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为人生文学_主张者和实践者_纪念茅盾诞辰110周年

上传人:腾**** 文档编号:46517497 上传时间:2018-06-27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50.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_为人生文学_主张者和实践者_纪念茅盾诞辰110周年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_为人生文学_主张者和实践者_纪念茅盾诞辰110周年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_为人生文学_主张者和实践者_纪念茅盾诞辰110周年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_为人生文学_主张者和实践者_纪念茅盾诞辰110周年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_为人生文学_主张者和实践者_纪念茅盾诞辰110周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_为人生文学_主张者和实践者_纪念茅盾诞辰110周年(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9 今年是茅盾诞辰周年。茅盾一生撰写发110表多万字著作,翻译万字,成为我国现1400240代文学的一代宗师和大文学家。茅盾早年参加革命,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曾先后担任文化部长、中国作家协会主席、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和名誉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年病逝于北京。1981“只有竹子那样的虚心,牛皮筋那样的坚韧,烈火那样的热情,才能产生出真正不朽的艺术。 ”这是茅盾的一句名言。在长达余年的创60作生涯中,茅盾先生作为“为人生的文学”最热切的主张者和实践者,始终不懈地以满腔热情歌颂人民、歌颂革命、鞭挞旧中国黑暗势力。他的作品,成功地刻画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艰苦历程,绘制了规模宏

2、大的历史画卷,成为中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经典。他的许多作品被翻译为多种外文,在各国读者中广泛传播。他还撰写了大量文艺论著,翻译介绍了许多外国作家的作品。茅盾先生倡导“文学要反映人生、反映社会,并服务于人生、服务于社会”的现实主义原则,强调文学的“激励人心” 、 “唤醒民众”的积极的社会作用,主张文艺应该真实反映社会生活。纵观他一生的创作,关注人生,积极投身波澜壮阔的时代生活,并客观冷静地观察和思考,力求反映时代最本质和最深刻的内容,使他的作品有着巨大的思想深度和广阔的社会历史内容。现代文学研究者评论家傅光明在谈到茅盾小说的时说: “巴金是情感小说家,情节和人物全由充沛的激情牵着走,青春和

3、着血和泪,喷涌出灵魂的火焰 。老舍是典型的文人小说家,他以炉火纯青的语言和娴熟老道的技巧,绘制了一幅长卷展现都市风俗物事和市井百态人生的文人画,也是一幅大雅若俗的清明上河图 ,具有独特和永恒的文化审美价值。茅盾则是那种很理性的小说家,他缺乏巴金的热烈,也没老舍那么足的文人气,但似乎有着更大的气度、气势和气魄。 ”傅光明先生还说: “茅盾是真实地去生活,经验了动乱中国的最复杂的人生的一幕,终于感到了幻灭的悲哀,人生的矛盾,在消沉的心情下,孤寂的生活中,而尚受生活执著的支配,想要以我的生命力的余烬从别方面在这迷乱灰色的人生内发一星微光。 于是他理性地用文字这把手术刀,并严格按他自己的小说研究开始解

4、剖社会。他不感伤既往,也不空夸未来,而是把现实放到手术台上”所以,真实的茅盾是作家茅盾,但同时也超越了作家茅盾他和他的作品所拥有并代表的,不是那种浪漫的激情之美,而是那种理智的冷静之美。茅盾那种更偏向于内心自省的叙事风格以及由此蔓延而出的那种冷静观察的犀利,对于中国人久习不察的一窝蜂、随大流心态,尤其具有警醒意味。在谨严第一一文中,茅盾先生说: “艺术巨匠的天禀,固非人人所有,然而艺术巨匠的谨严,却是人人应当效法;狮子搏兔亦用全力这一句成语,最足以说明艺术巨匠们之无往而不谨严,丝毫不肯随便。 ”茅盾还说: “认真与细心见于艺术形象的,是犀利,猛鸷,深湛,隽永;见于思想行事的,是嫉恶如仇,是一口

5、咬住了“为人生的文学”的主张者和实践者 纪念茅盾诞辰周年110王华超30不放的韧性,是深入敌垒再杀出来的无畏的精神,是打叭儿狗的那种彻底,是教育青年从不倦怠那种热心”茅盾先生的如此论述固然可理解为一种关乎文学、人生的感慨,其实这也是茅盾魅力的一种阐发乃至张扬。在我们伟大祖国坎坷辉煌的历程中,激情盲从之伤远多于、大于谨慎理智之心。正如茅盾先生自己所说: “一个做小说的人不但须有广博的生活经验,亦必须有一个训练过的头脑能够分析那复杂的社会现象。 ”“伟大的作家,不但是一个艺术家,而且同时是思想家在现代,并且同时一定是不倦的战士”这或许就是茅盾冷静之美而外,所能给我们的丰富启示,并且,也是一种冷静的

