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46457439 上传时间:2018-06-26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04.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案新人教版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政治《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案新人教版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政治《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案新人教版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政治《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案新人教版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政治《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案新人教版必修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案新人教版必修(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设计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设计 新课标要求新课标要求 阐述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解析“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一)知识目标 1、识记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含义。 2、理解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坚持按劳分配原则的意义;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 3、联系经济生活中的实际,初步认识我国目前存在的多种分配方式,并确认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地看问题, 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收入分配差距, 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框学

2、习, 使学生感受到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和社会生产的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难点 1.按劳分配是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主体 2.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 引入实例法、自学阅读讲授法、教师启发、引导,课上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式。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用心 爱心 专心 1(一)导入新课(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 62 页“南岭村”的例子,提出问题:这个村子是怎样分配个人收入的,引发兴趣,导入新课。 学生活动:通过教师引导与讨论,得出结论按劳分配,导入新课。 (二)进行新课(二)进行新课 二、按劳分配为

3、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二、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按劳分配为主体1、按劳分配为主体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 6263 页内容,说明什么是按劳分配?我国为什么实行按劳分配?它在我国的分配制度中处于什么地位?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讨论,发表见解,回答问题 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在公有制经济中, 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 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教师点拨: 在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必须而且只能是按劳分配, 同时这种劳动是社会劳动。 教师活动:我国在公有制经济中为什么实行按劳分配? (2)坚持按劳

4、分配的必然性 第一,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分配制度是生产关系的重要方面,一个社会的分配制度直接取决于生产关系,取决于基本经济制度,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是所有制结构的主体,因此决定了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实行按劳分配。 第二, 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产品采取什么样的分配方式同生产力的发展状况直接联系, 现阶段我国生产力没有实现高度发达, 劳动产品没有达到极大丰富,还不能实行按需分配。 第三,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在当前的生产力状况下,我国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存在明显的差别,劳动还是人们谋生的手段,因此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必须体

5、现人们劳动的差距。 用心 爱心 专心 2教师活动: 请大家想一想, 在我们个人消费品的分配中如果实行平均分配会出现什么后果?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讨论,回答问题:如果实行平均分配,必然导致“懒汉”的出现,劳动者的积极性不能很好地调动起来,干和不干一个样,干多和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整个社会的发展必然缓慢,最终导致共同贫穷。 教师活动:可见,社会主义阶段,实行按劳分配既是客观经济条件的要求,在实行按劳分配的同时,也体现了优越性。 (3)坚持按劳分配的意义 教师总结: 实行按劳分配, 劳动者的个人收入同自己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会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推动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

6、提高劳动技能,有力地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也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就是活动:既然按劳分配有这样重要的意义,它在我国的分配制度中占怎样的地位?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总结,得出结论 教师总结: (4)按劳分配为主体的现实表现 按劳分配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居主体地位。首先,从整个社会收入分配结构看,虽然存在多种分配方式,但由于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所以按劳分配必然是主体;同时,劳动者中在公有制经济中就业的占多数,所以按劳分配方式必然是主体。其次,从公有制企业中劳动者收入结构看,尽管目前公有制企业个人收入来源逐渐多样化,但在各种报酬中,按劳分配部分的收入仍然占较大比重。最后,从按劳

7、分配对其他收入方式的影响看,公有制企业劳动者按劳分配的收入量,是其他所有制经济活动中劳动者收入水平的参照标准。 2、多种分配方式并存2、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 63 页材料,并思考所提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认真总结,发表见解 教师引导:在我国,个人收入的分配除去按劳分配之外还存在多种分配方式,到底还有哪些?他们各有什么特点和作用?为什么在我国存在多种分配方式?这些问题, 我们将通过下面内容的学习来了解。 (1)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客观必然性 用心 爱心 专心 3教师活动: 为什么我国所有制结构和我国的分配制度有相同的地方?都以某某为主, 多种并存?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

8、分配制度有什么内在联系? 学生活动:分小组讨论,推荐代表发言,教师总结 这种分配方式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 根据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决定分配方式。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总体水平低、发展不平衡和多层次的状况,不可能实行单一的分配方式,必然存在多种分配方式。 这种分配方式也是由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公有制是主体,在公有制经济中只能实行按劳分配。但在其他多种非公有制经济中,就不能按劳分配,而只能采取其他非按劳分配方式。 这种分配方式也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2) 多种分配方式的主要形式 按个

9、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个体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 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其劳动成果扣除成本和税收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从而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讨论在这里劳动者充当了什么角色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发表见解:他们既是劳动者,又是经营者、投资者,不仅付出劳动、谋划发展,还要承担经营风险。 按生产要素分配 按生产要素分配就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受益分配。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 64 页漫画与材料,并思考所提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认真总结,发表见解 教师点评:参与受益分配的生产要素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与生活中能要做到能分清

10、一种分配属于哪种要素的收入。 教师活动: 在我国为什么允许这些要素参与分配?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有什么重要作用?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认真总结,得出结论 教师活动:总结学生的结论 用心 爱心 专心 4(3)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 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有利于让一切生产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人民。 (三)课堂总结、点评(三)课堂总结、点评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11、, 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具有客观必然性, 也有重要的意义。 (四)实例探究(四)实例探究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据此回答例 1例 4 例 1 下列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所得的是( ) A. 经营风险收入 B. 国有企业职工的奖金和津贴 C. 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所得 D. 外资企业职工的工资收入 答案:B 例 2实行按劳分配之所以能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是因为 A. 它把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自己付出的劳动数量、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 B. 它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C. 它消除了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 D. 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均分配的

12、社会地位 答案:A 用心 爱心 专心 5用心 爱心 专心 6例 3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直接原因是( ) A生产力水平 B所有制结构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D我国存在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 答案:B 例 4 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有人通过向企业 或个人提供技术和信息资料取得一定的收入,这种收入属于 ( ) A按劳分配 B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 C按生产要素分配 D从社会保障中取得的收入 答案:C 课余作业课余作业 组织学生撰写社会调查报告, 要求学生调查自己家里的收入情况, 分清哪些收入是按劳分配所得,哪些是非按劳分配收入,并进一步分析现在的收入形式与以前相比有哪些变化,这种变化给家庭的生活带来哪些影响? 教学体会教学体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