; 这一过程一方面是对新信息的意义建 构。 ”同时又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 “ 否认认知 主义理论强调的 在相同经验的学习过程中所进行的信 ” 息加工活动本质上的共同性 。 再次,过于强调学生学习知识的情境性、非结构性。这虽然有助于克服教育的空泛性和脱离实际现 象, 但建构主义过分强调教学的具体与真实, 否认知识的逻 辑性与系统性.忽略了教学中抽象与概括的重要 功能. 从而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最后, 它在一程度上忽视了教师的作用。建构主义 认为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 进行选择性加工,建立起自己对知识的理解;“” “”教师在学

13、习活动中起的是 组织者 和 中介 作用,建构主义在“”理论上重视的是学 生的 学, 往往会导致忽视教师的作用。 建构 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优点是有利于具有创新思维 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的培养, 其缺点则是忽视教师 主导作用的发挥,因而不利于系统 知识的传授, 甚至可 能偏离教学目标。个人体会:虽然参考了不少资料,但是这些理论经过多年发展,内容丰富,由于接触这些理论时 间短,感到很难充分把握这些理论的精华。 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存在机械论倾向,对于学习语言、词汇这类需要大量机械记忆的知识可能有较 好的指导作用。 广告中常常出现不完整的事物,调动人们的学习自主性,通过思考,强化学习效果。如广告画面 中出现电脑的一部分,人们自然会将电脑的另外一部分在脑海中补充完整。这也就是格式塔学习理论中 “认为 思维是整体的、有意义的知觉;”与外界事物一一对应的,即有一个相应的格式塔 。 关于建构主义的应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是非常好的辅助手段。 另外行为主义与联结主义的关系令我很头疼,认知行为主义的托尔曼算不算认知主义?认知派学 习理论与认知主义有没有区别?等。这些都有待进一步学习和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