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绿色建筑发展条例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6464711 上传时间:2018-06-26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2.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绿色建筑发展条例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省绿色建筑发展条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绿色建筑发展条例(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权威发布14星期二2 0 1 5年4月8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绿色建筑发 展, 规范绿色建筑活动, 节约资源, 提 高人居环境质量, 推动新型城镇化建 设, 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以 及国家绿色建筑相关规定, 结合本省 实际, 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绿 色建筑活动, 以及实施对绿色建筑活 动的监督管理, 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绿色建筑, 是指在全 寿命期内, 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 保护 环境和减少污染, 为人们提供健康、 适 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 与自然和谐的 民用建筑。绿色建筑分为一星、 二星、 三星三个等级。 本条例所称绿色建筑活动, 是指 与绿色建筑相关的规划

2、、 设计、 建设、 运营、 改造、 拆除、 评价等活动。 第三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应当建立和完善机制, 全面推动绿色 建筑发展。 鼓励和支持绿色建筑科学技术的 研究、 开发、 示范和推广, 促进绿色建 筑技术创新与进步。 第四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应当将绿色建筑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规划。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 府建设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编制绿色建 筑发展规划, 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 实施。 第五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绿色 建筑活动的指导和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发展改 革、 经济和信息化、 规划、 房管、 园林、 国土资源、 水利、 科技、 财政

3、、 环境保 护、 海洋、 统计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 责, 共同做好绿色建筑发展相关工作。 第六条实施绿色建筑发展目标 责任考核制度。具体考核办法由省人 民政府制定。 第七条对达到二星级以上的绿 色建筑, 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建 设单位进行奖励。对在绿色建筑工作 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 由县级 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给予表彰和奖励。第二章规划、 设计和建设第八条编制城市、 镇总体规划 应当遵循绿色生态发展原则, 落实生 态环保、 能源综合利用、 水资源综合利 用、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固体废弃物综 合利用、 绿色交通等要求。 第九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有关部门应当组织编制本行政区域绿 色建

4、筑、 能源综合利用、 水资源综合利 用、 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 绿色交通等 专项规划, 按照规定报批后实施。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乡规 划主管部门、 镇人民政府应当将前款 专项规划的相关要求纳入控制性详 细规划。 第十条本省新建民用建筑的规划、 设计、 建设, 应当采用一星级 以上绿色建筑标准。 使用国有资金投资或者国家融资 的大型公共建筑, 应当采用二星级以上 绿色建筑标准进行规划、 设计、 建设。 鼓励其他建筑按照二星级以上绿 色建筑标准进行规划、 设计、 建设。 省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制定、 发布 绿色建筑标准。 第十一条建筑工程项目的可行 性研究报告或者项目申请报告应当包 含绿色建筑要求

5、, 明确工程选用绿色 建筑技术以及投资、 节能减排效益等 内容。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发展改革 部门在项目立项时, 应当落实绿色建 筑要求, 并将绿色建筑要求纳入固定 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范围。 第十二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 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控制性 详细规划要求, 在建设用地规划条件 中明确绿色建筑等级等指标。 第十三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 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在土地出让、 租 赁或者划拨时, 应当将建设用地规划 条件确定的绿色建筑等级等指标纳入 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合同或者国有土地 划拨决定书。 第十四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 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依法对建设工程 进行规划审查时, 应当就设计

6、方案是 否达到项目的绿色建筑等级标准征求 同级建设主管部门意见; 建设主管部 门应当在十个工作日内提出意见。未 达到项目的绿色建筑等级标准的, 不 得颁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第十五条 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 机构应当审核施工图设计文件是否符 合绿色建筑标准, 未达到项目绿色建 筑等级标准的, 不得出具施工图审查 合格证书。 第十六条 建设单位在进行项目 咨询、 设计招标或者委托设计时, 应当 明确建设工程的绿色建筑等级等指标 要求。 建设单位应当保证墙体材料、 保 温材料、 门窗、 供暖制冷系统、 照明设 备、 非传统水源利用设施、 节水器具等 建筑材料、 建筑构配件和设备符合施 工图设计文件要

