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兼修 提升城市品位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6506956 上传时间:2018-06-26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1.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外兼修 提升城市品位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内外兼修 提升城市品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外兼修 提升城市品位(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观点 视点 监督42012017 7年年2 2月月2828日日星期星期二二 编辑编辑/ /龙敏飞龙敏飞美编美编/ /刘一飞刘一飞制作制作/ /李秋萍李秋萍邮箱: 本版主编 云南日报评论部电话: 0871-64162979各国如何掀起单车潮微声音提升城乡环境在行动人居软环境的建设, 离不开个 人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 然 而在日常生活中, 一些不文明的现 象却频频发生, 不仅拷问着市民素 质, 也拷问着城市管理者的智慧。 春节前夕刚刚进入昆明的共享 单车, 如今已经成为市民出行的新 宠, 在2个月的时间内, 共享单车很 “受伤” 的消息频频被曝光, 而将共 享单车上私锁、 私藏于小区地下车

2、库、 停放在医院120急救车道及急 救车停车位上, 以及将共享单车扔 进垃圾箱内等行为, 可谓比比皆是。 2月8日, 昆明市西华园附近船 房村口的一处绿化带里, 一辆共享 单车被人用火烧得面目全非, 后轮 只剩下钢圈, 座椅也只剩钢架, 只能 从车身前的黄色标识和车型看出这 是一辆 “小黄车” 。 2月14日中午, 昆明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五大队民警在巡逻时发现, 一 中年男子正在拆卸一辆共享单车的 轮胎。 民警上前查看制止时, 该男子 竟自称:“共享单车大家都可以用, 我 把它拆下来, 还可以拿去卖钱! ” 2月15日, 在昆明市南站小区, 一辆黄色共享单车的车胎被人戳了 好多孔, 小区张大爷想

3、把 “小黄车” 修好, 可拆开车胎后才发现, 扎破的 洞太多了, 费了好大力气补了七八个洞, 但因扎的孔太多,“小黄车” 还 是没办法用 共享单车的遭遇, 仅仅是城市 不文明现象的一个小小缩影。 而一 座城市的文明程度, 则主要取决于 生活于其中的市民的文明素养。 市 民既是城市政治、 经济、 文化的承载 者, 也是展示城市形象的名片、 体现 城市品位的基石。 提升市民的文明 素养, 很重要, 也很迫切。内外兼修 提升城市品位2016年8月8日, 省委、 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 云 南省进一步提升城乡人居环境五年行动计划 (2016- 2020年) , 计划以建设 “七彩云南、 宜居胜境、 美丽家

4、 园” 为主题, 以城乡规划为引领, 以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为核心, 着力改善城乡环境质量、 承载功能、 居住条件、 特色风貌, 努力建设生态宜居、 美丽幸福家园, 让人民 生活更健康、 更美好。从新加坡、 台湾和香港的一些 城市发展情况来看, 崔运武认为, 在 公民公共伦理道德的塑造和提升过 程中, 特别是在形成文明行为的初 始阶段, 管制是约束不文明行为的 最后一道防线, 在公共伦理道德建 设中具有基础作用和重要地位。 当一个人必须为自己违反公德承担后果时, 就是以特定的方式接 受了一次文明的教育与洗礼。 在加 大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时, 就应以 规章制度为依据, 以法律为准绳, 对 公民的违

5、规行为做出必要的管制约 束, 并适时进行管制改革, 这是当代 公共管理中的一个基本手段。 同时, 不可忽视法制教育在形成公共伦理中的重要地位。 公共伦 理道德是公民素质的基本构成, 是 建立在公民权利清晰、 义务明确的 个人与社会相融合的行为准则。 崔 运武指出, 在现代社会, 以保护个人 基本权利为基准, 调节人与人之间、 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行为基本准则, 是以法律形式来呈现的。 只有树立了基本的公共伦理道德和法治理 念, 才能更好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融入到城乡公共生活领域的方 方面面, 进而全面提升城乡文明素 质和居民生活质量。 因 而 , 提 升 城 乡 人 居 环 境 既要 “修外表

