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文化的当代课题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46412867 上传时间:2018-06-26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921.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审美文化的当代课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审美文化的当代课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审美文化的当代课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审美文化的当代课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审美文化的当代课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审美文化的当代课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审美文化的当代课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申美文相的当代课题?叶朗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生活方式的变化,向审美社会学提 出了新的课题。这些课题,在过去并不存在,或并不 显著,而在当代却十分突出,引起人们普遍的关注,围绕这些问题展开 了激烈的争论。下面 我们对其中的三个问题作一 些考察。一、通俗艺术与严肃艺术从社会学角度 看,艺术可以分为三种不反对传统,与一般大众趣味之间的距离逐渐同的类型?严肃艺术,民间艺术和 通 俗艺增大,因而它们的消费者队伍逐渐缩小。于术。严肃艺术和民间艺术的分别从古就有,是,通 俗艺术便成为 现代 社 会一种最 普民间艺术不断为纯艺术提供新的源泉,如泰遍、最流行的艺术类型。有人甚至担心,通恩维若夫所说,

2、每个时代 的“正宗 文学”俗艺术有可能把严肃艺术从现代社会中完全?严肃艺术 总是处在一 与民间文学的复杂关排挤出去。联中,边缘地带的民间文学 不断地被“净通俗艺术又称为流行艺术、大众艺术。化”为新的“正宗文学”,取代陈旧过时的包括通俗 小说、言情小 说、侦探小说、科幻“正宗文学”,由此构成了绵延的文学史。小说、连环画、流行音乐、卡通片等等许多在古代,通 俗艺术的地位是由民间艺术来代亚类型。严肃艺术,又称美的 艺术、雅艺替的,到了现代,通俗艺术则从民间艺术中术、纯艺术,泛指具有优秀传统和规范,有分化了出来。有趣的是,在古代,民间艺术较高艺术价值的艺术类型,它是由一些经过是严肃艺术的源泉,而在今日

3、,民间艺术则专业训练的艺术家所 创造的。下 面我们从几成了通俗艺术的主要源泉。通俗艺术为老百个方而对通俗艺术和 纯艺术作一些比较。姓喜闻乐见,首先在于它与民间艺术的深刻在艺术内容上,通俗艺术一般都不大关联系。但是通俗艺术和严肃艺术之间却存在心当代社会现实 中的重大问题,要么纠缠于着尖锐的对立,如阿诺德豪瑟所说?“众一些琐屑的日常小事,要么完全杜撰虚构,多大众的通俗艺术与社会精英的严肃艺术之在内容上体现了浅俗的特点。如英国作家间 的鸿沟,其性质上 要比民间艺术和 严肃艺克里斯蒂和 弗莱明的侦探小说,狄斯尼的术之间的距离大得多。”?具有较强商业色卡通片米老鼠与唐老鸭,以及 无数的流行彩的通俗艺术是

4、现代社会的产物。这在西方歌曲,从爵士乐到摇滚乐,从迪斯科到乡村发达 国家中看得最清楚。由于商业在社会生歌 曲,大多没有重大的严肃的人生内容,这活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由于不断增多的在流行歌曲中特别突出,以致于英国著名社闲暇 时间和随之而来的无聊心态,使大众滋会 学家霍加特认为流行歌曲完全是没有内容生出浅俗的娱乐和消遣的需要,由于 现代 主的艺术,尽管它有歌词。严肃艺术则不 同,义、后现代主义、各种先锋艺术离经 叛道,无论是鲁迅的阿 ? 正传还是 毕加索的!一审美文化的 当代课题格尔尼卡,都是面对社会人 生 的重大现实间题。所以,严肃艺术又称为高雅 的艺术,它追求内容的充实,并开掘这些内容的深义

5、,力图揭示出含蕴其中的深刻内涵!,当然,内容上的比较只是相对而言。这并不排除通俗艺术 中也有涉及重大题材的?如六十年代美国 的反战摇滚歌曲 ,也不排除严肃艺术涉及凡人小事,光怪陆离?如超现实主义 。在艺术形式上,通俗艺术与严肃艺术也截然不 同。通俗艺术最主要的特点就在于公式化,固守一定 的程式 规则,变化少。有时外表上的标新立 异 只是为了吸引和刺 激 大众。阿诺德豪瑟曾指出?“通俗艺术最普遍和最突出的特征,就在于它可以很快把握的传统的、容易适应的公式化。 这些公式化的运 用多少服从于机械的原则,因币危害了艺术特质。”“与严肃艺术的灵活性相对立,通俗艺术烙守那些看来是畅销、一举成功或破产的秘诀