6、感动正如有的大悲偏要放声大笑一样,有一种感动并不直接生产眼泪。 文学史界近年来公认茅盾是中国社会剖析派小说的坛主。这一派来源于世纪法国、俄国的19现实主义小说,又同中国古典世态小说两相结合。我们从霜叶红似二月花的“续稿”里可以看得分明。这部写于年代并未经最后修饰的70草稿,它的巴尔札克、托尔斯泰式的叙事,精细的环境与人物服饰描摹所流露的笔趣,是再明显不过了。茅盾代表整整一代的小说,直至年代80现代派的先锋小说兴起,一种更偏于个人内心的新一代叙事风行于世。这并不奇怪,茅盾在本世纪绝大部分时间所充任的,也是这种“新兴”作家的角色。茅盾是以历史代言人的姿态进入文坛的,必然主张文学对时代和社会的反映。

7、其前后的变化,主要在于早期是从泰纳的文艺社会学出发,而后期则是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出发。茅盾文学主张的形成与他的生平和思想变化直接有关,而他的生活经历和思想发展又直接受到社会发展变化的影响,而茅盾所处的社会和时代,又正是风起云涌的巨变时代。茅盾是一位使命感很强的作家,最容易受每个时代的“主流思潮”的影响,因此,茅盾的文学主张实际上也一直处于变化之中。但是,作为一个伟大的文学家,在任何时候他都未能忘记对文学这个“缪斯女神”的敬重。我们知道,在新文学初期,茅盾是“人生派”文学的倡导者,要求文学表现人生、指导人生,对于人生有意义是其基本核心,也是后来他的文学思想发展和变化的基点。即使是在他对“五四”

8、进行重新思考和检讨时,也不能完全改变自己的初衷。一方面主张小说应有政治功利性,担当起唤起民众的重任,另一方面又主张小说应真实地描写人生,反对把小说写成宣传大纲。也正是在这一点上,表现出了他与公式化、概念化的“革命文学”的区别。茅盾先生既是一位作家,也是一位翻译家、评论家。他在文学批评上的贡献不亚于小说创作上的成就。而作为评论家的茅盾,就一直关心着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关心着我国现当代作家的成长。据相关资料统计,茅盾一生评论的作家多达人,这个数字是惊人的,于同时代其他类313似茅盾这样的文学大家来讲也是绝无仅有的。在这人中,既包括了鲁迅、叶圣陶、冰心、徐313志摩、许地山、庐隐、丁玲等五四以来的一

9、大批老作家,也包括如沙汀、吴组缃、萧红、张天翼、阳翰笙、臧克家、姚雪垠等三十年代后新涌现的作家,更包括像茹志鹃、王愿坚、杨沫、冯骥才、陆文夫等建国后出现的众多新一代作家。茅盾的评论富于直感和穿透力,加上其天赋的理论素养与艺术直觉,以及散文化的表现手法,至今读来依然迷人。他评论冰心,完全是散文化的,循着冰心女士弹奏的“三部曲” ,进入冰心的“童真”世界;他评论徐志摩又是诗意化的,往往以“其”诗代“其”评,让我们处处感受着诗人诗之“枯窘” 、诗之“末路”的绚烂悲哀;他评论落花生(许地山)则更是舞台剧式的对话交流,让我们不得不啧啧称奇与叹绝。不过,茅盾毕竟是现实主义作家,他的评论更多地是带着作家特有

10、的气质与灵感,因而实用与实在。年月,阳翰笙(当时笔名华汉)的19322地泉三部曲再版,阳翰笙找到茅盾,要茅盾为其地泉再版写一篇序,茅盾不肯,因为,在茅盾看来, 地泉是一部“公式化” 、 “脸谱化”的作品,但阳翰笙执意要茅盾写,茅盾说:“要我写,可以,但我要专写它的缺点。 ”阳翰笙没有表示反对。后来,茅盾写了一篇读后感 ,文章开篇就说,本书的作者问我对于本书有什么意见,我的回答是: “正和我看了蒋光慈君的作品后所有的感想相仿” (注:蒋光慈曾被人戏称为31 “革命文学”大师,而他的作品正是写“公式化” 、 “脸谱化”的代表) ,是一部失败之作。因为,它是以“脸谱主义”去描写人物, “方程式”地去

11、布置故事, “标语口号”式地去表达感情。茅盾的这篇直言不讳、不留情面的评论,阳翰笙一字不漏地编进了地泉再版内。后来,茅盾十分钦佩阳翰笙的这种雅量,说: “这种雅量,新进作家们应奉为榜样” 。五十年代末,上海的一位文学青年茹志鹃倾尽热情写了一篇余字的短篇小税百合6000花 ,可是屡投屡退,原因很简单,就是调子太低沉了,但茹志鹃还是屡退屡投,最后在陕西的延河月刊上发表。尽管茹志鹃很感激,却已是意冷心灰,怎么也高兴不起来。那时,她正遭受着一场打击,她的家庭正处在一个很艰难的时期,丈夫被开除军籍、党籍,戴上了“右派”帽子,自己成了“右派”家属。因此,她已经不在乎区区一篇百合花 ,不指望它能给自己带来什

