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维纳斯诠释工作历史传承

上传人:腾**** 文档编号:46517459 上传时间:2018-06-27 格式:PDF 页数:24 大小:596.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列维纳斯诠释工作历史传承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列维纳斯诠释工作历史传承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列维纳斯诠释工作历史传承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列维纳斯诠释工作历史传承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列维纳斯诠释工作历史传承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列维纳斯诠释工作历史传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列维纳斯诠释工作历史传承(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二章 列維納斯詮釋工作的歷史傳承 第一節 拉比猶太教的詮釋傳統 維納斯的詮釋工作並非創造一個新的詮釋體系,而是源於一 個古的詮釋傳統,以致我們對其他目詮釋的探討,首先須看到 他如何繼承這詮釋傳統。此處的述雖未觸及維納斯詮釋工作的 核心,卻可為我們對這詮釋工作的探討提供必要的前解,尤其是 維納斯所運用的詮釋手法,唯有從猶太詮釋傳統看才得以獲得 釐清。 謹記底下點是有益的。第一,維納斯的詮釋工作是對猶太 詮釋傳統的繼承,而非批判;即有任何批判的成分,亦出於這傳 統自身的要求,並因此而成為繼承這傳統的一種方式。於是,我們 應著重於探討維納斯如何以一種當代形式繼承這古的詮釋傳 統。第二,管在史上或

2、型態上,都存在單一的猶太教。此一 提醒看似沒有特出之處,因為一在時間中斷傳承的宗教都會產 生各式分化作用,以致無甚可能凝聚為單一傳統;但此提醒對研究 者有一種規範性的作用:既然存在單一傳統,也就可能獲得何 為正統、何為端的判準,據此,任一種猶太傳統的界定,都須根 據這傳統自身的發展、保存這傳統的用語、在這傳統的獨特脈絡中 進1。 因此,當我們要探討維納斯的宗教詮釋學時,須把它放在 維納斯所繼承的猶太傳統的獨特性中解,而維納斯的的猶 太傳承乃是拉比猶太教。但構成比猶太教之核心的,首先並非特 定的經典、教義、組織或人物,而是體現在他目中的口傳傳統 (oral tradition)的成形方式(man

3、ner)2。換言之,是某種運作的成果、而是這運作本身,構成比猶太教的基本特質。此一運作就是 詮釋。在這意義上,我們對維納斯宗教詮釋學的思考,已然觸及 其猶太信仰的最根本層面。 正因著詮釋位居比猶太教之生成根基,對這傳統之詮釋 運作的釐清須依據這傳統對其發生程的自我解。比猶太教 認為自己在西乃山上受上帝的雙重啟示,並透過一群受過學院訓 的人在一個教導與學習的傳統中傳承這啟示3。這雙重啟示即成文妥(written Torah)與口傳妥(oral Torah);妥意即 啟示,以成文與口傳種形式表現。是故,斯納 稱 比 猶 太 教 為 雙 重 妥 的 猶 太 教 (the Judaism of the

4、 dual 1 J. Neusner, Introduction to Rabbinic Literature【以下簡稱 RL】(New York: Doubleday, 1994), 6. 2 DF, 13. 3 J. Neusner, The Four Stages of Rabbinic Judaism (London: Routledge, 1999), vii. 26 文本與他者:維納斯他目詮釋的基本特徵 Torah)。在他看,雙重妥的猶太教是藉由三個媒介獲得保存: 第一,希伯聖經也就是成文妥的具體指涉及其註釋; 第二,透過記憶傳承口傳妥的整個口傳傳統;第三,體現出摩 西(Moses