6、的规则和标准,这就是通俗艺术在形式上的最显著特征之 一。”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克里斯蒂的侦探小说或金庸的新武侠小说,都会发现它们有某种固定的程式和写 法。香港流行歌 曲也有 固 定的模式。通俗艺术的这种特征,当然会伤害作品的艺术性,并使作品染上较显著的媚悦大众的商业色彩。与此相对,严肃艺术比较讲究艺术形式的独创性,着意追求艺术家的个性风格。当然,这并不是说严肃艺术的形式没有程式规则,而 是说有才华和独特风格的艺术家总是灵 活而富于创 造性地运用这 些程式和规 则,决不是墨守陈规。所以,通俗艺术领域常常缺乏新鲜独创的东西,而严肃艺术领域则充满艺术形式的各种创新、探索和实验,有的探索过于新奇,以致脱离

7、了中间型乃 至 部分理想型的消费者。当严肃艺术的创新形式经过一段时间的“消费适应”,就渐渐渗入 通俗艺术,并为通俗艺术所 公式化。所以说,“通俗艺术风格形式的变化是在严肃艺术领域 中的创新的影响下出现 的,后者为前者提供了样式”#。当然也有相反的情况。通俗艺术 的某些形式可以为严肃艺术所吸收,成为它的有机组成部分。美国作曲家格罗菲的竹弦乐大峡 谷,格什温的蓝色狂想曲,都有意识 地 吸收了某些爵士乐形式。通俗艺术和严肃艺术在形式土还汀一个重要区别,就是 通俗艺术的形式通常是 简单、浅显,以传统技法为基础,而严肃艺术的形式通常是繁复、高深,标志着人类在形式方面的审美能力所达到的高度。严肃艺术所以不

8、容易普及,根本原 因在几它形式 的反深。在艺术接受方面上,通俗艺术也不 同寸严肃艺术。由犷通俗艺术的内容比较浅俗,在形式上 又比较简明,所, 以,通俗艺术很容易被消费者接受。通俗艺术不要求消费者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因而它拥有最广大的消费者群体。这就是说,通俗艺术的全 部出发点在于主动地 迎合大众 的现有趣味,甚至 是一些 不健康的趣味。它以浅俗的内容、简明的形式来满足大 众的暂时 需求,“媚 悦大众”鲁迅%,并下着眼因此,止确的结论应该是(传统是一个发展变动的范畴,它的活力就存在于它的动态变迁之中。我 国清 代大美学家叶燮对艺术传统的看法也 十分精辟参见叶燮原诗内篇%。如果把传统仅看作民族历史

9、之初的那些东西并洛守这样的传统,那不 仅是缺乏 现代的眼光识%和一一审美文化的当代课题独创的勇气?胆 ,抱残守缺、固步 自封,而且将在发扬传统的口号下扼杀传统。提出“反传统”、“打倒传统”等偏激口号,同样是一种片面性。实际上任何人要想割断传统是不 可能 的。现代哲学解释学对此有很深刻的论述。依据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的看法,人要理解任何事物都必须依, 赖“前理解”,亦即“前有”、“前见”和“前设”,我们不可能象胡塞尔 所 说的用“括弧法”把各种“成见”悬搁起来。这就是说,传统是我们理解的前提,传统并不是那种可以任意割断的完全属于过去的僵死的范畴,它延续到现在,成为我们每个人的处境”。但是,这并不意

10、味着我们只能消极被动地接受传统,安于传统。在理解过程中,那种 作为理解 前提 的“成见”?传统 ,也会随着理解的深化而得到修止,甚至抛弃错误的“成见”,产 生新的建设性 的成见,这表明,我 们不但在传统中来理解,同时我们还在理解中产生传统,新的理 解构成新的传统。传统决定我们,我们也由于介入传统而发展传统,这就是任何传统演变进化的内在规律。所以说,那种极端的反传统观点,不但在理论上难以成立,在实践上也行不通。正如英国历史学家汤因 比?.5676899 所说?“我们会发现,一个文化因素,在它的本土 和社会体内本来是无害或是有利的,但是在它所闯进的另一个社会体中,却很容易产生 意外的、极大的破坏作

11、用。”2得出科学与审美是完全一致的结论。我们认为,这种探讨缺乏社会学 和哲 学 的 深度,只抓住7 一 些表面现象,因 而结论也是片面的。在现代社会中,科技与审美并不 是完全一致的关系,而是一种矛盾的关系/科技既有促进审美和深化审美的一 面,又有排斥审美乃至反审美 的一面。为什么这么说呢9我们可以从审美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审美活动内部两方面来说 明。先从审美赖以进行 的一般社会文化背景方面来看。科学技术的进步造成了有利于审美活动的社会文化背景,这一点人们很吝易看到。首先,科学的发展,新技术的采用,一方面为使劳动过程具有审美性质创造了可能性?另一方面,为人们从事直接的审美活动如艺术创造和欣赏%提供更