7、求。 建设单位应当根据绿色建筑等级 承担质量保证责任。 第十七条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 对绿色建筑工程质量承担责任; 设计 单位项目负责人、 施工单位项目经理、 监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按照有关规定 分别承担相应责任。 第十八条方案设计、 初步设计、 施工图设计等建筑工程设计文件应当 符合绿色建筑等级标准, 并编制包含 建筑节能内容的绿色建筑专篇。 第十九条 施工单位应当根据施 工图设计文件和绿色建筑标准, 编制 绿色施工方案并组织实施。 施工单位应当对施工现场的墙体材料、 保温材料、 门窗、 供暖制冷系统、 照明设备、 非传统水源利用设施、 节水 器具等进行查验; 不符合施工图设计 文件要求的, 不

8、得使用。 第二十条监理单位应当根据施 工图设计文件和绿色建筑标准, 结合 绿色施工方案, 编制绿色建筑监理方 案并实施监理。 第二十一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 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应当依据绿色建筑 标准和相关法律、 法规, 对建筑实体质 量和工程建设、 勘察、 设计、 施工、 监理 单位和质量检测等单位的质量行为实 施监督。 第二十二条建设单位组织工程 竣工验收, 应当对建筑是否符合绿色 建筑标准进行验收。不符合绿色建筑 标准的, 不得通过竣工验收。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 部门发现建设单位未按照绿色建筑标 准验收的, 应当责令重新组织验收。 第二十三条二星级以上绿色建 筑项目, 在工程竣工验收前

9、, 建设单位 应当进行能源利用效率测评。 使用国有资金投资或者国家融资 的项目、 大型公共建筑, 应当进行能源 利用效率测评。 测评结果不符合设计要求的, 不 得通过竣工验收。 第二十四条房地产开发企业应 当在商品房买卖合同和住宅质量保证 书、 住宅使用说明书中载明所销售房 屋的绿色建筑等级及其技术措施。第三章运营、 改造和拆除第二十五条绿色建筑的运营应 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 节能、 节水、 绿化等管理制度 完备; (二) 节能、 节水等设施设备运行 正常; ( 三 ) 供暖、 通风、 空调、 照明等设备 的自动监控系统运行正常, 记录完整; (四) 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废气、 污 水等污染物

10、达标排放; (五) 分类收集生活废弃物, 规范 设置垃圾容器。 第二十六条对建筑进行装修时 不得破坏原有的围护结构、 用能设备、 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统等设施。发生上 述行为时, 物业服务企业、 业主委员会 或者物业管理委员会应当及时劝阻、 制止; 劝阻、 制止无效的, 应当及时报 告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 物业管理 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依法处理。 第二十七条建筑物所有权人或 者使用权人与物业服务企业签订服务 合同时, 应当载明符合绿色建筑特点 的物业管理内容。 集中供暖、 供冷、 供热水系统等用 能设备, 应当由专业技术人员或者受 委托的专业服务企业管理和维护。 第二十八条省人民政府建设主 管部

11、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健全建 筑能耗统计、 能源审计、 能效公示等节 能监管制度。省和设区的市建设主管 部门应当建立建筑能耗监测平台, 实 施建筑能耗动态监测。财政部门对建 筑能耗监测平台的运行维护经费应当 给予必要保障。 第二十九条 机关办公建筑和大 型公共建筑的所有权人或者使用权人 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开展能耗统计, 并 将结果报所在地建设主管部门。已经 安装建筑能耗分项计量装置的, 应当 将所采集的能耗情况连续实时上传至 市级建筑能耗监测平台。 第三十条 设区的市建设主管部 门应当会同相关部门制定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限额, 并定期 公布超限额的用能建筑名单。 建立和实施建筑能耗超限