5、)典範的聖人典型,也就是比(rabbi)4。對希伯聖經的繼 承,表明比猶太教持存猶太教的原初關懷與問題意,並由此 決定基本的詮釋主題;口傳傳統構成比猶太教的主要部分,其形 式與內涵即是整個詮釋傳統的主體;比則是傳承比猶太教之核 心要素的關鍵,在他們身上體現出主要的詮釋原與詮釋精神。 比猶太教的詮釋學問題,就蘊涵在這三個媒介的關係中。 保存比猶太教的三個媒介具體表現為所謂的比文獻(rabbinic literature),斯納即據此而將比文獻分為三個型:聖經以及成 文妥的註釋傳統、米示拿(Mishnah)以及口傳妥的註釋傳統、 比與典範妥(exemplary Torah)的傳承5。儘管學者們多只

6、將比文獻劃分為前,但典範妥的概對我們在猶太詮釋學意 的探討上頗有助益,是故我們採納斯納這個深諳比猶太教底蘊 的劃分,並據以作進一步的探討。 一、成文妥拉 成文妥有種具體指涉,一是指整本希伯聖經(Hebrew Scripture),它分為三部分:摩西五經(Pentateuch)或法書(Torah)、 先 知 書 (Nebiim) 、 聖 卷 (Ketuvim) , 因 此 又 縮 寫 為 塔 納 克 (Tanakh)。這三部分的重要性是有區別的,五經佔據首要地位,以致 成文妥一語經常特別指涉到五經,我們也在這較窄的意義上 及成文妥的創生。 (一)成文妥拉的創生 作為五經的成文妥一般被解為猶太人在

7、面對公元前 586 的巴比之時,為保存希伯信仰傳統而形成,並在公元前 450 回歸耶撒時被一併帶回。然而,據斯納所言,與其是這 個史事件孕生成文妥,如是成文妥在其孕生過程中 的選擇作用決定自身的起源事件。他認為,有一個既存的思想體 系,它自身乃是對差異的關注,此一關注使它創造出亡的怨恨, 並透過回歸的許平息這怨恨。此一思想體系為持存亡與回歸 的恆久典範,依於其自身的輯而選擇出個史事件,將之整 合入這體系的命題中;隨後透過經典的編纂,在表述這思想體系的 同時,亦將史事件詮釋為經典以及比猶太教的起源6。 4 RL, 3-5. 5 RL, 9-10. 6 斯納猶太教(Judaism),周偉馳譯(台:

8、麥田出版,2002),56-73。 第二章 維納斯詮釋工作的史傳承 / 27成文妥的此一特質對我們解維納斯的詮釋工作有著重要 蘊義,因這特質意味,對成文妥的後續詮釋必須斷新 亡與回歸的典範,以使能繼續保有它們,而這僅是指這 個典範構成詮釋的主題,是指詮釋工作本身即是一個創造亡怨 恨並提供回歸許的工作,藉此而持續將猶太性從一般性中區別出 。換言之,對成文妥的詮釋,乃是要藉由經典而塑造出一種流 亡意識7,並在經典之中創造出回歸之地,用維納斯的話,即是在經典中爭求猶太人的生存空間(espace vital)8。史瑞傑克(Martin C. Srajek)指出,維納斯的“espace vital“乃意

9、指猶太人透過詮釋 而在經典中獲得他們所想望的回歸之地9。 (二)成文妥拉的詮釋傳統 但對成文妥的詮釋如何達致對亡意的激發與對回歸之地 的獲取?答案即是以成文妥為中心而形成的一個特定的詮釋傳 統:米大示(midrash)。在維納斯眼,希伯聖經是與米大示分 開的,後者形成的傳統使聖經智慧得以在其中獲得傳遞並斷被 新10。 米大示(vr:dmi; midrash)源於動詞 darash,意為尋、探 問,亦可指研究。米大示一語的具體指涉相當紛歧,但 足可確定的是,它總與對希伯聖經的詮釋相關。一般而言,此語 有三種用法:第一,它指對希伯聖經個別經節的闡釋,尤指註 釋(exegesis),其成果稱為米大示