12、多的闲暇时间。其次,科学技术的进步,极人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增加了社会物质财 富总量,这样一来,便可以从 国民总产值中抽取更多的部分 向审美活动领域投资,为扩大审芙活动范围,提高审美活动质量 和数量提供了更加一日一北京社会科学# %年一: ! 一神牢固的物质基础。再其次,科学技术 的发展,提高了整个社会的教育文化水准,为审美活动造就了千百万具有较高文化水准的审美主体。科学技术促成了有利于审美的社会文化背景,这是显而易见的。但这 只是一个方面。我们还应该看到另一个方面。科学技术的进步,引起了更为细密的社会分工,造成了人的全面人格的解体,它的这种反审美性质首先引起了席勒的注息和思考。“正是教养本身

13、给现代人性造成了这种创伤。只要一方面积累起来的经验和更明晰的思维使科学更明确的划分成为必然,另一方面国家的越来越复杂的机构使等级和职业更为严格的区别成为必然,那么人的本性的内在纽带也就断裂了,致命的冲突使人性的和谐力量分裂开来。一人们 的活动局限在某一领域,这样人们就等于把自己交给一个支配者,他往往把人们其余的素质都压制卜去了。”“他不是把人性印刻到他的自然本性%中去,而是把 自己仅仅变成他的职业和科学知识 的一种标志。就连把个体联系到整体上去的那个细微片断也不取决于人性所自发选择的形式,而是由一个公式无情地、严格地规定出来的,这种公式就是把人的自由智力捆得死死的。”如果说审美活动通向人的完满

14、与和谐,那么科学技术造成的这种分裂显然具有反审美的性质。席勒 的预感在本世 纪成了现实,“技术统治”使人性 的分裂日益加深,这进一步引起了很多哲学家美学家的忱虑、思考和批判。海德格尔指出,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机器和技术的统治,人 与世界的原初 同一被破坏 了,审美文化濒 临危境。马尔库塞对西方国家的工业文明进行批判,他指出这种技术统治的文明压抑感性/主张通过审美实现“感性解放”。杜夫海纳也指出技术与审美本质不同(技 术是强暴的,审美是自由的?技术对象是与世界分离的,而 且又使世界发生分离,本身也被分离,审美对象则是统一的,邀请我们与世界重新统一。这些对科学技术的反审美性质 的思考和批判,可能是

15、过于偏激的,但是富有启发性。我们认为,科学技术的反审美性质,主要表现在技术统治的反个性、强制性和破坏性三方面。技术统治的最大特点是平均化、标准化、一般化,因此,它是完全不顾及文化差异和个性的。社会的标准化以个体 的标准化为前提,技术统治下的工业社会需要并造就标准化的无个性的人。生产技术过程是绝对标准化的。由于住宅、器具、交通 工具等因素的标准化,生活方式也标准化了。个性在这里被抹杀了。于是出现了马尔库塞所说的漳面人”。审美需要并力求塑造的是有个性和丰富人格的主体,而 工业文明则力图把人“简化”为“单面人”。强制性是技术统治的又一特点。审美是 自由的活动,因而它本质上是与技术统治的强制性对立的,

16、技术统治的平均化和标准化得以实现,又是以强制性为前提的。技术以强制的方式把同一规范、模式和准则推广到不同的人身上。生产必须按照 同一规则,甚至日常生活的许多方面也必须无条件地 遵守同一规范。不管你愿意不愿意,也不管你具体情况如何,技术统治预先就为你设计了必须遵循 的规则。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规定必 然会更多、更细、更刻板,象“第二十二条军规”一样左右着人 的生 活。这种强制性会湮没主体的主动性和独立 思考,增强主体的被动性和依赖性,这当然不利于审美。技术统治还带来某些 破坏性、新技术的广泛运用,工业的巨大发展,在为人类造福的同时,也带来了生态环境的破坏,环境污染,自然景观 的破坏/甚至 直接危害人类的生存。伦 敦的 烟雾,日本的水3吴病,加拿大的酸雨,苏联切一+2一审美文化的当代课题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核泄漏,莱茵河的化学污染,乃至核武器、化学武器对人类生存的直接威胁等等,都与审美的宗旨背道而驰。科学技术与审美相背的这些方面是不能忽视的。面对这一事实,反对科学进步、要求“返回自然”的浪漫主义逃避是无济于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