6、” , 也不能忘了 “修 内心” 。本报记者 张馨云“整洁优美的环境是地方文明 的外在表现, 但若缺乏公民素质的 塑造和提升, 再多的环卫保洁人员 也难有效保证环境整洁; 再好的基 础设施和公共共享交通工具, 也难 给市民带来好的体验与感受。 ” 云南 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崔运武认 为, 就当前昆明市城市运行发展过 程中, 公众存在的种种不文明现象, 究其原因, 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已基本确立的条件下, 缺 乏与之相适应的现代公共伦理与公共道德, 即是缺乏现代公共精神导 致的。 “当下的行为规范建设中, 一个 值得关注的现象就是不少人喜欢将 古代的传统行为伦理作为精神文明 建设的依据

7、。 ” 崔运武认为, 传统伦 理道德中有优秀的文化因素, 有当 下公共伦理道德建设中所需要的思 想资源, 但中国近代经过近200年 急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传统伦理 道德与现代生活是有距离的, 特别 是当今社会个人权利与义务划分清晰的情况下, 更有着质的不同。 因 而, 不能只通过加强传统的伦理道 德教育来提高市民的现代文明素 质, 政府相关职能部门首先应从基 础性工作做起建立规范市民行 为的规章制度, 加强公民素质教育。 但为了让规章制度的执行变得更加 人性化, 更具可行性, 城市的基础设 施建设和社会治理创新必不可少。 如针对共享单车屡遭破坏的 行为, 建纬律师事务所昆明分所律 师冯洋建议

8、, 共享单车所有企业应当积极探索更好的车辆维护和保 管方式, 在减小企业损失的同时, 为更多使用者提供方便。 而作为政 府和社会管理者, 在积极向广大市 民宣传文明使用共享单车的同时, 应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 对经营共 享单车的企业进行监督管理, 在公 共场所为共享单车划定停车区, 规 范使用者的用车行为等, 并尽快研 究推行诚信建设制度化, 树立与市 场经济相适应的诚信理念和规则 意识。自共享单车进入昆明后, 在给 大家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 也引来 话题无数。 尤其是随着共享单车接 连遭难的事件频频见诸报端, 不少 人开始叫嚷 “一些人素质太低了” “还讲不讲文明道德啊” 。 但据媒体 报道

9、, 共享单车在其他城市被盗、 被 毁、 被乱丢的现象同样存在, 这已经 是全国性的难题。 曾有人说过, 共享单车的精髓 在于随处都可停放, 因为这样才能 最大限度地方便大家; 然而, 因为共 享单车还未建立起有效的监管体 系, 当一些人在某时某地可以放纵 损害别人财物而又没有受到制度制 裁时, 这就成了共享单车遭难的主 要原因, 而那些动辄指责公民素质 水平太低的说法, 则有些无力。共享单车的事例表明, 尽管公 民文明素质在城乡环境提升中具有 无可替代的作用, 但如果不同步推 进相应的法制建设, 那提升社会道 德文明素质无异于缘木求鱼。 电视 剧 大秦帝国 裂变 中, 秦国之强始 于变法, 而

10、变法之要在于立律, 全国 上下推行法治、 依法而行, 于是秦国 民心凝聚、 风气大变, 一跃成为西方 强国。 更重要的是,秦律 涉及到政 治、 经济、 军事、 文化、 思想、 生活等 各个方面, 使各行各业各个领域 “皆 有法式” , 这一做法在今天仍然有积 极的意义: 法制不能是一个大而空 的词汇, 而应该涵盖全面、 落细落 小、 具体实用, 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 面息息相关, 才能让民众相应的行 为举动有法可依。结合实际全盘考虑是把法制建 设落细落小的基础条件。 一个地方 的社会文明素质是经年累月养成 的, 与当地的历史沿袭、 生活水平、 开放程度、 发展程度等因素密切相 关, 各有各的特点

11、, 即使是同一地 方, 城市与乡村、 乡村与乡村之间又 各不相同。 以制度建设提高文明水 平, 要从改变现实生活方式、 习俗习 惯等做起, 给不文明行为带上 “枷 锁” ; 照抄照搬、 大而化之的举措难免 水土不服, 不结合实际、 头痛医头脚痛 医脚的做法也很难收效, 落细落小才 是保证 “枷锁” 发挥效力的重要手段。 徒善不足以为政, 徒法不足以自 行。 落细落小的同时也要完善监管惩 戒机制, 才能增强法制的权威性、 约 束力。 比如共享单车ofo的宣传口号是 “随时随地有车骑” , 这一朴素的愿 景诱惑力十足, 但从取车到骑车再到 停车整个过程的细节规定不够明确, 且缺乏相应的制度惩戒手段

