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讲解网络交换机技术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6509928 上传时间:2018-06-27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76.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度讲解网络交换机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深度讲解网络交换机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深度讲解网络交换机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深度讲解网络交换机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深度讲解网络交换机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深度讲解网络交换机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度讲解网络交换机技术(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深度讲解网络交换机技术深度讲解网络交换机技术ISC 协会与交换机厂家携手制定网络交换机 Softswitch 系统架构, 而不论是面对 PSTN或 Internet 的资源,都个别地被视为一终端。下面文章进行学习网络交换机的相关技巧和流程,这都是在一些技术网站和论坛上找到的,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本篇文章学习相关技巧, 在新世代因特网电信架构中组件之间有了沟通的标准接口。在过去, 传统电信网络(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 PSTN)与因特网(InternetProtocol Network;IPNetwork)分属不同连结网络,电信网络仅单纯的用来传输模拟

2、电话及传真,而因特网则是处理数字数据的传送。由 于数 字 讯号 处 理 DSP 技 术的 开 发, 计 算机 电 话整 合 (Computer TelephonyIntegration;CTI)技术的演进,衍生出新的产品与服务,使得计算机与电话市场增加了新的应用, 像是计算机电话应用产生器(Application Generator)讯息整合系统(Unified MessagingSystem;UMS)和自动话务分配(Automatic Call Distribution;ACD)。有了计算机电话整合技术成功的经验, 遂想进而融合现有的因特网, 于是有了因特网电话网关(Internet Tel

3、ephony Gateway;ITG)的设计。 过去几年是以 ITU-T H.323标准作为VoIP(Voice over IP)技术的基础。透过 IP 网络提供基本之电话服务。不过近来的发展已逐渐显示出原先 H.323的架构并不符合 VoIP 系统未来长久发展之需,而势必得在其现有基础上做适当的调整,才能满足未来 VoIP 与 PSTN/PLMN 整合上的需求。现在,一些世界标准组织及策略联盟纷纷提出新的协议与架构,例如:IETF(InternetEngineering Task Force)订定了 MGCP、MEGACO、SIP、SIGTRAN 等协定;ISC 协会(Internation

4、al Softswitch Consortium)亦着手制定网络交换机(Softswitch)系统架构。在这个系统中,有新的设备及协议,希望能整合传统电信 PSTN 网络到 IP 网络中。藉由电信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标准化的系统架构,以及开放的应用程序接口,改变了电信产业未来的发展。而网络交换机(Softswitch)技术负责因特网电信与传统电信网络的介接, 将在新一代的因特网电信系统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 Softswitch 系统架构 发展新世代因特网电信技术,首要面对的课题就是要能与现有的电信网络架构整合。在图1中,分别描绘了传统电信网络(图左侧)及因特网电信(图右侧)的架构示意图。传统电信

5、网络中电话建立的过程为:语音(Voice)部份是经由局用网络交换机(COSwitches)之间的 Trunk 接口传输;信令(Signaling)部份则是透过 SS7网络传递。如果只是一般的通话, 负责通话控制(Call Control)的 SS7 ISUP 信令, 仅会透过 SS7网络的信号转运点(Signal Transfer Point;STP)。在发话端交换机(Originating Switch)与受话端网络交换机Terminating Switch)之间传送;然而,当通话需要智能网络服务(IN Services)时,则要发送 SS7 TCAP 信令,经由SS7网络转送至提供该服务的

6、服务控制点(Service Control Point; SCP), 要求提供该项服务;若是 该项服 务包括 语音播 放(Announcement)、互 动语音 响应(Interactive VoiceResponse;IVR),此时 SCP 就会要求智能型设备(Intelligent Peripheral;IP)播放语音给发话端,同时侦测发话端的按键,并将按键结果之 DTMF 回传给 SCP,用来决定该项服务的进行。在因特网电信架构中,为了与传统电信网络介接(Interworking),安排了信令网关(Signaling Gateway;SG)和 SS7网络连接,以接收由 SS7网络传送来的

7、信令,经过格式转换再交由媒体网关控制器 MGC(Media Gateway Controller;在 MGCP称之为话务代理(Call Agent)。MGC 的功能包含通话控制与路由(Routing)、信令处理、媒体网关控制,以及产生通话记录(Call Detail Records;CDR)。MGC 和信令网关之间的接口规格目前正由 IETF SIGTRAN(Signaling Transport)这个工作小组所制定。在此架构中,媒体网关(Media Gateway;MG)则扮演着媒体格式转换的角色,它负责将电信网络传递来的语音或影像格式转换成 IP 网络上所传递的 RTP 格式。 而 MGC