12、额加价 制度和差别电价政策, 具体办法由省 人民政府制定。 超限额的用能建筑应当安装建筑 能耗分项计量装置, 改建、 扩建时应当 同步进行节能改造。 第三十一条建筑节能改造应当 进行建筑节能量核定。使用财政资金 进行节能改造的项目, 应当委托专业 机构进行建筑节能量核定。 第三十二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 政府应当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制定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计划, 分步骤实施。 机关办公建筑的节能改造费用, 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纳入本级财 政预算。 居住建筑和科学、 教育、 文化、 卫 生、 体育等公益事业使用的公共建筑 纳入政府改造计划的, 节能改造费用 由政府和建筑物所有权人共同负担。 第三

13、十三条 使用国有资金投资 或者国家融资的大型公共建筑, 未达 到设计使用年限, 确需提前拆除的, 应 当向社会公示征求意见, 并报本级人 民政府批准后, 向上一级人民政府建 设主管部门备案。第四章绿色建筑技术第三十四条绿色建筑发展应当 坚持因地制宜、 被动优先、 主动优化的 技术路线, 推广应用自然通风、 自然采 光、 雨水利用、 余热利用技术和太阳 能、 浅层地温能等可再生能源。 第三十五条 城镇集中开发建设 的区域, 应当规划建设地下综合管廊、 区域建筑能源供应系统、 城市再生水 系统和雨水综合利用系统。 已建成综合管廊的区域, 电力、 通 信、 供水等相关管线应当进入, 不得另 行建设。

14、 第三十六条规划用地面积二万 平方米以上的新建建筑, 应当同步建 设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新建建筑的景观用水、 绿化用水、 道路冲洗用水应当优先采用雨水、 再 生水等非传统水源。 新建建筑应当选用节水器具, 场地 排水管网建设应当采用雨污分流技术。 第三十七条新建的政府投资公 共建筑、 大型公共建筑应当至少利用 一种可再生能源。 新建住宅和宾馆、 医院等公共建 筑应当设计、 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 第三十八条 新建建筑应当使用 预拌砂浆、 预拌混凝土、 高强钢筋和新 型墙体材料, 推广应用高性能混凝土。 建筑的基础垫层、 围墙、 管井、 管 沟、 挡土坡以及市政道路的路基垫层 等工程部位, 鼓励使

15、用再生建筑材料。 城市道路、 地面停车场等应当优 先使用透水性再生建筑材料。 第三十九条 各级建设主管部门 应当会同相关部门建立和完善建筑产 业现代化政策、 技术体系, 推进新型建 筑工业化、 住宅产业现代化。 新建公共租赁住房应当按照成品 住房标准建设。 鼓励其他住宅建筑按照成品住房 标准, 采用产业化方式建造。第五章政府引导第四十条 省人民政府应当将绿 色建筑技术的研发、 推广应用纳入政 府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省科技主管部门应当组织高校、 科研院所和企业开展绿色建筑关键 技术的研发与应用示范, 支持绿色建筑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企业研发机 构建设。 第四十一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 政府应当给

16、予财政支持, 重点用于下 列领域: (一) 绿色建筑技术、 产品的研发 与推广; (二) 绿色建筑区域示范; (三) 绿色建筑评价标识、 合同能 源管理、 分布式能源建筑应用、 可再生 能源建筑应用、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等 项目示范; (四) 绿色建筑宣传培训和公共信 息服务。 第四十二条建设、 购买、 运营绿 色建筑实行下列扶持政策: (一) 外墙保温层的建筑面积不计 入建筑容积率; (二) 居住建筑利用浅层地温能供 暖制冷的, 执行居民峰谷分时电价; (三) 公共建筑达到二星级以上绿 色建筑标准的, 执行峰谷分时电价; (四) 采用浅层地温能供暖制冷的 企业参照清洁能源锅炉采暖价格收取 采暖费; (五) 地源热泵系统应用项目按照 规定减征或者免征水资源费; (六) 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购买二 星级以上绿色建筑的, 贷款额度可以 上浮百分之二十, 具体比例由住房公 积金管理委员会确定。 第四十三条 实行绿色建筑评价 标识制度。省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及时 公布获得绿色建筑标识的项目。 申请财政奖励的项目应当获得绿 色建筑标识。 第四十四条鼓励建设绿色交 通、 绿色照明、 绿色市政等城市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