12、, 所以从 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一系列无序现象 的产生。 提高公民的文明素质, 最直 接的一点就是要把制度的强制性落 实到各个方面, 不留死角, 尽量减少 偶然性和随机性, 让依法依规成为公 民的生活常态和文明常态。 事实上, 针对不文明行为的制 度规定以及相应的监管惩戒机制, 就像火车铁轨一样, 既是 “约束” 也 是 “向导” , 只有结合实际落细落小, 不笼统, 不悬空, 在我们生活中的方 方面面发挥效力, 才能真正从外而 内地提升公民的文明素质, 提升我 们的城乡人居生活环境。笔者曾经在重庆工作过一年, 随着时光的流逝, 许多关于这座城 市的记忆, 已经渐渐变得模糊。 但有 一件事情, 却

13、记忆深刻, 那就是在重 庆, 无论你是坐公交车, 还是买早 点, 多数的人都会自觉地排成长队, 在那样的一种氛围里, 若是插队或 不排队, 气氛是很尴尬的。 这样的细 节或许很小, 甚至是微不足道, 但正 是万千这样的 “小事” , 才构成城市 文明的 “大事” 。 甚至可以说, 个人的 文明、 城市的文明程度, 也是城市软 环境的重要内涵。 笔者想起国家旅游局日前发布 的 2016中国出境游游客文明形象 年度调查报告 。 报告显示, 近半数 (46.2%) 受访者表示中国游客的文明素质普遍有了提高, 印度尼西亚、 法国、 新加坡、 英国、 美国五国受访 者对此感知尤为明显。 这样的结果, 其

14、实并不意外, 因为舆论的报道与 监督, 不少人害怕 “丢人丢到国外” , 出国时往往会谨言慎行。 而与之形 成反差的是, 一些外国人来到中国 后, 也会 “中国式过马路” , 大街上, 也不难见到外国人骑着电动车横冲 直撞的例子。 这样的对比, 可以说明 一点: 大的环境, 能改变一个人的言 行, 有时候一个人文明与否, 只在一 念之间。 套用一句名言: 好的环境能把 坏人变成好人, 坏的环境也能把好 人逼成坏人。 而好环境的营造, 除了 完善法律法规并加以落实之外, 还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 因为每一个 人都是这个社会的组成细胞。 制度 设置与大环境哪怕再完美、 再好, 提 升社会整体文明程度

15、的目标要想照 进现实, 仍然需要个体来推动、 实 现。 毕竟法律法规、 政策规定等都只 是纸面上的东西, 社会管理者只有 尽职尽责地完善制度设置, 而作为 普通公民, 也应以身作则, 当一名提 升城乡环境的 “行动派” , 我们生存 的环境才能变得越来越好。 现实中很多提升城乡环境的小 事, 不可能全部让政府部门来 “包 办” , 很多事情, 我们自己就可以行动 起来, 把它做好。 比如说, 市容环境主 要责任是由政府承担, 但我们也可以 随手拾起纸屑放进垃圾桶, 看见脏乱差的地方, 也可以进行举报, 以便相 关部门能更好地了解具体情况; 当图 书馆里有人喧哗嘈杂, 地铁公交上有 人吃东西,

16、我们不必非要请来警察, 自己也可以礼貌地进行提醒这 些行为, 就是我们常说的 “社会发 育” 。 一个健康有序充满活力的社会, 肯定不是政府和企业等包揽一切, 而 应是政府、 企业和社会, 甚至是与每 一个个体的协同合作。 在提升城乡环境这样的事情上, 我们不应该把自己当成 “无关的人” , 而必须把自己看成公共生活的一分 子。 只有每一个人都积极充当城乡环 境提升的 “行动派” , 充分发挥 “主人 翁意识” , 实现美丽云南的梦想, 才会 变得更加可期。骑车出行作为一种健康环保 的代步方式, 在很多国家皆深得 民众喜爱。 在外国, 公共自行车租 赁系统得到长足发展, 面对各种 问题, 世界各国早已提出多种解 决方法。荷兰 阿姆斯特丹公共自行车系统于 1965 年 起源于荷兰阿姆斯特丹, 如今被 众多欧美城市效仿。 因此, 阿姆斯 特丹被誉为 “公共自行车世界第 一城” 。 在荷兰, 1600 万左右的人 口, 却拥有1800万辆自行车, 荷 兰上至部长下到普通学生, 自行 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