8、 则透过MGCP 或 MEGACO/H.248来控制不同类型的媒体网关。另外,MGC 与 MGC 之间的沟通则是藉由 SIP-T(SIP for Telephones),现今 SIP-T 仍在 IETF 作进一步的研议。相对于传统电信网络提供服务的 SCP 与 IP,在因特网电信架构中也有类似的组件, 例如: 应用服务器(Application Server; AS)类似 SCP, 负责提供加值性的服务(如: 080、 VoiceMail 服务), 它可支持 JAIN 或 Parlay 的标准应用程序接口, 提供给上层的应用程序发展者,使得应用服务的开发更为容易且具可移植性(Portabili

9、ty);而 AS与 MGC 间的通讯协议 SIP-TSI(SIP-Telephony Service Interface), 目前尚在 ISC讨论阶段,并无明确的文件数据;另外,媒体服务器(Media Server;MS)则类似传统电信网络的智能型设备(Intelligent Peripheral;IP),利用 RTP 来传送语音讯息给媒体网关(或网络电话)。或是接收媒体网关(或网络电话)传送来的语音讯息和 DTMF按键数据。 而应用服务器与媒体服务器间的通讯协议,甚至两者间的架构关系,都仍在 ISC 讨论,并无确切的结果。Softswitch 相关通讯协议 透过通讯协议的制定,在新世代因特网

10、电信架构中组件之间有了沟通的标准接口。使得组件的开发者有了共通的依据, 而组件的购买者也有了选择的机会, 可以依照需要来选购所要的组件产品,同时降低了系统更新的成本,也让系统架构拥有弹性扩充(Scalability)的能力。另外,制造商可以自由地发展自己的产品,而且不同厂商所生产的产品也具有互通性。接下来我们将介绍 Softswitch 相关的三个开放式接口标准。SIGTRAN (Signaling Transport) 首先来看 Signaling Gateway 接收来自 SS7网络的信令 , 如 何 在 IP 网 络 上 传 递 。 图 2 和 图 3 分 别 显 示 SS7 ISUP(

11、ISDN User Part) 和TCAP(Transaction Capabilities Applications Part)信令如何作信令格式的转换。其中,IETF SIGTRAN 工作群组定义了交换线路网络信令调适 SSA(Switched CircuitNetwork Signaling Adaptation;SSA)和共通信令运输 CST(Common Signaling Transport;CST)这两层的功能。CST 层建构在 IP 层之上,提供 SS7信令在 IP 网络上可靠的传输。目前正为 CST 层制订 SCTP(Stream Control Transmission P

12、rotocol)这个通讯协议; 之所以会舍弃现有的 TCP,而另外定义 SCTP 的主要原因有二。一为 SS7 的信 令传 递通 常都 是很 急迫 的, 稍有延 迟便 失去 了意 义, TCP 的Retransmission 机制将会造成不良的影响。二为 TCP 容易受到 Resource-Attack 这样的攻击而造成系统的当机,而 SCTP 针对安全性的议题则有较周延的考虑。至于 SSA 层则是专门负责支持 SS7信令中原有的特性或功能(例如: SCCP(Signaling ConnectionControl Part)层的全域名称转换(Global Title Translation)。

13、MGCP/MEGACO MEGACO 与 MGCP (Media Gateway Control Protocol)与从字面上解释即知,它们是定义媒体网关控制器 MGC 用来控制媒体网关 MG 的沟通标准,MGCP与 MEGACO 两者运作方式都采主从式(Master-Slave)架构,仅仅使用数个简单的命令(Commands)就可完成通话的建立与终结。MGCP 第一次发表于1998年10月,而最后版本于1999年10月发表为 RFC 2705;至于MEGACO /H.248则己在2000年11月分别为 ITU-T 与 IETF 会议接受,发表为 RFC 3015。虽然这两个协议具有相同的架构

14、与类似的运作精神,但是相较于 MGCP, MEGACO 提供更弹性的接口,让 MGC 对 MG 上的资源作动态管理。像在网络交换机中, 通话建立的过程, MGC 透过 Commands 管理媒体网关 MG 上的端点(Endpoints),此端点同时包含了一组分别面对 PSTN 与 Internet 的资源;相对地,在MEGACO 的联机模式中, MGC 透过 Commands 管理的是媒体网 关 MG 上的终端(Terminations),而不论是面对 PSTN 或 Internet 的资源,都个别地被视为一终端。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SIP 是一种属于因特网应用层(Application-Layer)的信令控制协议,用来建立(Create)、更改(Modify)与终结(Terminate)议程。目前有六个方法(Methods)可供使用来发送需求(Requests), 分别是邀请(INVITE)、 确认(ACK)、 再见(BYE)、取消(CANCEL)、选项(OPTIONS)、注册(REGISTER)。本文由西安京科皮肤病医学研究院(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