12、么。然而,恰就在这个时候,年月号的19586人民文学转载了她的百合花 ,并同时发表了茅盾的谈最近的短篇小说评论文章。这篇文章近字,筛出从各地近期发表的大量短篇9000中的篇进行分析,但是茅盾却“慷慨”给了9百合花多字的评论。茅盾称百合花2200是他最近读过的几十个短篇中最使他满意,也最使他感动的一篇, “它是结构谨严、没有闲笔的短篇小说,但同时它又富于抒情诗风味” 。至于思想方面,茅盾认为“除了常见的慷慨激昂的笔调,还可以有其他的风格。 ”显然,茅盾是全力支持百合花的。这给了茹志鹃很大的鼓舞,她说,百合花不是她的第一篇作品,由于茅盾的推荐和评论,她要把这篇作品作为她创作的开始。五四运动以来,中

13、国的一批知名作家都是经过长期的文学准备而后步入文坛的,他们从孩提时代起就逐步打下深厚的文学基础。鲁迅、郭沫若是这样,茅盾也是这样。广泛阅读古今中外文学作品,取其精华,是茅盾走向文学成功之路的重要因素。他认为: “读书的范围愈广,则愈能得到多方面的启迪,他的写作的准备项下的积蓄愈厚愈大。 ”他指出, “边写边读是一条正确的道路” ,但还须强调“边生活” 。茅盾一生读书甚博,学贯中外。他在我阅读的中外文学作品手笺上写道:青年时我的阅读范围相当广泛,经史子集无所不读。在古典文学方面,任何流派我都感兴趣,例如汉赋及其后的小赋,我在青年时代也很喜欢。至于中国的旧小说,我几乎全部读过(包括一些弹词) 。这

14、是在十五六岁以前读的(大部分) ,有些难得的书(如金瓶梅等)则在大学读书时读到的。对于外国文学,我也是涉猎的范围相当广,除英国文学外,其他各国文学我读的大半是英文译本。如何阅读文学名著呢?结合自己的读书经验,茅盾在杂谈文学修养中建议,读名著起码“读三遍” 。第一遍是粗读,快读。 “好象在飞机上鸟瞰桂林城的全景” ,主要引起“情感上受感动” ;第二遍是慢读,细细咀嚼,注意篇章结构;第三遍是精读,要一段一段地读,注意炼句炼字。后两遍要让理智活动起来,不仅要分析技巧,而且要“想到作者的思想,要看到作者在这篇里写的是什么社会问题,写了哪几个典型人物,再想想他用怎样的形象表现出来” 。同时,还应以社会科

15、学书籍参照来读,比如“托尔斯泰善写俄国的农民,所以我们最好能找一本讲俄国农民的书来读。 ”此外,茅盾还提倡应多读作品评论和作者传记,并与其他名著进行比较,抓住其特点。他认为,多读、精读、思考和比较,是读文学名著的基本方法,也是提高文学修养的必然路径,舍此则别无它途。少年时代的茅盾就有着十分爱看“闲书”的嗜好。一次放学回家,他在放杂物的平房里找到一部刻印的西游记 。尽管这部书是木板刻印的,有的字迹已模糊成一片,可是他一拿到书就爱不释手。茅盾上高小后,读小说的兴趣更浓了。三国演义 、 水浒 、 儒林外史 、 聊斋志异等古典文学名著,他都抽课余时间,广泛涉猎。这为他后来研究古典文学和进行创作打下了良

16、好的基础。也许是受旧小说中那些精美插图的感染吧,少年时代的茅盾很喜欢绘画和篆刻。他学绘画不仅认真临摹芥子园画谱 ,练好基本功,而且喜欢变化和创新。茅盾的母亲找来好几本不同的画谱,让他细细加以揣摩,博采众长,画出新意。茅盾学篆刻用的刻字刀,还是他自己用一段伞骨自制的哩。除了看小说、绘画、篆32刻、唱歌,茅盾还进行农事观察。每年养蚕时节,茅盾特别兴奋,放学后就围着母亲问这问那。母亲就叫儿子拿蚕具,喂桑叶,引导他细心观察蚕儿从“收蚁”到“上簇”整个生长过程的变化情况。茅盾后来创作小说春蚕中运用的养蚕知识,就是这个时期积累起来的。直到晚年,茅盾还深情地说: “我童年时最有兴趣的事,现在回忆起来宛在眼前的,就是养蚕。 ”岁的时候,有一次茅盾跟他的母亲一起到9舅舅家去度夏。茅盾的舅舅是个中医,家里也有不少旧小说。茅盾在那里找到了野叟曝言 ,只花了三天半时间就读完了。这是清代的一部通俗小说,共一百五十四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