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溶豆粉和豆奶粉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6411640 上传时间:2018-06-26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416.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速溶豆粉和豆奶粉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速溶豆粉和豆奶粉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速溶豆粉和豆奶粉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速溶豆粉和豆奶粉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速溶豆粉和豆奶粉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速溶豆粉和豆奶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速溶豆粉和豆奶粉(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I C S 6 7 . 0 6 0 X 1 1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G B / T 1 8 7 3 8 -2 0 0 6代替G B / T 1 8 7 3 8 -2 0 0 2速溶豆粉和豆奶粉I n s t a n t s o y mi l k p o w d e r a n d s o y mi l k w i t h d a i r y p r o d u c t p o w d e r2 0 0 6 - 0 7 - 1 8 发布2 0 0 6 - 1 2 - 0 1 实施中 华人民 共 和国国 家质量监 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 国 国 家 标 准 化 管 理 委 员 会发

2、 布食品伙伴网http:/食品伙伴网http:/G B / T 1 8 7 3 8 - 2 0 0 6前一 , 目-曰本标准自实施之日 起代替 G B / T 1 8 7 3 8 -2 0 0 2 ( 高蛋白速溶豆粉 , G B / T 1 8 7 3 8 -2 0 0 2同时废止。 本标准是对G B / T 1 8 7 3 8 -2 0 0 2的修订, 同时纳人了Q B 2 0 7 5 -1 9 9 5 速溶豆粉( 豆奶粉) 的主要内容。本标准与G B / T 1 8 7 3 8 -2 0 0 2 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增加了术语和定义 ;增加了产品分类 ;根据增加的产品类型, 规定了相应的理化

3、要求;修改了脂肪、 总糖、 溶解度、 尿素酶活性的试验方法;增加了沉淀指数的试验方法。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食品发酵标准化中心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 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 黑龙江省龙江大豆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徐州维维食品 饮料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黑牛食品工业有限公司、 广东雅士利集团有限公司、 金禾食品工业有限公司、 国家大豆深加工研究与推广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 陈岩 、 涂顺明、 林治海 、 孙欣 、 林 秀浩 、 陈汉材、 林腾光、 鞠长河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 B / T 1 8 7 3 8 -2 0 0 2 ,食品伙伴网http:/

4、食品伙伴网http:/G B / T 1 8 7 3 8 -2 0 0 6速溶豆粉和豆奶粉范 围本标准规定了速溶豆粉和豆奶粉的术语和定义、 产品分类、 要求、 试验方法、 检验规则、 标签、 包装、运输和贮存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以大豆为主要原料, 经磨浆、 加热灭酶、 喷雾干燥而制成的粉状或微粒状食品。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 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 B

5、3 1 7 白砂糖G B 2 7 6 0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 B / T 4 7 8 9 . 2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G B / T 4 7 8 9 . 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测定G B / T 4 7 8 9 . 4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G B / T 4 7 8 9 . 5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志贺氏菌检验G B / T 4 7 8 9 . 1 0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G B / T 4 7 8 9 . 1 5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霉菌和酵母计数G B / T 5 0 0 9 . 3 食品中水分的测定G B / T 5 0 0 9

6、. 4 食品中灰分的测定G B / T 5 0 0 9 . 5 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G B / T 5 0 0 9 . 7 -2 0 0 3 食品中还原糖的测定G B / T 5 0 0 9 . 8 -2 0 0 3 食品中蔗糖的测定G B / T 5 0 0 9 . 1 1 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G B / T 5 0 0 9 . 1 2 食品中铅的测定G B / T 5 0 0 9 . 1 3 食品中铜的测定G B / T 5 0 0 9 . 4 6 -2 0 0 3 乳与乳制品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 B / T 5 4 1 3 . 3 婴幼儿配方食品和乳粉脂肪的测定G B / T 5 4

7、1 3 . 3 1 婴幼儿配方食品和乳粉脉酶的定性检验G B 7 7 1 8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 B / T 8 6 1 2 豆制食品业用大豆G B / T 8 6 2 2 -1 9 8 8 大豆制品中尿素酶活性测定方法( i d t I S O 5 5 0 6 : 1 9 7 8 )G B / T 1 2 4 5 6 食品中总酸的测定方法( G B / T 1 2 4 5 6 -1 9 9 0 , n e q I S O 7 5 0 : 1 9 8 1 )G B 1 4 8 8 0 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 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2 0 0 5 )

8、 第7 5 号令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食品伙伴网http:/GB / T 1 8 7 3 8 -2 0 0 6速溶豆粉in s t a n t s o y mi l k p o w d e r以大豆为主要原料 , 经磨浆、 加热灭酶、 浓缩、 喷雾干燥而制成的粉状或微粒状食品。3 . 2豆奶粉s o y m i l k w i t h d a i r y p r o d u c t p o w d e r 以大豆和乳制品为主要原料, 经磨浆、 加热灭酶、 浓缩 、 喷雾干燥而制成的粉状或微粒状食品。4 产 品分类4 . 1 根据工艺将产品分成两类4 . 1 . 1 I 类:

9、 大豆经磨浆, 去渣, 加人或不加人白砂糖, 添加或不添加鲜乳( 或乳粉) 及其他辅料, 加热灭 酶, 浓缩, 喷雾干燥而制成的产品。 4 . 1 . 2 II 类: 大豆经磨浆, 加人或不加人白砂糖, 添加或不添加鲜乳( 或乳粉) 及其他辅料, 加热灭酶, 喷 雾干燥而制成的产品。 4 . 2 根据添加的辅料和理化指标将I 类和II类产品分为五种类型五种类型包括: 普通型、 高蛋白型、 低糖型、 低糖高蛋白型和其他型。5 要求5 . 1 原料要求 5 . 1 . 1 大豆应符合 G B / T 8 6 1 2 的规定。 5 . 1 . 2 白砂糖应符合G B 3 1 7的规定。 5 . 1

10、. 3 其他辅料应符合相应产品标准的规定。 5 . 2 感官要求各项感官要求见表 1 ,表 1项目要求色泽淡黄色或乳白色, 其他型产品 应符合添加 辅料后该产品 应有的色泽。外观粉状或微粒状, 无结块。气味和滋味具有大豆特有的 香味及该品种应有的风味, 口 味纯正, 无异味。冲 调 性润湿下沉快, 冲调后易落解, 允许有极少盘团块。杂质无正常视力可见外来杂质。5 . 3 净含f偏差要求应符合 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的规定。 5 . 4 j 类理化要求应符合表2 的规定。表 2项目I类普通型高蛋白型低糖型低搪高蛋白质其他型水分/(%)簇4. 04 . 04 . 05 . 04 . 0蛋白

11、质八%)1 8 . 02 2 . 01 8 . 03 2 . 01 8 . 0脂肪/(%)妻8 . 06 . 0S . 01 2 . 08 . 0食品伙伴网http:/G B / T 1 8 7 3 8 -2 0 0 6表 2 ( 续)项目I类普通型高蛋白型低糖型低糖高蛋白 质其他型总 糖( 以蔗糖 计) /(% )簇6 0 . 05 0. 045 . 02 0. o5 5 , 0灰分/(%)簇3 . 03 . 05. 06 . 55. 0溶解度/(岁1 0 0 g )97 . 09 2 . 09 2 . 090 . 09 2 . 0总酸( : I 乳酸 计) / ( g / k B )(1

12、0. 0尿素酶( 脉酶) 活性定性法阴性定量法/(m g / 9 ) 0 , 0 2总 砷( 以A s 计) I ( m g / k g )0. 5铅( P b ) / ( m g / k g )(l.D铜( C u ) 八m g / 比)簇1 0. 02 0 , 01 0 , 05 . 5 亚 类理化要求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 3项目n类普通型低搪型其他型水分/(%)(4 . 0蛋白质/(%)1 5 . 0脂肪( %)8 . 0总搪( 以蔗搪计) /(% )簇6 0 . 045 . 06 0 , 0灰分八%)(5 . 05. 05 . 0溶解 度/ ( g 八0 0 g )8 8 . 08

13、5 . 0S 5 . 0沉淀指数簇0 . 2总酸( 以 乳酸计) /( 盯k g )(l o . o尿素酶( 脉酶) 活性定性法阴性定 量 法 / ( m g / g )0 . O Z总砷( 以 A s 计) / ( m g / k g ) 0 . 5铅( P b ) / ( m g / k g )(1 . 0铜( C u ) / ( m g / 吨)1 0. 05 . 6 微生物要求应符合表 4 的规定。表 4项目指标菌落总数/ ( c f u / g )(3 0 0 4 0大肠菌群八M P N / 1 0 0 g ) G9 0致病菌( 沙门氏菌、 志贺氏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不得检出霉菌/

14、 ( c f u / g )簇1 0 0食品伙伴网http:/G B / T 1 8 7 3 8 -2 0 0 65 . 7 食品添加剂和食品营养强化剂要求食品添加剂和食品营养强化剂的使用应符合G B 2 7 6 0 和G B 1 4 8 8 0 的规定。6 试验方法6 . 1 感官检验 6 . 1 . 1 色泽、 外观、 杂质将被测样品倒在白搪瓷盘上, 在自然光下用肉眼直接观察。 6 . 1 . 2 气 味和滋味嗅其气味, 品尝其滋味。 6 . 1 . 3 冲调性取 2 5 g 被测样品于5 0 0 m L烧杯中, 用2 0 0 m L 7 0 以上热水冲调, 用玻棒搅拌 1 m i n 后

15、观察其溶 解情况 。 6 . 2 净含且偏差用感量为1 g的天平称其质量( 去除包装) 。 6 . 3 理化检验 6 . 3 . i 水分按G B / T 5 0 0 9 . 3 规定的方法测定. 6 . 3 . 2 蛋白质按G B / T 5 0 0 9 . 5 规定的方法测定。蛋白质的换算系数为6 . 2 5 , 6 . 3 . 3 脂肪按 G B / T 5 4 1 3 . 3的方法测定。 6 . 3 . 4 总糖参照G B / T 5 0 0 9 . 7 -2 0 0 3 和G B / T 5 0 0 9 . 8 -2 0 0 3 规定的方法测定, 具体方法如下。 6 . 3 . 4 . t 原理试样经除去蛋白质后, 其中蔗糖经盐酸水解转化为还原搪, 在加热条件下, 以次甲基蓝作指示剂, 滴 定标定过的碱性酒石酸铜溶液, 根据试样溶液消耗体积计算总糖含量。 6 . 3 . 4 . 2 试剂按G B / T 5 0 0 9 . 7 -2 0 0 3 中 第3 章和G B / T 5 0 0 9 . 8 -2 0 0 3 中 第4 章规定的方法配制。 6 . 3 . 4 . 3 分析步骤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