10、註釋。第二,它指對希伯 聖經之註釋的集成,其成果就是一批米大示文獻,這文獻與 他目文獻一同構成比文獻的大部分。第三,它意指註釋 希伯聖經時的詮釋過程,因此構成所謂的米大示方法11。此處所主要是第三種意義的米大示。 米 大 示 的 詮 釋 運 作 是 如 何 進 的 呢 ? 史 坦 伯 格 (Gnter Stemberger)指出,米大示意味著以經解經的詮釋原則對任 一經節的詮釋都須根據其他經節為之;但米大示乃是以整本聖經、 而非個別書卷作為詮釋脈絡,且每一經節都可指涉到聖經中的任一7 斯納即指出,因著一百多的時間距,亡與回歸的意可能同時出現在同一代人的心中,換言之,並是亡與回歸的意形成以亡與回

11、歸為思想典範的聖經文本, 而是相反。斯納猶太教,70-73。 8 E. Levinas, Beyond the Verse: Talmudic Readings and Lectures【以下簡稱 BV】, trans. Gary D. Mole (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1994), 130. 9 M. C. Srajek, In the Margins of Deconstruction: Jewish Conceptions of Ethics in Emmanuel Levinas and Jacques Derrida (Pitt

12、sburgh: Duquesne University Press, 1998), 27. 10 E. Levinas, In the Time of the Nations【以下簡稱 TN】, trans. Michael B. Smith (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1994), 51. 11 Gnter Stemberger, Introduction to the Talmud and Midrash【以下簡稱 TM】, trans. Markus Bockmuehl (Edinburgh: T Philip Birnbaum, En

13、cyclopedia of Jewish Concepts (New York: Hebrew Publishing Company, 1998), s.v. Midrash; Dictionary of Judaism in the Biblical Period: 450 B.C.E. to 600 C.E., eds. Jacob Neusner RL, 9. 30 文本與他者:維納斯他目詮釋的基本特徵 米示拿(hn:vmi; mishnah)一語源自希伯文動詞 shanah,意為 重覆,也就是以口語覆述的方式學習或教導,所學習或教 導的內涵就是口傳傳統;這字相對於 qura 而言,後者

14、意指對作為成 文 傳 統 的 希 伯 聖 經 的 學 習 。 shanah 的 亞 文 同 義 字 是 teni 或 tena,其派生名詞即 mishnah 或 matnita。在確的意義上,米示 拿意指一套以哈卡(Halakhah)為主體的宗教法,這套法在第一 世紀末、第二世紀初時開始被記與編輯,直至公元 200 左右在尊 長猶大比(R. Judah ha-Nasi)那兒編纂完成,或他編輯出最具影響 的米示拿文件。米示拿是整個口傳傳統最重要的一部分,一如 希伯聖經對成文傳統的重要性22。 圍繞著米示拿主要形成三份註釋性的文獻。第一份是土西他 (Tosefta),亞文土西他(aT;p!,/T;

15、 tosefta)意指附加、補充, 也就是對米示拿的補充。土西他出自一個知名的群體,他們在尊 長猶大比及其門生編輯米示拿的期間,以所謂的巴萊他(baraita)、 也就是額外教導或典外之為主要素材23,展開對米示拿所未收的哈卡的編輯工作,並在公元 300 左右編纂完成。儘管有 著米示拿所無的素材,但土西他無在修辭、主題、素材編排或 述輯上都跟隨米示拿,幾乎沒有屬於其自身的獨特結構24。 對米示拿所進有價值的註釋工作,乃是革馬(Gemara)。 革馬(ar:m;G; gemara)源自 gemar,這個亞文的意思是完 成與學習;名詞 gemara 即意指對傳統的學習,並是對傳統的 完成,它與 sebara 相對,後者意指以輯推導出新的教導。革馬 所完成的傳統,可以指整個學習的傳統,但是指成文傳統,是 故,革馬可視為口傳傳統對成文傳統之詮釋最重要的一步25。 當 米 示 拿 與 革 馬 被 編 纂 在 一 起 , 就 成 他 目 (Talmud)。 他目(dWmlT; talmud)這個希伯字源自 lama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